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訓讀、模仿、創造--「臺灣白話文」:論日本時代臺灣近代文體的形成與樣貌-
作者:呂美親
書刊名:賴和.臺灣魂的迴盪: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4;吳蘭梅 (主編)
頁次:355-420
出版日期:2015
出版項: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主題關鍵詞:白話文近代文體臺灣文學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柳書琴(20120800)。《臺灣新民報》向右轉:賴慶與新民報日刊初期摩登化的文藝欄。臺灣文學研究集刊,12,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惟仁(19941200)。小川尚義與高本漢[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漢語語音研究之比較--兼論小川尚義在漢語研究史上應有的地位。臺灣史研究,1(2),25-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柳書琴(20041200)。通俗作為一種位置:《三六九小報》與1930年代臺灣的讀書市場。中外文學,33(7)=391,19-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培豐(20081200)。日治時期臺灣漢文脈的漂游與想像:帝國漢文、殖民地漢文、中國白話文、臺灣話文。臺灣史研究,15(4),3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清水賢一郎(2000)。梁啓超と〈帝国漢文〉--「新文体」の誕生と明治東京のメディア文化。アジア遊學,13,22-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汝慶(2006)。香港報紙三及第文體。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3(1),118-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華斌(20120500)。吳新榮ê「臺語漢文」書寫。臺江臺語文學,2,67-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安田敏朗、呂美親(20121200)。日本「國語」的近代。東亞觀念史集刊,3,71-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潘為欣(2009)。通譯經驗的轉化--小野西洲土語小說〈羅福星之戀〉創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美親(2008)。日本時代台語文學書寫系統 ê 歷史意義:以小說作觀察中心。台北市:文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妙娟(2002)。《台灣教會公報》中林茂生作品之介紹。殖民地教育、日本留學與台灣社會--紀念林茂生先生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日本同志社大學主辦 (會議日期: 2002.09.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安田敏朗(2010)。京城帝大の朝鮮人學生と近代韓国學の成立--模倣と創造のあいだ。人文韓国事業団国際シンポジウム 東アジア近代アカデミズムの形成と国家権力,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主辦 (會議日期: 2010年7月)。首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馨儀(2010)。台湾語表記論と植民地台湾--教会ローマ字と漢字から見る(博士論文)。国立一橋大学,東京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安琪(2006)。日治時期台灣白話漢文的形成與發展(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敏忠(20090600)。殖民地風景的書寫:1930年代臺灣白話小說文體風格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邱雅萍(2007)。從日刊報紙「漢文欄廢止」探究「臺灣式白話文」的面貌(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美親(2007)。日本時代台語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山本正秀(1965)。近代文体発生の史的研究。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三ツ井崇(2010)。朝鮮植民地支配と言語。東京:明石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文京(2010)。漢文と東アジア:訓読の文化圏。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小川尚義、林初梅(2012)。小川尚義論文集:日本統治時代における台湾諸言語研究。三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淑容(2004)。一九三○年代鄉土文學/臺灣話文論爭及其餘波。臺南:臺南市立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巫永福(2003)。我的風霜歲:月巫永福回憶錄。臺北市:望春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培豐(2012)。日本統治と植民地漢文--台湾における漢文の境界と想像。東京:三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村田雄二郎、C.ラマール(2005)。漢字圏の近代:ことばと国家。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南衡(1979)。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明集5.文獻資料選集。臺北市:明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仲鳴(2002)。香港三及第文體流變史。香港:香港作家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賴和(2000)。賴和全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坤五(1996)。鯤島逸史。高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培豐(2013)。想像和界限:台灣語言文體的混生。台北:群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余饒理(1894)。三字經新撰白話註解。台南市:台南新樓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久三(1911)。日台會話入門。台南市:林寫真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川合真永(1916)。新撰註解 日台會話獨修。台北市:台灣語通訊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岩崎敬太郎(1916)。新撰日台言語集。台北市:新撰日台言語集發行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青雲(1925)。羅華改造統一書翰文。上海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克明(1925)。實業教科台灣語及書翰文。台北市:新高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越無(1924)。蠹魚的旅行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中島利郎(2003)。一九三〇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市: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婉薇(2011)。清末民初的粤語書寫。香港:三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佐藤喜代治(1966)。日本文章史の研究。東京都:明治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森岡健二(1991)。近代語の成立 文体篇。東京都:明治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Chaudenson, Robert、糟谷啟介、田中克彥(2000)。クレオ一ル語。東京都:文庫クセジ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飛田良文(2004)。言文一致運動。東京都:明治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楠精一郎(2006)。大政翼賛会に杭した40人 自民黨源流の代議士たち。東京都:朝日新聞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安田敏朗(2007)。「國語」の近代史。東京都:中公新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笹原宏之(2008)。訓読みのはなし 漢字文化圏の中の日本語。東京都:光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今野真二(2009)。振り仮名の歴史。東京都:集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中村春作、市來津由彥、田尻祐一郎、前田勉(2008)。「訓讀」論--東アジア漢文世界と日本語。東京都:勉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中村春作、市來津由彥、田尻祐一郎、前田勉(2010)。続「訓讀」論--東アジア漢文世界の形成。東京都:勉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野間秀樹(2011)。ハングルの誕生。東京都:平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育德、近藤明理(2011)。「昭和」を生きた台湾青年。東京都:草思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王育德(2012)。王育徳の台湾語講座。東京都:東方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鎌田慧(2012)。大杉栄 日本で最も自由だった男。東京都:河出書房新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吳新榮、張良澤(2007)。吳新榮日記全集。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建忠(2004)。書寫台灣,台灣書寫:賴和的文學與思想研究。高雄: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金文京(2014)。書評 陳培豊「日本統治と植民地漢文」 : 台湾における漢文の境界と想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淑容(2000)。論蔡秋桐及其新文學活動。第六屆府城文學獎得獎論文集。台南:台南市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美親(2013)。日本時代台灣世界語運動的開展與連溫卿。跨域青年學者台灣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