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教師退休金制度改革之研究
作者:凌新福
校院名稱: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指導教授:陳麗珠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0
主題關鍵詞:教師退休金制度準則改革作法模糊德懷術分析網路程序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9
我國教師退休金制度改革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退休金制度之理論、目的與功能,並藉由國外退休金制度改革趨勢與國內教師退休金制度的問題,探討我國教師退休金制度所應具備的重要準則,並提出改革作法,以作為行政機關改革之參考。為達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及問卷調查法,資料則以模糊德懷術及分析網路程序法加以處理,聘請校長、人事主任及教師共18位,組成專家小組進行研究。
  我國教師退休金制度的問題探討上,主要發現如下:(一)提撥率偏低,不符自給自足原則。(二)退休年齡太低,浪費人力資源。(三)退休條件及給付方式彈性不足,無法應付實際需求。(四)退撫基金操作不當,財政缺口持續擴大。(五)所得替代率偏高,各級政府財務負擔加重。(六)退休給付排擠其他教育經費支出。(七)多種福利給付,財務問題雪上加霜。(八)教師退休經濟生活照顧僅有公部門退休金,保障向度不足。(九)教育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爭論不休。而在各國退休金制度的改革趨勢上,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一)退休年齡延後。(二)退休方式多元化。(三)成立確定提撥制與個人帳戶制。(四)退撫基金管理市場化。(五)建構多支柱退休金模式。
  在教師退休金制度重要準則的建構及優先順序上,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是:(一)「退撫基金營運應有效率使收益充足」是最重要的準則。(二)「提撥率應足以使退撫基金自給自足」可健全退撫基金。(三)「退撫基金監管應透明及制度化」可解除社會疑慮。(四)「退休金額應足夠生活所需」可使員工忠誠敬業。(五)「所得替代率符合公平正義」可兼顧個人權益與國家財政。(六)「多種退休年齡及方式可供選擇」,能使退休金制度更彈性靈活
  在我國教師退休金制度改革作法的建構及優先順序上,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是:(一)「確定給付與確定提撥制併行」是最優先的改革作法。(二)「委由專業投資機構經營退休基金」可提高收益。(三)「個人退休金來源多元化」可保障教師退休後生活。(四)「以本俸2倍作為所得替代率計算基準」方能使義務與權利相稱。(五)「不溯既往」保障教師權益。(六)「延後退休年齡」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七)「實施展期及減額年金」能顧及退休給付合理性。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的建議如下:(一)行政機關在政策制訂或修正時,應以安定、充足及效率的理念優先。(二)將公保養老給付改為確定提撥制,建立確定給付與確定提撥制併行的教師退休金制度。(三)委由專業投資機構經營退撫基金,實施管監分離。(四)整合現有機制,建構多支柱之教師退休金制度。(五)調整現行公保基數,並以本俸2倍作為所得替代率計算基準。(六)法律及政策之制訂修改,應具前瞻性並保障個人權益。(七)調整退休前工作內容份量,漸進延後退休年齡。(八)建構彈性退休方式,實施展期、減額及增額年金。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07)。2007年社會指標統計表及歷年專題探討。2009年7月2日,取自http://eng.stat.gov.tw/public/data/dgbas03/
bs2/socialindicator/2007/population-table.xls
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2009)。新加坡公積金退休金制度簡介。2010年7月8日,取自http://www.lpsc.gov.tw/site/4407a216/
48aa6a9f/files/%B7s%A5%5B%A9Y%B0h%A5%F0%AA%F7%A8%EE%AB%D7%C2%B2%A4%B6.pdf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2009a)。退休撫卹基金簡介。2009年4月23日,取自: http://www.fund.gov.tw/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2009b)。統計年報2008年3月。2009年4月25日,取自:http://www.fund.gov.tw/
公教人員保險統計(2008)。現金給付件數金額。2009年5月8日,取自:http://www.bot.com.tw/NR/rdonlyres/EC1CF35E-39A3-46AC-9F76-
7F1C2AB933AA/0/gei_ST_third.pdf
王文科、王智弘(2009)。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new window
王欽輝、侯志陞(編譯)(1992)。FUZZY 工學。台北市:全華科技。
王麗蓉(1991)。老年退休制度相關理論與國外制度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55,18-26。
王儷玲(2002)。公務人員退休制度兼採節約儲蓄制之可行性。台北市:銓敘部退撫司委託研究報告。
王儷玲(2004a)。美國公務人員退休金制度。銓敘部編印:美加英法德等五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制度彙編。2009年3月6日,取自 http://www.mocs.gov.tw/department/department_4/index_1.htm
王儷玲(2004b)。英國公務人員退休金制度。銓敘部(編印),美加英法德等五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制度彙編。2009年3月6日,取自 http://www.mocs.gov.tw/department/department_4/index_1.htm
王儷玲(2009)。先進國家公務人員退撫制度之研究。銓敘部委託專案研究計畫。2010年5月16日,取自http://www.mocs.gov.tw/get_file.aspx?
