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教師專業發展與創新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灣北部四市為例
作者:鄧珮秀
作者(外文):TENG,PEI-HSIU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指導教授:林新發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7
主題關鍵詞:校長領導行為教師專業發展創新教學效能Principals’ Leadership Behavior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Innovati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0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教師專業發展與創新教學效能之現況、差異及關係。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自編「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教師專業發展與創新教學效能關係調查量表」。以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與桃園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共發出87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70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1.3%。研究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式進行分析。根據研究結果,獲致以下結論:
一、 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教師專業發展與創新教學效能之現況大致良好,呈現中度表現。
二、 不同的教師年資、職別、參加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情形、校長年資、學校規模與學校地區等背景變項之教師對於「校長領導行為」、「教師專業發展」與「創新教學效能」具有顯著差異。
三、 校長領導行為、教師專業發展與創新教學效能之間具有正向關連。
四、 校長領導行為之「德行領導」、「轉型領導」與「行政領導」層面對於教師專業發展具有中度預測力;校長領導行為之「行政領導」與「德行領導」層面對於創新教學效能具有低度預測力;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進修」、「敬業態度」、「基本素養」與「教學能力」層面對於創新教學效能具有高度預測力。
五、 校長領導行為、教師專業發展與創新教學效能的結構模式之適配度情形大致良好,且教師專業發展具有中介作用,其對創新教學效能之影響具有「大效果」。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俾供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校長、教師與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difference and relation of principals’ leadership behavi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er adopt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esigns the questionnaires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leadership behavi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Participants of this study are mainly from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eelung City, Taipei City, New Taipei City, and Taoyuan City. The total questionnaires include 870 and return back are 707. The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reach to 81.3%. Then, the researcher use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data.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researcher makes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leadership behavi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re almost good , and they have reached to the middle degree.
2.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nces (included teachers’ teaching years, working position, participa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principals’ servicing age, school scale as well as school location)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oward “principals’ leadership behavi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3. There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principals’ leadership behavi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4. The dimensions of “moral leadership”, “transform leadership” as well as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have the middle degree predictability towar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dimensions of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and “moral leadership” have the low degree predictability toward innovati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dimensions of “advanced study”, “dedicated attitude”, “basic literacy” as well as “instructional ability” have the high degree predictability toward innovati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5. It approximately reaches to a good matching degree toward the structual model of principals’ leadership behavi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as the mediate function, it has a “big effect”, toward the influence of innovati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provides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in the future.
一、中文部分
毛連塭(1984)。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展創造性體育課程實驗報告。載於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主編),創造性教學資料彙編(頁1-12)。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王佳玲(2003)。大學生情緒智力信念、創造力信念與情緒智力、創造力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金龍(2003)。臺北縣市國民中學知識管理、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亭惠(201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市。
