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工會倡議勞工董事制度之實證研究:以中華電信工會為例
作者:張緒中
作者(外文):Hsu-chung Chang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吳濟華
高明瑞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0
主題關鍵詞:社會資本新制度主義中華電信工會電信民營化產業民主制度institution of industrial democracyChunghwa Telecom Workers’ Union (CTWU)telecommunication privatizationsocial capita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6
台灣自1987年解除戒嚴,1991立法院三讀通過「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修正案,1996年總統首次直接民選,立法院通過「電信三法」《電信法》、《交通部電信總局組織條例》與《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條例》,中華電信公司成立。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交通部核准三家民營固定網路業者參與經營,立法院通過「國營事業管理法」第三十五修正案,國營事業五分之一董事由工會推派;接著2003年立法院通過官股超過百之二十之公司應有一名勞工董事之決議。2004年民進黨二度贏得總統選舉,2005年中華電信公司民營化,到2008年二次政黨輪替。對照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1年美國恩隆(Enron)、Worldcom等國際知名公司發生弊案,到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導致社會動盪、經濟衰退,企業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由於國際金融海嘯引發對企業CEO負面社會效應,正是重新檢視勞、資、政關係最佳時刻。基於電信產業是網路社會重要平台,不僅具有獨占與寡占特性,更具高度公共服務性,影響國家之發展與人民的生活。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採取質性研究中的文獻分析、參與觀察,以及內容分析法)和比較研究法,作為研究方法的主軸。選擇中華電信公司改制公司化、民營化案例,從新制度主義及社會資本理論,以體制分析與發展觀點,分析探討在經濟自由、社會開放、政治民主的鑲嵌發展下,電信總局改制公司化、民營化制度變遷過程,電信產業從獨占到市場自由化,牽涉龐大商業利益、消費者通信權益及電信員工工作權,其政策之利害關係人中華電信工會,在政策形成前後之主張與參與方式,在勞、資、政之互動關係中,如何倡議並具體實踐「產業民主-參與經營管理」主張。
After Taiwan lifted martial law in 1987, the Legislative Yuan enacted the amendment of the Act of Privatization of Government-Owned Enterprises in 1991; the Taiwanese had the first direct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1996; the Legislative Yuan passed the Telecom Three Laws—Telecommunications Act, Organizational Statute of the Directorate General of Telecommunications and Chunghwa Telecom Company Act. Chunghwa Telecom Company was set up accordingly. 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Taiwan to have the ruling party changed in 2000;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pproved three private fixed network businesses involving telecommunication operation; the Legislative Yuan passed the amendment of the Article 35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Act requiring that one-fifth of board of directors shall be designated by unions. In the year of 2003, the Legislative Yuan passed the resolution that any business with 20% of state shares shall have one union representative o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won the second-time prudential election in 2004; in the following year, Chunghwa Telecom Company became a private business. The Taiwanese experienced the second regime change in 2008. Asian financial crisis of 1997, the scandals of Enron and WorldCom of 2001, and global financial tsunami of 2008 have caused society unrest and economic recession. Consequently, corporate governance has become the global focus. Due to the negative social effects caused by the CEOs responsible for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tsunami, it is the best time to re-examine the relations among employees, businesses, and governments.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social networks, it not only has the features of monopoly and oligopoly, but also highly involves in public service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and people''s lives.
This study adopts case study (document analysis,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and content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a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s of neo-institutionalism, social capital theory, and IDA, the case of privatization and corporatization of Chunghwa Telecom Company is chosen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process from a government-run Directorate General of Telecommunications to a private business, as well as from industry monopoly to a free market that have embedded in economic freedom, open society and political democracy. The process has involved huge commercial interests, consumer rights, and telecommunication workers’ working rights. Before and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policy, how the Chunghwa Telecom Workers’ Union , a stakeholder of the privatization policy, initiated and put its claim for "industrial democracy - participation in management" in practice withi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 among labors, employer and government is the focus of this research.
中文部分:
中華電信工會(1998),第11 期,頁34-36 。
干學平(1996),「不容許產業民主-反而違反自由經濟理念」、聯合報、(1996.1.26)。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籌備處(1999),「社會資本與非營利組織」。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籌備處、政治大學社會學系「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信任研討會」(1999.05.28)。
中央倫敦電(1996)、「設立勞資工作委員會,英企業主動向歐盟社會憲章靠攏」、工商時報、1996.1.15。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一屆第六次董事會議事錄。
中華電信工會(1999),中華電信工會會刊,台北,中華電信工會。
中華電信工會(1999),中華電信自主工會發展史,台北,中華電信工會。
中華電信工會(2003),第一屆第一期至第十八期會刊合訂本(1997.1-1999.12)。
中華電信工會(2004),第三屆第一期至第六期會刊合訂本(2003.9-2004.6)。
中華電信工會(2004),第三屆第七期至第十一期會刊合訂本(2004.7-2005.9)。
中華電信工會(2008),第四屆第十二期至第十五期會刊合訂本(2006.10-2007.12)
中華電信工會(2007),《中華電信工會國際開拓史:1997-2006 》, 頁110 。
中華電信工會五十週年專刊(2006),臺北,中華電信工會。
中華電信工會高雄分會(2006),第十六屆會議紀錄合訂本(1993.8-1994.6)。
中華電信工會高雄分會(2006),第十六屆會議紀錄合訂本(1994.7-1995.11)。
中華電信工會高雄分會(2006),第十六屆會議紀錄合訂本(1996.1-1996.11)。
中華電信公司(2007),『民營化演進口述歷史』,台北,中華電信公司。
中華電信公司(2007),『蛻變的中華電信:自由化、公司化、民營化之歷程』,台北,中華電信公司。
中華電信公司2000-2008年年報(2008),台北,中華電信公司。