file_name=20102394634.pdf&folder=discourse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5)。公教人員保險法。2009年3月5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Scripts/NewsDetail.asp?no=1S0070001&KeyWordID=1114&KCDate=2009-3-6&FL=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9)。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2009年3月5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150004
全國教師會(2005)。軍公教公保養老金18%優惠存款真正的問題是什麼?2010年4月23日,取自 http://cyta.cyc.edu.tw/data/941229-3.doc
全國教師會(2008)。退撫基金虧損加劇,公教退休金不保?。2008年11月18日,取自 http://www.nta.org.tw/oldmaillist.asp
朱楠賢(2004,2月)。學校教職員退休制度的過去與現在。於全教會研討會,台北市。
考試院(2000a)。考銓詞彙-基金管理及監理類。2009年8月6日,取自http://www.exam.gov.tw/exam_dict/P242_P247.html
考試院(2000b)。考銓詞彙-銓敘類。2009年8月6日,取自http://www.
exam.gov.tw/exam_dict/P242_P247.html
考試院考銓叢書指導委員會(主編)(1991)。中華民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制度。台北市:正中。
行政院(2010,5月6日)。焦點新聞。行政院院會通過「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修正草案。2010年5月18日,取自 http://www.ey.gov.tw/
ct.asp?xItem=69068&ctNode=1435&mp=1
吳三靈(1995)。公立學校教職員的退休撫卹改革。人事月刊,12(3),4-11。
吳文靜(2001)。國民中小學教師退休制度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2001)。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NKNU0332011。
吳秀蓮(2002)。公務人員退休金確定提撥制精算之研究--高中職教師個案分析(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2002)。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NCUE1316007。
吳明儒(1998)。公私年金政策與制度發展之互動因素分析---臺灣與英國之比較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new window
吳政達(2004)。教育政策分析:概念方法與應用。台北市:高等教育。

吳容明(2000)。公務人退休撫卹基金管理運用報告。退休基金研討會:台北市。
吳瓊恩、張世杰、許世雨、董克用、蔡秀涓、蘇偉業(2006)。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智勝。
李淑華(2009,2月11日)。提高退撫提撥上限 銓敘部:非立即大幅調整。中央社。2009年2月13日,取自 http://www.cna.com.tw/
SearchNews/doDetail.aspx?id=200902110117
辛炳隆(2003)。勞動經濟學。載於成之約、辛炳隆、張玉燕、潘世偉、王方(合編),勞動政策與勞工行政(頁219-227)。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周正山(2001)。解析修正公教人員保險法之制度面意義。公務人員月刊,57,23-30。
周何(主編)(2004)。國語活用辭典。台北市:五南。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台北市:心理。
林崑山 (2002) 。教職人員退撫制度改革之研究--以高雄市中小學教師為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2002)。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 090CHPI0457012。
林惠真(2002)。美國教育見聞。2002年3月6日,取自 http//:scc.math.ntu.