王娜玲(2009)。臺北市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40(1),119-156。new window
王惠萱(2011)。國民小學校長分佈式領導、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王麗雲、潘慧玲(2000)。教師彰權益能的概念與實施策略。教育研究集刊,44,173-199。new window
史美奐(2003)。國中教師創新教學專業能力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取自http://www. sinica.edu.tw /info/edu-reform/farea2/
江英瑞(2015)。新北市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專業發展之個案研究—以單元教學研究模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何福田、羅瑞玉(1992)。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1-30)。臺北市:師大書苑。
余徹鵬(2011)。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教師科技素養與創新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2010)。結構方程模式-AMOS的操作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11)。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明隆、涂金堂(2009)。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彥德(2008)。校長人格特質與領導風格之調查研究-以臺北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美玲(2013)。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吳國銑、呂學嘉(2008)。TQM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策略運用之探討。大專體育,97,53-57。new window
吳清山(1992)。教師效能研究之探討。載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教育研究與發展(頁185-206)。臺北市:臺灣書局。new window
吳清山(1995)。現實與理想之間:當前國小教育改革芻議。教改通訊,4,19-20。
吳清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臺灣教育,614,2-8。new window
吳清山(2004a)。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2004b)。提昇教師素質之探究。教育研究月刊,127,5-17。new window
吳清山(2006)。師資培育的理念與實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1),1-31。new window
吳清山、林天祐(1994)。全面品質管理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初等教育學刊,3,1-28。new window
吳清山、林天祐(1998)。教育名詞-轉型領導與互易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24,62-64。new window
吳清山、林天祐(2001)。教學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43,121。new window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典。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基(1990)。教育與行政(2版)。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雪華(2005)。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進良(2004)。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內外控、成就動機與領導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吳靖國(2003)。創新教學如何可能?-從「創造」意涵的哲學思維談起。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頁49-80)。臺北市:師大書苑。
呂錘卿(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安明(2012)。校長教學領導之改善、學生學習成就及學生學習測驗成績之研究。教育行政研究,2(1),21-67。new window
李明來(2008)。國小校長領導風格、權力運用與教師組織變革支持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new window
李明來(2010)。國小校長領導行為和組織變革教師支持度關係之探討。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7(1),61-91。new window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俊湖(2007)。教師專業成長。研習資訊,24(6),97-102。new window
李建慶(2010)。宜蘭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品牌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珀(2014)。教師專業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臺北市:高等教育。
李家宗(2011)。澳洲教師專業標準之介紹。師資培育專業通訊,24,8-9。
李國禎(2001)。國中學生對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的知覺與其學習策略、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梅雪(2012)。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知覺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麗香(2004)。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與學生自我概念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咏吟(1995)。教學原理。臺北市:遠流。
肖麗平(2002)。國內外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述評。中國教育學刊,5,57-60。
卓烈(2006)。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知覺校長領導行為之研究:以高雄縣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周文欽(1996)。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市:心理。
周淑卿(2004)。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臺北市:高等教育。
林仁煥(2008)。卓越領導校長學校經營策略之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59,23-48。
林天祐(1998)。全面品質管理與學校行政革新。教育資料與研究,22,19-22。new window
林天祐(2001)。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系統的初步建構。取自http://www.tmtc. edu.tw/~primary/paper/Teacher/drc/drcP02.htm.
林生傳(1998)。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1(3),1-13。new window
林妙貞(2006)。國小學童創意自我效能、目標導向、依附關係與創意活動投入及創意表現之關係:以科展團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邦傑(1993)。如何培養領導能力。載於吳靜吉、林邦傑(主編),與青年人談心-青年人的自我追尋(頁3-20)。臺北市:遠流。
