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作者:吳錦章
作者(外文):Wu Chin-Chang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
指導教授:廖錦文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8
主題關鍵詞: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創新教學教師教學效能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Teacher’s innovativeteaching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關係。
本研究基於探究之需要以相關文獻為基礎編製調查問卷。以問卷調查法,對臺灣本島公立國民小學106學年度專任教師,進行分層隨機叢集抽樣,共計抽取64所國小,700位教師,回收有效問卷合計56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1.0%。所得資料應用SPSS及AMO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t檢定、單因子變異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及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經各項資料分析,獲得以下結論﹕
壹、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在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現況良好。
貳、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在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師教學效能以專科及大學學歷、語文領域、級任、資淺、參加社群、大型學校與東區等教師表現較優異。
參、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師教學效能彼此間具有顯著正相關。
肆、校長課程領導可以提升教師創新教學進而有效預測教師教學效能。
伍、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結構方程模式適配度良好。
關鍵詞: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創新教學、教師教學效能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relationship amongTaiwan primary school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 teacherinnovation teaching, and teache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is study adopts methods of document analysis and-questionnairesurve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Randomly selectedsample from the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mong 64 lementaryschools inTaiwan for 2017 aca-demic year were invited for thequestionnaire survey. A total of 700 questionnaires weredistributed, and567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with the recovery rate at 81.0%.
After collecting questionnaires and compiling data, weused SPSSand AMOS for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mean, standarddeviation, t-test, one-way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MultipleRegression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e majorfinding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situation that Taiwa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getthe idea of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 teach-er’sinnovative teaching, and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above the middle degree.
2. Different background change teachers in universityeducation, language, grade, junior, participating in thecommunity, large schools and Eastern District and otherEastern District and other curriculum leadership, teacherinnovation teaching and teache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3.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 teacher's innovativeteaching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4. Principal curriculum leadership can enhance teachers'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effectively predict teachers'teaching efficiency.
5. The structural equations of the principal's curriculumlead-ership, teacher's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teacher'steaching effectiveness are well adapted.
Keywards: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 Teacher’s innovativeteaching,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崇寶(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學校評鑑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丁女玲(2013)。國小教師參與碩士在職專班學習滿意度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儷蘋(2016)。臺北市立國中英語領域召集人課程領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英州(2007)。臺東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校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東教育大學,臺東縣。
白家儀、賴志峰(2014)。少子化衝擊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93,185-209。
沈翠蓮(2005)。創意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之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8(3),55-71。
佐藤學(2014)。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臺北:天下雜誌。
李智宏(2014)。學校公共關係對學校效能的重要性。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0),84-86。
李子建(2004)。課程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知識管理的觀點。香港教師中心學報,3,15-27。
李鴻章、杜宜展(2008)。當教師的教學創新碰到學生的創意設計 ──「幼兒遊戲」教學行動歷程中的創思與反思,國教之友,589,52-61。
李錫景(2012)。宜蘭縣國民小學教師時間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李菁菁(2014)。高級中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職場希望感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 南大學,臺南市。
李玉雲(2014)。國小教師人格特質、幸福感與教學創新接受度之相關研究。私立大葉大學,彰化縣。
李錫景(2012)。宜蘭縣國民小學教師時問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李宛臻(2014)。從少子化的觀點來談國民中學校行政工作之因應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4),100-102。
李麗香(2004)。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與學生自我概念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讀─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2011)。課程與教學。教育研究月刊,204,96-109。
吳雪華(2005)。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美玲(2013)。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
創新關係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明地(2005)。校長學─工作分析與角色研究取向。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明地(2012)。提升學校領導動力。師友,538,9-13。
林宣嫚(2008)。臺中市國民小學學校行政服務品質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海清(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其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文安(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幽默感與創新教學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新發(2009)。正向氛圍促進學校邁向卓越。國民教育,50(2),1-7。
林新發(2010)。正向領導的意涵與實施策略。國民教育月刊,50(3),1-5。
林靖雯(2008)。人口衝擊下的校園轉型藍海策略。國教之友,59(2),36-44。
林生傳、李新民、廖仁智(2002)。運用學校本位經營機制推動教學創新之探討。教育研究集刊,48(3),151-182。
林怡均(2014)。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模式與教師創新教學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莅翔(2015)。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領域備課社群教師工作滿意度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范熾文、張阿靈(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 9 , 31-59.
