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設置與運作之研究
作者:王炳欽
校院名稱: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特殊教育研究所
指導教授:王文科
張勝成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設置與運作之研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4
論文名稱: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設置與運作之研究 頁數:300頁
校(院)所組別: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八十九學年度第二學期博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王文科博士、張勝成博士
研究生:王炳欽
論文提要內容:
本研究旨在瞭解我國特殊教育學校建築設備現況及探討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設置與運作相關問題。研究分為問卷調查與焦點團體談兩部分進行,問卷調查使用工具是自編「我國特殊教育學校建築設備調查表」及「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設置與運作意見調查表」。研究對象在第一項調查法是十七所己建校完成的特殊教育學校,第二項調查對象為教育行政人員92名,學校行政人員270名,特殊教育教師270名,身心障礙學生家長270名,大專院校特教教師40名,共計942名。焦點團體訪談方面選擇的參與者包括大專院校教師7名,特教學校校長8名,特教學校教師7名,障礙學生家長代表4名,特教行政人員6名,共計34名。進行四次焦點團體訪談,每次8-12名。問卷調查資料以套裝軟體SPSS處理,焦點團體訪談資料則以質的研究分析。本研究主要發現歸納如下:
壹、學校建築設備部分
一、部分特殊學校規模過大,當初規畫以鄰近數個縣市障礙學生為招收對象。
二、大部分學校在規畫程序、建築設備之清潔衛生、採光照明、氣候通風及便利性等都有良好的規畫。
三、部分學校的建築設備尚待改善
(一)空間規畫方面:未規畫交通車迴旋空間、停車場、運動場、游泳池、水療池或室外場所空間不足。
(二)安全性方面:大部分學校在此方面規畫良好。部分學校電動門窗未規畫以儲備蓄電池以備停電緊急之需。
(三)學校宿舍家庭化方面:學校衛浴設備都注重個人隱私,部分學校在空間和構成內容未符合家庭化。
(四)少部分學校校地處於不穩定地基之上,應設法改善。
(五)部分學校未在適當空間設置室外雕塑品或美勞作品以發揮境教功能。
貳、學校設置與運作部分
一、行政業務部分
(一)目前特殊學生的安置情況尚待改善。
(二)為讓身心障礙學生都能獲得充分就學與適性發展,國內有需要再設置特殊教育學校。
(三)在縣市政府財政情況未獲改善之前,特殊教育校維持目前的設置方式為宜。
(四)特殊教育學校設置以區域性考量規畫設置為宜。
(五)幅員較大縣市有需要於特教學校之外另設分校,若財政條件許可應直接設校。
(六)特殊學校的設置有助於縣市政府推展特教業務。
(七)學生家長企盼取消特殊字眼,以減少標籤造成不利影響,問卷調查及焦點團體訪談結果及國外研究認為取消標籤利弊互見。
二、招收對象部分
(一)贊成特殊教育學校招收各類型障礙學生,對於啟明、啟聰、及仁愛學校招收各類型障礙學生則特保留態度。
(二)特殊教育學校宜規畫設置各學部,仍以高職部為工作重點。
(三)為提昇教學品質,認為有必要調低特殊學校班級學生數,調整額度應再深入討論研究。
三、設校規模部分
(一)特殊教育學校規畫需要符合小型化、社區化原則。
(二)未來規畫特殊學校校地面積以2.1-4公頃最適宜,其次是1.1-2公頃。
(三)未來規畫特殊學校建築經費以2.1-4公億最適宜,其次是1.1-2億。
(四)未來規畫特殊學校班數以11-20班最適宜,其次是21-30班。
實際規畫時應考慮其他各項有關條件而定。
四、建築設備方面
(一)特殊教育學校的無障礙環境設施有待改善。
(二)知動訓練室和水療池的應用有待加強。
(三)特殊教育學校教室樓層高度以不超過2-3層樓為宜。
(四)部分學校未規畫設置運動場有待改善。
(五)特殊教育學校急需的設備有室內活動中心、游泳池(水療池)、運動場、知動訓練室、庇護工廠及其他設備等。
本研究除了討論上述研究結果,並分別對教育行政機關及特殊教育學校提出建議。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主編(民86)。特殊教育導論。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文科(民88)。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new window
王文科主編(民89)。特殊教育導論。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文科、王智弘譯(Vaughn, Schumm & Sinagub 等著)(民88)。焦點團體訪談:教育與心理學適用。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王天苗(民89)。融合教育。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e世代特殊教育(338-348頁)。台北市: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
毛連塭(民78)。特殊教育行政。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民75)。教育革新的趨勢與展望。台北市:台灣書店。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民86)。身心障礙教育的革新與展望。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民88)。迎千禧談特教。台北市: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民89)。e世代特殊教育。台北市: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民89)。特殊教育學校整體評估規畫研究。台北市: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