林佳蓉(2013)。德行領導對情感性承諾及工作績效間之相關研究-工作部安全感的調節作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林來利(2004)。中小學有效能校長領導行為特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孟琪(2009)。高雄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宜廷(2011)。國民小學校長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怡均(2014)。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模式與教師創新教學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明地(1998)。從自我更新取向的專業發展看教師在職進修。取自http://www.ccunix.ccu.edu.tw/~deptedu/Chinese/teacher/teacher_lin/b09.doc
林明地(2002)。校長學-工作分析與角色研究取向。臺北市:五南。
林明地(2005)。校長思考:教育領導新興的議題。臺灣教育,635,13-19。
林明德、王明忠、鄭靖國(2004)。論轉型領導在學校行政上之因應策略。中華技術學院學報,31,69-85。
林春妙(2004)。幼兒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new window
林海清(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林清山(1986)。教學的心理學基礎。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有效教學研究(頁57-88)。臺北市:臺灣書店。
林新發(1999)。教育與學校行政研究-原理與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新發、李宜芳(2004)。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的內涵與策略。以九年一貫課程為例。載於深耕與創新-九年一貫課程之有效教學策略(頁459-496)。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林新發、林上渝(2004)。高中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教育資料集刊,29,139-167。new window
林碧芳(2004)。中小學教師創意教學自我效能感與創意教學行為的結構方程模式之檢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林碧芳、邱皓政(2008)。創意教學自我效能感量表之編製與相關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1),141-170。new window
林碧芳、趙長寧、邱皓政(2010)。中小學教師創意教學效能與內在動機模式之檢驗─一項中介效果的驗證。創造學刊,1(1),65-92。
林靜怡(2007)。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創意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清江(1996)。教育理念與教育發展。臺北市:五南。
林進材(1999)。教學理論與方法。臺北市:五南。
林進材(2002)。教學效能的研究發展及其在教學與研究上的意義。教育研究月刊,104,32-43。
邱馨儀(2004)。啟動教師專業發展建置教師教學檔案,政大實習520季刊,2004年秋季號。
姜菁華(2007)。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創新教學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姚麗英(2014)。高級中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柯俊瑋(2007)。臺灣中部地區綜合高中專門學程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柯俊銘(2014)。嘉義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洪文芳,謝文英(2007)。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評鑑與專業成長(頁161-196)。臺北市:心理。
洪秋龍(2008)。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能力、教師專業發展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洪淑宜(2009)。創新教學之操作應用研究:以感官學習型態為例。新北市:揚智文化。new window
范振倫(2013)。與政策對話: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峰與谷(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范熾文(1998)。領導理念的新焦點-轉型領導。教育資料文摘,42(3),76-189。
夏小琪(2006)。臺南縣市國小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孫志麟(1993)。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孫志麟(2011)。未完成的任務:標準本位師資教育政策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7(1),1-34。
孫志麟(2012)。師資教育的改革:藍圖或旅程?。教育研究月刊,218,85-99。new window
孫秋雄(2009)。國小校長變革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徐瑞霞(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徐瑀澴(2010)。臺北市優質學校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秦夢群(2004)。教育行政-理論部份(3版1刷)。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2010)。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高苙騰(2010)。桃園縣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高強華(2002)。論主題統整與教學創新設計。臺灣教育,614,9-15。new window
高熏芳、楊欣燕(2005)。美加英澳等國教師專業標準發展對於我國教師素養的啟示。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的教育信念與專業標準(頁142-175)。臺北市:心理。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學富文化。
張民杰(2016)。教師專業發展評鑑105年版規準解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6),115-118。
張玉成(2003)。教學創新與思考啟發。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頁31-48)。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new window
張明輝(2004)。從後現代觀點看學校校長的關鍵能力。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現代教育論壇—從後現代看校長核心能力的轉變論文集(頁3-10)。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校。
張玟慧(2010)。臺北縣市國小教師知覺之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張雨霖、陳學志、徐芝君(2010)。教師創造力信念、創造力教學自我效能對創造力教學行為之影響。復興崗學報,99,151-172new window
張彩雲(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棟梁(2010)。南投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張瑞芳、李信良(2015)。創意教學自我效能感之探究。取自http://society.nhu. edu.tw/e-j/103/a7.htm
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張德銳(1994)。教育行政研究。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張德銳(2000)。師資培育與教師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new window
張德銳(2004)。教學導師臨床視導對新進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1-2413-H-133-003),未出版。new window