官柳延(2014)。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教學創新與學生學術樂觀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段招宜(2016)。嘉義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施宏杰(2010)。宜蘭縣國民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資訊科技素養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施宏杰(2010)。宜蘭縣國民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資訊科技素養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洪郁婷(2018)。一所國中教師社群實踐課程領導的行動研
究:閱讀好胃口。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4,73-102。
洪志林(2011)。國民小學校長多元架構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洪麗晴(2015)。推動共備、觀課、議課之實務研究。南臺灣教育學術研討會,高雄市。
胡蘭沁、黃建皓(2007)。校長領導、組織文化、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研究文獻的回顧。學校行政。50,145-166。
馬世驊(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創新教學實施現況之研
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高苙騰(2010)。桃園縣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高新建(2002)。學校課程領導者的任務。課程與教學通訊,10,5-9。
高博銓(2014)。有效教學的理念與策略。實踐大學教學發展中心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所)簡報檔。
高博銓(2001)。課程領導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89,59-65。
徐秀鈴、孫國華(2018)。少子化現象對國民教育的衝擊與因應。台灣教育評論月刊,2,75-79。
徐良煥(2009)。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以教師知識分享策略為中介變項。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徐超聖、許恒禎(2007)。國中直升高中學生的生活適應探究:阻礙與因應。課程研究,2(2),17-40。
徐超聖、李明芸(2015)。課程領導與教學領導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0(1),129-154。
徐志文(2009)。教師教學效能與學校組織創新氣氛對創造力教學行為之影響。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徐欣薇(2014)。臺南市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現況與教師知覺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徐惠東(2013)。從市場行銷概念談國中小因應少子化之道。臺灣教育雙月刊,681,30-34。
徐明珠(2006)。少子化時代教育應有的對策與行動。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編號:教文(研)095-003),未出版。
倪靜宜(2016)。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領導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秦夢群、吳勁甫(2011)。國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之多層次分析。教育與心理研究季刊,34(2),1-31。
秦夢群(2010)。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翁秀珠(2011)。砂拉越州獨立中學教師正向心裡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張世旺(2012)。少子化的教育政策因應-論國民中小學校長對少子化知覺及學校經營策略-以苗栗縣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7),47-54。
張世彗(2011)。創造力教學、學習與評量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00,1-22。
張文漳(2015)。國中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E之相關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張婷華(2015)。臺北市國民小學翻轉教室認同度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仁家(2011)。談創新教學的知與行。東南科技大學-教師教學精進,臺北市。
張益勤(2016)。解析107課綱:翻轉教育最後一哩路。親子天下雜誌,78,70-75。
張祿純(2010)。國中體育教師教學反思及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論叢,20(1),85-98。
張火燦(1990)。人力資源發展方案評鑑的觀念及模式。人力資源學報,1,17-26。
張嘉育(2002)。學校本位課程改革。臺北縣:冠學文學。
張德銳(2003)。教育行政領導與培育。教育研究月刊,111,5-10。
許翠珠(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許振家、翁福元(2014)。校長角色、任期與學校效能。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4),88-94。
許忠棠(2012)。新北市立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
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許智勛(2012)。花蓮縣國民小學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
能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許德便(2012)。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教學創新、社群互動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惠娥(2014)。人格特質、情緒智力對創新教學影響之研究-以台南市國民小學教師為例。私立高苑科技大學,高雄市。
許婉鈴(2010)。高雄市國小教師教學創新與學習需求關
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教育部(2018)。臺灣地區縣巿立、直轄巿立和國立等公立國民小學教師人數。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
ED4500/cp.aspx?n=C1EE66D2D9BD36A5&s=6EA5CD
FDA3C567CF。
郭福豫(2015)。高職校長課程領導、教師改革支持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關係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郭嘉珍、曾麗倚(2016)。國小教師工作投入、學習社群參與對教學效能之影響。離島資訊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刊,15,1127-1135。
郭亞婷(2014)。教師認知校長課程領導、參與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關係之探討--以臺北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郭小蘋、吳勁甫(2011)。台灣地區近年來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學位論文研究走向之分析。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7,1 - 2 7。
郭添財(2013)。少子女化危機 vs.教育創新策略。師友月刊,552,9-14。
郭金和(2013)。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領導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郭小蘋、吳勁甫(2011)。台灣地區近年來校長教學領導與 教師教學效能學位論文研究走向之分析。嘉大教育研究學刊, 27,1-27。
