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大學》釋義析論朱子、陽明學說特質之異同
書刊名:輔仁國文學報
作者:鍾永興
作者(外文):Jhong, Yong-sing
出版日期:2011
卷期:32
頁次:頁21-39
主題關鍵詞:大學朱熹王陽明宋明理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63
  • 點閱點閱:68
朱子編定《四書章句集注》立教,置《大學章句》為首,讓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自是《大學》的價值遠超乎前代。元、明、清三代科舉考試又皆以《四書》為定本,故《大學》地位愈為蒸騰。論及宋明理學的學說特質時,《大學》三綱、八條目等義理內涵實為無可替代的重要存在。宋代朱熹與明代王陽明皆嘗闡釋過《大學》義理,然則兩人的思維方向殊異,影響所及也使得彼此對於道德本體、修養工夫等論述頗有分歧。溯其源由,朱子承傳自程伊川這條脈絡,乃祖述「性理」為道德本體,依憑「格物窮理」的工夫進德修業;王陽明則取徑於陸象山此派,致力發揚「心即理」之思想底蘊,以本體即「心體」立論,並且將修養方式聚焦在「誠意」與「致良知」上頭。
期刊論文
1.蔡仁厚(19861100)。王陽明「大學問」思想析論。鵝湖,12(5)=137,2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英時(1970)。從宋明儒學的發展論清代思想史。中國學人,2,1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日盛(1982)。從大學看陽明心學的發。鵝湖,7(2),20-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錢穆(200011)。四書釋義。臺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蘭臺網路出版商務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牟宗三(2008)。心體與性體。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錢穆(1979)。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香港:台北:中文大學出版社: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牟宗三(20060300)。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廷玉(1975)。明史。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濂(1976)。元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葛兆光(2004)。思想史的寫法--中國思想史導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守仁、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1992)。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陸九淵、鍾哲(1980)。陸九淵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皮錫瑞、周予同(2004)。經學歷史。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余英時(2008)。人文與理性的中國。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陽明、葉紹鈞(1994)。傳習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玄、岳珂(1975)。禮記鄭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梁啟超(1972)。國學研讀法三種。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錢穆(1996)。宋代理學三書隨劄。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