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民77)。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台北市:台灣書店。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83)。教育改革。台北市:師大書苑社。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56)。學校建築規畫及設計注意事項。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80)。國民小學校園規劃。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86)。八十六年度長青專案獎助績優教育人員短期出國考察報告(未出版)
台灣省立彰化啟智學校(民88)。中美日身心障礙學生教育專輯-鑑定、安置篇。彰化縣:台灣省立彰化啟智學校。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編(民88)。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與職業安置。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李政隆編譯(日本建築學會著)(民71)。學校建築設計計畫與實例。台北市:大佳出版社。
李政隆譯(谷口汍邦編)(民72)。學校教育設施與環境的計畫。台北市:大佳出版社。
李政隆編譯(日本建築學會、日本健康環境體系研究會編)(民74)
。適應殘障者之環境規畫。台北市:大佳出版社。
何華國(民85)。啟智教育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何華國(民88)。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何信助(民69)。一般學校實施特殊教育所應重視的學校建築問題:國教月刊,27卷,10期,19-20頁。
邱上真(民88)。融合教育問與答。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迎千禧談特教,(191-210頁)。台北市: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
吳宏碩(民71)。學校講堂音響性能分析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武典(民83)。我國身心障礙兒童教育安置之檢討。師大學報,39期,134-181頁。new window
吳純純(民81)。多重障礙兒童輔導。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吳清基(民78)。教育與行政。台北市:師大書苑社。
吳芝儀、李奉儒譯(M. Q. Patton著)(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杜正治譯(J. Tawney等著)(民83)。單一受試研究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三木(民82)。特殊教育行政。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林秀芬(民81)。啟智教養機構家長對機構安置之調查研究。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
林清江(民71)。文化發展與教育革新。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林貴美(民75)。從法國特殊教育改革的趨勢展望我國特殊教育之革新。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教育革新的趨勢與展望(163-212頁)。台北市:台灣書店。
林貴美(民89)。特殊教育的新精神:尊重個別差異,融合不同於群體。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e世代特殊教育(191-206頁)。台北市: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
林寶山(民75)。從美國特殊教育的發展談我國特殊教育革新的趨勢與展望。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教育革新的趨勢與展望(1-37頁)。台北市:台灣書店。
林寶貴譯(民77)。特殊教育新論。台北市:幼獅圖書公司。
林寶貴主編(民89)。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勤敏(民75)。學校建築的理論基礎。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林勤敏(民79)。校園規畫與美化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會主編,當前學校建築基本問題專題研究(343-365頁)。臺北市:臺灣書店。
周肇煒(民69)。國民中學校舍建築之再研究。高雄市:復文書局。
周台傑(民81)。學習障礙者之評量。載於周台傑主編,特殊兒童診斷手冊(1-28頁)。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洪儷瑜譯(民88)。融合教育的另一種看法。特殊教育季刊,71期,33-37頁。new window
翁淑緣(民77)。SPSS使用手冊。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郭為藩(民76)。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市:文景書局。
郭紹儀(民62)。學校建築研究。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陳英三(民61)。肢體殘障學校設施。彰化縣:台灣省立彰化仁愛實驗學校。
特教園丁雜誌主編(民87)。特殊教育通論-特殊兒童的心理與教育。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陳東陞譯( 村泰男主編)(民67)。各國特殊教育。台北市:正昇教育科學社。
陳瑞苓編譯(A. Dykstra著)(民86)。心智障礙者成果管理。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徐南號譯(日本文部省編)(民62)。機能訓練的實施。彰化縣:台灣省立彰化仁愛實驗學校。