郭小蘋、吳勁甫(2011)。臺灣校長教學領導研究之分析與展望──以學位論文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73,63-82。
梁秀貞、李義祥(2018)。行銷與流通管理論壇學術暨實務研討會論文全文集。育達科技大學,50,113-122。
陳雙財(2009)。澎湖縣國民中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慕能(2011)。高職校長課程領導、教師改革支持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關係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進福(2016)。基隆市國中教師完美主義性格與教學效能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陳信木(2011)。我國人口生育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秀雲(2016)。桃園市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榮昌(2004)。國民小學教務主任課程領導行為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敦正(2015)。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認同與創新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臺北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甦彰(2014)。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五南。
陳進福(2016)。基隆市國中教師完美主義性格與教學效能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陳玉蘭(1999)。國中師生對有效教學行為之意見調查研
究。教育學刊,15,171-223。
陳蕙茹(2009)。北部地區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學校行政支援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佩英、鄭美瑜、黃琪、鄭毓瓊、林雅婷(2016)。教育學想像的促能:跨校網絡學習社群與校本學習社群的共享願景實踐。教育研究月刊,265,91-109。
陳秀琪(2012)。宜蘭縣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陳志祥(2017)。少子化衝擊—高級中等學校的因應與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134-138。
童鳳嬌(2012)。十二年國教的因應策略。學校行政。78,157-182。
黃雅琳(2009)。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怡誠(2008)。高雄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彗瑄(2015)。屏東縣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 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瓊容(2004)。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黃智瑋(2013)。電子書包的實施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以新北市國中小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臺北市。
黃旭均(2013)。國小校長課程領導發展的趨勢與展望。課程與教學領導。104,105-129。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Q與A。取自http://www.naer.edu.tw/files/13-1000
-8438.phpLang=zh-tw。
葉連祺(2014)。國小校長課程領導之實踐課題。學校行
政雙月刊。91,1-32。
葉丙成(2018)。為未來而教: 葉丙成的BTS教育新思維。台北市。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楊欣蓓(2010)。高雄市國小教師教學創新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楊玉惠(2012)。不同入學管道之大學生學習經驗與成效分析(未出版博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臺北市。
楊豪森(2008)。綜合高中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楊振昇(1999)。我國國小校長從事教學領導概況、困境及其因應策略之分析研究。暨大學報,3(1),183-236。
楊朝祥(2010)。預應十二年國教,後期中等教育何去何從。教育資料集刊,46,1-26。
楊家華(2014)。臺南市國民中學教師知覺專業學習社群與創新教學之研究。私立南臺科技大學,臺南市。
楊深坑、黃嘉莉(主編)(2011)。各國師資培育制度與教師素質現況。臺北市:教育部。
楊家倫(2013)。少子化衝擊下的學校面相。臺灣教育雙月刊,681,35-37。
楊振昇(2004)。近十年來教育組織變革對教學領導之啟 示。教育政策論壇,7(2)107-130。
趙佳芬(2005)。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遠見雜誌(2009)。少子化,少掉的不只是孩子。遠見雜誌,282。2015/5/9 取自http://www.gvm.com.tw/ Boardcontent_15635_14.html。
歐用生(2000)。課程改革 。臺北:師大書苑。
蔡碧蘭(2014)。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正向管教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蔡進雄(2013)。我國高等教育因應少子化與國際化招生現況檢討與改進策略研究報告。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蔡清田、雲大維(2011)。偏遠小校教科書選用的課程社群之研究。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蔡雅茹(2014)。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行為、教師教學信念、教師創新教學行為與國小學童創造力傾向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蔡俊傑、劉威德、羅鴻仁(2012)。職業學校教導型組織
文化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探討。教師專業研究期 刊,4,53-80。
蔡進雄(2008)。教學領導與課程領導關係與整合之探析。教育研究月刊,167,93-103。
劉明超(2018)。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行政服務品質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劉金輝(2009)。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其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劉綺(2009)。國小教師教學創新內在動機與教學創新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地方創造力教育計畫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劉宗明(2008)。國中教師人格特質、教學風格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劉遠楨、吳佳娣(2014)。校長科技化課程領導 —行動學習的成功之鑰。教育專論,34-37。
劉瑞琪(2013)。公立國小特教教師職務輪調機制對工作壓力、教學效能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私立銘傳大學,臺北市。
劉宗明、黃德祥(2008)。國中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9(2),1-34。
劉秀枝(2012)。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社群互動、職場希望感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劉秋珍(2005)。國小校長課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鄭怡慧(2009)。以創新教學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生數學學
習興趣與學習成就之行動研究-以乘法單元為例。國立