中華電信公司第一屆至第五屆董事會會議記錄,台北,中華電信公司。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長途及行動通信分公司(1998),「行政院八十七年度國營事業工作考成實地查證會議紀錄」,民國87年7月。台北。
天下雜誌(2000),「背叛」,第 235 期(2000 .12)。
王中天(2002),「社會資本及其政治效應初探:以台灣為例」。2002 年台灣政治學年會暨「全球化與台灣政治」學術研討會。(中正大學,2002.12.15-15)。
王中天(2003),「社會資本:概念、源起、及現狀」。問題與研究,第42 卷,第5 期。
王文宇(2000),有關公股代表遴選與產業民主制度的幾點意見,公營事業民營化相關問題研討會,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王文宇(2003),「公司法制之回顧與前瞻」,法令月刊,第54 卷,第 1 期,(2003.1),頁 35。new window
王文宇(2000),「從「公司管控」之觀點論如何加強董事權責,公司與企業法制」。new window
王文宇,「從公司治理論董監事法制之改革」,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 34期,(2002.5)。
王文宇(1994),「設立獨立董監事對公司治理的影響」。new window
王文科、王智弘 (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new window
王皓正(2001),「電腦中介傳播在工會組織中運用之研究-中華電信工會使用全球資訊網的個案分析」,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王遐昌精策公司總經理,「產業民主潮流所趨」、經濟日報、(1996.1.25)。
王躍生(1997),「新制度主義 = New Institutionalism」,臺北市 : 揚智文化公司。
司徒達賢(1989)、「公營事業民營化」-動態過程之策略與管理,因應自由化、國際化之競爭策略,學術論文集」、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1989.6)。
司徒達賢(1996)、「產權制度勢必會受衝擊」、不詳、(1996.1.7)。
司徒達賢著(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天下遠見。
台灣勞工陣線(1999),勞動者合訂本1~120期,台北,勞動者雜誌社。
台灣勞工陣線,1999,台灣勞工的主張─2000勞動政策白皮書,台北,勞動者雜誌社。
台灣電信工會高雄分會(1995.03.24),工會版電信法草案修正條文說帖。
石元康(1995),「社群與個體」,《當代》雜誌,第114 期,頁94-105。
石元康(1998),「市民社會與民主」,收錄於殷海光基金會主編,市民社會與民主的反思,頁1-18。
朱柔若(1998),社會變遷中的勞工問題,台北,揚智文化公司。
江明修(1996a),「公共行政革新策略之析探:社群論的觀點」,收錄於銓敘部主編,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十輯,頁589-632。
江明修主編(2000),「」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智勝文化。
吳惠林:「產業民主企業出走,開放政策反而模糊」、自立早報、(1996.1.17)。
吳惠林:「經營權與所有權之爭─平議電信自由化所謂產業民主」,中央日報,第4版,台北(1996.1.18)。
吳當傑(2007),「公司治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 : 證券期貨基金會。
吳學良(2005),「第一篇:政府持股事業之公司治理與績效關聯性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臺北市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吳學良(2005),「第二篇:勞工董事對勞資關係與董事會決策型態之影響」,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臺北市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吳韻儀(1996)、「成功新關鍵EQ打破IQ神話」、天下雜誌、(1996.2)。
呂育誠(1999),地方政府管理:結構與功能分析,台北:元照出版。new window
呂德明(1998),我國電信事業民營化員工權益保障問題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政義(1990)「企業社會責任論」臺北市 : 巨流。
李桂諭,「籌『罷工基金』 點子卡新」,中國時報,(1997.3.15)。
李清松,2000,「民營化後剩餘公股管理問題之套探討」,公營事業民營化相關問題研討會,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李誠(1996)、「產業民主在台灣可行方案探討」、工商時報、(1996.1.28)。
李英明:《新制度主義與社會資本》,(臺北:揚智出版社,初版,2005 .4),頁14-16new window
李惠斌、楊雪冬 主編(2000),社會資本與社會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沈宜鈴(2002),“我國與德國勞工董事制度之比較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建得、「專家董事抵觸公司法」、不詳、(1996.1.17)。
周信慶(2006),《從路徑依循觀點看我國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的演變》,私立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7),頁27。
周信慶:前引書,頁6。
官有垣(2002),「非營利組織的內部治理─NPO董事會的治理行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非政府組織夏季論壇」研討會論文。
林大鈞(1996),英國產業民主制度回顧與展望(一)、(二),勞工之友第546、547期。
林大鈞(1996),英國產業民主制度回顧與展望,台北,勞工之友,第546期,P14。
林大鈞、「三民主義企業內工業民主制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博士論文、(1984)。new window
林玉娟、葉匡時、「企業倫理認知之實証研究」、人力資源學報、第六期、(1996.12)。
林宗弘等人(2000),打拼為尊嚴-大同工會奮鬥史,台灣勞工陣線。
林淑馨(2003),「鐵路 電信 郵政三事業民營化」,臺北市 : 鼎茂,。
邱天助(2002),布迪厄文化再製理論。台北:桂冠出版社。new window
邱淑芬(1998),產業民主的趨勢與認知,台北,台灣科技大學企管系。
邱毓斌(1996),「台灣勞工運動的政治實踐-對四個工會及1994年高雄縣議員選舉的勞工史觀察」,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毅(1996),“產業民主適合國內環”境,經濟前瞻,五月號,p.110-112。
邱毅、「產業民主應創造三贏」、中國時報、(1996.1.17)。
邱駿彥(2003),“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工業民主二、三話”,勞工行政,第58期,p.10-12。
施顔祥(1997)「民營化之路 :公營事業民營化理論與實務探索」,臺北市 : 施顔祥。
柯承恩、葉銀華等(2003),《公司治理研究報告》,台北:財團法人中華公司治理協會。
洪財隆、「這是一場使社會更美好的實驗」、中國時報、(1996.1.17)。
胡建華(1999.12),我國勞工參與合法可行性之研究-從電信三法事件談起,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婉玲(2001),〈論歷史制度主義的制度變遷理論〉,《新世紀智庫論壇》(臺北),第16 期,(2001.12),頁199。
胡婉玲(2001),〈論歷史制度主義的制度變遷理論〉,《新世紀智庫論壇》(臺北),第16 期,(2001.12),頁90。
香港青年協會(2002),社會資本之公民身份狀況研究,(系列編號28)。香港:香港青年協會。
夏鋳九、王志弘等譯〈2000.11〉「網路社會之崛起」〈PP256-313〉。台北市:唐山出版社。
徐正光(1987)、「勞力勞心集」、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徐正光(1990)、「從異化到自主:台灣勞工運動的基本性格和趨勢」、「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巨派出版社。new window
徐正戎、張峻豪(2004),〈從新舊制度論看我國雙首長制〉,《政治科學論叢》(臺北),第22 期(2004.12),頁150。new window
徐斯勤(2001),〈新制度主義與當代中國政治研究:理論與應用之間對話的初步觀察〉,《政治學報》(臺北),第32 期(2001 .12),頁115。new window
徐學陶(1989)、「員工的參與式管理」、勞工研究、(1989.10.15)。
高明(2006)。研究所教育研究法分類題庫。台北市:鼎茂。
高崇耀(1993),德國的工業民主制度,勞工行政第58期。
高雄市勞工局(2001),工會的發展回顧與展望,高雄─香港工會經營之展望研討會精采實錄,高雄。
商鼎財經顧問公司(2000.04),公營事業民營化研討會,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張天開(1984)、「現代工會運動」、文化大學出版社。 
張天開(1988)、「各國勞資關係制度」、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張玉山、楊芳玲(94),「如何加強公營企業的公司治理」,行政院硏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臺北市 : 行政院硏考會。
張俊雄(1997.05.24),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3-3-26-3427,台北,立法院。
張苙雲(1997),「台灣社會的信任與不信任」。張苙雲等主編,九0年代的台灣社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專書第一號。
張國仁報導、不詳、(1996.1.17)。
張烽益、「產業民主是產業生存助力」、自立早報、(1996.1.20)。
張緒中(2003),“中華電信工會產業民主實踐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曉春,(1987),勞力勞心集,台北,時報文化公司。
理與公股代表遴派制度化之研究」,(2000.10)。
郭玲惠(1997.12),產業民主制度所涉及的法律問題-兼簡介德國之制度,中興法學第四十三期。new window
郭振昌(1996),“產業民主的理念、經驗與定位”,勞工之友雜誌,第543期。
陳幸雄(2000),我國電信事業民營化過程中工會組織因應策略之現況分析,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勞工關係學期報告。
陳金貴著(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瑞興。new window
陳春山(2008)「企業社會責任及治理 CSR策略實務手册 」,臺北市 : 證券期貨基金會。
陳春山,「公司董事的義務與責任」,(2000)。
陳美智、熊瑞梅(2002),「國家制度結構與社會資本:台灣加工出口區經濟制度的形成與轉型」。台灣社會學會暨東海大學社會學系主辦「第一屆華人社會的比較研究」學術研討會,(2002.12.7-8)。
