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高中生參與大學入學方案一年兩試成績差異之分析
書刊名:教育資料集刊
作者:韓楷檉 引用關係王世英陳啟東 引用關係楊銀興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an, Kai ChengWang, Shin YingChen, Chi TungYang, Yin Shin
出版日期:2010
卷期:46
頁次:頁27-53
主題關鍵詞: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Multiple-route program for college entranceScholastic attainment testSATCollege testing of proficienc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21
  • 點閱點閱:38
本文旨在探討實施大學多元方案後,高中生參與大學入學一年兩試成績之差異情形。本文經由隨機抽樣方式抽取九十八年度參與大學入學一年兩試的高中學生9,734人為研究樣本,進行施測及統計分析。結果發現:(1) 女學生在學測與指考的成績均顯著高於男學生;(2) 公立學校學生在學測與指考的成績均顯著高於私立學校學生;(3) 高中學校學生在學測與指考的成績均顯著高於高職學生;(4) 都市化程度較高地區學校學生在學測與指考的成績均顯著高於鄉鎮地區學校學生;(5) 居住在都市化程度較高地區學生在學測與指考的成績均顯著高於鄉鎮地區學校學生,但個人間的兩試成績差距卻明顯小於學校間的差距;(6) 學生先前學測級分標準顯著對指考成績造成影響,且學生原先在學測總級分的區段排序在指考總成績百分比仍維持一樣的的排序;(7) 自然組學生在學測時相對於社會組學生更有優勢,在指考時總成績排名百分比有退步的現象。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供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試務相關單位及高中學校參考。
期刊論文
1.Bell-Ellison, B. A.(2009)。Schools as moderators of neighborhood influences on adolescent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risk of obesity: A cross-classified multilevel investigation。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Section A: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69(8-A),3349。  new window
2.Chee, K. H.、Pino, N. W.、Smith, W. L.(2005)。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academic ethic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College Student Journal,39(3),604-618。  new window
3.Gibb, S. J.、Fergusson, D. M.、Horwood, L. J.(2008)。Gender different in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to age 25。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52,63-80。  new window
4.Lord, H.、Mahoney, J. L.(2007)。Neighborhood crime and self-care: Risks for aggression and lower academic performance。Developmental Psychology,43,1321-1333。  new window
5.Mullis, R. L.、Rathge, R.、Mullis, A. K.(2003)。Predictors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during early adolescence: A contextual 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7,541-548。  new window
6.Webb, J. A.、Moore, T.、Rhatigan, D.、Stewart, C.、Getz, J. G.(2007)。Gender difference in the medi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alcohol use and academic motivation among late adolescents。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77(3),478。  new window
7.田芳華、傅祖壇(20090300)。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學生家庭社經背景與學業成就之比較。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1),209-2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大森、陳憶芬(20061200)。臺灣高中生參加補習之效益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2(4),35-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俊瑩、吳裕益(20071200)。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階層線性模式的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4(4),107-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陶宏麟、陳昌媛、林瓊華(200104)。影響高中參與大學推薦甄選之因素探討。教育研究資訊,9(2),165-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怡靖、陳密桃、黃毅志(20060900)。臺灣地區高中多元入學與教育機會的關聯性之實徵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3),433-4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新堂(20020700)。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挑戰及因應途徑。教育資料與研究,47,126-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鈿富、葉連祺、張奕華(20050800)。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對入學機會之影響。教育政策論壇,8(2),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駱明慶(20041200)。升學機會與家庭背景。經濟論文叢刊,32(4),417-4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建州、劉正(20041200)。論多元入學方案之教育機會均等性。教育研究集刊,50(4),115-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瑩(19940500)。臺灣地區不同家庭背景子女受教機會差異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2(3),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駱明慶(20020300)。誰是臺大學生?--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經濟論文叢刊,30(1),113-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毅志、陳俊瑋(20080300)。學科補習、成績表現與升學結果--以學測成績與上公立大學為例。教育研究集刊,54(1),117-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秦夢群(20040800)。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實施與改革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7(2),59-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曾天韻(20040600)。臺灣地區出身背景對大學及研究所入學機會影響。教育與心理研究,27(2),255-2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許崇憲(20021000)。家庭背景因素與子女學業成就之關係--臺灣樣本的後設分析。中正教育研究,1(2),25-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英豪(1998)。多元入學開創新。高中教育,2,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Duckworth, A. L.、Seligman, M. E. P.(2006)。Self-discipline gives girls the edge: Gender in self-discipline, grades, and achievement test score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98(1),198-208。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秀槐(2006)。多元入學制度中大學生對科系選擇的確定度與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杜貴欉、王垠、劉玲瑛、鄭曜忠、夏敏、陳淑君(2003)。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實施後高中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行動研究--以國立彰化高中為例。彰化市:國立彰化高級中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長端(2007)。高中生大學入學政策效益之研究--以高雄市北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陸炳衫(2003)。多元入學學生學業成就之研究--以高雄市立中正高級中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宜芳(2003)。公立大學校院入學機會之調查研究--新舊制度入學學生的比較(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佳玲(2002)。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學科能力測驗與高中在校成績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莊珮真(2003)。高中生因應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生涯決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蘇玉龍、陳恭、林志忠、梅瑤芳、謝雅惠、張雲龍、王世英(2007)。大學甄選入學實施成果之研究(第二期)。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2002)。2001年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大會結論暨建議資料彙編。台北市: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國樞、林文瑛、謝小岑(1991)。大學聯考對大學教育的影響。臺北:中華民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09)。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考試相關資料使用辦法,http://www.ceec.edu.tw/, 2009年8月25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2009)。九十八學年度大學甄選入學--各大學反映意見及建議,http://www.caac.ccu.edu.tw/caac99/index.php, 2009年11月17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佳蓉,周佳樺(2004)。多元入學制度,誰受益最多,http://www.tepss.yuntech.edu.tw/tve/web/dissertation/93tve/education_1017 .htm, 2009年11月17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曉雲(20081121)。考高中、升大學,1年2試變1試,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nov/ 21/today-life1.htm, 2008年12月25日。  new window
5.國立竹北高級中學(2009)。國立竹北高級中學學生生活、學習及升學輔導,http://counseling.cpshs.hcc.edu.tw/index.phtml, 2009年5月28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國立竹東高級中學(2009)。國立竹東高級中學輔導室適性輔導策略,http://www3.ctsh.hcc.edu.tw/~exec6/10parent/manual/931030manual.pdf, 2009年5月28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國立虎尾高級中學(2009)。國立虎尾高級中學九十七學年度學習輔導實施計畫高施計畫,http://www.hwsh.ylc.edu.tw/executive/guide1/97plans/97mhplan.htm, 2009年5月28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教育部(2007)。破除升學迷思:捨近求遠,得不償失「選擇就近入學的國中畢業生,三年後大學學測成績優於就讀非鄰近高中學生」,http://www.moe.gov.tw/PDA/news.aspx?news_sn=1217&pages=4&unit_sn= 14, 2009年6月10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明珠(2003)。聯考與多元入學問題探討,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2/EC-B-092-001.htm, 2006/11/29。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彭森明(2004)。成為國際一流大學:美國名校的啟示。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的挑戰與回應。台北市:高等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