教育部社會教育司(民70)。中華民國特殊教育概況。台北市: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教育部社會教育司(民72)。第一次特殊教育學校評鑑報告。台北市: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教育部(民82)。我國第二次特殊兒童普查報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84)。全國身心障礙教育會議實錄。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88)。特殊教育統計年報。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編(民89)。特殊教育法規選輯。台北市:教育部。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編(民81)。無障礙校園環境指導手冊。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主編(民88)。中華民國特殊教育概況。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主編(民88)。中華民國特殊教育法規彙編。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教中心。
國立台中特殊教育學校(民89):國立台中特殊教育學校設校計畫書。(未出版)
張勝成(民81)。無障礙校園環境-給視障生一個明亮溫馨的校園。載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主編,無障礙校園環境的理念與設計(31-43頁)。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張勝成、陳騰祥編譯(民86)。資源教室指導手冊。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張紹焱(民61)。肢體障礙兒童心理與教育。彰化縣:台灣省立彰化仁愛實驗學校。
張紹焱(民64)。肢體障礙者。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特殊兒童心理學教育(70-91頁)。台北市:中國行為科學社。
許天威(民77)。無障礙的學習環境。特殊教育,26期,7-19頁。new window
許天威(民81)。沒有建築障礙的校園設施。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許天威(民87)。我國特殊教育實施現況與發展方向之研究。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
黃世孟和曾漢珍(民79)。臺灣地區學校建築研究之回顧與分析。載於中華民國建築研究學會主編,當前學校建築基本問題專題研究(19-53頁)。臺北市:臺灣書店。
黃昆輝(民77)。教育行政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湯志民(民77)。學校噪音問題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109-140頁)。臺北市:臺灣書店。
湯志民(民79)。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new window
湯志民(民80)。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規畫、環境知覺與學生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湯志民(民81)。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new window
曾漢珍(民80)。由整合性觀點探討國民學校學校建築規劃設計歷程。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學校建築理論與實務專題研究(83-114頁)。臺北市:臺灣書店。
楊拯華(民79)。多重障礙者學校建築設備之研究。桃園縣:台灣省立桃園啟智學校籌備處。
劉春榮(民84)。台灣地區特殊教育基本問題研究。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劉春榮等(民86)。學齡階段身心障礙學生安置問題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8期,227-252頁。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民80)。國民中小學校園規劃。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蔡保田(民65)。台灣省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其設備之研究。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蔡保田(民66)。學校建築學。台北市:正中書局。
蔡保田、湯志民(民77)。臺北市當前學校建築管理問題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1-46頁)。臺北市:臺灣書店。
蔡錦松、楊拯華(民69)。歐美日韓肢體障礙學校機構。彰化縣:台灣省立彰化仁愛實驗學校。
鍾聖校(民72)。智能不足者教育養護機構建築設備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蕭金土(民76)。聽覺障礙學生認知能力發展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2期,37-56頁。new window
謝文全(民76)。教育行政-理論學實務。台北市:文景出版社。
簡明建、邱金滿(民89)。教育安置。載於林寶貴主編,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88-102頁)。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二、外文部分:
山口薰、金子健(1993)。特殊教育之展望-面向21世紀。東京:日本文化科學社。
日本文部省(1983)。特殊教育資料。東京:文部省。
日本文部省(1995)。特殊教育資料。東京:文部省。
日本埼玉縣教育委員會(1999)。埼玉縣特殊學校統計要覽。埼玉縣:教育課。
宮本茂雄、鈴木克明(1983)。障礙兒 發達 教育。東京:學苑社。
喜多明人(1988)。學校環境 子   發現:學校施設 理念 法制。東京:    研究所。
新井隆一等(1991)。解說教育六法。東京:三省堂。
Allen, E. N.(1992).The exceptional child :Mainstreaming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ew York:Albany.