陳敦源(2000),「新制度論的範圍與方法:一個理性選擇觀點的方法論檢視」,「跨世紀公共政策暨管理演講系列」,( 2000.11.8),台北,世新大學。new window
陳欽春(2001),「公民社會與社會資本」。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博碩士論文發表會」(2001.10.30)。
陳欽春(2004),「民主治理與社會資本:台灣地區公民信任實證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博士論文。new window
陳靜雲(2003),「歐盟會員國勞工參與企業經營的制度比較整理」,公營事業工會大聯盟2003年五一行動請願書,台北。
陳麗娟(2008),「全球化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當大陸法遇到英美法:兩岸公司治理的危機與轉機」,第二十期,頁 18- 25 ,中原財經法學,( 2008.6)。new window
陳麗娟(2008),「全球化之公司治理」,臺北市 : 五南。
陳繼盛(1983年),「勞資關係」,台北,正中書局。
陳繼盛等(1993)、「我國勞工參與經營法制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委託、(1993.5)。
彭芸(1990):<政治傳播─理論與實務>,巨流圖書公司。new window
湯明輝(1987)、「勞工的參與管理:理論與實務」、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1987.5.1)。
黃北豪(1996),產業民主結構性之探討,勞資關係論叢第五期。
黃北豪(2000),員工認股與產業民主,公營事業民營化相關問題研討會,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黃北豪,(1995),產業民主實施背景及法律條件之探討,高雄,臺灣電信工會高雄分會。
黃北豪(1996),「平議產業民主」、經濟日報、(1996.1.27)。
黃北豪(1996),「德國產業民主成功經驗」、經濟日報、(1996.2.26)。
黃俊英(1999),企業研究方法,二版,台北,台灣東華書局。
黃英忠(1987),「我國工會組織的變遷與功能運作之關係」,第一屆勞資關係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
黃英忠(1987)、「我國工會組織的變遷與功能運作之關係」、勞資關係協進會。
黃英忠(1998),人力資源管理,出版三刷,台北,三民書局。
黃程貫(2001.6),勞動法,國立空中大學印行,台北。
黃越欽(1991),勞動法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P250-260。new window
會和相關產業工會」,自立晚報、(1995.10.16)。
楊明峰(2002),“國營事業實施勞工董事制度對勞資關係氣氛之影響—以台電公司產業工會幹部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通軒(1997.4),勞工參與企業經營在德國所引起之勞工法問題,法學叢刊第一六六期。new window
經濟部(1997.12.18),經濟部對國營事業管理法第三十五條條文修正案之意見,台北。
經濟部所屬事業民營化諮詢委員會、「民營化政策建議書」(1996.1)。
群我倫理促進會(2003),2002 年台灣地區社會信任度調查。(2002 .9)。
葉銀華、李存修、柯承恩(2002),《公司治理與評等系統》,台北:商智文化。
路心鏡(1975),“工業民主制下勞工參與管理之研究”,私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p.21。
廖國偉(2001),從勞工董事的推派 來看工會的直選制度,台電工會通訊337期第7頁,台北。
劉志鵬(1996),從法制觀點論我國之產業民主制度,產業民主學術研討會。
劉美惠(1999),從中華電信工會反民營化行動看民間社會力量的展現個案研究,台北。
劉常勇(1996)、「產業民主,不符合企業利益」、不詳、(1996.1.18)。
劉紹樑(2003),「公司治理的理念、現況與改革」,證券暨期貨管理,第 21 卷,第 4 期,(2003.4. 16),頁 1-19。
劉紹樑(2003),「董事會基本設計」,(2003.12)。
劉紹樑(2003),「董監事職能與企業治理機制」,(2003.12)。
劉紹樑 (2002) 《從莊子到安隆—A+公司治理》,台北:天下。
劉進興(1996),從產業民主論勞資關係之新展望,月旦法學雜誌第14期。
劉進興、「產業民主,勞資關係新思考」、不詳、(1996.1.18)。
劉哲榮(1998),《政策與政治:臺北市府會互動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政治系碩士班碩士論文,(1998.6),頁23。
蔡美莉(2003),《我國金融控股公司資訊透明度之研析》,東吳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衛民(1993),工會組織與勞工運動,台北,空中大學。
衛民(1995)、「集體協商與勞資關係」、勞資關係協會。
衛民(1998),台灣的產業民主:集體協商或勞工參與,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
衛民(2000),二十一世紀工會組織的挑戰與發展空間,嘉義。
衛民(2002),從德國共同決定制度論我國勞工董事制度之定位,政大勞動學報第十二期。new window
鄭村棋、舒詩偉等譯(1992.11),台灣自主工會運動史,台北,唐山出版社。
鄧學良(1992),「評電信三法修正案」,關懷電信改制基金會委託研究,高雄,(1992.9.18),財團法人華勞事務基金會。
盧政春(1996),德國的產業民主制度,產業民主與勞工權益研討會,行政院勞委會主辦。
蕭新煌編(2000),「」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巨流。
錢為家(2009)「企業社會責任實務全書 : 第四代企業的價值驅動優勢」,臺北市 : 商周出版 : 城邦文化發行。
聯合報(2003 ),「SARS 啟示錄:工作倫理和社會資本」。聯合報社論,
薛曉源 陳家剛:前引書,頁200。
鍾兆眞(2008),「透視IT巨塔 : 資訊、權力與美國霸權」,臺北市 : 黎明文化。
薩瓦斯(E. S. Savas)著/黃煜文編譯(2005),「民營化歷程:公部門‧非營利‧企業的夥伴雙贏之道」,五觀藝術管理公司。
薩瓦斯(E. S. Savas)著; 黃煜文編譯(2005),「民營化歷程 : 公部門.非營利.企業的夥伴雙贏之道」,臺北市 : 五觀藝術管理出版。
藍科正(1992),「台灣工會組織及其功能之研究」,政大勞動學報,第一期。
藍科正、陳幸雄、王啟溫、吳志誠(2000.05),中華電信工會因應民營化的個案研究,兩岸非營利事業組織與公共事務研討會論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羅彥傑(2008):電信私有化的政治邏輯︰以英國、俄羅斯與台灣為例 頁191-192。new window
蘇子喬(2003),〈政黨輪替下的臺灣憲政體制變遷—新制度主義的分析〉,2003 年臺灣政治學會年會暨「世局變動中的臺灣政治」學術研討會,東吳大學,(2003 .12.13-14)。
顧忠華(1999),社會信任、社會資本與非營利組織。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籌備處、政治大學社會學系「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信任研討會」(1999.05.28)。

報紙雜誌部分:
工商時報社論:「評議NCC與新聞局的權責之爭」,(2006.6)。
中國時報社論:「中華電外資上限NCC交部再槓上」,(2006.6)。
陸倩瑤、李彥甫,聯合報:「電信三法 產業民主 空話一句」、(2006.1.19)。
自立晚報頭版標題:「「電信三法三讀 內外交迫 五分之一 產業民主」、(1996.1.16)。
林中偉等,「電信工會訪消保會 相見歡 主動謀求解決用戶申訴問題 贏得肯定」、 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自立早報、台灣新聞報、太平洋日報、民眾日報,(1993)。
林鴻珍台中報導,「電信自由化應以大眾利益為考量 電信工會提出電信法修正草案 內容極富產業民主潮流」、民眾日報,(1996.10.22)。
邵冰如,聯合晚報:「產業民主 勞委會著手立法」,(1996.1.17)。
金麗萍(1995.12.7),工商時報,4版,台北。
徐國淦,聯合報:「產業民主 看德國例子」、「勞資協議 將強制企業實施」(1966.1.18)。
徐遵慈、「『產業民主』主張,功敗垂成」、工商時報、(1996.1.17)。
徐遵慈、「『產業民主』訴求引發骨牌效應」、工商時報、(1996.1.15)。
徐遵慈、「產業民主」、工商時報、(1996.1.16)。
馬少青,「產業民主不應只重資方忽略勞方」、中國晨報、(1995.10.21)高凌雲、邵冰如,聯合晚報:「產業民主 官方民間唱反調 徐立德:要求不合理 學者:是勞資雙贏」,(1996.1.16)。
張淑貞,「中華電信工會籌募『罷工基金』有一套」,自由時報,(1997.3.15)。
陳順成高雄報導:「張緒中:續推動產業民主三部曲」,民眾日報、(2003.6.7)。
陳鈺婷台北報導:「國營轉民營 工會代表應任董事」,自由時報、(2003.6.7)。
廖雲章,「中華電信工會 籌募罷工基金」,立報,(1997.3.15)。
榮藝強、「落實產業民主化,並非只在董監事會中保留員工席次,勞委會擬制定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30-37,(2003)。
劉育民高雄報導,「電信公司化 員工權益50年不變?交通部次長毛治國開支票公會代表張緒中要求『背書』 修法公聽會無結論」、聯合報、高雄,(1996.10.22)。
劉亮吟,「德國落實產業民主 直得借鏡」,民眾日報,(1996.1.22)。
王昭月高雄報導,「電信工會票眾 候選人垂涎-高雄分會:不讓人耍著玩 姜慶候選人簽暫擱三法意願書」、自立早報、(1995.10.13)。
王時思,「誰怕產業民主」,自立早報,(1996.1.26)。
「電信工會有條件支持公司化,嚴格限制董事會成員須具電信專業背景」,(1995.10.9)。
丁勻婷,自由時報:「勞委會:尊重合法行使爭議權」,(2005.5.18)。
干學平,「不容許產業民主-反而違反自由經濟理念」、聯合報、(1996.1.26)。
中央日報:「工會會員直接選舉理監並無不可,勞委會釋示將有深遠影響」,(1989.3.11)。
中央日報:「電信分會高雄分會代表連署盼就工作規則徵詢建言」,(1989.3.27)。
中央倫敦電、「設立勞資工作委員會,英企業主動向歐盟社會憲章靠攏」、工商時報、(1996.1.15)。
中國時報:「只有一成員工反對公司化?電信工會不信,黃昭順將再辦公聽會」,(1994.12.23)。
中國時報:「交部能否守住不退讓原則待考驗」,(1996.7.15)。
中國時報:「美國才是全球貿易自由化最大障礙」,(1996.7.15)。
中國時報:「美電信業代表會晤美政府官員表達關切,舉五項我方規定 認為不合理」,(1996.7.15)。
王中一,工商時報:「中華電信斷頭賣壓山雨欲來」,(2000.11.2)。
王正寧,自立晚報頭版:「『產業民主』條款通過」,(1997.12.18)。
王汝聰、徐國淦,聯合報:「場外 公營事業上萬勞工遊行,指民營化過程員工權益受損 經建會允諾一個月內回應」,(1999.8.29)。
王志平,台灣時報:「反對電信公司化電信工會高分會五點聲明,籲總局勿在簽名作假 如果一意孤行 工會不排除發動怠工」,(1993.11.23)。
王昭月,自由早報:「南管局員工犯案 長官難辭其咎」,(1995.6.18)。
王昭月,自立早報:「民營化教授指出領導者身先士卒最有利」,(1995.7.22)。
王昭月,自立早報:「電信事業不容私下分贓!」,(1995.6.2)。
王昭月,自立晚報:「電信三法今明進行最後對談,層峰強行通過行政院版本意圖明顯 工會不排除採取『非常』手段」,(1995.9.17)。