edu.tw/educc/usaedu/usedu3lin-wang.htm
林寶山(1995)。國小退休教師心理需求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3(4),35-53。new window
姚水在(2003)。國立高中職校教師對退休制度意見之調查研究-以中部五縣市為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2003)。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NCUE1316036
指北小組(2005)。簡介公務人員退休法第16條之一第項、第6項規定之補償金與公教人員退休金其他現金給與補償金之核發規定。公務人員月刊,113,77-80。
施能傑(1996)。退休制度定位問題的分析。公務人員月刊,6,28-32。
施教裕(1994)。建立退休公務人員養老制度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發展考核委員會。
柯木興(1986)。勞工退休金作業手冊。台北市:中國社會保險學會。
柯木興(1998)。談社會保險確定給付制與確定提撥制的運用。保險經營,156,6-8。
柯木興(1999)。社會保險。台北市:中國社會保險學會。
柯輝芳(2006年7月31日)。英國退休制度改革。經濟日報,B2。
洪英宗(2002)。地方公教人員退休政策的失靈-以嘉義市國中教師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2002)。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CCU00227005。
胡繼曄(2006)。美國的私營養老金及其保障體系。中國經濟時報。2009年2月14日,取自http://ifb.cass.cn/show_News.asp?id=7213
香港強積金退休金制度簡介(2009年4月6日)。2009年4月26日,取自: http://www.lpsc.gov.tw/site/4407a216/48aa6a9f/files/
%AD%BB%B4%E4%B0h%A5%F0%AA%F7%A8%EE%AB%D7%C2%B2%A4%B6.pdf
徐有守(1991)。中華民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制度:我國退休制度的基本概念。台北市:正中。
翁振益、周瑛琪、張保隆(2006)。決策分析方法與應用。台北市:華泰。
退休基金委託專業投資機構成為趨勢(2006年1月)。勞動保障雙月刊,6。2009年4月26日,取自:http://www.bli.gov.tw/sub.asp?a=0010643
高明(2006)。研究所教育研究法分類題庫。台北市:鼎茂。
張有恆(1998)。運輸計畫評估與決策—模糊理論之探討與應用。台北市:華泰。new window
張芝婷(2006)。心理契約破壞對公職人員態度和行為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2006)。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5NTPU0610005。
張得隆等編譯(1995)。Fuzzy 產品基礎與實例。台北市:全華科技。
張瑞芳(2004)。我國教師退休制度之變革。(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2004)。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NSYS5227010。
張潤書(1993)。行政學。台北市:三民。
張瓊玲(1995)。建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暨監理制度之研究。考銓研究報告84年度專題。2009年7月22日,取自http://www.exam.
gov.tw/ebook/content_show.asp?NO=1755&Rnd=0.5916854
符寶玲(2004)。全球退休制度之趨勢。2009年4月14日,取自http://forum.
nta.org.tw/archive/index.php/t-8446.html.
符寶玲(2005)。退休基金制度與管理。台北市:華泰。
許士軍(1981)。管理學。台北市:東華。
許志義(2003)。多目標決策。台北市:五南。
許南雄(1993)。考銓制度概論。台北市:商鼎。
郭昱瑩(2005)。軍公教18%優惠存款變革評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2009年1月14日,取自 http://old.npf.org.tw/
PUBLICATION/CL/094/CL-C-094-111.htm
陳月霞、施博基(1995)。台灣企業退休金概論。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季刊,2,13-27。
陳正翰(2009,7月16日)。人口老化 社會結構崩盤。玉山周報。2010年6月23日,取自 http://news.pchome.com.tw/magazine/report/po/
formosapost/1156/124767360041482097001.htm
傅肅良(1989)。各國人事制度。台北市:三民。
單驥(1996)。國民退休年金制度中確定提撥制與確定給付制之比較。經社法制論叢,17-18,65-83。
黃介良、吳明儒(1996)。三層退休年金體系之架構(下)— 因應人口結構老化。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季刊,3,2-26。
黃富順(1995)。老化與健康。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椿蘭(2006)。馬祖地區公教人員支領退休金方式之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2006)。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5MCU05636074。
新加坡、香港勞工退休金制度大不同(2006年1月)。勞動保障雙月刊,6。2009年4月26日,取自:http://www.bli.gov.tw/sub.asp?a=0010641
葉長明(1998)。新退撫制度實施後之功能與檢討。公務人員月刊,25,668-691。
董登新(2009)。美國人養老與醫療保障模式——“三條腿”保障美國人的幸福。2009年3月5日,取自http://blog.ce.cn/html/07/
107307-171256.html
