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後殖民論述對臺灣多元文化教育之義蘊
書刊名:中等教育
作者:廖千惠
作者(外文):Liao, Chien-hui
出版日期:2007
卷期:58:6
頁次:頁68-85
主題關鍵詞:後殖民論述多元文化教育教育Postcolonial theoryMulticultural educationEdu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7
  • 點閱點閱:31
期刊論文
1.陳建忠(20030900)。末日啟示錄:論陳映真小說中的記憶政治。中外文學,32(4)=376,113-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明和、郭靜芳(20050100)。從後殖民女性主義的觀點探究東南亞外籍配偶在臺社會適應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9,143-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智穎(20020400)。後殖民論述及其對我國鄉土教育課程的啟示。花蓮師院學報,14,233-2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顧瑜君(20040200)。知識經濟趨勢下邊陲地區弱勢教育工作者專業發展之策略。教育研究資訊,12(1),3-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慧蘭(20010500)。後殖民論述--教育學反思的起點。教育社會學通訊,30,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范信賢(19990900)。從後殖民觀點談學校本位課程。北縣教育,30,28-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游任濱(20020300)。斷裂與懷舊中的呼喚--紀念攝影集中的國族認同。傳播文化,9,37-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謝若蘭(20060300)。土地與記憶--從「懷坦吉條約」談原住民認同與權利。臺灣國際研究季刊,2(1),129-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梅雀(20020700)。臺灣課程知識處境的後殖民論述。課程與教學,5(3),65-79+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江宜樺(19980300)。當前臺灣國家認同論述之反省。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9,163-2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范信賢(20000700)。教師身分認同與課程改革:後殖民論述的探討。國教學報,12,275-2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邱貴芬(19950400)。是後殖民,不是後現代--再談臺灣身份/認同政治。中外文學,23(11)=275,141-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志順(20011200)。邁向教師作為實踐主體的身份認同:「後殖民論述」的反省。國民教育研究集刊. 臺南師院,7,311-3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慧玉(20060600)。Spivak再現理論與其對教育的蘊意。教育研究(高師),14,55-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顧瑜君(20060100)。談教育工作者如何正視新弱勢群體學生處境。教育研究,141,37-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翁福元、吳毓真(20021100)。後殖民主義與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03,88-1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玉蘋(20020600)。薩伊德(Edward W. Said)後殖民主義初探及其在教育上的啟示。教育研究,10,125-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巴拔、廖朝陽(20020500)。播撒民族--時間、敘事與現代民族的邊緣。中外文學,30(12)=360,74-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隆志(20061200)。國家與社會研究的再思考:以臺灣近代史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4,107-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白瑞梅(2000)。新英文文學--跨越疆界--迻譯中的詩學:泰瑞莎.車的後殖民寓言 (計畫編號:NSC87-2411-H009-009-B5)。桃園: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有成(1999)。新英文文學--跨越疆界:英國弱勢族裔文學的文化政治 (計畫編號:NSC87-2411-H001-045-B5)。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貴芬(1998)。重塑(述)臺灣當代女性小說 (計畫編號:NSC86-2411-H005-007)。臺中: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邱漢平(1999)。新英文文學--跨越疆界:魯西迪作品與小說文類研究 (計畫編號:NSC87-2411- H003-011-B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婉窈(2002)。日本帝國統治圈下的歷史教育(1923-1945)--以臺灣為主,兼及朝鮮與滿洲國 (計畫編號:NSC89-2411-H001-065)。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婉窈(2003)。日本殖民地的愛國教育--以「教育敕語」為中心(1895-1945) (計畫編號:NSC90-2411-H001-033)。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夏春祥(2001)。「集體記憶」的記憶--臺灣社會中觀念接受史的考察 (計畫編號:NSC89-2420-H128-002)。臺北: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馮品佳(1997)。多元文化的聲音:加勒比海的女性英語作家 (計畫編號:NSC85-2411- H009-005-B5)。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單德興(1999)。新英文文學--跨越疆界--族裔、文化與再現:華裔英國作家毛翔青之研究 (計畫編號:NSC87-2411-H001-046-B5)。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游鑑明(2000)。日據時期臺灣的學校女子體育 (計畫編號:NSC88-2411-H001-01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廖炳惠(1998)。環球文化經濟與亞太社群想像:文化翻譯與後殖民主題(體) (計畫編號:NSC86-2417-H007-002)。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廖炳惠(2000)。新英文文學--跨越疆界:後隔離時期的南非黑白文化認同研究 (計畫編號:NSC87-2411-H007-154-B5)。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清華(2001)。日本據臺時期教育政策制定與執行之分析研究--以公學校教科書內涵分析為例 (計畫編號:NSC89-2413-H110-008)。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蔣淑貞(1999)。新英文文學--跨越疆界--東南亞英文文學:菲律賓 (計畫編號:NSC87-2411-H009-011-B5)。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許建榮(2005)。音樂、土地與國家:全國搖滾聯盟與臺灣當代社會(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卓佩陵(2004)。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與世界銀行高等教育政策之比較研究--後殖民觀點(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湣梃(2003)。薩伊德後殖民論述及其對教育之啟示(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姚源明(1999)。