王昭月高雄報導,「電信工會票眾 候選人垂涎-高雄分會:不讓人耍著玩 姜慶候選人簽暫擱三法意願書」、自立早報、(1995.10.13)。
王時思,「誰怕產業民主」,自立早報,(1996.1.26)。
王時思,「誰怕產業民主」,自立早報,(1996.1.26)。
王皓正,經濟日報:「陳堯:絕不會到民營電信任職,交部先放消息 請辭獲准已有心理準備」,(2000.8.13)。
王遐昌(1996),「產業民主潮流所趨」、經濟日報、(1996.1.25)。
王遐昌精策公司總經理,「產業民主潮流所趨」、經濟日報、(1996.1.25)。
王鴻薇,聯合報:「當財政成了政院與立院的數字遊戲,行不通的預算 填不完的黑洞」,(1999.5.3)。
古光昌,財訊快報:「中華電信工會位誰的權益而爭?投資人又該如何看待中華電信?」,(2003.7.28)。
司徒達賢、「公營事業民營化」──動態過程之策略與管理,因應自由化、國際化之競爭策略,學術論文集」、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1989.6)。
司徒達賢、「產權制度勢必會受衝擊」、不詳、(1996.1.7)。
台北時報:「Privatization policies criticized」,(1999.8.29)。
台北時報:「Top US labor officials unimpressed」,(1999.9.18)。
(1995.8.9)。
民眾日報:「『公營事業民營化對從業員權益影響』研習營豋場,電信工會代表齊聚港都集思廣義」,(1993.6.8)。
民眾日報:「全國總工會未依規開臨時會,電信工會等代表提陳情」,(1992.11.20)。
民眾日報:「改制基金會推動員工假投票,電信局長票選 開步走」,(1992.12.3)。
民眾日報:「南區電信局長 傾向票選產生,理監事聯席會中無異議通過」,(1992.11.28)。
民眾日報:「南區電信局長 傾向票選產生,理監事聯席會無異議通過」,(1992.11.28)。
民眾日報:「為免淪於競選工具 會員大喊:把政黨組織趕出公會」,(1989.5.5)。
民眾日報:「動用人力做黨務 電信高官遭非議,關懷電信改制基金會揚言發動十餘萬員眷反輔選,用選票掃除國會垃圾」,(1992.11.20)。
民眾日報:「動用人力做黨務 電信高官遭非議」,(1992.11.20)。
民眾日報:「張緒中醞釀連署罷免工會理事長」,(1993.6.24)。
民眾日報:「電信工會今改選理監事」,(1993.7.15)。
民眾日報:「電信工會高雄分會理監事改選變數橫生」,(1993.5.28)。
民眾日報:「電信工會理監事改選順產,新幹不產生 張緒中再度蟬連常務理事」,(1993.7.16)。
民眾日報:「電信工會裁定高雄分會理監事選舉無效」,(1993.6.24)。
民眾日報:「電信分會常務理事張緒中遭黑函攻?」,(1993.7.7)。
民眾日報:「電信民營化 員工心慌慌」,(1992.11.7)。
民眾日報:「電信民營化造成上下對立」,(1992.11.14)。
民眾日報:「誰關心我們 我們就選誰,電信員工決支持陳哲男」,(1992.12.2)。
民眾日報:「臨時代表大會將討論『工作規則』內容,電信員工爭取權益邁開第一步」,(1989.5.5)。
石秀娟,自立晚報:「中華電信工會鼓勵女性參與公共事務,女性成長營 開啟認識社會的窗」,(1998.3.8)。
石秀娟,自立晚報:「公營事業工會籲成立跨部會民營化監委會」,(2000.6.17)。
成章諭、費家琪,工商時報:「中華電信高層主管名單敲定,陳堯任董事長 呂學錦為總經理 改制後電信總局長暫定賈玉輝」,(1996.6.5)。
江昇謙,台灣時報:「電信三法草案公聽會,勞資雙方各說各話」,(1994.11.17)。
江昇謙,台灣時報:「電信內訌 工會起反彈,電信法修正草案公聽會不實決議 工會聲明糾正」,(1994.12.23)。
江睿智,工商時報,「毛治國接掌中華電信擁抱全球化」,(2000.8.13)。
江睿智,工商時報:「中華電信釋股,立院給彈性」,(2000.10.26)。
江睿智,工商時報:「毛治國打造ADSL奇蹟」,(2001.8.19)。
江睿智,工商時報:「交部:民營化不應定義為公股降至49%,建議重新訂定,考量中華電信股本龐大、股市胃納等因素,已釋出5%為民營化門檻」,(2001.7.31)。
江睿智,工商時報:「雙方已重心結,陳又與工會核心成員私交甚篤,陳堯與葉菊蘭角力 恐有續集」,(2000.8.13)。
江睿智,中國時報:「中華電 最快下周民營化」,(2005.8.6)。
江睿智,中國時報:「中華電信工會向國際求援」,(2005.5.12)。
江睿智、何伯陽,工商時報:「毛治國:開創固網、行動加值市場」,(2001.8.19)。
江睿智、齊立平,自由時報:「全民釋股 中華電信可望優先實施」,(1997.4.26)。
自立晚報頭版標題:「「電信三琺三讀 內外交迫 五分之一 產業民主」、(1996.1.16」。
何伯陽,工商時報:「中華電信員工認股 半數不捧場」,(2000.10.18)。
何伯陽,工商時報:「陳堯慨嘆人生 堅辭中華電信董事長,民營化千頭萬緒,各方壓力紛至沓來;李清江墜樓,成為請辭的導火線」,(2000.8.13)。
何伯陽,工商時報:「電信開放政策 明年七月全盤檢討」,(2000.8.8)。
何沛霖,民眾日報:「最有效率的遊行請願?」,(2000.8.17)。
余志明,民眾日報:「立委聯手公會 揭發電信局預算浮濫」,(1995.6.7)。
余麗姿,聯合報:「工會千人罷工 靜坐絕食到天明」,(2006.8.10)。
余麗姿,聯合報:「中華電信工會 將無預警罷工」,(2004.1.1)。
余麗姿,聯合報:「中華電信工會今包圍總公司」,(2005.5.17)。
余麗姿,聯合報:「協商52次 用戶迴路租用費談不攏」,(2004.4.22)。
余麗姿、王宏舜,聯合報:「中華電信600人罷工 與警爆衝突,國營事業首次罷工 抗議資方海外釋股」,(2005.5.18)。
吳文龍,經濟日報:「電信總局將改制 行政經營分開,中華電信公司明年內成立」,(1992.11.26)。
吳秉堦,工商時報:「電信工會決加入公營事業聯合會」,(1995.7.7)。
吳惠林、「產業民主企業出走,開放政策反而模糊」、自立早報、(1996.1.17)。
吳靜美,自立晚報:「電信局承諾公司化後不裁員」,(1995.9.18)。
吳韻儀、「成功新關鍵EQ打破IQ神話」、天下雜誌、(1996.2)。
呂育禎,民眾日報:「中華電信組織變革 遭反彈,工會表示 若不能使組織『扁平化』 反讓有心人阻斷升遷管道 將繼續杯葛」,(1997.3.15)。
呂昆樺,太平洋日報:「張緒中 電信改革先鋒,結合關懷改制者組成基金會 共同為保障公會權益而奮鬥」,(1993.5.12)。
呂昆樺,太平洋日報:「總局強迫公司化宣導 工會問卷調查,九成六電信員工反對民營化」,(1993.11.23)。
李文儀,自由時報:「工會:推動民營化圖利財團,表示競爭對手入主將導致經營危機 九二三之後將召十萬勞工上街頭」,(2003.9.22)。
李文儀,自由時報:「中華電信民營化 要拖到明年底」,(2000.10.19)。
李文儀,自由時報:「中華電信釋股 國庫將進帳6700億元」,(2000.8.5)。
李文儀,自由時報:「反民營化 中華電信工會明包圍立院」,(2003.9.22)。
李志宏,台灣時報:「朝野三度協商公投法 仍無交集,電信局應否民營化 高雄工會建議公投決定」,(1994.12.28)。
李宗莉,蘋果財經:「賀陳旦騎單車上班平易近人」,(2003.9.11)。
李宛蓉、方介君,中時晚報:「不滿民營化 明萬電齊發」,(1999.6.17)。
李忠義,民生報:「以精緻、智慧、前瞻作法推動工運,電信工會理事長張緒中籌募罷工基金 置自己於險地」,(1997.4.7)。
李彥甫,聯合報:「上午促刪自家預算 下午爭取自己權利,電信員工 立院迥異演出」,(1995.6.7)。
李彥甫,聯合報:「中華電信海外釋股立院初審通過降至10%,交通部底線被推翻 民進黨提案被接受 國內釋股比率將提高 民眾可望已較低價格認購 示股總收入將減少」,(1999.12.17)。
李彥甫,聯合報:「市場收購 每股喊價近百」,(1999.12.17)。
李彥甫,聯合報:「全國最大單一工會改選理事長 員工打敗主管,業務員張緒中掌中華電信工會」,(1996.11.7)。
李彥甫,聯合報:「在經過曲折的決策、憤怒的員工及搖擺股價後,民眾願花多少錢買中華電信股票?」,(1999.5.3)。
李彥甫,聯合報:「部份郵電員工赴交通部陳情,反對郵電事業財團化」,(1995.5.2)。
李彥甫,聯合報:「電信法公聽會 立院內外兩樣情,反對公司化 百餘工會會員院外陳情 沈智慧院內主持會議成箭靶」,(1994.12.22)。
李彥甫,聯合報:「電信員工能否旁聽起爭執,立院審查會 這廂潑水 那廂吵架」,(1995.6.13)。
李若松,聯合報:「消基會:用戶迴路 應回歸公共財」,(2004.4.22)。
李桂諭,「籌『罷工基金』 點子卡新」,中國時報,(1997.3.15)。
李景駿,中國時報:「中美電信談判 我自毀武功?」,(1996.7.17)。
李舜田,台灣時報:「張雄俊主持公聽會 電信員工反對民營化」,(1995.10.22)。
李舜田,民眾日報:「介入電信工會運作 引來會員強加抵制,國民黨黨政不分 難以服眾」,(1992.11.18)。
李舜田,民眾日報:「討論不公開 難怪遭反彈」,(1992.11.7)。
李舜田,民眾日報:「給交通部門上一課,龍頭從此不再『官大學問大』」,(1992.11.28)。
李誠、「產業民主在台灣可行方案探討」、工商時報、(1996.1.28 )。
李誠偉,中國時報:「中華電信用戶迴路 可望年底開放,近日主動與三固網業者進行商業談判 屆時只要用戶提出申請即出租 市話與長途電話邁入殺價競爭」,(2003.9.19)。
李誠偉,中國時報:「張緒中:電信經營 自由化優於民營,國營事業的資產是全民所有 憂心實施庫藏股將圖利財團 何況有些產業並不適合民營化」,(2003.9.19)。
李誠偉,中國時報:「賀陳旦:民營化後 員工福利更優厚,團體協約 工作權及薪資並未作根本性更動 工會應續協商而非走上街頭」,(2003.9.19)。
李誠偉,中國時報:「賀陳旦:執行庫藏減資 將成常態,坦言臨董會流會與工會抗議釋最大挫敗 坦承個人危機處理能力有待學習」,(2003.7.12)。
李誠偉,中國時報新聞分析:「力求完美 賀陳旦踢到鐵板」,(2003.7.12)。
李誠偉,中國時報新聞分析:「專業考量 減資並無不妥」,(2003.6.24)。
李誠偉、陳如嬌,中國時報:「中華電信買回500億庫藏股 工會抨擊,董事長賀陳旦強調減資正確聰明 工會理事長則揚言九月串連其他工會罷工 並赴美阻撓海外釋股」,(2003.6.24)。
李繼鎔,自立晚報:「自主派當家 全國最大產業工會跳出國民黨掌控之手張旭中盪選理事長,電信工會『變天』」,(1996.11.6)。
步明薇,工商時報:「中華電信釋股不順 國庫苦撐」,(2000.10.24)。
步明薇,工商時報:「撈錢新管道利委進軍科委會交委會」,(2000.8.1)。
沈汝康,自由時報:「賀陳旦:爭取員工折價認股,強調實施庫藏股並無任何政治動機 民營化是追求經營鬆綁」,(2003.9.22)。
沈建得、「專家董事抵觸公司法」、不詳、(1996.1.17)。
那靖彰,中國時報:「電信局改制公聽會 吵吵收場」,(1994.11.17)。
周湘琳,台灣日報:「超高價釋股 影響員工權益?等著認股者踩煞車 以售股條者虧大了 最後還是財團得利」,(2000.8.6)。
尚道明,新興雜誌:「『金雞母』民營化很怕國民黨化」,(1999.5.5)。
於念?,經濟日報:「電信員工要求撤回電信三法,盼比照日法模式 重新與工會協商檢討」,(1995.9.19)。
林大鈞、「三民主義企業內工業民主制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博士論文、(1984)。new window
林中偉,中國時報:「張緒中高舉勞工權益向前衝,崛起電信工會,躍上檯面,是事業單位主管的頭痛人物」,(1994.1.5)。
林中偉等,「電信工會訪消保會 相見歡 主動謀求解決用戶申訴問題 贏得肯定」、 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自立早報、台灣新聞報、太平洋日報、民眾日報,(1993.12.29)。
林玉娟、葉匡時、「企業倫理認知之實証研究」、人力資源學報、第六期、(1996.12)。
林志成,自立晚報:「退休主管撈過界 基層員工無保障,郵電工會抗議由店公用事業財團化、私有化」,(1995.4.30)。
林欣蕾,台灣時報:「抗議民營化 中華電信工會今罷工」,(2005.5.17)。
林金正,中國時報:「中美電信貿易談判 明登場,美質疑電信法 抨擊台灣市場不夠開放 面對『三0一』威脅 我官員表示已有準備」,(1996.7.14)。
