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國民小學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培用之研究
作者:張瑞菊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Jui-chu Chang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研究所
指導教授:劉慶中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1
主題關鍵詞:教師專業素養國民小學師資職前教育課程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pre-service training curriculum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4
本研究旨在明瞭國民小學教師對其所應具備之專業素養的知覺情形,進而探討國民小學的師資職前教育課程與教師專業素養培用的配合情形,以及「教育專業課程」、教育大學的「通識課程」與「普通課程」對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素養培用的重要性。
經由文獻探討、問卷調查、實證結果分析及討論,獲得以下結論:
一、專業基本素養、敬業精神與態度、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發展與進修等之專業知能為國民小學教師應具備之專業素養。
二、國民小學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對國小教師專業素養之培養,有所偏重。
三、國民小學教師對其專業素養之致用,有所偏重。
四、國民小學教師應具備之專業素養與國小師資職前教育課程的培用之間,有落差存在。
五、國民小學師資職前教育「教育專業課程」能夠提供國民小學教師培養其專業素養。
六、教育大學「通識課程」能夠提供國民小學教師培養其專業素養。
七、教育大學「普通課程」能夠提供國民小學教師培養其專業素養。
八、師資培育學程化,現有課程規劃不足以培育教師所需專業素養。
九、教育現場教師之專業素養亦需經由在職進修而不斷精進與提升。
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國民小學教師、國民小學、國民小學師資培育機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後續研究參考。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percep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at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should possess. Then it continues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re-service train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al curriculum” and both of “general courses” and “ordina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 to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ultivation.
Through literatures, questionnaires, empirical results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here comes the conclusion:
1.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should possess the basicall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rofessionalism and attitude, 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counseling, study development and advanced learning.
2.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hink highly of the pre-service training which cultivate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3.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hink highly of the appliance of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4.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hich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should possess and the curriculum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re-service training.
5. “Educational curriculum”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re-service training provide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6. “Gener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 provide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7. “Ordina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 provide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8. Transfer teacher training into curriculum, since the schemes of the present courses are not well enough to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at teachers need.
9. Experienced teachers have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ersistently through in-service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as the references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elementary schools, institutions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 chie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the future studies.
一、中文文獻

王素芸(2004):教育實習的概念分析-論我國教育實習制度及其改革。國立編譯館館刊32(1),48-59。
王多智(1993)。國小美勞科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台北。
日本全國大學高專教職員組合(2001)。國立大學の改革と展望。日本:日本評論社。
朱建民(1996)。專業倫理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通識教育月刊,3(2),75-90。
江明曄(1996)。國民中學啟智班教師專業能力運用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彰化。
吳清山、林天祐、黃三吉、蔡佳霖、陳瑩如、葉芷嫻、羅銀慧(2000)。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的評鑑與教師遴選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8-2418-H-133-001-F19。
吳武典、楊思偉、周愚文、吳清山、高熏芳、符碧真、陳木金、方永泉、陳盛賢(2005)。師資培育政策建議書。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台北市: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
吳清基、黃乃熒、吳武典、李大偉、周淑卿、林育瑋、高新建、黃譯瑩(2007)。各師資類科教師專業標準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台北市。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
李介至(2002)。教師偏愛學生現象與教室班級氣氛之相關研究。中等教育,53(2),116-129。new window
李奉儒(2005)。英國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之研究。發表於華人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5年11月25〜27日。new window
李其龍(1992)。德國教育。載於吳文侃、楊漢清主編。比較教育學(頁193-228)。
李其龍、陳永明(主編)(2003)。教師教育課程的國際比較。北京:教育科學。
沈翠蓮(2004)。台灣小學師資培育史。台北:五南。
呂錘卿、林生傳(200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及現況之研究。教育學刊,19,45-64。new window
林生傳(2002)。教育專業成長的指標需求與途徑-教育改革取向。 輯於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策劃,潘慧玲(主編)(2002)。教育改革的未來: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教育學門成果發表論文集,219-248。台北:高等教育。
林貴美,劉賢俊(2007)。法國初等教育現況與改革。教育資料集刊,33,189-210。new window