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鄭鈺靜(2009)。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承諾、教學創新與
教學校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鄭愛玲(2015)。國小教師工作投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
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4),198-200。
鄭麗慧(2008)。有效的教學,來自有效的教師。國教之友•2008,59( 4),61-65。
鄧俊傑(2006)。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中部五縣市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親子天下(2015)。教改追蹤:當老師變成臨時工─代課老師浮濫。親子天下,30。2015/5/9 取自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8494。
賴阿福(2014)。資訊科技融入創新教學之教學策略與模式。國教新知,61(4),28-45。
錢永淵(2011)。臺南市國民小學優質校園營造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鍾昀珊(2013)。大學生人格特質對磨課師課程網站使用行為影響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謝豐宇、賴志峰(2012)。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82,47-69。
謝百亮(2005)。後現代脈絡下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謝傳崇(2013)。校長正向領導-提昇學校學術樂觀。中小學管理月刊,4,19-20。
謝寶毅(2009)。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創新之相關研究-以臺中縣市資訊種子學校為例。中華大學,新竹市。
謝佳耘(2009)。中部地區國中視覺藝術教師創新教學現
況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魏秋朋(2016)。 海事水產職校教師專業發展態度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顏曉湘(2007)。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顏逸鴻(2015)。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羅希哲、程毓明、郭勝煌(2015)。由創新教學角度探討 push-service學習科技的應用實例。國家文官學苑,飛訊,205,1-21。
龔素丹(2002)。國民小學校長權力運用、教師專業權能與學校教育品質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貳、英文部分
Amabile, T.M. (1988).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 Acomponential conceptualiz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5, 357-376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 191-215.
Bagozzi, R. P., & Yi, Y. (1988). On the evaluation for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6(1), 74-94
Beghetto, R. A., Kaufman, J. C., & Baxter, J. (2011). Answering the unexpected questions: Student self-beliefs and teacher ratings of creativity in
elementary math and science.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5, 342-349.
Borich, G.D. (1994).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New York: Macmillan.
Bremer, M.H., Gonzalez, E. Mercado, E. (2010). Teaching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Using Sustainability as Driving For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26(2), 430-437.
Borich G. D. (1992).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New York: Maxwell Macmillan International.
Bush, T. (2009). Leadership development and school improvement: Contemporary issues in leadership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Review, 61(4), 375-389. doi: 10.1080/00131910903403956
C.K.Tanner,C.D.Stone, (1998). School Improvement Policy-Site-Based Management, 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 Archives, 6, 1-23.
Craft,A.,Hall,E.,&Costello,R.(2014).Passion: ngine of creative teaching in an English university?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13, 91-105.
Cohen, D.K., & Ball, D.L. (2000). Making change Instruction and its improvement. A kappan special section on school reform, 83(1), 73–77.
De Bevoise, W. (1984).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the pricipal as instructional leade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15, 11-20.
Dimmock, Lee, (2000). Importance of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in School Improvement. 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Elliott, R. (1997), Existential Consumption and Irrational Desire.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34(4), 285-296.
Elliott, E.S. (2000). Power,principals, and promotion.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62(11), 4238A. (UMI NO. AAT9994787)
Fenstermacher, G. D., & Soltis, J. F.(2005). Approaches to Teaching.1234 Amesterdam Avenu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Glatthorn, A. A., (2001), The principal as curriculum leader (2nd ed.). California:Corwin Press.
Gorozidis,G., & Papaioannou, A., (2014).Teachers’
motivation to participate in training and to implement innovations.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39, 1-11.
Gross, J. J., (1988). Antecedent- and 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 Divergent Consequences for Experience, Expression, and Physiolog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4, 224-237.