林金正,中國時報:「獲利率設限 恐引發干預市場自由化爭議,交部擬改訂電信費率上限」,(1996.7.17)。
林保光,聯合晚報:「上午簽約 遭資方阻撓,指並非工會會務 不准工會理監事請假」,(1997.3.14)。
林俊輝,工商時報:「電信民營化電信工會卯上交部」,(1995.5.28)。
林倖妃,民眾日報:「電信三法草案公聽會 被評淪為背書」,(1994.11.17)。
林紋純,中時晚報頭版:「職業傷害致癌 破天荒!衛署等證實:南區電信局員工四人長期曝露硫酸氣體環境 一人已病故 創下首例」,(1996.4.20)。
林淑惠,工商時報:「固網爭霸戰 速博 台灣固網 各顯神通」(2001.8.7)。
林淑惠,工商時報:「賀陳旦:爭取留任中華電 力推民營化」,(2005.8.12)。
林凱盈,中國時報:「電信工會提出民營訴求」,(1995.4.30)。
林雅麗,自由時報:「列舉電信局預算浮濫 電信公會將提白皮書」,(1995.2.14)。
林雅麗,自由時報:「電信法草案南區公聽會 工會質疑局方限制發言,員工抗議奏效 公聽會暢所欲言」,(1994.11.17)。
林鴻珍,民眾日報:「電信局公司化 工會堅持反對,今天下午將在高雄開會研討反制辦法」,(1995.2.7)。
林鴻珍台中報導,「電信自由化應以大眾利益為考量 電信工會提出電信法修正草案 內容極富產業民主潮流」、民眾日報,(1996.10.22)。
林麗雪,中時晚報:「中華電信『陳堯條款』:立委痛批,工會反對」,(1999.6.15)。
林繼鎔,自立晚報:「自主派當家 全國最大產業公會跳出國民黨掌控之手,張緒中當選理事長電信工會『變天』」,(1996.11.6)。
林繼鎔,自立晚報:「嘆人生無常,李清江走了…他表明身心俱疲 只想多陪家人,節骨眼辭職…他坦言政權更替時就曾萌生辭意,陳堯高唱不如歸去」(2000.8.12)
社論,工商時報:「正確看待中華電信股價」,(2000.8.4)。
社論,工商時報:「立委諸公不應附和反進步聲音」,(1995.9.26)。
社論,工商時報:「新政府推動民營化應有更亮麗的表現」,(2000.6.24)
社論,工商時報:「嚴辦『股條』案是政府掃除黑金的試金石」,(2000.7.31)。
社論,中國時報:「中華電信釋股民營化不可躁進」,(2000.3.4)。
社論,台灣日報:「反對國營事業民營化政黨,就是拚經濟的罪人─會吵的孩子有糖吃?中華電信工會也要跟進罷工,社會勢必難以諒解」,(2003.9.23)。
社論,台灣日報:「新政府如何增闢財源擺脫財政困境?─以中華電信釋股為例,積極處分公營事業資產,活絡市場經濟」,(2000.8.6)。
邵冰如,聯合晚報:「產業民主 勞委會著手立法」,(1996.1.17)。
邱金蘭,經濟日報:「中華電民營化 公股將維持逾34%」,(2002.7.27)。
邱金蘭,經濟日報:「國營事業工會代表將可進入董事會」(2001.4.10)。
邱恬琳,中央日報:「電信局民營化受屆非資方推派理事長,張緒中就職 成了國營事業轉型指標」,(1997.1.12)。
邱恬琳,中央日報:「幫助勞工先要觀念改造,張緒中指釐清自己的地位才能爭權利」,(1997.1.12)。
邱恬琳,中國時報:「萬餘名公營事業員工 赴十五全會場陳情 提出四大主張
邱淑芬,聯合報:「防止公司資金被掏空 證基會初步構想 董事會需有三芬之ㄧ公益董事」,(1997.3.11)。
邱毓斌,中國時報:「如何看待罷工糾察線?」,(2005.5.19)。
邱毅、「產業民主應創造三贏」、中國時報、(1996.1.17)。
金麗萍,工商時報:「中華電信老店新開 業務待推陳出新」,(1996.6.5)。
金麗萍,工商時報:「交部辦公聽會,八位立委出席,有七位主張等下屆新立委產生後再審查,電信三法本會期闖關 面臨考驗」,(1995.9.19)。
金麗萍,工商時報:「政院全力護航電信三法闖關」,(1995.10.13)。
金麗萍,工商時報:「電信三法立法攻防戰提前上演」,(1995.9.13)。
金麗萍,工商時報:「電信三法再修正案 政院會部仍有歧見」,(1995.10.9)。
金麗萍,工商時報:「維護經營自主權訴求,未在電信三法修正案中納入,電信工會原支持改制派立場可能改變」,(1995.10.17)。
金麗萍,工商時報:「劉兆玄承諾,由交通部背書保證員工權益,電信總局改制 電信工會有條件贊成」(1995.9.28)。
金麗萍,工商時報:「避免夜長夢多 可能強行表決」,(1995.9.19)。
侯鳳明,台灣時報:「電信三法不合理,工會促辦公聽會」,(1995.10.7)。
侯鳳明,台灣時報:「電信工會反民營化」,(1995.8.25)。
侯鳳明,台灣時報:「電信工會擬製預算白皮書」、林凱盈,中國時報:「電信工會催生工會版電信法,高雄分會將自行審查電信局預算 製成預算白皮書」,(1995.2.13)。
侯鳳明,台灣時報:「電信法送審 工會要求辦公聽辯論」,(1995.6.1)。
施俊吉,中國時報:「電信自由化的路怎麼走?」,(2001.4.3)。
施準,聯合報:「電信談判,外資是大贏家」,(1996.7.23)。
柯妧靑,自由時報:「高雄電信工會積極介入立委選局,成立助選團及反輔選小組 將不分黨派做文宣、當義工 甚至不惜遷戶籍」,(1995.2.13)。
柯妧靑,自由時報:「電信工會要求舉行電信三法公聽會,工會代表走訪立委參選人尋求支持 揚言將訪王金平 若無回應不排除『反輔選』抵制」,(1995.10.8)。
柯妧靑,自由時報:「電信勞工爭議案 圓滿落幕」,(1995.2.15)。
洪財隆、「這是一場使社會更美好的實驗」、中國時報、(1996.1.17)。
科妧靑,自由時報:「立委陳哲男召開『電信事業何去何從公聽會』電信員工護飯碗 堅拒民營化」,(1994.8.21)。
胡玉城,工商時報:「掌握排入議程三立委,二位回拒,僅一位保留協商空間,電信三法闖關面臨嚴峻考驗」(1995.10.9)
胡清暉,中央日報:「監院糾正中華電信釋股案 指估價作業粗糙 未反映資產價值 交部宜善盡監督責任」,(2000.7.19)。
夏念慈,自由時報:「電信工會臨改選 風雨欲來」,(1990.6.21)。
夏傳位,天下雜誌:「他們,掀動改革大浪;張緒中工運與公民精神接軌」,(2000.7.1)。
孫立珍,台灣新聞報:「電信工理事會通過支持楊鴻明競選縣議員」、鄭基雄,台灣時報:「電信分會決議支持楊鴻明」,(1984.1.18)。
徐正光、「從異化到自主:台灣勞工運動的基本性格和趨勢」、「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巨派出版社、(1990)。new window
徐正光、「統合政策下的台灣勞工」、勞資關係協進會、(1987)。
徐國淦,聯合報:「工會理事長張緒中:向資方宣戰 展現實力」,(1997.3.15)。
徐國淦,聯合報:「全產總龍頭 張緒中下個目標,外省第二代 台語、英語都很溜 少見的知識型工運領袖」,(2003.2.27)。
徐國淦,聯合報:「抗議勞動三法 勞工團體轟陳菊」,(2001.4.19)。
徐國淦,聯合報:「國際勞資會議 李總統宣導產業民主理念」,(1995.12.28)。
徐國淦,聯合報:「執政黨政策和勞工意願有『疏離感』不滿情緒逐漸在工會發酵,風向又轉了 藍風再起?」,(2003.2.27)。
徐國淦,聯合報:「產業民主 看德國例子」、「勞資協議 將強制企業實施」(1996.1.18)。
徐國淦,聯合報:「產業民主 看德國例子」、「勞資協議 將強制企業實施」(1996.1.18)。
徐國淦,聯合報:「勞委會:罷工若涉集遊法 應規範」,(2005.5.18)。
徐國淦,聯合報:「勞動節活動 兩大工會各唱各的調」,(2001.4.18)。
徐國淦,聯合報:「電信工會指國民黨干預工會選舉,勞委會稱若確發現不當介入 將行文糾正道德勸說」,(1999.12.17)。
徐國淦、余麗姿,聯合報:「合法罷工 公權力不應干預」,(2005.5.18)。
徐碧華,聯合報:「要自救,先把政府找回來」,(2005.8.15)。
徐銀磯,台灣日報:「反對釋股民營 中華電信今罷工,工會發動總公司五百員工『合法』罷工一天」,(2005.5.17)。
徐學陶、「員工的參與式管理」、勞工言究、(1989.10.15)。
徐遵慈、「『產業民主』主張,功敗垂成」、工商時報、(1996.1.17)。
徐遵慈、「『產業民主』訴求引發骨牌效應」、工商時報、(1996.1.15)。
徐遵慈、「產業民主」、工商時報、(1996.1.16)。
徐遵慈、鄭克興,工商時報:「電信三法 三方會外鼎談」,(1996.1.5)。
財訊快報:「中華電信實施庫藏股師出無名」,(2003.6.26)。
馬上青,中國晨報:「立委指國營事業是米蟲是片面武斷羞辱 張緒中指立院才是台灣向上提升的包袱」,(2001.4.12)。
馬少青,「產業民主不應只重資方忽略勞方」、中國晨報、(1995.10.21)。
馬少青,中國晨報:「工會版電信案修正草案付委」,(1995.3.26)。
馬少青,中國晨報:「立院交通委員將南下談電信法,與交通部長劉兆玄 電信公會代表 舉行『電信經營理念及走向』座談會」,(1995.10.16)。
馬少青,中國晨報:「郵電工會代表赴交部陳情」,(1995.5.2)。
馬少青,中國晨報:「電信三法修正案急轉彎,交通部邀電信工會北上協商」,(1995.6.21)。
馬少青,中國晨報:「電信工會為電信三法公聽會催生,將聯合南區立委促使交通部南下召開 並運用文宣促使全國員工重視電信事業的轉變」,(1995.10.8)。
馬達,聯合報:「以最佳經濟狀況訂定股價 合理嗎」,(2000.8.9)。
高凌雲、邵冰如,聯合晚報:「產業民主 官方民間唱反調 徐立德:要求不合理 學者:是勞資雙贏」,(1996.1.16)。
張天開、「各國勞資關係制度」、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8)。
張天開、「現代工會運動」、文化大學出版社、(1984)。 
張宏業,聯合報:「中華電信工會控告林陵三,指涉嫌圖利民營固網業者 交長:業者依約建設網路門號 交部沒放水」,(2004.11.6)。
張坤華,台灣時報:「中華電信釋股 立委批賤賣國產」,(2000.7.18)。
張國仁報導、不詳、(1996.1.17)。
張淑貞,「中華電信工會籌募『罷工基金』有一套」,自由時報,(1997.3.15)。
張烽益、「產業民主是產業生存助力」、自立早報、(1996.1.20)。
張緒中,中國時報:「網路降價 無關迴路開放」,(2004.5.3)。
張緒中,自由時報:「建置寬頻光纖網路是政府當務之急」,(2004.5.3)。
張緒中,自立早報:「實施產業民主 共負經濟責任」,(1995.5.3)。
張緒中,自立晚報:「勞委會踐踏法律尊嚴」,(1991.7.4)。
張緒中,自立晚報:「論全國總工會之正當性與適法性」,(1993.11.7)。
張緒中,聯合報:「自由化 不等於民營化,民營化 不等於企業化」,(1999.4.29)。
張劍南,聯合報:「中山大學教授張玉山:公營開放民營擋不住,精打細算偏區會吃虧」,(1995.7.22)。
張劍南,聯合報:「電信工會五一名代表連署發動罷免理事長」,(1993.6.23)。
張劍南,聯合報:「電信總局公司化 工會否認支持,高雄分會聲明交通部說法『與事實不符』(1995.9.29日)、民眾日報:「交通部發佈工會有條件支持公司化,電信工會:與事實不符」,(1995.9.29)。
張劍南、徐國淦、李若松,聯合報:「中華電信工會 成立罷工基金」(1997.3.15)、楊汝樁、林保光,聯合晚報聯合報:「中華電信工會 籌罷工基金」,(1997.3.14)。
張曉春、「勞力勞心集」、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7)。
曹以會,中時晚報頭版:「ADSL降不降誰搞鬼」,(2004.4.20)。
許怡雯,民眾日報:「中華電信員工萬人抗爭政院善意回應」,(2000.8.17)。
許怡雯,民眾日報:「中華電信第一階段國內釋股約2.86%」,(2000.10.22)。
許怡雯,民眾日報:「毛治國對員工訴求讓步」,(2000.8.17)。
許怡雯,民眾日報:「陳堯:掛冠求去是立委逼退,中華電信歡送會茶會離情依依 強調什麼都可以不要 但一定要有尊嚴 如果有來生不當公務員(2000.8.20)。
許怡雯,民眾日報:「葉菊蘭:中華電信將如期上市」、蘇宇暉,自由時報:「葉菊蘭:中華電信 上市時間不變」,(2000.10.20)。
許金龍,聯合報:「石油工會、中華電信工會抗議國民黨介入工會改選」 (2000.1.8)。
郭峰淵,聯合報:「『新經濟』的中華電信員工應有『新思維』,打破習慣領域?緊抓舊繩掙扎?」,(2000.8.16)。
郭敏政,中時晚報:「陳水扁:國營企業不一定非要民營化,與工會領袖座談 承諾今年以前完成降低法定工時為44小時。」,(2000.3.31)。