張德銳(2005)。中小學辦學經驗及專業發展歷程之研究。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new window
張德銳、張素偵(2012)。臺北市中小學校長轉型領導、教師領導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市北教育學刊,41,59-97。new window
張德銳、簡賢昌、丁一顧(2006)。中小學優良教師專業發展歷程及教學經驗之研究。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new window
張慶勳(1996)。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張慶勳(1997)。學校組織轉化領導研究。高雄市:復文圖書。new window
張慶勳(2004)。校長領導風格與行為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20,1-38。new window
張慶鴻(2009)。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及其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張潤書(1998)。行政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張寶丹(2004)。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與形象知覺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教育部(1998)。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7)。各師資類科教師專業標準結論(摘要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工作參考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9)。98年-101年教育施政藍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師資培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5a)。104年度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複選審查實施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5b)。國民中小學校概況統計-103學年度。臺北市:教育部。
許史幸(2008)。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許育彰(2006)。網路創意教學社群之研究:閉鎖社群。教育科學期刊,62(2),59-76。new window
許忠棠(2011)。新北市立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許藤繼(2003)。教學創新乎?有效乎?~新世紀有效能教學之分析。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頁81-116)。臺北市:師大書苑。
郭小蘋、吳勁甫(2011)。臺灣地區近年來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學位論文研究走向之分析。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7,1-27。
郭工賓(2001)。國小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郭明堂(1995)。國小教師任教專長、教學經驗、養成型態與其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郭蘭(2003)。國民中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灣中部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陳文富(2009)。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陳木金(1999)。班級經營。新北市:揚智文化。
陳木金(2002)。追尋生命發展的彩虹─談生涯教育。取自http://163.16.76.219/~ sulihsiang/na6.html
陳木金(2004)。校長專業套裝知識的解構與校長現場經驗知識的復活。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現代教育論壇─從後現代看校長專業能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19)。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陳木金(2005)。創造專業與評鑑結合的教師進修文化。師友月刊,461,12-16。
陳木金、邱馨儀、陳宏彰(2006)。高中職以下學校教師生涯發展進階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72,17-32。new window
陳成宏(2005)。學校變革與校長領導理論的整合性觀點:Bolman和Deal之多元架構領導途徑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2),155-176。new window
陳伯璋(2001)。新世紀課程改革的省思與挑戰。臺北市:師大書苑。new window
陳武雄(1995)。教師建設性思考與其教學自我效能、衝突解決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玟錡(2005)。組織創新氣候、創意自我效能與創新行為之關係:以服裝產品開發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陳信君(2005)。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春琴(2011)。金門地區幼稚園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茂祥(1999)。學習社會:終身教育的理想目標。教育研究集刊,7(43),1-25。new window
陳淑女(2013)。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適性輔導與創意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市。
陳敦正(2015)。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認同與創新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陳嘉碩(2013)。國民中學校長華人領導行為、教師工作士氣、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new window
陳慶瑞(1989)。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適用性之研究。教育學刊,8,221-272。new window
陳慧君(2014)。國小校長領導風格、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南市。
陳龍安(1998)。創造思考教學(初版)。臺北市:師大書苑。new window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第六版)。臺北市:心理。new window
陳雙財(2009)。澎湖縣國民中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藹宜(譯)(2010)。德行領導:達到個人卓越的得勝課程(原作者:Alexandre Havard)。新北市:橄欖。
曾憲政、張新仁、張德銳、許玉齡(2007)。規劃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曾燦燈(1986)。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服務精神之關係。高雄市:復文圖書。
游光昭、張明輝(2005)。學校轉型領導與學習型學校理念的實踐-以一位高中校長推動「校園網路化」的過程為例。中等教育,53(1),4-160。new window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頁179-209)。臺北市:師大書苑。new window
湯雅如(2012)。國小教師教學反省與專業發展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乃熒(2002)。學校權力生態重建的理念與策略:以中小學教評會為例。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頁51-100)。臺北市:學富文化。
黃中良(2013)。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玉鳳(2013)。縣市國教輔導團領域召集人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創新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黃旭鈞(2014)。教室走察:教師專業發展的新思維。臺北市:高等教育。
