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之知識建構:臺北市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的實務運作
書刊名: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
作者:李素君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1
頁次:頁109-147
主題關鍵詞:原住民原住民族知識臺灣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知識建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94
  • 點閱點閱:84
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政策是受到終身學習思潮、社區總體營造政策,以及原住民菁英之訴求,促使政府自 2001年起配合相關法源推動,至 2010年止,全臺共設有 15所原住民部大。現今已有近半數的原住民族移住都會區,而都會原住民所面臨的就業與生活適應難題又不能抽離其文化傳承的脈絡來談,因而也就不得不觸及原住民族知識的議題。 本研究即選擇一所都會原住民部大,透過了解其課程特色,探究原住民族知識建構的基礎、方式與架構,提出具體建議,供全臺其他原住民部大、相關行政單位以及後續研究者參考。
期刊論文
1.譚光鼎(200810)。被扭曲的他者:教科書中原住民偏見的檢討。課程與教學,11(4),27-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正鋒(200712)。臺灣少數族群的政策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專刊,12,59-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大川、蔡智賢(2006)。從言說到書寫--臺灣原住民的文字創作、文獻整理及其傳播經驗:以《山海文化》為例。舞動民族教育精靈--臺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第10輯「資訊媒體教育」,97-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枝烈(2003)。淺談部落大學的辦學理念。原住民教育季刊,29,137-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耀宗(200703)。文化差異、民族認同與原住民教育。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6,195-2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清田(199807)。建構主義取向的課程設計。課程與教學,1(3),15-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Lee, Ying(2009)。Indigenous Knowledge Construction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 of Taiwanese Aborigines。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2(2),155-161。  new window
8.張耀宗(199611)。教科書中的原住民圖像。原住民教育季刊,4,43-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美金(20091000)。臺灣原住民族語教學之回顧與展望。清雲學報,29(4),139-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瑛、孫大川(19970500)。推展都市原住民成人教育芻議。成人教育,37,3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德永(20050500)。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推動與運作現況之評鑑結果分析與反思。成人及終身教育,7,3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瑛(20001200)。部落有教室 明天會更好!--原住民教育改革的省思。北縣成教輔導季刊,18,16-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顏朱吟(20050600)。Paulo Freire與 Ivan Illich的教育思想及其對成人教育之啟示與貢獻。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4,152-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范麗娟(20080600)。多元文化教育對原住民族發展之影響。教育資料與研究,82,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孫大川(19921200)。原住民文化歷史與心靈世界的摹寫--試論原住民文學的可能。中外文學,21(7)=247,153-1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孫大川(1999)。從歷史發展的觀點探討「原住民族教育」。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石雅如(2009)。性禁忌、疾病與死亡--神話與泰雅社會規範知識體系。第一屆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研討會,臺灣原住民教授學會、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主辦 (會議日期: 5月15-16日)。花蓮:東華大學。5-1~5-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汪明輝(2008)。臺灣原住民族知識。「建構臺灣原住民族知識體系之規劃研究」第一次工作坊會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汪明輝(2009)。臺灣原住民族知識論之建構。第一屆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研討會,臺灣原住民教授學會、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主辦 (會議日期: 5月15-16日)。花蓮: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惠民(2008)。臺灣社會變遷下的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回顧與展望。「臺灣原住民社會變遷與政策評估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20080530-20080531)。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金惠雯(2008)。部落社區大學與成人教學理念的實踐--從部落教室到學習型部落。97年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實務研討會暨成果觀摩展,行政院原民會主辦 。宜蘭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浦忠成(2010)。臺灣原住民文化保存與傳承的課題。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147-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馬昀甄(2009)。當代原住民知識生產的技藝--以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為例。第一屆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研討會,臺灣原住民教授學會、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主辦 。花蓮: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培倫(2008)。「建構臺灣原住民族知識體系之規劃研究」計畫。原住民族知識體系工作坊(一),臺灣原住民教授學會主辦 。臺北,臺大校友會館3C會議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張培倫(2010)。原住民族知識與現代知識的平等對話。2010年南島民族國際會議,行政院原民會主辦 。臺北市。35-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玫霖(2004)。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的蛻變--部落知識整合與產業發展。資源整合與部落學習研討會,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 (會議日期: 2004120220041203),105-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雅柏甦詠‧博伊哲努、楊曉珞(2009)。鄒族美學知識。第一屆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研討會,台灣原住民教授學會、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主辦 。花蓮:東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智偉(2001)。原住民部落大學籌備構想工作報告(會議日期: 20011002)。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培倫(2009)。建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一些後設思考。第一屆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研討會,臺灣原住民教授學會、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主辦 。花蓮: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李瑛(2002)。原住民知識體系之建構--以卑南族為例之探討 (計畫編號:NSC89-2413-H-003-0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谷縱.喀勒芳安(2006)。原住民部落大學政策之研究--桃園縣原住民部落大學個案分析(碩士論文)。臺灣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德昌(2006)。桃園縣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組織運作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譚光鼎(1998)。原住民教育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pple, M. W.(1979)。Ideology and curriculum。Boston, MA:Routledge & Kegan Paul。  new window
3.譚光鼎(2002)。臺灣原住民教育-從廢墟到重建。臺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尤稀‧達袞(2006)。前瞻跨俚紀原住民傳播權益之藍圖 : 兼論傳播媒體與原住民形象的文化與權力政治。資訊媒體教育。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米甘幹‧理弗克(2003)。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應有的理念及發展方向。第五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臺北: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5)。九十四年度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課程規劃。臺北:行政院原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瑛(1997)。多元文化與原住民成人教育。第一期原住民成人教育工作者培訓成果報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金惠雯(2005)。部落、教育與發展--從「臺灣原住民族學院」的發展經驗談起。南島民族論壇-海洋文化的傳統與當代發展活動實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孫大川(1997)。序-走出原住民教育的新風格。第一期原住民成人教育工作者培訓成果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葳葳(2006)。原住民傳播權益與新聞電視節目 : 一個回饋的觀點。資訊媒體教育。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美慧(2001)。多元文化課程設計。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市:國立空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1)。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顧忠華(2009)。主題演講--全球知識生產下的台灣定位。「第一屆社區大學與台灣學的建構研討會」會議手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Bourdieu, P.、Passem, C.(1977)。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and ulture。Beverly Hills, Calif.。  new window
15.黃森泉(2000)。原住民教育之理論與實際。臺北:揚智。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巴蘇亞.博伊哲努(2005)。從部落出發:思考原住民族的未來。台北市:財團法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Lieblich, Amia、Tuval-Mashiach, Rivka、Zilber, Tamar、吳芝儀(2008)。敘事研究:閱讀、詮釋與分析。嘉義市:濤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Freire, P.、Ramos, M. B.(1972)。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New York:Herder & Herder。  new window
19.Apple, Michael W.、王麗雲(2002)。意識型態與課程。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孫大川(2010)。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譚光鼎、王麗雲(2006)。教育社會學:人物與思想。臺北市:高等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浦忠成(2002)。思考原住民。台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11)。100年10月縣市原鄉都會比例,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940F9579765AC6A0&DID=0C3331F0EBD318C22D14D21565EF69D6, 20111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Tabachnick, R.(19980217)。The social cntext If teacher development。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孫大川(1994)。族群觀。體檢國小教科書。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大川(2003)。原住民文學的困境。臺灣原住民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臺北:印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