郭錦萍,聯合報:「『朝三暮四』可能還又『暮五、暮六』,『朝三暮四』會造成競爭力下降:毛治國籲員工宏觀看問題」,(2000.8.14)。
郭錦萍,聯合報:「中華電信上街,毛治國承諾部將新、65歲退休 納入規章」,(2000.8.17)。
郭錦萍,聯合報:「交長請喝下午茶 電信公會內訌,部分派系互責對方不代表大部分員工 有人提起鄭南榕引起葉菊蘭不悅」,(2000.8.14)。
郭錦萍,聯合報:「萬人今上街 中華電信主管停休,工會發出動員令 管理階層緊急應變要求主管支援第一線作業」,(2000.8.16)。
郭錦萍,聯合報:「電信工會理事長改選 張緒中險勝,在民進黨策反下 張突圍成功 他說若再『割地賠款』、圖利財團 明年總統大選走著瞧」,(2003.2.27)。
陳中興,自由時報:「公營事業員工會場外爭取暫緩民營化,國民黨決由經建會在月內回應 各事業並將召開員工權益說明會」,(1999.8.29)。
陳世財,中時晚報:「中華電信五千員工 923大遊行 談起10年民營化政策一把辛酸,張緒中:綠色執政 更加圖利財團」,(2003.9.21)。
陳免,台灣日報:「反民營 公營事業工會代表叫陣,衝入十五全會場 三部會首長出面接見才擺平」,(1999.8.29)。
陳宏瑞,台灣時報:「電信公會開會『政治味』濃厚,支持推動工會版電信法 兩大黨立委紛紛到場關切」,(1995.7.7)。
陳希林,聯合報:「電信工會理事長 散播輕鬆、激勵士氣,張緒中『找到值得信賴的訴求』」(1997.5.19)。
陳秀蘭,中國時報:「中美電信諮商 陷入僵局,經建會推翻『從寬解釋外資定義』」,(1996.7.19)。
陳怡如,自由時報:「張緒中:全產總遊行 平和、圓滿」,(1998.5.3)。
陳怡如,聯合報:「工會理事長 將參與民營化決策」,(2003.11.2)。
陳怡如,聯合報:「海外釋股強渡關山,中華電發行930億ADR 工會飛美抗爭,無視立院決議 執意趕在月底前民營化 賀陳旦本週出國辦說明會 工會要提前罷工」,(2005.6.5)。
陳怡如、余麗姿,聯合報:「中華電信老總請辭 時機敏感」,(2004.1.7)。
陳怡伶,自由時報:「抗議勞動三法強渡關山 勞團包圍勞委會」,(2001.4.19)。
陳柏謙,中國晚報:「8/28連戰皇袍加身,公營事業工會聯盟反制,『頭家街頭總動員』號召萬名員工遊行 要求連戰負責任說明民營化政策的立場」,(1999.8.25)。
陳培瑋,自立早報:「電信總局是否改制公司化,電信工會:應以意見調查投票」,(1995.6.2)。
陳雲上,聯合晚報:「工會認同卡 好康口也卡多,已有15萬固定會員 市場無限大」,(1997.3.14)。
陳鳳蘭,中國時報:「陳堯帶著幾許遺憾退休」,(2000.8.20)。
陳鳳蘭,中國時報:「讓中華電信『變天』的風雲人物,張緒中 跨足社運氣勢逼人」,(1997.9.28)。
陳慧玲、倪國緯,中子時報:「衝擊資本市場 產業影響不大」,(1999.4.30)。
陳璟民,民眾日報:「公營事業工會聯盟 抵制連蕭配,前往十五全場外要求重新檢討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 不檢討就變天」,(1999.8.29)。
陳瀚權,民眾日報:「中華電信、電信總局 鬥法」,(2002.6.23)。
陳繼盛、「勞資關係」、正中書局、(1983)。
陳繼盛等、「我國勞工參與經營法制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委託、(1993.5)。
陳鑫,中國晚報:「連、蕭配 黨內反對聲浪擴大,立委沈智慧:蕭揆政治不佳又漠視勞工權益 以憲兵鎮壓勞工請願 已遭全國工會反彈,昔日『微笑老蕭』今日已成為『憲兵老蕭』 連、蕭配對於勝選絕對是負面」,(1999.8.27)。
陸倩瑤,聯合報:「台哥大蜜月表現 電信股冷熱指標」,(2000.8.24)。
陸倩瑤、李彥甫,聯合報:「電信三法 產業民主 空話一句」、(1996.1.19)。
章倩萍,聯合報:「毛治國:組織變革要用最開放的態度來溝通」,(2000.8.13)。
章倩萍,聯合報:「陳堯:本來在過幾個月工作就滿40年…」,(2000.8.13)。
章倩萍,聯合報:「陳堯獲准請辭退休,毛治國接掌中華電信」,(2000.8.13)。
章倩萍,聯合報:「與高層互動不佳 陳堯不如歸去」,(2000.8.13)。
傅希堯,中華日報:「劉兆玄與電信工會代表進行溝通,雙方對電信自由化與公司化目標已有共識」,(1995.9.28)。
勞資會議實施條例」、不詳、(1996.1.17)。
彭淑芬,工商時報:「回應與挑戰:中華電信預算編列淪為市場叫賣」,(1999.6.20)。
曾文哲,自立晚報:「全國性公會 半年暴增24個」,(2001.4.12)。
曾文哲,自立晚報:「全總不滿知法犯法 要告陳菊瀆職」,(2001.4.10)。
湯明輝、「勞工的參與管理:理論與實務」、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1987.5.1)。
焦鈞,「大企業一說話就地動 工會長期耕耘得不到回應」、自立早(1996.1.12)。
焦鈞,自立早報:「張緒中投身工運無怨無悔,雖然官司纏身 卻視為是成長與考驗的過程」,(1996.5.25)。
焦鈞,自立晚報:「『如何因應電信改制』?電信工會辦研討會,學者建議充分授權勞工參與企業經營」,(1995.10.13)。
焦鈞,自立晚報:「『國營事業產業民主條例』獲熱烈支持,電信工會高雄分會計劃與立委長期合作」,(1995.7.31)。
焦鈞,自立晚報:「『電信三法』怎麼修?今晚TV叩應,黃昭順、張緒中、呂學錦江就政策面進行辯論」,(1995.10.11)。
焦鈞,自立晚報:「工運與政治之間不是等號,勞工意識抬頭 工運不容扭曲」,(1995.10.12)。
焦鈞,自立晚報:「民營化政策 促使工會轉型」,(1995.10.3)。
焦鈞,自立晚報:「指某些電信事業具強烈公用事業特性 某些適合另成獨立公司,修改電信法工會、交大兩版本雷同」,(1995.5.9)。
焦鈞,自立晚報:「政院、工會版電信法修正草案公聽會,勞資雙方關注,會中發言、決議將列入立院公告」,(1995.10.22)。
焦鈞,自立晚報:「高市產總難產 產業工會質疑誠意」,(1995.10.13)。
焦鈞,自立晚報:「黑道恫嚇事件 工會將揭內幕」,(1995.7.23)。
焦鈞,自立晚報:「電信工會盼審計部收回職工退休準備金成命」,(1995.9.18)。
焦鈞,自立晚報:「電信工會高雄分會月底舉辦政策辯論會,電信修法必要時將辦公民投票」,(1995.8.24)。
焦鈞,自立晚報:「電信工會高雄分會為女性勞工上意識課程,邀請簡錫堦及陳文茜南下授課」,(1995.8.18)。
焦鈞,自立晚報:「電信說法和政院政策相互矛盾,呂學錦:並未計畫民營化內涵」,(1995.10.12)。
焦鈞,自立晚報:「與劉兆玄再次溝通 不讓單向對話重演,電信工會將召開高峰會取得共識」,(1995.10.3)。
焦鈞,自立晚報:「與劉兆玄溝通 資方『打手』攪局,高雄電信工會決推動電信公投」,(1995.9.29)。
焦鈞,自立晚報:「請求表態支持電信三法另行舉辦公聽會未獲回應,支持立委 電信工會將再評估」,(1995.10.9)。
焦鈞高雄報導,「立院走出台北 打破重北輕南政策導向 電信法修正公聽會勞工翻身契機」、自立晚報,(1995.10.18)。
程佳英,中央日報:「中華電大罷工 勞資攻防,抗議違法釋股 賤賣國產」,(2005.5.18)。
華英惠,聯合報:「美方施壓 圖敲開我電信市場」,(1996.7.14)。
費家琪,經濟日報:「15公營事業工會 上午電話請願」,(1999.6.17)。
費家琪,經濟日報:「中華電ADR承銷 12家外銀搶標」,(2005.5.18)。
費家琪,經濟日報:「中華電工會罷工 爆衝突」,(2005.5.18)。
費家琪,經濟日報:「中華電今討論庫藏股 工會強力反對」,(2003.6.24)。
費家琪,經濟日報:「中華電信工會 將推三席勞工董事」,(2001.4.12)。
費家琪,經濟日報:「中華電信董事長改選可能竄出黑馬」,(2002.6.22)。
費家琪,經濟日報:「中華電信釋股時程將延後」,(2004.1.16)。
費家琪,經濟日報:「中華電庫藏股 有條件實施,須由經營不門規劃評估 與工會充分協商 再提報董事會討論」,(2003.6.25)。
費家琪,經濟日報:「毛治國連任中華電董事長」,(2002.6.25)。
費家琪,經濟日報:「電信罷工基金呼之欲出,中華電信工會與國華人壽簽訂團保 保費2%回饋成立基金」,(1997.3.5)。
賀陳旦,聯合報:「阻止員工上班 是合法罷工?」,(2005.5.19)。
賀照緹,「產業民主 勞資雙方共同決定企業經營」、自立早報、(1996.1.22)。
賀照緹,自立早報:「電信工會要求參與修訂電信法」,(1995.5.28)。
賀照緹,自立早報:「電信局電信工會高雄分會九成五認為升遷不公」,(1994.12.29)。
項程鎮、李欣芳,自由時報:「工會大動作 民進黨團順其自然,台聯認為抗爭疑有政治力介入 學者則籲以協商替代對抗」,(2003.9.22)。
黃文彬,中央日報:「公營事業工會請願 獲兩共識,盼檢討民營化政策 江丙坤允諾一個月內提方案」,(1999.8.29)。
黃北豪等、「平議產業民主」、經濟日報、(1996.1.27)。
黃北豪等、「德國產業民主成功經驗」、經濟日報、(1996.2.26)。
黃如萍,中國時報:「陳堯與葉菊蘭的糾葛恐難善了,抬出毛治國接任 交通部未必能掌握優勢 一旦民營化 陳堯未必不能捲土重來」,(2000.8.14)。
黃如萍、陳鳳蘭,中國時報:「辭呈被刻意洩露 陳堯想不走都難,毛治國接任中華電信董事長並非意外 如何轉換裁判變球員角色 備受矚目」,(2000.8.13)。
黃良傑,民眾日報:「四人請公假 資方附但書同意以個案處理,電信勞資糾紛案 調解成功」,(1995.2.15)。
黃良傑,民眾日報:「電信工會 趁五一向資方抗爭」,(1995.4.30)。
黃良傑,民眾日報:「電信糾紛案解套 勞工局為最大贏家」,(1995.2.15)。
黃良傑、劉亮吟,民眾日報:「兩總統候選人 針砭公營事業」、黃良傑,民眾日報:「許信良主張公有企業交由經營者經營」、「彭明敏擁護屬於全民資產的永續經營」,(1995.9.9)。
黃美真,台灣日報:「中華電信鬧家變 公聽會說原由,張緒中:假民營化圖利財團 賀陳旦:一切合乎規定」,(2003.9.22)。
黃美真,台灣日報:「學者建議成立民營化監督委員會,政院應主動提『公有民營條例』建立民營化遊戲規則」,(2003.9.22)。
黃英忠、「我國工會組織的變遷與功能運作之關係」、勞資關係協進會、(1987)。
黃財澤,台灣新聞報:「員工選首長 假投票真熱鬧,電信改制基金會發起票選心目中理想主管 引發熱烈」,(1992.12.5)。
黃財澤,台灣新聞報:「員工選首長 假投票真熱鬧」,(1992.12.5)。
黃財澤,台灣新聞報:「誰在為民服務 且看立院公報,完整地紀錄立委與各部會首長間的問答 民代的問政實力一目了然」,(1992.12.4)。
黃瑞明,中國時報:「台灣工運逆境圖存 猶待加把勁」,(2000.1.7)。
黃瑞華,自立晚報:「將首創發行工會認同卡 電信公會欲設罷工基金」,(1997.3.6)。
黃瑞華,自立晚報:「電信工會抗議電信法嚴重違憲」,(1995.5.31)。
黃詢衡,中時晚報:「工會發行認同卡 罷工基金有著落」(1997.3.4)、李宛蓉、邱恬琳,中央日報:「募集罷工基金 創意出擊,發行認同卡 中華電信目標籌五億」,(1997.3.5)。
黃筱珮,台灣日報:「被葉菊蘭徵詢接任中華電信董事長 盼工會取消遊行,無法拒絕 毛治國意外接下新職」,(2000.8.13)。
黃繡鳳,工商時報:「中華電信資產鑑價 涉嫌低價圍標」,(2000.8.17)。
楊青佩,民眾日報:「民進黨財經會報,請來張緒中講黑金」,(1999.6.2)。
楊菁菁,自由時報:「紀念電話卡會員搶購」,(1999.1.22)。
楊菁菁,自由時報:「張緒中 爭權益也爭春秋,蒙受委屈電信員工推心置腹 卻成局方最感頭痛人物」,(1996.1)。
楊菁菁,自由時報:「資方惡意缺席 勞工局訝異」,(2000.2.4)。
楊菁菁,自由時報:「電信三法公聽會 移師高雄舉行,工會代表與交通部 各說各話」,(1995.10.22)。
楊塵,經濟日報:「反對電信總局改制公司 大批電信員工示威,電信法修法公聽會 昨見亂象」,(1994.12.22)。
溫筆良、宋耀光,聯合報:「招兵買馬 屏東分會每人補助千元,正逢暑假!傳有一家四口總動員 訴求無理?有人拒參加」,(2000.8.16)。
經濟日報社論:「國營事業的沉疴有救嗎?」,(2001.4.11)。
經濟部所屬事業民營化諮詢委員會、「民營化政策建議書」、(1996.1)。
葉延光,高雄晚報:「民營化腳步走火入魔,電信事業民營化 非眾人之福」,(1994.8.21)。