林進材(1998)。國民小學教師教學計畫信念與實務之研究。載於「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541-583。new window
林建福(主編)(2004)。教育專業倫理(2)。台北:五南。
東京学芸大学教員養成カリキュラム開発研究センター(2006)。 教師教育改革のゆくえ―現状・課題・提言。東京:創風社。
洪村瑞(2008)。中國與臺灣小學師資培育課程比較研究〜以四所大學師資培育學系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台東。
高熏芳(2002)。師資培育:職前教師教學系統發展。台北:高等教育。new window
高強華(1997)。迎接教學生涯的新挑戰-教師專業成長面面觀。北縣教育,第16期,23-28頁。new window
索磊、暴俠(2008)。英國初等教育師資職前培養制度研究。高教論壇,2008/02,頁79-81。
教育部(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系統。
教育部(2002)。中等學校、國民小學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 業課程科目及學分。
教育部(2004)。大學設立師資培育中心辦法。
教育職員免許状取得に要する単位数について。2009.09.02取自 http://kymx.adm.okayama-u.ac.jp/hp/binran/h21/01_d/02.pdf#search=''免許最低修得''。
教育職員免許状授与所要資格修得認定課程。フリー百科事典『ウィキペディア(Wikipedia)。2009.09.02取自http://ja.wikipedia.org/wiki/%E6%95%99%E8%81%B7%E8%AA%B2%E7%A8%8B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2007)。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課程架構。2007年8月9日擷取自http://s4.ntue.edu.tw/ntpte/news01.htw
國語日報「國小師培學程 數學可望列必修」---2010/4/17
2010年5月18日擷取自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search_comment.htm
郭為藩(2007)。法國師資培育制度的轉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 (1),21-33。new window
陳益興、郭淑芳(2007)。師資培育培用合作政策理念分析。教育計畫與教育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61─81)。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台北。new window
陳益興(2008)。我國教育政策回顧與展望─師資培育政策回顧與展望研究報告。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台北市。new window
陳瑩如(2000)。國小教師遴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
陳雪麗(2003)。師資培育機構面臨九年一貫課程的挑戰與因應策略──兼論華梵大學教育學程經驗。載於黃坤錦主編:九年一貫與師資培育(p.71-108)。台北:五南。
陳奎憙(1977a)。英國師範教育的發展趨勢。教育研究所集刊,19輯,頁129-161。new window
陳奎憙(1977b)。英國師範教育之現況與發展趨勢。教育資料集刊, 2輯,頁117-134。new window
陳惠邦(2001)。德國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張新仁(2000)。補救教學面面觀。論文發表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主辦之「義務教育階段補救教學系統研究與實務研討會」。2006年8月9日取自http://www.nknu.edu.tw/~edu/new-eduweb/08Learning/learning%20thesis/learning%20thesis-2/learning%20thesis-2-2/learning%20thesis-2-2-1.html
張新仁(2004)。班級經營:教室百寶箱。台北:五南。
張德銳(2000)。我國中小學學校組織變革的新方向。初等教育學刊,8,279-296。new window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蔡美錦(2004)。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評鑑規準實施計畫。2006年8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DURES/EDU5741001/1/eval/Untitled-1.htm?FILEID=141606&open。
張德銳(1999)。從九年一貫課程談師資培育機構因應策略。教育研究 資訊,第7卷第1期,33-38 頁。new window
張芳全(2003)。當前我國師資培育的重要問題。國民教育,44(1), 6-11。
曹翠英(2003)。論中小學師資培育與素質提升。教師天地,127,64-73。
許美美(1994)。國民中學家政教師專業能力需求之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郭柏秀(2009)。1945-2002年台灣中等學校師資培育課程史〜以教育專業課程為核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單文經(民79)。教育專業知識的性質初探。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範教育政策與問題(21-49頁)。台北:師大書苑。
單文經 (1994)。班級經營策略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黃三吉(1997)。海峽兩岸教師教育改革之比較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頁210。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台北。new window
黃照耘(2007)。法國高等教育制度演進與當前改革分析。教育資料集刊,35,213-238。new window
黃淑玲(1997)。英國實習輔導教師制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黃秀霜(1995)。英國小學師資應備之基本能力素養及其發展趨勢。教育研究雙月刊,45期,頁39-45。new window
黃文傑(主編)(1996)。個別化教學法。台北:師大書苑。
黃俊榮(2005)。技職教育教學評量之問題探討。師說,189,32-34。
黃嘉莉(2008)。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建構。載於楊深坑、王秋絨、李奉儒主編,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比較研究(3‐15頁)。台北:高等教育。new window
雷國鼎(譯)(1985)。克芮莫、白朗著。比較教育。台北:中華書局。
楊國賜(1992)。提升教育的專業知能與地位。現代教育,7(2),15-21。
楊龍立(2002)。教師自編教材省思。康軒教育雜誌,47,108-113
楊龍立(2003a)。西方課程概念初探。載於歐用生、陳伯璋(主編),課程與教學的饗宴(頁41-67)。高雄:復文。new window
楊龍立(2003b)。課程組織概念研究。國科會專案報告,計畫編號:NSC90-2413-H-133-003)
楊巧玲(2000)。教學原理與師資培育。載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舉辦「八十九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頁1428-1446),台北市。
楊思偉、楊銀興、游自達、林彩岫、呂錘卿、梁福鎮、翁福元、黃 照耘、黃源河、陳盛賢、吳湘婉(2009)。國民小學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台北市。
楊思偉(1999)。日本教育。台北:商鼎文化。
楊深坑、王秋絨、李奉儒(主編)(2008)。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比較研究。台北:高等教育。new window
甄曉蘭(2003)。教師的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教育研究集刊,49(1),63-94。new window
葉子勝(2003)。Giroux教師化為轉化型知識份子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
劉焜輝(2006)。輔導原理與實務。台北:三民書局。
蔡銘津(1997)。社區輔導資源的認識與應用。高市文教,59,95-98。
歐用生(2006)。中小學教師進修教育的盲點與突破。教改通訊,4, 14-15。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陳淑敏、蔡濱如(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指標之發展。教育研究資訊,12(4),129-168。new window
鍾宜興(2005)。俄羅斯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研究-回顧與展望。發表於華人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5年11月25〜27日。new window
謝臥龍(1997)。優良教師特質之德懷分析。教育研究資訊,5(3),14-28。new window
簡茂發、李虎雄、黃長司、彭森明、吳清山、吳明清、毛連塭、林來發、黃瑞榮、張敏雪(民86)。中小學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教育研究資訊,5(3),1-13。new window
簡妙娟(1992)。世界觀教育所需之師資。師友,300,20-21。

二、英文文獻

Davis, K., & Moore, W. E.(1966)Some Principle of Stratification, in R. Bendix and M. Lipset(eds.).Class, Status, and Power. London:Routledge & Kengan Paul.