廖雅耀(2004)。公立國民中小學教師退休制度之研究─以臺北縣板橋區教育人員意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4)。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NTNU0331059。
蓋浙生(2002)。教育經營與管理。台北市 : 師大書苑。new window
銓敘部(2005)。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台北市:銓敘部。
銓敘部退撫司(2004)。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部分改採儲金制之研究-政策標的團體意見調查。九十二年度民意調查專案報告。2009年9月28日,取自http://www.mocs.gov.tw/department/department_5/index.htm

銓敘部退撫司(2005)。公務人員退休新制實施十年之成效檢討。銓敘部94年度人事制度研究改進委員會專案研究報告。2009年8月11日,取自http://www.mocs.gov.tw/department/department_5/index.htm
銓敘部退撫司(2009a)。公務人員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改革措施修正方案說明資料。2010年6月8日,取自 http://www.mocs.gov.tw/class/
news_view_1.aspx?news_id=20090410182404495
銓敘部退撫司(2009b)。銓敘部公教人員保險養老給付年金化規劃草案。2010年6月8日,取自 http://www.mocs.gov.tw/class/
news_view_3.asp?news_id=20090521141823562
劉昊洲(1993)。我國教育人事制度析論。台北市:文景。
劉寅龍、刁勇、馮桂楣(合譯)。(2005)。決策之難-避開三種錯誤及七項誘因的決策陷阱(原作者:P. C. Nutt)。台北縣:良品文化館。
劉惠玲(1997)。年金保險民營化---智利模式的啟示。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潘明宏(譯)(2001)。C.F. Nachmias 與D.Nachmias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市:韋伯。(原出版年1996)
蔡宏昭(1988)。勞工福利政策。台北市:桂冠。
鄧玉祥(1993)。對退休生活應有的認識。教師天地,65,11-14。
賴樹立、王雅芬、蔡玉時(2009)。日本因應高齡化之就業政策。2009年4月14日,取自http://open.nat.gov.tw/OpenFront/report/show_file.jsp?
sysId=C09703324&fileNo=001

二、英文部分

Allen, E. T., Melone, J. J., Rosenbloom, J. S., & Vanderhei, J. L. (1997). Pension planning : Pension, profit-sharing, and other deferred compensation plans. (8th ed.). Boston, MA ; New York : Irwin/McGraw-
Hill.
Barr, N. A. (1987). The economics of the welfare state. Stanford, CA: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Birkland, T. A.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olicy process: Theories, concepts, and models of public policy making. New York: M. E. Sharp.
Blake, D. (2003). Pension schemes and pension funds in the United Kingdom. Oxford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uss, M. D. (1983). How to rank computer projec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1(1), 118-125.
California State Teachers' Retirement System. (2009). CalSTRS member handbook. Retrieved February 20, 2009, from http://www.calstrs.com/
Newsroom/What%27s%20New/2008_member_handbook.aspx
Chen, S. J., & Hwang, C. L. (1992). Fuzzy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Dalkey, N., & Helmer, O. (1963). An experimental application of the Delphi method to the use of experts. Management Science, 9(3), 458-467.
Delson, L., & Reday-Mulvcy, G. (Eds.). (1998). Gradual retirement in the OECD countries. Hampshire, England: Ashgate.
Esping-Andersen, G . (1990).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Gillion, C., & Bonilla, A. (1992). Analysis of a national private pension scheme:The case of Chile. International Labor Review, 131,171-195.
Hendricks, J., & Calasanti , T. (1986). Social policy on age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C. Phillipson & A. Walker (Eds.), Ageing and social policy: A critical assessment (pp. 237-247). London: Gower.