葉南瑩,中國晨報:「張緒中實至名歸」,(1995.9.11)。
葉南瑩,中國晨報:「電信南管局與電信工會爭議案落幕,四位理監事公假獲得通過」,(1995.2.15)。
詹三源,聯合報:「鄭村棋批陳菊卑劣無恥」,(2001.4.19)。
詹淵翔,「電信工會高雄分會成立消費者投訴專線」、自立晚報、(1993.12)。
詹淵翔,自由晚報:「勞資爭議調解案未獲授哩,勞工局裁決 兩工會反彈」,(1995.1.25)。
詹淵翔,自立早報:「避免國民黨將國營事業公器私用,電信工會提供內幕數據呼籲民進黨盡監督之責」,(1995.2.14)。
詹淵翔,自立晚報:「不滿國民黨交通事業黨部介入電信工會改選,拒絕白色恐怖電信工會擬罷免郭詩綿」,(1993.4.5)。
詹淵翔,自立晚報:「防範國營企業財團化陰謀、落實民有話政策,電信工會高雄分會擬組立委選舉助選及輔選小組」,(1995.2.14)。
詹淵翔,自立晚報:「非官派勞工勝利違反選舉辦法?電信工會高雄分會被迫重新改選理兼」,(1993.7.15)。
賈先德,中央日報:「工會選舉慣例一旦打破勢必造成連鎖反應」,(1989.3.11)。
廖國雄,民眾日報:「公營事業民營化 問題多」,(1998.10.3)。
廖雲章,「中華電信工會 籌募罷工基金」,立報,(1997.3.15)。
榮藝強、「落實產業民主化,並非只在董監事會中保留員工席次,勞委會擬制定」
趙正毅,台灣新聞報:「針對中華電信資產重估及鑑價問題 高雄分會:應讓全民來公評」,(2000.7.21)。
劉力仁,自由時報:「中華電信工會 揚言全面罷工」、「工會:發行ADR 違反釋股」、「賀:非特定人 符全民釋股」,(2005.5.18)。
劉力仁、丁勻婷,自立時報:「抗議釋股 中華電信工會今罷工,資方態度強硬:參與罷工員工不給薪」、江建璋,工商時報:「抗議釋股 中華電信工會今罷工」,
劉自濱,中國時報:「電信工會指交通部『喪國辱權』,指放寬外資比例將危害國防安全 要求賈玉輝下台」,(1996.7.19)。
劉志強,中國時報:「毛治國續任中華電信董事長」、「民營路上,毛董化阻力為助力」,(2002.6.25)。
劉育民,聯合晚報:「張緒中 討厭暴力的工運健將」,(1996.11.7)。
劉育民,聯合晚報:「電信工會 大力反對改制」,(1995.10.21)。
劉育民,聯合報:「電信三法修法 員工19日座談」,(1995.10.16)。
劉育民高雄報導,「電信公司化 員工權益50年不變?交通部次長毛治國開支票公會代表張緒中要求『背書』 修法公聽會無結論」、聯合報、高雄,(1996.10.22)。
劉宗泰,台灣新聞報:「反對公用事業財團化,郵電工會將向劉兆玄陳情」,
(1995.4. 30)。
劉宗泰,台灣新聞報:「白布條抗議聲電信三法南區公聽會場面火爆,陳堯也推翻前兩場結論贊成工會參與經營」,(1994.11.17)。
劉宗泰,台灣新聞報:「退休局長任職民營電信網路公司,電信工會反彈並質疑又搞利益輸送」、王昭月,自立早報:「民營企業延攬電信局退休高官,電信工會高雄分會 指易產生利益輸送」,(1995.3.26)。
劉宗泰,台灣新聞報:「電信工會、遠東商銀簽約共同發行認同卡,刷卡金額將提撥千分之二作為罷工基金」,(1997.3.15)。
劉宗泰,台灣新聞報:「電信民營將為財團壟斷,工會主張讓工會參與經營,唯才是用杜絕旅費酬庸」,(1994.8.21)。
劉明岩,聯合報:「半數電信工會 反對『公司化』」,(1995.5.17)。
劉亮吟,「德國落實產業民主 直得借鏡」,民眾日報,(1996.1.22)。
劉亮吟,民眾日報:「上大電訊頻道將贊助候選人,強調『超越黨派 選人不選黨』」,(1995.9.28)。
劉亮吟,民眾日報:「交通部長拒絕現場全程錄影 一問一答方式,電信工會高分會 退席抗議」,(1995.10.21)。
劉亮吟,民眾日報:「成立中華電信股份公司組織架構及設置辦法 有財團化傾向,電信工會將舉辦首場員工投票」,(1995.8.18)。
劉亮吟,民眾日報:「法論未經辯論 電信工會抗議」,(1995.6.1)。
劉亮吟,民眾日報:「極力爭取下,終獲在立院審查制訂電信法前舉行政策辯論公聽會機會,電信工會高分會今北上協商辯論形勢」,(1995.6.21)。
劉亮吟,民眾日報:「電信三法公聽會 工會支持立委關鍵,在南部舉辦要求未獲張俊雄明確答覆 電信工會表示將調整支持策略」,(1995.10.10)。
劉亮吟,民眾日報:「電信三法鴻門宴劉兆玄邀電信工會27日座談備受矚目」,(1995.9.26)。
劉亮吟,民眾日報:「電信工會代表大表大會,立委準候選人到場關心」,(1995.7.7)。
劉亮吟,民眾日報:「電信工會要求撤回電信三法,指電信總局官商利益輸送惡質結構已形成 避免財團內閣偷渡 主張抽回先與工會協商」,(1995.9.18)。
劉亮吟,民眾日報:「電信南管局首辦民營化公聽會」,(1994.11.17)。
劉亮吟,民眾日報:「電信員工要求電信局應儘速企業化,電信事業何去何從公聽會達數項決議 將尋求立委共識」,(1994.8.21)。
劉國瑞,民眾日報:「電信民營化 電信員工反彈」,(1995.9.18)。
劉常勇、「產業民主,不符合企業利益」、不詳、(1996.1.18)。
劉淑婉、蔡振源,聯合晚報:「中華電偏頗財團 監院糾正交通部 指偏離全民釋股精神」,(2003.11.18)。
劉進興、「產業民主,勞資關係新思考」、不詳、(1996.1.18)。
劉陽劍,中華日報:「公營事業反民營化萬人遊行 十五全代會會場前陳情,江丙坤允月內提政策面檢討」,(1999.8.29)。
劉潛如,台灣新聞報:「砲轟總預算案 在野黨加強火力 中華電信釋股被批過多過早」,(2000.8.31)。
劉幫寧,民眾日報:「申請調解勞資爭議 卻遭到以『工會為法人』為由拒絕受哩,勞工局官僚作風 電信公會砲轟」(1995.1.26)。
劉寶傑,中時晚報:「扁:年底 工時降為44小時,2002年再降至40小時 向勞工承諾 未來國策顧問定有勞工代表」,(2000.3.31)。
樊嘉傑,中國時報:「國營事業民營化 被批評弊端多」,(1999.6.2)。
潘俊琳,自立晚報:「反對電信局在未做評估報告及徵詢工會意見前即片面決定民營化,電信工會員工陳情」,(1994.12.21)。
蔣國屏,工商時報:「認養官股 擺脫不了賠錢宿命?」,(2000.11.2)。
蔡政諺,聯合報:「工會版電信修法草案 16立委連署通過」,(1995.4.2)。
蔡政諺,聯合報:「工會會員駁斥陳堯僅一成反對之說 要求資方民意調查了解『民意』,電信員工贊成公司化?局長所引用數據被指有問題」,(1994.12.23)。
蔡政諺,聯合報:「電信局人評會 工會占1/3席在望,總局長陳堯點頭研議 勞方鼓掌叫好」,(1995.3.21)。
蔡益忠,中時晚報:「了解員工對公司化意見,高雄電信工會將辦公投」,
(1995.8.17)。
蔡福蔭,中國時報:「電信工會顢頇無能受制於人形同魁儡」,(1989.5.5)。
衛民、「集體協商與勞資關係」、勞資關係協會、(1995)。
鄭克興,工商時報:「陳堯出任中華信董事長,呂學錦昇任總經哩,人事案將在七月一日生效」,(1996.6.5)。
鄭克興,工商時報:「諮商敏感時刻,經建會鬆口,交通部錯愕,對外談判口徑不一 我已成輸家」,(1996.7.18)。
鄭淑芬,自由晚報:「中華電信資產鑑價少了一千億」,(2000.7.17)。
鄭淑芬,自立晚報:「頭家動員國民黨15全場外反輔選,公營事業工業大聯盟鬧場 要求『李連蕭』接見 檢討民營化政策 未獲回應 激烈衝突」,(1999.8.28)。
鄭蕙卿,自立早報:「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舉行就職茶會,張緒中致詞表示 再三年任內將籌募五億罷工基金」,(1997.1.12)。
鄭蕙卿,自立早報:「既無經援也無政治背景 靠的是勞工朋友的支持,張緒中自認是工運路上天之驕子」,(1997.1.13)。
鄭蕙卿,自立早報:「張緒中:『不一樣的街頭抗爭』」,(1997.5.26)。
鄭蕙卿,自立早報:「聲援南韓罷工,電信工會今啟程,考察工潮實況為借鏡」,(1997.1.26)。
蕭文康,台灣日報:「中華電信股條案埋下違約糾紛地雷」,(2000.8.6)。
賴小華,自立早報:「張緒中 工運領袖 不敗鬥雞」,(1997.1.9)。
賴小華,自立早報:「張緒中 公營事業工會首度變天 接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1996.11.7)。
戴玉玲,中央日報:「賤賣中華電信 扁政財團竊笑 國家慘兮兮」,(2004.11.24)。
戴建、王淑觀、游士蓓,台灣新聞報:「公營事業勞工遊行爭權益,上萬名代表赴國民黨全代會.要求檢討民營化政策.經建會同意月內召開座談研商」,
(1999.8. 29)。
聯合報:「美國勞聯.產聯致函李總統」,(2000.1.8)。
聯合報社論:「中華電信釋股原則:透明化、公平性、競爭力」,(2000.7.22)。
謝佳雯,民生報:「中華電信罷工抗議違法釋股」,(2005.5.18)。
謝宜臻,台灣日報:「不滿停權案理由含糊 意圖以此手段打壓異己,張緒中等幹部陳請勞委會」,(2001.6.29)。
謝春玲,台灣時報:「『電信公司化』員工要求公投,電信工會代表 譴責公會理事長發文阻撓」,(1995.5.17)。
謝春滿,台灣新聞報:「監院通過中華電信釋股過程糾正案 竟直接以帳面淨值編列歲入預算 雖經政院退回重擬 仍遭價格偏低質疑」,(2000.7.19)。
謝蕙蓮,聯合晚報:「罷工電話卡 也很激情」,(1998.12.26)。
鍾文浩,太平洋日報:「電信總局為順利執行『公司化』策動反對政策幹部退出連署,電信工會決製作白皮書供立委參考」,(1995.3.8),。
鍾年晃,台灣時報:「郵電員工反對開放民營」,(1995.5.2)。
顏士偉,自立晚報:「電信工會高雄分會強烈主張官方未與工會協商之前,電信三法應立即抽回」,(1995.9.18)。
羅文明,中時晚報:「公聽會員工鬧場 電信三法踢鐵板」,(1995.9.18)。
羅文明,中時晚報:「郵電員工 前往交部」,(1995.5.1)。
羅世宏,自由時報:「中華電信 誰的電信?」,(2005.5.16)。
羅世宏,聯合報:「中華電信民營化釋股,為何宰殺金雞母送財團?」(2005.5.18)。
蘋果日報:「中華電罷工警抓人挨轟,工運健將痛批:偏袒資方 干預勞方權力」,(2005.5.18)。
蘇武智,台灣新聞報:「塑造專業優質新工會 中華高分會制定首部自律公約 」,(2000.6.12)。
蘇武智,台灣新聞報:「職務遭調動 員工申請調解,中華電信拒派員協調引發不滿」,(2000.2.4)。

網路部分:
http://www.google.com/。2010/06/25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jan/30/today-p14.htm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jan/30/today-p14.htm .
http://tw.myblog.yahoo.com/。20090814。
http://tw.myblog.yahoo.com/。20090707。
http://www.sfi.org.tw/newsfi/。20090814。
http://74.6.146.127/search/cache。20090814。
http://www.twse.com.tw/ch/listed/download/list000097.doc。20090814。
http://www.twse.com.tw/ch/listed/download/list000097.doc。20090814。
http://blog.yam.com/eh2881058/article/20385505。20090814。
http://blog.yam.com/eh2881058/article/20385505。20090814。http://blog.yam.com/eh2881058/article/20385505。20090814。
http://www.wtocenter.org.tw/SmartKMS/fileviewer?id=7502。20090907。

影音照片部分:
1朝著陽光大步走(1999),中華電信工會,台北。
2 電信員工價值之戰(2004),中華電信工會,台北。
3 漫漫長路(2005),中華電信工會,台北。
4 勞動大拼五十冬 咱的故事咱的夢(2006),中華電信工會,台北。
5 民營化演進口述歷史(2007),中華電信公司,台北。
6 公司治理另類教材(2008),中華電信工會,台北。

英文部分:
(2000), Trust and Civil Society. Hampshire: Macmillan Press Ltd..