Altman, I. (1976). Privacy: A conceptual analysi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8(1), 7-30.
Anastanslow, N.J.(1978).Strategies and models for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 programs in integrated setting. In M. I. Guralnick(Ed.).Early interven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handicapped and nonhandicapped children. Baltimore:University Park Press.
Anderson, W., Chitwood, S., & Haydan, D. (1997) Negotiating the special education maze: A guide for parents and teachers. Bethesda, MD : Woodbine House.
Ayres, A.(1981).Sensory integrationand the child. Los Angles: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es.
Barlow,H,& Hersen, M.(1984). Single-case experimental designs . New York:Pergamon Press.
Bauer, A.M. & Shea, T.M.(1989).Teaching exceptional in your classroom. Boston:Allyn & Bacon.
Bayes, k(1967).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nvironment on emotionally disturbed and mentally subnormal children.England: The Gresham press.
Bendnar, M. J.(1981). Architectual planning for special education. Boston: Allyn &Bacon.
Kauffman, J.M. & Hallahan, D.P:Handbook of special education.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
Bengtson, A(1970). Environmental phnning for children’s play.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Beck, L. C., Trombetta, W. L., & Share, S. (1986). Using focus group sessions before decisions are made. North Carolina Meaical Journal, 47; 73-74.
Bickel,W.E.& Bickel, D.D. (1986). Effective schools, classrooms, and instruction: Implication for special education. Exceptional Children, 52(6), 489-500.
Blackhust A.E., & Berdine, W.H. (Eds.)(1993). An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tion. New York:Harper Collins Colege Publishers.
Buysse, V., & Bailey, D. B.(1993). Behavioral and developmental outcomes in young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 integrated and segregated settings:A review of comparative studies.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26, 434-461.
Calder, B, J (1978). Surveys’ objective: To improve focus group studies. Marketing News.11, 5-10
Castaldi, B. (1987). Educational facilities: Planning, modernization, and management. Boston: Allyn and Bacon.
Cruickshank, W.M. (1977). Guest editorial.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0, 193-194.
Clark, C., Dyson, A., Millward, A.J., & Skidmore, D.(1997). New directions in special needs: Innovations in mainstream schools. London:Routledge.
Deno, C. E.(1970). Special education as developmental capital. Exceptional Children, 37,229-37.
U.K.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 Employment(1997).Excellence for all children:Meeting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London:U.K.: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 Employment.
Dunn, L.M.(1968).Special education for the mildly retarded-Is much of it justifiable?Exceptional Children,35,5-22.
Gordon, W.(1990). Ask the right questions, you shall receive the ringt moderator. Maketing News,15,30-35.
Hall, A.(1981).Mental images and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the congenitally blind.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 83, (2,) 114-118
Hallahan, D.P. & Kauffman, J.M. (1991). Exceptional children: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 Boston: Allyn & Bacon.
Hallahan, D. P. & Kauffman, J.M.(1997).Exceptional children: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Haring, N. G., & McCormick, L.(1990).Exceptional children and youth:An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 Columbus:Merrill.
Haring, N.G., & McComick, L.(1990). Exceptional children and youth, New York:Merrill.
Heward, W.L. & Orlansky, M. D.(1991) Exceptional children. Columbus, OH: Merrill.
Heward, W.L. & Orlansky, M.D. (1992). Exceptional children: An introductory survey of special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Herrick, J.H. (1956). From school program to school plant. New York :Holt and company.
Inclusion International (1996). The standard rules on the equalization of opportunities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Inclusion International, 3, 2-3.
Jenkinson, J.C.(1997). Mainstream or special? Educating student with disabilities. London: Routledge.
Kirk, S.A. & Gallagher, J.J.(1983). 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Kirk, S.A. & Gallagher, J. J.(1994).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Boston:Houghton Mifflin.
Leeper, S. H. Skipper, D.S. & Witherspoon, R.L(1979). Good shools for young children. New York: Macmillan.
Mac Connell, J. D. (1957). Planning for school building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Mc Loughlin, J. A., & Lewis, R. B.(1997). Assessing special students. New York: Macmillan.