Holsti, O.R. (1968). Content Analysis. In G. Lindzey and E. Aronson (Eds.), 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2nd ed.)(pp. 601).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Hwang, C. L., & Lin, M. J. (1987). Group decision marking under multiple criteria :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Imrohoroglu, A. , Imrohoroglu, S., & Joines , D. H. (1995). A life cycle analysis of social security. Economic Theory, 6(1), 83-114
International City/Coun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 Retirement Corporation. (2009). What is a 401(k) plan?. Retrieved May 2, 2009, from http://www.
icmarc.org/xp/rc/products/401k/
Klir, G. J., & Yuan, B. (1995). Fuzzy sets and fuzzy logic: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Koopmans, T. C. (1951). Analysis of production as an efficient combination ofactivities. Activity Analysis of Production and Allocation, 13, 33-97.
Laarhoven, P. J. M., & Pedrycz, W. (1983). A fuzzy extension of Satty’s priority theory. Fuzzy Sets and System, 11, 229-241.
Lee, J. W., & Kim, S. H. (2000). Using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d goal programming for interdependent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 selection, Computer and Operation Research, 27, 367-382.
Lee, J. W., & Kim, S. H. (2001). An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interdependent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 sele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 111-118.
Linston, H. A., & Turoff, M. (1975). Introduction. In H. A. Linstone, & M. Turoff (Eds.), The Delphi method: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pp. 3-16).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McGill, D. M., & Grubbs, D. S. , Jr. (1989). Fundamentals of private pensions (6th ed.). Homewood, IL: Irwin.
Mead, L. M., & Rogers, K. J. (1997). Enhancing a manufacturing business process for agility. Port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638-641.
Murray, T. J., Pipino, L. L., & van Gigch, J. P. (1985). A pilot study of fuzzy set modification of Delphi. Human Systems Management, 5, 76-80.
New York State Teachers' Retirement System. (2006). Learning About NYSTRS. Retrieved December 22, 2006, from http://www.NYSTRS.org/main/
library/learningaboutstrs.html

Phillipson, C., & Walker, A. (Eds.). (1986). Ageing and social policy: A critical assessment. London: Gower.
Riker, H. C., & Myers, J. E. (1990). Retirement counseling : A practice guide for action. New York: Hemisphere.
Rodrigo, A. R., & Augusto, I. P. (2001). Chile’s pension reform after 20 years. The World Bank. Retrieved February 20, 2010, from http://siteresources.
worldbank.org/SOCIALPROTECTION/Resources/SP-Discussion-papers/Pensions-DP/0129.pdf
Saaty, T. L. (1996). Decision making with dependence and feedback: 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Pittsburgh, PA: RWS Publications.
Saaty, T. L., & Takizawa, M. (1986). Dependence and independence: From linear hierarchies to nonlinear network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6, 229-237.
Sackman, H. (1974). Delphi assessment, expert opinion, forecasting, and group process. Santa Monica, CA: Rand.
Santhanam, R., Muralidhar, K. & Schniederjans, M. (1989). A zero-one goal programming approach for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 selection. Omega 17(6), 583-593.
Satty, R. W. (2003). Decision making in complex environments-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or decision making and 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for decision making with dependence and feedback. Retrieved July 30, 2010, from http://www.superdecisions.com/demos_tutorials.php3
Social Security Online. (2008). Retirement benefits. SSA Publication No. 05-10035, October 2008, ICN 457500. Retrieved May 5, 2009, from http://www.ssa.gov/pubs/10035.html
Townsend, P. (1986). Ageism and social policy. In C. Phillipson & A. Walker (Eds.), Ageing and social policy: A critical assessment (pp. 15-44). Aldershot, UK: Gower.
Windham, D. M., & Chapman, D. W. (1990).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efficiency :Constraints, issues, and policies. London:JAI Press.
World Bank. (1994). Averting the old age crisis-Policies to protect the old and promote growth.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orld Bank. (2005). Old-age income support in the 21st centur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pension systems and refor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Zadeh, L. A. (1965). Fuzzy sets.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 8 , 338-353.
Zadeh, L. A. (1975). The concept of a linguistic variabl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pproximate reasoning- Part 3. Information Science, 9(1), 43-8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