Gross, S. J. (1998). Staying centered: Curriculum leadership in a turbulent era. Washington. D.C.: ASCD.
Greenfield, W. (1987).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concepts,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Boston: Allyn and bacon
Hair, J., Black, W. C., Babin, B. J., Anderson, R. E., & Tatham, R. L., (2010).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6ed.).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Hadjilouca, R., Constantinou, C. P., & Papadouris, N.(2011). The rationale for a teaching innovation about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ce & Education, 20(10), 981-1005.
Hallinger, P. (1992). The evolving role of American principal: From managerial to instructional to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0(3), 35-48.
Hanny,L.M., & Seller, W. (1991). The curriculum leadership role infacilitating curriculum. Journal of Curriculum and Supervision, 6(4), 340-357.
Henderson, J. G., & Hawthorne, R. D., (2000). Transformative curriculum leadership. New Jersey: Merrill, Prentice Hall.
John, C. Lee., Clive, D., (1999). Curriculum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in secondary schools: Hong Kong case study. 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 19(4), 455-481.
Keefe, J.W., & Jenkins, J.M. (Eds.). (1991).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handbook. Virginia: NASSP.
Karimvaand (2011).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electe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mpetencies regarded as important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 the public schools of Pennsylvania.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Lehigh University.
Law, E. H.-F., Galton, M., & Wan, S. W.-Y. (2007), Developing curriculum leadership in schools: Hong Kong perspectives. 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5(2), 143-159.
Leithwood, K., Harris, A., &Hopkins, D. (2008). Seven strong claims aboutsuccessful school leadership. Schoo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28(1), 27-42. doi: 10.1080/13632430701800060
Lilly, F.R., B. R. G., (2005). The dynamics of creative teaching. 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38(2), 102-124.
Livingston, L. (2010). Teaching creativity in higher education. 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 111, 59–62.
Molacek, L.J. (2008). Innovation meets change:Improving the Spatiol Temporal Abilities of Students in Grades K-3. larry J. molacek Dissertation
Money, S. M. (1992). What i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survey of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Retrieved from http://files.eric.ed.gov/fulltext/ED351056.pdf
Morrison (1995). The deputy headteacher as the leader of the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s. School Organization, 15 (1), 65-77. North Dakota, Dakota.
Nie, Y., Tan, G. H., Liau, A., Lau, S., Chua, B. L., (2013). The roles of teacher efficacy in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Its predictive relations to constructivist and didactic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 for Policy and Practice, 12, 67–77.
Ritchhart (2004). Creative teaching in the shadow of the standards. Independent School, 63(2), 32–41.
Ryan, D. W. (2006). Developing a new model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Ontario, Canada: Ministry of Education
Sawyer, R. K. (2011). The future of learning: Grounding educational innovation in the learning sciences. In R. K. Sawyer (Ed.),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learning sciences (2nd ed., pp. 726-746).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chwab, J. J. (1983). The practice 4: Something for
curriculum professors to do. Curriculum Inquiry, 13 (3), 239-265.
Samuel (2012). Educator perceptions of principal technology leadership competenci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Schumacker, R. E., & Lomax, R. G. (1996). A beginner’s guide to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Sheppard, L. B. (1993).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nstructional leadershipbehavior of the school principal and selected school-level characteristics. Doctoral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Ottawa, Canada.
Sobel, M. E. (1982). Asymptotic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indirect effect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In S. Leinhardt (Ed.), Sociological methodolog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upovitz, J., Sirinides, P., & May, H. (2010). How principals and peers influ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46(1), 31-56. doi: 10.1177/1094670509353043
Swartz, R. J. (2003). Infusing the teaching of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into content instruction. Pacific Grove, CA: Critical Thinking Press & Software.
Teacher Leadership Exploratory Consortium (2011). The teacher leader model standards. Retrieved from http://www.teacherleaderstandards.org/downloads/TLS_Br
ochure.pdf
Teresa, M. A., (1988). A model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 123-167.
Wheaton (1987).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teacher efficacy
doubts for educational reform.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8(1), 5-22.
Williamson, R. (2009). Scheduling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Westerville, OH: Association for Middle Level Education.
Wray, D., Medwell, J., Fox, R., & Poulson, L. (2000). The teaching practices of effective teachers of literacy.
Educational Review, 52(1), 75-8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