解嚴後台灣國族認同論述的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彭雅君(2004)。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與實踐的斷裂--以互助國小為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淑慧(2006)。原住民學童族語教育與文化認同之研究--以銅門國小實施族語教學現況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聖鵬(2001)。家國之間:試論沙提亞吉.雷同名電影中之認同問題(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震(2004)。原住民報導文學與原住民運動之聯繫--從公眾行動的角度探討報導文學的社會功能(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金尚德(2006)。知識、權力、部落地圖:「太魯閣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的社會學解析(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由美(2005)。台灣族群問題的探源與進路(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汪明輝(2002)。鄒族之民族發展--一個臺灣原住民族主體性建構的社會、空間與歷史(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詹念峰(2002)。語言、階級、教育--以一所國小教室內師生語言互動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邱莉雯(2004)。東部原漢雙族裔成人認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香如(2006)。多元文化主義實踐的考察:臺灣本土化潮流下客家運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毓真(2002)。台灣與加拿大原住民教育政策之比較研究--後殖民的觀點(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鍾佳玲(2006)。原住民族教育政策之執行現況研究--以花東地區原住民小學教師執行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蘇唯鳳(2003)。EdwardW.Said後殖民主義論述及其在比較教育上的啟示(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雅淨(2002)。後殖民語境下台北市成人基本教育教材英語篇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蔡佩如(2003)。中華民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後殖民分析--以台灣論述為核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法教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廖千惠(2004)。互動中的含混矛盾--以Homi K. Bhabha後殖民論述反思臺灣原住民的主體/認同與教育(碩士論文)。慈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承穎(1999)。多元文化主義在臺灣的實踐?:以原住民廣播政策為例分(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秋芬(2006)。看「我」、聽「我」--新移民女性的自我概念與族群認同(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吳宗仁(2001)。後殖民時代電影語言符號之社會學解析(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柏州(2006)。香港武俠漫畫所透顯的中國性與後殖民狀況(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莊靜怡(2003)。以台灣不同族群之對日態度看台中日三角群際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姿伶(2005)。權力的角力:論後殖民非洲現代化過程中知識份子之角色--以其努.阿契比之《荒原上的蟻丘》為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冠瑩(2005)。鄉土語言教師族群觀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廖志恆(2003)。薩依德(Edward W. Said)思想及其對台灣多元文化教育之啟思(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賴世榮(2001)。八○年代以來海峽兩岸民族認同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羅秀芝(2002)。石川欽一郎:日本殖民帝國的美術教育者,創造台灣異己意象的水彩畫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巴特・穆爾-吉爾伯特、陳仲丹(2001)。後殖民理論--語境實踐政治。南京: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Fanon, Frantz Omar、陳瑞樺(2005)。黑皮膚,白面具。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Kennedy, V.(2000)。Edward Said: A critical introduction。Polity Press:Blackwell。  new window
4.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1)。多元文化教育。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habha, Homi K.(1990)。Nation and Narration。Routledge。  new window
6.Said, Edward W.(1994)。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 The 1993 Reith Lectures。Vintage Books。  new window
7.Young, Robert J. C.(1995)。Colonial Desire: Hybridity in Theory, Culture and Race。Routledge。  new window
8.Bhabha, Homi K.(1994)。The Location of Culture。Routledge。  new window
9.Said, Edward W.、蔡源林(2001)。文化與帝國主義。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可薇(20000700)。評邱貴芬《仲介臺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臺灣閱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宋國誠(2003)。一個「現代化--後殖民臺灣」的省思。後殖民論述--從法農到薩依德。臺北:擎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habha, H.(2001)。Locations of culture: The Post-colonial and the Postmodern。Postmodern debates。New York:Palgrave。  new window
3.Bhabha, Homi K.、Rutherford, J.(1990)。The third space: Interview with Homi Bhabha。Identity: Community, culture, difference。London:Lawrence and Wishart。  new window
4.Hall, Stuart(1990)。Cultural Identity and Diaspora。Identity: Community, Culture, Difference。London:Lawrence & Wishart。  new window
5.Spivak, Gayatri Chakravorty(1985)。Subaltern Studies: Deconstructing Historiography。The Spivak reader: Selected works of 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6.蔡源林(1999)。薩伊德與《東方主義》。東方主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廖朝陽(19970000)。彼思故我在:《沉默的羔羊》與文化空間。認同、差異、主體性:從女性主義到後殖民文化想像。臺北:立緒。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