:::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大學生創意思考教學的行動研究
書刊名: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作者:劉以慧陳柏霖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u, Yi-huiChen, Po-lin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2
頁次:頁43-63
主題關鍵詞:大學生創造力創意思考教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53
  • 點閱點閱:192
期刊論文
1.姜維(2005)。Csikzentmilhalyi創造力系統理論模式之初探。教育趨勢導報,7,2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蘭(2005)。閱讀,讓你的腦更有創造力。科學人,45,42-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柏霖(2011)。大學通識課程的創新、對話與實踐:以「大學入門」為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7(2),81-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董素芬(2008)。新課程思維下教師意識的覺醒、反思與更新:專業成長取向。臺灣教師專業發展學會學刊,1,35-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昭儀(2009)。臺灣之大學創造力課程大綱內容分析之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2(2),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全興、郭添財(20110600)。創意思考教學的重要性與經營策略。臺灣教育,669,39-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雪雲(20001200)。經驗、自我與學習。社會教育學刊,29,57-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詹志禹(20020800)。「創造力」的定義與創造力的發展--兒童會創造嗎?。教育研究,100,117-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偉文(20110600)。創意教學與創造力的培育--以「設計思考」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100,53-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呂勝瑛(20060600)。臺灣的人力資本及其競爭力之分析。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2(1),7-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靜吉(20020900)。華人學生創造力的發掘與培育。應用心理研究,15,17-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富順(20010100)。成人的經驗學習。成人教育,59,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Kaufman, James C.、Beghetto, Ronald A.(2009)。Beyond big and little: The four c model of creativity。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3(1),1-12。  new window
14.陳龍安(20051200)。創造思考的策略與技法。教育資料集刊,30,201-2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光榮(20010300)。提升人力素質因應知識經濟時代之策略。經濟情勢暨評論,6(4),97-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Florida, Richard(2003)。Cities and the Creative Class。City & Community,2(1),3-19。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偉俊(2005)。回溯思考創造力教育。「啟發創意妙點子--創造力教育」學術研討會,慈濟大學(主辦) 。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怡珊、詹志禹(2009)。大學生在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中的主動學習表現。台灣教育研究年會,台灣教育研究學會(主辦) 。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玉樺(201012)。Moodle平台上心智圖評量方式可行性之初探。「2010卓越教學」研討會,宜蘭大學(主辦) 。宜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以慧、陳柏霖(2010)。「創造力系統理論模式」融入高齡者詩作教學的應用。迎接新北市2010亞洲高齡教育學術研討暨專案研究成果發表會。台北縣:臺北縣政府教育局。199-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賴明昭(2007)。創意人才的發掘與培養。「高等教育招生甄選策略與創意人才發掘」論壇,國立政治大學(主辦) 。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亭儀(2010)。以Kolb經驗學習圈進行國民小學高關懷學生小團體輔導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采翎(2008)。教師創造力內隱理論與創造力教學信念之關係及其發展(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書明(2008)。提升學童創造相關心智習性之行動研究--以生活課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施乃華(2002)。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後設分析(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易新(2007)。心智圖法創造思考訓練方案對激發企業人士創造力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實踐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周祝瑛(2009)。大學生為何沒有好奇心?。國政評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易新(2003)。心智圖思考法(穿越時空的智慧四重奏)。臺北:浩域企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開復(2006)。做21世紀的人才。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輿實際。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玉珠(2006)。創造力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Tishman, Shari、Perkins, David N.、Jay, Eileen、梁雲霞(2002)。思考的教室:策略與應用。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世彗(20070000)。創造力:理論、技法與教學。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Csikszentmihalyi, Mihaly(1996)。Creativity: The Work and Lives of 91 Eminent People。New York:Harper Collin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Csikszentmihalyi, M.、Wolfe, R.(2000)。New conceptions and research approach tocreativity: Implications of a systems perspective for creativity in education。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Giftedness and Talent。New York:Elsevier。  new window
2.Csikszentmihalyi, Mihaly(1999)。Implications of a systems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creativity。Handbook of creativit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