黃秀茶(2011)。高中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黃宗顯(2004)。應用教師自我評鑑促進專業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27,45-54。new window
黃宗顯、陳麗玉、徐吉春、劉財坤、鄭明宗、劉峰銘、郭維哲、黃建皓、商永齡(2008)。學校領導:新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與教育問題。臺北市:五南。
黃昆輝(2002)。教育行政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黃芳銘(2007)。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黃政傑(1997)。教育評鑑。臺北市:師大學苑。
黃婉儀(譯)(2001)。教育管理:領導與團隊(原作者:Crawford,M.,Kydd,L.,&Riches,C.)。九龍:香港公開大學。(原著出版年:1997)
黃敏萍、鄭伯壎、徐瑋伶、周麗芳(2003)。家長式領導之德行領導-構念效度之建立。教育部華人本土心理學研究追求卓越計畫研究報告(編號:89-H-FA01-2-4-4)。臺北市:教育部。new window
黃智瑋(2013)。電子書包的實施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以新北市國中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皓彥(2011)。屏東縣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雅琳(2009)。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藿(2004)。教育專業倫理與道德教育。載於黃藿(主編),教育專業倫理(頁1-44)。臺北市:五南。
黃艷秋(2008)。國小校長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變革領導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楊欣蓓(2010)。高雄市國小教師教學創新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楊振昇(1997)。「教學領導」理念之探討。載於高強華(主編),學校教育革新專輯(頁235-264)。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楊深坑、黃嘉莉、黃淑玲、楊洲松(2005)。從教師專業理論論各國教師專業管理機制。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的教育信念與專業標準(頁56-81)。臺北市:心理。new window
楊琇絢(2011)。屏東縣國中教師創新教學與專業成長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楊雅真(2004)。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教學效能關聯之探討—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市。
葉佳文(2005)。有效能的學校經營-成功的校長領導。學校行政雙月刊,40,30-46。
葛珍珍(2012)。中國式領導、組織文化與組織創新之相關研究-以臺灣中小企業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new window
詹志禹(2003)。臺灣地區中小學創造力教育的實況條件與政策推展。教育研究月刊,106,20-36。new window
賈馥茗(1983)。教育哲學。臺北市:三民。
賈馥茗(1976)。英才教育。臺北市:開明。
廖淑妙(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廖學全(2012)。雲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甄曉蘭(2001)。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臺北市:元照。new window
甄曉蘭、曾志華(1997)。建構教學理念的興起與應用。國民教育研究學報,3,179-208。new window
劉琮閔(2013)。高中職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參與專業發展態度關係之研究-以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及教師自我效能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new window
劉慶仁(1998)。美國教師素質現況與改進措施。師友,367,34-36。
劉韻芬(2010)。校長運用故事領導推動教師專業發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劉麗慧(1986)。國民中小學男女校長領導方式與學校組織氣氛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歐用生(1998)。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佳宏(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家廷(2004)。國民小學學校本位管理、組織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蔡培村(1985)。國民中小學校長的領導特質、權力基礎、學校組織結構及組織氣候與教師工作滿足關係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蔡培村(1994)。國民小學教師生涯能力發展之研究。南投縣:臺灣省教育廳委託研究。
蔡培村(1996)。我國實施中小學教師職級制度的基本構想。載於蔡培村(主編),教師生涯與職級制度(頁139-153)。高雄市:麗文文化。new window
蔡培村、武文瑛(2004)。領導學:理論、實務與研究。高雄市:麗文文化。
蔡進雄(1993)。國民中學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蔡進雄(2004)。學校轉型領導的理論與實際。教育研究月刊,119,53-65。new window
蔡進雄(2009)。國民中小學校長領導之研究:專業、情緒與靈性的觀點。臺北市:高等教育。new window
蔡雅茹(2012)。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行為、教師教學信念、教師創新教學行為與國小學童創造力傾向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蔡群億(2012)。雲林縣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鄭仰芳(2014)。澎湖縣國民中學教師個人玩興與創意教學自我效能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鄭伯壎(1995)。差序格局與華人組織行為。本土心理學研究,3,142-219。new window
鄭伯壎(2004)。華人文化與組織領導:由現象描述到理論證據。本土心理學研究,22,195-251。new window
鄭伯壎、樊景立、周麗芳(2006)。家長式領導模式與證據。臺北市:華泰文化。new window
鄭美娟(2006)。綜合活動教師實施創意教學之專業成長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彩鳳、吳勁甫(2003)。學校領導研究的新取向—競值架構的領導觀點。教育研究月刊,111,67-83。new window
鄭莉伶(2006)。高雄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家長式領導、學校組織溝通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鄭詩釧(2005)。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鄭燕祥(2003)。教育領導與改革:新典範。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蕭奕志、陳漢陽(2004)。全面品質管理在提昇學校品質之應用策略。中華技術學院學報,31,29-37。
賴志峰、秦夢群(2014)。成功的校長領導層面之建構與檢證:國民中小學層級。教育研究學報,48(2),1-26。new window
賴協志、吳清山(2015)。國民中學學習領域召集人正向領導、教師教學省思與創新教學成效關係之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8(4),1-27。new window
賴阿福(2014)。資訊科技融入創新教學之教學策略與模式。國教新知,61(4),28-45。
