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皇民文學中的政治想像
書刊名:文與哲
作者:許麗芳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hu, Li-fang
出版日期:2004
卷期:5
頁次:頁343-380
主題關鍵詞:皇民文學民族認同意識型態殖民詮釋Taiwan colonization literatureSelf-identityIdeologyNational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54
  • 點閱點閱:47
本論文以當代文學研究引起較多關注且評價分歧的四篇皇民文學作品為研究範圍,分別是於1937年龍瑛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1941年陳火泉的〈道〉及1943年先後發表的周金波〈志願兵〉與王昶雄〈奔流〉。 於研究之思考角度上,本論文強調認同背後所呈現的意義,「認同」之意義是扣緊「認同」之形構所牽涉的兩個環節,一是自我的反省、解釋與「敘述」;其次是,個人之「認同」的形構必然涉及人際與社群的關係。同時以歷史脈絡之主導為思考前提,強調環境對於個體之決定性影響。尤其著重自我意識與形成自我意識的權力運作相互辯證,反省特定歷史或政治時空對主體的影響與運作。 皇民文學的創作與評論經過日本與國民黨政權的變遷,不同的民族立場、建構過程以及論述建構的目的,使皇民文學的作家作品必須面對不同的質疑與爭議,對於作品本身所實際顯現的內涵與意識型態反而有所忽略。
The paper is written to study the intellectual spirits appeared in Taiwan Novels written during Japan’s Colonization, 1937-1945. For self-identity that usually formed by some political ideology such as nationalism, there would be various interpretations to Taiwan Colonization novels in different regimes and nationalism. Consider the novel writers’ education and ideology from Japan’s promotion, this study would exhibit the visionary of political identity and review the intellectual pursuit and depressions from these novels printed during Japan’s Colonization, 1937-1945.
期刊論文
1.陳火泉(194307)。道。文藝臺灣,6(3),87-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明珠(20000800)。近代與傳統的權衡--我讀王昶雄的「奔流」。臺灣文藝,171,28-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塚田亮太、黃毓婷(20021200)。閱讀「周金波日語作品集」--一位臺灣「皇民作家」的精神軌跡。臺灣文學學報,3,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維明(1999)。當代台灣的文化認同與爭取承認的政治。中國文哲研究通訊,9(2),215-2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密察(19940800)。臺灣史的成立及其課題。當代,100,78-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學玲(20020300)。日據時期「皇民論述」的身份認同策略--以陳火泉〈道〉為主的討論。中外文學,30(10)=358,172-1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蕭阿勤(20020600)。抗日集體記憶的民族化:臺灣一九七○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臺灣史研究,9(1),181-2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江宜樺(19970300)。自由民主體制下的國家認同。臺灣社會研究,25,83-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奕麟(19990300)。解構中國性:論族群意識作為文化作為認同之曖昧不明。臺灣社會研究,33,103-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英文(19970600)。認同與政治--一種理論性之反省。政治科學論叢,8,5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翠蓮(20021200)。去殖民與再殖民的對抗:以一九四六年「臺人奴化」論戰為焦點。臺灣史研究,9(2),145-2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垂水千惠(1993)。戰前「日本語」作家-王昶雄與陳火泉、周金波的比較研究。臺灣文藝,16=總136,44-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水秉和(1987)。民族主義與中國政治發展。當代,17,16-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建忠(2001)。未癒的殖民創傷:再論臺灣文學史上的「皇民文學」議題。現代學術研究,1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高山凡石(1944)。談皇民文學。文藝臺灣,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瑞明(1993)。騷動的靈魂:決戰時期的臺灣作家。臺灣文藝,63(16),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臼井二尚(1947)。民族發達?諸段階。哲學研究,36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龍瑛宗、張恆豪(1990)。龍瑛宗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孝謙(2001)。殖民地臺灣的認同摸索:從善書到小說的敘事分析,1895-1945。臺北:巨流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White, Hayden、陳永國、張萬娟(2003)。後現代歷史敘事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班納迪克.安德森、吳叡人(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婉窈(20030000)。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島利郎、周振英(2002)。周金波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恆豪(2000)。翁鬧、巫永福、王昶雄合集。翁鬧、巫永福、王昶雄合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Hall, Stuart、酒井直樹(1998)。東京對話:馬克思主義、認同形構和文化研究。文化研究:霍爾訪談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曉波(2001)。「皇民化」的歷史與真相。臺灣意識的歷史考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Fanon, Frantz(2001)。論民族文化。全球化與後殖民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尾崎秀樹(2002)。戰時的臺灣文學。臺灣的殖民地傷痕新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Krogman, Wilton M.(1958)。社會學講座五:民族與?國家。社會學講座五:民族與?國家。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羅成純(2000)。龍瑛宗研究。龍瑛宗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廖咸浩(1995)。在解構與解體間徘徊─臺灣現代小說中「中國身份」的轉變。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竹內清(1939)。事變與臺灣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藤間生大(1952)。古代民族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誦聖(20000000)。文學體制與現、當代中國/台灣文學:一個方法學的初步審思。書寫臺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