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說「東亞儒學」何以必要
書刊名: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作者:吳震
作者(外文):Wu, Zhen
出版日期:2011
卷期:8:1=15
頁次:頁301-320
主題關鍵詞:東亞儒學文化東亞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7
  • 點閱點閱:41
此前, 筆者撰文〈「東亞儒學」芻議——就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問題為核心〉(未刊稿), 在今年(2010)六月國際中國哲學會(ISCP)、武漢大學哲學院主辦的「近三十年來中國哲學的發展 : 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宣讀, 得到了點評人陳來教授及與會學者諸多有益的批評, 使我意識到尚需深入討論的問題還有許多, 特別是其中提到的兩個問題——即「東亞儒學」如何可能以及何以必要的問題, 由於篇幅的限制, 上述未刊稿僅就第一個問題略有詳細的敘述, 而未能就第二個問題展開討論。本文仍沿著未刊稿的問題意識而作, 但由於議題的相關性, 不免與未刊稿會有一些內容重複, 這是要預先說明的。
期刊論文
1.子安宣邦(2002)。「東亞」概念と儒学。環,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子安宣邦(2001)。昭和日本と「東亞」概念。環,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潘朝陽(200501)。從原鄉生活方式到中華文化主體性--臺灣的文化原則和方向。臺灣研究季刊,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儒賓、祝平次、何乏筆、陳瑋芬(20080900)。東亞世界與儒學。文化研究,6(增刊),91-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藤田高夫(2008)。東アジア文化交渉学の構築にむけて。東アジア文化交渉研究,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英時(2008)。中日文化交涉學的初步觀察。東アジア文化交渉研究,別冊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震(20041200)。十六世紀中國儒學思想的近代意涵:以日本學者島田虔次、溝口雄三的相關討論為中心。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1(2),199-2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俊傑(19810400)。戴東原、伊藤仁齋、丁茶山的孟學解釋--中日韓近世儒學史比較研究。韓國學報,1,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俊傑(20090600)。作為區域史的東亞文化交流史--問題意識與研究主題。臺大歷史學報,43,187-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俊傑(20031200)。「東亞儒學」如何可能?。清華學報,33(2),455-4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明輝(20001100)。中央研究院「當代儒學主題研究計畫」概述。漢學研究通訊,19(4)=76,564-5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汎森(200209)。戊戌前後思想資源的變化:以日本因素為例。二十一世紀,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哈佛燕京學社(2004)。全球化與文明對話。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305)。季刊日本思想史。東京:ぺりか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榮培(2006)。東西哲學的交匯與思維方式的差異。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英時(2004)。余英時文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子安宣邦(2000)。方法としての江戶。東京:ぺりか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來(2008)。東亞儒學九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俊傑(2010)。東亞文化交流中的儒家經典與理念:互動、轉化與融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俊傑(200710)。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山室信一(2001)。思想課題としてのアジア--基軸.連鎖.投企。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子安宣邦、趙京華(2004)。東亞論:日本現代思想批判。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大沼保昭(2000)。東亜の構想:21世紀東アジアの規範秩序を求めて。東京:筑摩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子安宣邦、陳瑋芬(2004)。東亞儒學:批判與方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俊傑(2008)。「東亞儒學」如何可能。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臺北:臺大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杜維明、彭國翔(2006)。相互學習:社會發展的一項議程。儒家傳統與文明對話。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子安宣邦(2004)。「東亞」概念と儒学。「アジア」はどう語られてきたか--近代日本のオリエンタリズム。東京:藤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子安宣邦(2004)。昭和日本と「東亞」概念。「アジア」はどう語られてきたか--近代日本のオリエンタリズム。東京:藤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子安宣邦(2003)。作為『事件』的徂徠學--思想史方法的再思考。東亞儒學:批判與方法。臺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子安宣邦(2000)。儒教文化の多元性。方法としての江戶。東京:ぺりか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俊傑(2009)。戰後臺灣儒學的保守化傾向--以《孔孟月刊》為中心。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俊傑(2007)。論「臺灣意識」的發展及其特質。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山室信一(2010)。「多而合一」的秩序原理與亞洲價值論。東亞的價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子安宣邦、陳瑋芬(2003)。序。東亞儒學:批判與方法。臺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梅約翰(2009)。東亞儒學與中華文化民族主義:一種來自邊緣的觀點。從周邊看中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俊傑(1986)。東亞近世儒學思潮的新動向:戴東原、伊藤仁齋與丁茶山對孟學的解釋。儒學傳統與文化創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潘朝陽(2008)。自序。臺灣儒學的傳統與現代。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昭瑛(2008)。初版自序。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潘朝陽(2005)。戰後臺灣儒家研究的幾個側面:問題及其意義。東亞儒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潘朝陽(2008)。從原鄉生活方式到中華文化主體性--臺灣的文化原則和方向。臺灣儒學的傳統與現代。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俊傑(1983)。東亞近世儒學思潮的新動向:戴東原、伊藤仁齋與丁茶山對孟學的解釋。儒學傳統與文化創新。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昭瑛(1998)。當代儒學與臺灣本土化運動。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俊傑(2000)。論「臺灣意識」的發展及其特質--歷史回顧與未來展望。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臺北市: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