駱奕穎(2011)。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學習社群與創新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薛淑芬(2008)。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玉真(2008)。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成長對教學創新影響之研究:以組織創新氣氛為干擾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顏逸鴻(2015)。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羅明忠(2002)。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羅虞村(1989)。領導理論研究。臺北市:文景書局。
羅綸新(2003)。創造力與創意教學活動之探討與實務。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頁3-28)。臺北市:師大書苑。
蘇小娟(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初任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蘇英芳、黃賀(2006)。魅力領導、家長式領導、德性領導與領導效應之研究。中山管理評論,14(4),939-968。new window
蘇益生(2004)。高雄市國小教師e-Learning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温子欣、秦夢群、陳木金(2013)。校長領導之道―成功校長領導行為個案研究。教育科學期刊12(1),59-89。new window

二、英文部分
Aburdene,P.,& Naisbitt,J.(1992). Megarrends for women. New York: Villard Books.
Amabile,T.M.(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Y: Springer- Verlag New York.
Amabile,T.M.(1988). A model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s. In Staw, B.M.,& Cummings,L.L.(Ed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0, 123-167.
Amabile,T.M.(1996).Creativity in context:Update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Ashton,P.T.,&Webb,R.B.(1982).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Toward an ecological model.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New York.
Bagozzi,R.P.,& Yi,Y.(1988). 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6, 74-94.
Bandura,A.(1997). Self 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Freeman.
Banks,J.A.(1993). Multicultural educ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In Banks,J.A.,& Banks,C.A.M.(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2nd ed.) (pp.3-28). Boston: Allyn and Bacon.
Bass,B.M.,& Avolio,B.J.(1990).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development: Manual for the 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
Bass,B.M.,& Avolio,B.J.(1993).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 response to critiques. In Chemers,M.M.,& Ayman,R.(Eds.). Leadership theory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directions (pp.49-80). NY: Academic Press.
Borich,G.D.(1994).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New York: Macmillan.
Bryman,A.(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SAGE.
Chemer,M.M.(1997). 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leadership. Mahwah NJ: Erlbaum.
Cheng,Y.C.(1994). Principal’s Leadership as a Critical Factor for School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Multi-Levels of Primary Schools.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5(3), 299-317.
Christensen,D.(1996).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research base for teacher education. In J. Sikula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pp.38-52). New York: Macmillan.
Csikszentmihalyi, M.(1988). Society, culture and person: A system view of creativity. In R.J.Sternberg(Ed.),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pp.325-329).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uhon,G.M.(1999).Teacher empowerment: Definitions, implementation, andstrategies for Personal Renewal.(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33329)
Duke,D.L.(1990). Teaching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McGrag-Hill.
Edmonds,R.R.(1979). Effective schools for the urban po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37 (1),15-24.
Ford,C.(1996). A theory of individual creative action in multiple social domai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1(4),1112-1142.
Gardner,H.(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Y: Basic Books.
Goleman,D.,Boyatzis,R.E.,& McKee,A.(2002). Primal leadership: Realizing the power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New York: Harvard Business.
Gorsuch, R. L.(1983). Factor analysis.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Gratch,A.(2000). Teacher voice, teacher education, teaching professionals. The High School Journal,83(3),43-54.
Greenfield,W.(1987). Moral imagination and 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Antecedents to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In Greenfield,W.(Ed.),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Concepts,issues and controversies(pp.56-73). Boston: Allyn and Bacon.
