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關照教師情緒導向之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建構-
作者:吳秀笑胡秀瑜洪志成
書刊名:國際學術研討會全球教育論壇. 2012:課程及教學論文集;國家教育研究院 (編)
頁次:223-250
出版日期:2013
出版項: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主題關鍵詞:教師幼兒教師情緒導向關照
學門:教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Ashiabi, G. S.(2000)。Promoting the emotional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ers。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8(2),79-84。  new window
2.張純子、洪志成(2009)。私立幼兒園教師情緒規則:社會建構觀點。臺中教育大學學報. 教育類,23(2),91-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雅慧、何青蓉(20110300)。共學社群中女性社區工作者的經驗與實踐。教育研究集刊,57(1),63-1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慧群、林政逸(20081200)。J. G. Henderson轉型課程領導的領導意涵研究。教育科學期刊,7(2),32-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簡楚瑛、林麗卿(19981200)。幼稚園課程轉型之相關因素探討。教育與心理研究,21(下),251-2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于萱、周淑惠(20100300)。臺灣幼兒園園長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教育資料集刊,45,27-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進雄(20091200)。學校經營的新典範:論教師學習社群的建立與發展。教育研究,188,48-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饒見維(20051200)。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觀點初探如何協助在職教師提昇「情緒涵養」。教育科學期刊,5(2),138-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新民、陳密桃(20060600)。幼兒教師的情緒勞務因素結構及其對工作倦怠之影響。高雄師大學報. 教育與社會科學類,20,67-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育瑋(20080300)。以幼稚園為本位的教師專業成長歷程之行動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4(1),15-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文婷、簡淑貞、郭李宗文(2008)。教師情緒智力與幼兒情緒能力之相關研究。幼兒保育論壇,3,86-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盧美貴(20061000)。多元智能課程本土化發展與建構。吳鳳學報,14,179-1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建福(20101200)。情緒教育的哲學探究:迷思、重要性與建議。教育研究集刊,56(4),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江文慈(20090600)。「和顏悅色」與「忍氣吞聲」的背後:國小教師情緒勞動的心理歷程分析。教育心理學報,40(4),553-5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純子、洪志成(20081000)。幼兒教師之情緒勞務--勞心勞力的脈絡情境分析。教育研究學報,42(2),45-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丁雪茵(20080300)。組織文化與幼兒教育--未來研究方向之思考。當代教育研究,16(1),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王為國(2005)。幼稚園園長課程領導之研究。臺中:朝陽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許明珠(2008)。幼稚園園長課程領導研究--組織生命週期觀點(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秀笑(2009)。點亮多元智能光譜--三所幼托學園形塑光譜取向教師專業成長課程之歷程研究(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佳宜(2009)。幼兒園課程轉變中老師課程實踐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芳辰(2005)。幼稚園園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蘇振明(2009)。「圖像性格分析與潛能開發」講義系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uck, J. N.(1987)。The House-Tree-Person Technique: Revised Manual。Los Angeles, CA: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new window
3.蔡清田(2008)。課程學。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enger, B.、McDermott, R.、Synder, W.、黃維(2003)。實踐社群:推動學習組織之輪。臺北:天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Whitaker, P.(1993)。Managing change in schools。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張嘉育(20020000)。學校本位課程改革。臺北:冠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Goleman, Daniel、張美惠(2006)。EQ十周年紀念版。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盧美貴(2006)。學習地圖。臺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Weisinger, H. D.(1998)。Emotional intelligence at work: The Untapped edge forsuccess。San Francisco:Jossey-Bass。  new window
10.陳奎憙(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Goleman, D.(1995)。Emotional intelligence。Bantam Books。  new window
12.歐用生(2004)。課程領導:議題與展望。臺北市:高等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Roberts, Sylvia M.、Pruitt, Eunice Z.、柳雅梅(2006)。學校是專業的學習社群--專業發展的合作活動與策略。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