(http://jhunix.hcf.jhu.edu/~tombrown/Econsoc/soccap.html, 2001/02/21)
“Experience from the regional corporate finance roundtables”, Oct 2003.Dewenter, L. K., and M.H. Paul, 1997, “Public Offerings of State-owned and Privately-owned Enterprised: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Journal of Finance 52, pp.1659~1679.
Adams, R. J. and Rummel, C. H. (1977) “Workers’ Participation in Management in West Germany: Impact on the Workers, the Enterprise and the Trade Union.”, Industrial Relations Journal, vol. 8, no. 1, pp. 4-22.
Appelbaum, E. and Hunter, L. W. (2003) “Union Participation in Strategic Decisions of Corporations.”, NBER working paper #9590.
Bank, J. and Jones, K. (1977) “Worker-Directors Speak.” Farnborough, Vt.: Gower.
Bartel, R. D. (1981) “Labor on Corporate Boards.”, Challenge, vol. 24, no. 3, pp. 30-33.
Benelli, G.; Loderer, C. and Lys, T. (1987) “Labor Participation in Corporate Policy-making Decisions: West Germany’s Experience with Codetermin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vol.60, no.4, pp.553-575.
Brannen, P.; Batstone, E.; Fatchett, D. and White, P. (1976) The Worker Directors: A Sociology of Participation, London: Hutchinson.
Brenner, O. (1974)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In C. Levinson (ed.), Industry’s Democratic Revolution, London: Allen & Unwin.
Chantal Peyer(2005), 「Report from the open GFC meeting 6 September
Charlton, J. H. (1983) “Employee Particip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 A Review.”, Journal of General Management. vol. 8, no. 3. pp. 62-78.
Chell, E. (1983) “Political Perspectives and Worker Participation at the Board Level: The British Experience.”, In Colin Crouch and Frank Heller, eds., International Yearbook of Organizational Democracy, vol. 1, London: Wiley.
cohen et al. 2001, STELLAR ARCHAEOLOGY: A KECK PILOT PROGRAM ON EXTREMELY METAL-POOR STARS FROM THE HAMBURG/ESO SURVEY. I. STELLAR PARAMETERS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124:470-480, 2002 July。
Coleman, James 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EconomicReview, Vol. 74, No. 2, pp.84-88.
Commonwealth Authorities and Companies, “Principles and better practices”, May 1999.
Dimaggio, P. J., & Anheier, H. K. (1990). “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and Sector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6, 137~159.
Edwards, Bob, Michael W. Foley, and Mario Diani (2001), Beyond Tocqueville:
Ellen. M. Immergut, “The Theoretical Core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Politics and Society(London) ,vol.26,no.1(Mar/ 1998),pp.5-34.。
Ellen. M.Immergut, “The Theoretical Core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Politics and Society(London) ,Vol.26,no.1( Mar/1996),p.7。
Embedded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91 No. 3, pp.481-510.
Englestad, P. H., and Qvale, T. U. (1977) Innsyn og Innflytelse: Styre og Bedriftsforsamling, Oslo: Tiden Norske Forlag.
Ethics Measures in OECD Countries.
Etzioni, Amitai (eds.) (1998), The Essential Communitarian Reader.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European Industrial Relations Review, 336, “European Company Statute Adopted,” January 2002, pp. 21-25
European Works Councils Bulletin, 37, “ECS Employee Involvement Directive,” January/February 2002, pp. 16-19.
Evans, Peter (1995 ), Embedded Autonomy: States and Industrial Fine, Ben (2001), Social Capital: Political Economy and Social Science
Flynn, N. 1997.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 Harvester Wheatshesf: Prentice- Hall.
Foley, Michael & Bob Edward (1999), “Is It Time to Disinvest in Social Fran and Andrew Passey, with Natalie Fenton and Leslie C. Hems (ed.)
Fukuyama, Francis (2001), “Social Capital, Civil Society and Development.” Third World Quqrterly, Vol. 22 No. 1, pp.7-20.
Furubotn, E. G., and Wiggins, S. N. (1984) Plant Closings, Worker Reallocation Costs and Efficiency Gains to Labor Representation on Boards of Directors, Mimeographed. Arlington: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Goode, W.J., & Hatt P.K., (1952), Methods in Social Research, NY: McGraw-Hill
Mitchell, J.C., (1983), “Case and Situation Analysis”, Sociological Review, 31(2), 187-211
Gorton, G. and Schmid, F. (2000) “Class Structure inside the Firm, A Study of German Codetermination.”, NBER working paper, pp.28, and 59-61, Table 9.
Grootaert, Christiaan and Thierry van Bastelaer (2002a), 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in Developmen: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rootaert, Christiaan and Thierry van Bastelaer (2002b), Understanding and Measuring Social Capital: A Mulitidisciplinary Tool for Practitioners. Washington, D.C.
Hall P. D.(1987)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Private Nonprofit Sector.” In Powel , W.W.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Hammer, T. H.; Currall, S. C. and Stern, R. (1991) “Worker Representation on Boards of Directors: A Study of Competing Roles.”,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vol.44 no.4. pp.661-680.
Hansmann, H. B. (1996). The Ownership of Enterpris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nformal Coalition on Financing」,Group of the friends of the chair-meeting of 6th September 2005。
Jepson, P. (2005). Governance and Accountability of Environmental NGO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 8(5), 515~524.
Lin, Nan (1999),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s.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in, Nan, K. Cook, and R. S. Burt (ed.) (2001), Social Capital: Theory and Research. N.Y.: Aldine de Gruyter.
McLean, Scott L., David A Schultz, and Manfred B. Steger (ed.) (2002),Social Capital: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Community and “Bowling Alone.” N.Y.: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Mills, T. (1978) “Europe''s Industrial Democracy: An American Respons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Boston vol. 56, Iss. 6; pg. 143
Misztal, Barbara A. (1996), Trust in Modern Society: The Search for the Bases of Social Order. UK: Polity Press.
Monissen, H. G. (1978) “The Current Status of Labor Particip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Business Firms in Germany.”, In S. Pejovich (ed.), The Codetermination Movement in the West: Labor Particip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Business Firms. Lexington, Mass.: Lexington Books
Montgomery, John D. (2000), “Social Capital as a Policy Resource” Policy Sciences, Vol. 33, pp.227-243. Multifaceted Perspective. N.W.: The World Bank.
Moore, M. H. 1995. Creating Public Value: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Government,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Nahapiet, Janine (1998), “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23 No.2, pp.242-266.
Newton, Kenneth (2001), “Trust, Social Capital, Civil Society, and Democracy.”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iew, Vol. 22, No.2,pp.201-214.
Nye, Jpseph S., Jr., Philip D. Zelokow, and David C. King (ed.) (1997),Why People Don''t Trust Government. Cambridge, Mass.: Harvard
OECD (2000), Trust in Government: Ethics Measures in OECD Countries.(OECD).
OECD (2001), The Well-being of Nations: The Role of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Centr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OECD).
OECD(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1999 OECD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Paris: OECD.
OECD:2004 OECD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Paris: OECD.
Onyx, Jenny & Paul Bullen (2000), “Measuring Social Capital in Five Communities.”Th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 Vol. 36 No.1, pp.23-42.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1999), “OEC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Vol.22.
Ostrom, Elinor and T. K. Ahn (eds.)(2003), Foundations of Social Capital.Massachusett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Inc. Paul Pierson,“Increasing Returns,Path Dependence,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American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Los Angeles),Vol.94,No.2(Jun/2000),p251。
Ostrom, Elinor. 1990. Governing the Commons: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viatt, Benjamin M.
Paxton, Pamela (1999), “Is Social Capital Decli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Perspectives on Community and “Bowling Alone.” N.Y.: New York
Peter A.Hall and Rosemary C.R.Taylor,“Political Science amd the Three New
PIU(2002), Social Capital: A Discussion Paper. Performance and Innovation Unit (UK), April 2002.
Portes, Alejandro (1998), “Social Capital: Its Orgins and Applications in modern Sociology.” Annal Reviews, Vol. 24, pp.1-24. pp.1119-1132. Prinston University Press.
Poteman, C. (1975) “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tic The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otthoff, E.; Blume, O. and Duvernell, H. (1962) Zwischenbilanz der Mitbestimmung, Tubingen: J.C. B. Mohr.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Putnam, Robert D. (1993),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N.J.: Princeton Univ. Press.
Rees,Albert (1989)The Economics of Trade Union, 3rd ed .., 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Rees,Albert(1989),The Economics of Trade Union, 3rd ed .., 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Relation. In W. W. Powell & R. Steinberg (Eds.),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Second ed., pp. 221~242). New Haven & London: YaleUniversity.
Rosen, C.; Klein, K. J. and Young, K. M. (1986) Employee Ownership in America: The Equity Solution, Lexington, Mass.: Lexington Books.
Russell, R. (1988)“Forms and Extent of Employee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US.” Work and Occupations, vol. 15, lss. 4; pp374-395.
Salamon, L. M. (1994). The Ris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Foreign Affairs, 73(4),109~122.
Salamon, L. M. (2001). What is the Nonprofit Sector and Why Do We Have It? In J. S.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pp. 162~166). Boulder, Colorado:Westview Press.
Salamon, Michael(1992), Industrial Relations: Theory and Practices, 2rd ed.. Hertfordshire, England: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UK)
Smith, S. R., & Gronbjerg, K. A. (2006). Scope and Theory of Government-Nonprofit
Stake, R.E.,(1978), “The Case Study Method in Social Inquiry’, Educational Research, 7 Feb, 5-8
Steinberg, R. (2006b). 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W. W. Powell& R. Stenberg (Eds.),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Second ed.,pp. 117~135). New Haven & Lodon: Yale University & London. Steinberg, R., & Powell, W. W. (2006a). Introduction. In W. W. Powell & R. Steinberg(Eds.),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Second ed., pp. 1~10). NewHaven &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Stern, R. N. (1988) ”Participation by Representation: Workers on Boards of Directors in the U.S. and Abroad.”, Work and Occupations, vol.15, no.4, pp.396-42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