Menolascino, F.J. (1977). Handicapped children and youth: Current-future internation perspectives and challenges. Exceptional children. 50, 20-25
Meyen, E.L.(1978). Exceptional children and youth: An introduction. Denver, Colorado: Love Publishing Company.
Merton, R.K.,(1987).The focused interviev and focus groups:Continuities and discontinuities.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51(4),550-556.
Moore, G. T. (1987).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research in North America: History, developments, and unresolved issues. In D. Stokols, & I. Altman(Eds.),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New York: A Wiley-Interescience Publication, John Wiley & Sons.
Moos, R.(1975). Evaluating correctional and commuunity settings. New York: John Wiley.
Morgan, G, ed (1983). Beyond methods: Strategies for research. Beverly Hills, CA: Sage.
Morgan,D.L.(1988).Focus groups as qualitative research. Newbury Park, CA:Sage.
Myers, C. B., & Myers, L. K.(1990). An instroduction to teaching and schools. Fort Worth: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Nancy Levack(1994).Low vision. Texas school for the blind and visually impaired.
Palazesi, M.A.(1986).The need for motor development programs for visually impaires preschoolers. Journal of via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 80 ,573-576.
Patton, J.R., Payne, J. s., Kauffman, J. M., Browwn, G. B. & Payne, R. A.(1987).Exceptional children in focus.Ohio:Mj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Patton, M.Q.(1990).Qual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s. Newbury Park,CA:Sage.
Perrin, B., & Nirje, B.(1985). Setting the record straight: A critique of some frequent misconceptions of the normalization principle.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11(2),69-74.
Reynolds, M.C., Wang, M.C., & Walberg, H.J. (1987). The necessary restructuring of special and regular education.Exceptional Children, 53,391-398.
Rosenthal, R., & Jacobson, L. (1968). Pygmalion in the classroom.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Roth, A.(1958). The new school house.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Schaffer, R.(1984).The child’s entry into a social world. London:Academic Press.
Sharer, S. & Sharer, D. E.(1972).The portage:A model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xceptional Children,39,9-13.
Smith, D. D., & Luckasson, R. (1995).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an age of challenge. Boston: Allyn & Bacon.
Smith, T. E., Polloway, E. A., Patton, J. R., & Dowdy, C. A.(1998). Teaching student with special needs. New York:Macmillan.
Stainback, W., & Stainback, S.(1990).Support networks for inclusive schooling: Interdependent integrated education. Baltimore: Paul.H. Brookes.
Stycos, J.M.(1981). A critique of focus group and survey research: The machismo case. Studies in Family Planning, 12(12), 450-456.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85). The condition of education. Washington, D.C.: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8). To assure the free appropriate public education of all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Twentieth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dividual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66). Design of facilities for the mentally retard. Washington , D.C.: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Thorndike, R. L. (1968). Reriew of pygmalion in the classroom.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5, 708-711.
Waldron, K. A.(1996).Introduction to a special education:The inclusive Classroom. Delman Publishers.
Wang, M. C., & Birch, J. W. (1984). Comparison of a fulltime mainstreaming program and a resource room approach. Exceptional Children, 51, 33-40.
Wang, M. C., Peverly, S., & Randolph, R. (1984).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s of a full-time mainstreaming program.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5(6), 21-32.
Wang, M. C., & Walberg, H. J.(1983). Adaptive instruction and classroom tim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0, 601-626.
Wiederholt, J., Hammill, D., & Brown, V. (1978). The resource teacher: A guide to effective practice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Wirtz & Morvin A. Ed.(1977). Administrator Handbook of Special Education. Illinois: Charles & Thomas Publisher.
Wolfensberger, W. (1972). The principle of normalization in human services. Toronto, Canada: National Institute on Mental Petardation.
Yell, M.L.(1998). The law and special education. Englewood Cliff, NJ: Prentice-Hall.
Ysseldyke, J.E. & Algozzine, B. (1995). Introductoin to special educa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Ysseldyke, J.E., Algozzine, B. & Thurlow, M.L.(2000). Critical issues in special educa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