DfEE(1998a).Circular 4/98:Requirements for courses of initial teacher Training. London:DfEE.
DfEE(1998b).Teaching and Higher Education Act 1998. London:SO.
DfEE(1998c).School Standards and Framework Act . London:DfEE.
Eurydice (2005). Chiffres clés de l''éducation en Europe 2005. Bruxelles: EURYDICE. Récupéré le 22 janvier 2008, de http://www.eurydice.org/ressources/eurydice/pdf/0_integral/052FR.pdf
Eurydice (2008).Organisation du système éducatif en France 2007/08. Récupéré le 18 avril 2009, de
FD-MAEE (2008b). Chiffres clés. Récupéré le 29 avril 2009, de FD-MAEE (France Diplomatie-Ministère des Affaires Etrangères et Européennes) http://www.diplomatie.gouv.fr/fr/france_829/territoire_19077/generalites_19095/chiffres-cles_4230.html
Greene,M.(1974).Cognition, consciousness, and curriculum. In w. Pinar(Ed.), Heightened consciousness,cultural revolution, and curriculum theory ,69-84.Berkeley,CA:McCutchan.
Hanschmidt, A. (1980). Von der Normalschule in Münster (1784) zur Normalschule in Vechta. Zur Vorgeschichte der Lehrerbildung fur das Oldenburger Münsterland. In: Hanschmidt, A. & Kuropka, J. (Hrsg.). Von der Normalschule zur Universität(20-32). Bad Heilbrunn/Obb.: Verlag Julius Klinkhardt.
Hermann, D. & Hermann, A. V. (1996). Geheimtip Lehramt. Frankfurt/M.: Eichborn Verlag.
Hwang, Y. R., Chang, C., Kuo, C. (2006). Low Teacher Status and High Turnover Rate in the US and UK: An Exploration of Solving Strategies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6(1), pp. 121-148.
IUFM de Paris(2008a). Chiffres clés. Récupéré le 26 juillet 2009, de IUFM de Paris(Institut Universitaire de Formation des Maîtres de l’Académie de Paris-Université Paris IV Sorbonne)http://www.paris.iufm.fr/spip.php?rubrique506
IUFM de Paris(2008b). Guide du professeur de l’étudiant (PE1), Année 2008-2009. IUFM de Paris(Institut Universitaire de Formation des Maîtres de l’Académie de Paris-Université Paris IV Sorbonne)Récupéré le 26 avril 2009 de http://www.paris.iufm.fr/IMG/pdf/PE1._Guide_etudiant_2008-2009.pdf
IUFM de Paris(2008c). Guide du professeur des écoles stagiaire (PE2), Année 2008-2009. IUFM de Paris(Institut Universitaire de Formation des Maîtres de l’Académie de Paris-Université Paris IV Sorbonne)Récupéré le 26 avril 2009, de http://www.iufm.education.fr/applis/actualites/IMG/pdf/Cahier-charges.pdf
Job in educationretrieved from http://www.oct.ca/become_a_teacher/job_links.aspx?lang=en-CA(2009/5/1)
Maclure, J. S. (2006), Educational Documents Volume II: England and Wales 1861 to the Present Day, London: Routledge.
MEN-MESR-DEPP (2008). Repères et référence statistiques sur les  enseignements, la formation et la recherche. Paris: MEN-MESR-DEPP ( Ministère de l’Education Nationale- Ministère de l’Enseignement Superieur et de Recherche - Direction de l’Evaluation, de la Prospective et de la Performance). Récupéré le 8 mars 2009, de http://media.education.gouv.fr/file/2008/13/0/RERS-2008_34130.pdf
Roldl N.R.(1973).Selecting compentency outcomes for teacher education,14(3),1941.
Scriven, M.(1991).Duties of the teacher.In TEMP memos-The evaluation models projects.Kalamazoo,MI:Center for research on Educatuonal Accountability and Teatcher Evaluation.
Seyfarth,J. T.(1991)Personal management for effective schools.Boston:Allyn and Bacon.
Shulman, L.(1987).Knowledge and teaching : Foundation of the new reform.Harrard Edutional Review,57(1),1-23.
Sandfuchs, U. (1978).Universitäre Lehrerausbildung in der Weimarer Republik und im Dritten Reich. Bad Heilbrunn/Obb.: Verlag Julius Klinkhardt.
Universität München (2009). Studienordnung fürehramtsstudiengänge an der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