Hair,J.F.,Anderson,R.F.,Tatham,R.L.& Black,W.C.(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Hallinger,P.(1992). The evolving role of American principals: From managerial to instructional to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 Journal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30(3), 35-48.
Halpin,A.w.(1957). A factorial study of the leader behavior descriptions, in leader behavior: It’s description and measurement, Ralph M. Stogdill and Alvin E.
Hannay,L.M.,Manning,M.,Earl,S.,&Blair,D.(2006). Leaders leading and learning (Part 2). Management in Education,20(3), 15-19.
Hardy,I.(2012). The politic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research and practice routledge research in education. NY: Routledge.
Hersey,P.,& Blanchard,K.H.(1988).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Kaiser, H. F.(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39, 31-36.
Leithwood,K.,Jantzi,D.,& Steinbach,R.(2000).Changing leadership for changing times, Buckingham.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McDonald,J.H.(1985). Career ladder and career alternatives teachers. In Burke.P.J.& Hoideman.R.G.(ed.). Career-long teacher education. Illionis: Charles C. Thomas.
Moneys,S.M.(1992). What is teaching effectiveness?A survey of student of and teacher perception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1056)
Nahavandi,A.(2000).The art and science of leadership (2nd ed.).Glendale,AZ: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West.
Northouse,P.G.(2001). Leade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ayne,D.,& Wolfson,T.(2000).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principal’s critical role. NASSP Bulletin,84(618),13–21.
Petrie,K.,& McGee,C.(2012).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ho is the learner?. Austral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37(2),59-72. Retrieved from http://www. eric.ed.gov/PDFS/EJ969517.pdf.
Reitzug,U.C.(1997). Images of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 ership: From super-vision to collaborative inquiry. Journal of Curriculem and Supervision,12(4),324-343.
Rhodes,C.,Stokes,M.,& Hampton,G.(2004). A practical guide to mentoring, coaching, and peer-network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chools and colleges. London: RoutledgeFalmer.
Richardson,V.(2003).The dilemma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li Delta Kappan,84 (5), 401-406.
Schenkat,R.(1993).Quality connections: Transforming schools through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lexandria,VA:ASCD.
Sergiovanni,T.J.(2006). The principalship: A reflective practice perspective(5th.e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Simplicio,J.S.C.(2000). Teaching classroom educators how to be more effective and creative teachers. Education,120(4), 675-680.
Smith,W.F.,& Andrews,R.L.(1989).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How principals make a difference.Alexandria,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parks,D.(1994). A paradigm shift in staff development. 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 15(4),26-29.
Spreitzer,G.M.(1995).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in the workplace: Dimensions, measurement, and validat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38(5), 1442-1465.
Sternberg,R.J.,& Lubart,T.I.(1995). Defying the crowd-Cultivating creativity in a culture of conformity.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Stogdill,R.M.(1974). Handbook of leadership: A survey of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Free Press.
Tierney,P.,& Farmer,S.M.(2002). Creative self-efficacy: it’s potential antecedents and relationship to creative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45(6), 1137-1148.
Torrance,E.P.(1979). The Search for Savoir and Creativity. Buffalo,NY: Creative Education Foundation.
Trent,J.(2012).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a 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 Who role does teacher indentity play? Austra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37(7),84-106. Retrieved from http://www.eric.ed.gov/ PDFS/EJ995181. pdf.
Westwood,R.(1997). Harmony and patriarchy: The cultural basis for “paternalistic headship” among the overseas Chinese. Organization Studies,18(3),445-480.
Williams,F.E.(1972). Identifying and Measuring Creative Potential.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oodman,R.W.,Sawyer,J.E.,& Griffin,R.W.(1993). Toward a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8,293-321.
Yukl,G.A.(2002).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5th ed). New Jersey: Printice-Hall.
Yukl,G.A.(2010). An evaluation of conceptual weaknesses in transformational and charismatic leadership theories. Leadership Quarterly,10(2),285-305.
Zepeda,S.J.(1999). Staff development: Practices that promote leadership in earning communities. Larchmont, NY: Eye on Education.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