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系統
:::
網站導覽
國圖首頁
聯絡我們
操作說明
English
(18.220.116.34)
登入
字型: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如為IE7以上、Firefoxy或Chrome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來源文獻查詢
引文查詢
瀏覽查詢
作者權威檔
引用/點閱統計
我的研究室
資料庫說明
相關網站
來源文獻查詢
/
簡易查詢
/
查詢結果列表
/
詳目列表
:::
詳目顯示
第 1 筆 / 總合 1 筆
/1
頁
來源文獻資料
引文資料
題名:
新制師資培育課程基準下的課程發展:「合作教學」與「教師專業社群」融入「教育實踐課程」設計
書刊名:
當代教育研究季刊
作者:
洪承宇
/
王淳瑩
作者(外文):
Hung, Cheng-yu
/
Wang, Chun-ying
出版日期:
2021
卷期:
29:2
頁次:
頁33-60
主題關鍵詞:
師資培育
;
合作教學
;
教師社群
;
教育實踐
;
補救教學
;
Teacher education
;
Co-teaching
;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
Teaching practicum
;
Remedial instruction
原始連結:
連回原系統網址
相關次數:
被引用次數:期刊(
1
)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排除自我引用:
1
共同引用:
232
點閱:19
期刊論文
1.
Schwab, Joseph J.(1973)。The Practical 3: Translation into Curriculum。The School Review,81(4),501-522。
2.
Engeström, Y.、Sannino, A.(2010)。Studies of expansive learning: Foundations, findings and future challenges。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5(1),1-24。
3.
陳斐卿、林盈秀、蕭述三(20130600)。教師合作設計課程的困難--活動理論觀點。教育實踐與研究,26(1),63-94。
延伸查詢
4.
黃政傑、張嘉育(20100700)。讓學生成功學習:適性課程與教學之理念與策略。課程與教學,13(3),1-22。
延伸查詢
5.
Guskey, T. R.(2007)。Closing achievement gaps: revisiting Benjamin S. Bloom's "Learning for Mastery"。Journal of Advanced Academics,19(1),8-31。
6.
陳佩英、曾正宜(20110600)。探析專業學習社群的展化學習經驗與課程創新行動--活動理論取徑。教育研究集刊,57(2),39-84。
延伸查詢
7.
Callahan, R. M.(2005)。Tracking and high school English learners: Limiting opportunity to learn。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42(2),305-328。
8.
張德銳、王淑珍(2010050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中的發展與實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 教育類,41(1),61-90。
延伸查詢
9.
陳佩英(20090900)。一起學習、一起領導:專業學習社群的建構與實踐。中等教育,60(3),68-88。
延伸查詢
10.
丁一顧(2011090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集體效能感關係模式驗證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 教育類,37,1-25。
延伸查詢
11.
林盈均(20190800)。國小教師擴展學習歷程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2(2),1-27。
延伸查詢
12.
Hallinan, M. T.、Kubitschek, W. N.(1999)。Curriculum differentiation and high school achievement。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2,1-22。
13.
Kulik, C. L. C.、Kulik, J. A.(1987)。Mastery testing and student learning: A meta-analysis。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s,15(3),325-345。
14.
Passaro, P. D.、Guskey, T. R.、Zahn, G.(1994)。Using mastery learning to facilitate the full inclusion of students with the most intense educational needs within rural schools。Rural Special Education Quarterly,13(3),31-39。
15.
Willett, J. B.、Yamashita, J. J. M.、Anderson, R. D.(1983)。A meta analysis of instructional systems applied in science teaching。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20(5),405-417。
16.
黃嘉莉、陳學志、王俊斌、洪仁進(20200600)。師資職前教師專業素養與課程基準之建構及其運用。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5(2),1-35。
延伸查詢
17.
Schwab, Joseph J.(1971)。The practical: Arts of eclectic。The School Review,79(4),493-542。
學位論文
1.
Leyton, F. S.(1983)。The extent to which group instruction supplemented by mastery of initial cognitive prerequisites approximates th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one-to-one tutorial methods(博士論文)。University of Chicago。
圖書
1.
Guskey, T. R.(1997)。Implementing mastery learning。Wadeswoth。
2.
Fideler, E. F.、Haselkorn, D.(1999)。Learning the ropes: Urban teacher induction programs and pract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Boston, MA:Recruiting New Teachers。
3.
Huffman, J. B.、Hipp, K. K.(2003)。Reculturing schools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Scarecrow Education。
4.
Guskey, Thomas R.(2012)。Benjamin S. Bloom: Portraits of an educator。R&L Education。
5.
Adey, P.、Dillon, J.(2012)。Bad education: Debunking myths in education。McGraw-Hill Education。
6.
Alvesson, Mats(2002)。Postmodernism and social research。Open University Press。
7.
Ireson, J.、Hallam, S.(2001)。Ability grouping in education。Sage。
8.
Schubert, W. H.(1986)。Curriculum: Perspective, paradigm, and possibility。Prentice Hall, Inc.。
9.
佐藤學、黃郁倫(2013)。學習共同體:構想與實踐。天下雜誌。
延伸查詢
10.
佐藤學、黃郁倫、鐘啟泉(2012)。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親子天下。
延伸查詢
11.
Hattie, John(2009)。Visible learning: A synthesis of over 800 meta-analyses relating to achievement。Routledge。
12.
Dexter, Lewis Anthony(1970)。Elite and specialized interviewing。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圖書論文
1.
Kruse, S. D.、Louis, K. S.、Bryk, A.(1995)。An emerging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school-based profession community。Professional and community: Perspective on reforming urban schools。Corwin。
2.
Jones, V.(2013)。How do teachers learn to be effective classroom managers?。Handbook of classroom management。Routledge。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引用嵌入語法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嵌入語法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
相關期刊
相關論文
相關專書
相關著作
熱門點閱
1.
適性化測驗聊天機器人之設計與成效研究--以Java程式設計課程為例
2.
臺灣戒嚴時期(1949~1987)的土風舞活動
3.
學校支持對教師專業成長影響之研究:專業學習社群參與的調節式中介效果
4.
運用「小老師」任務於特教師培素養導向課程之教學行動研究
5.
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參與量表編製之研究
6.
技術型高中實施課程評鑑之課題與建議策略
7.
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學習社群之個案研究
8.
學校支持對教師創造力教學行為影響之研究:角色認定與專業學習社群的多層次中介分析
9.
臺北市公立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
10.
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素養關係模式驗證及教師專業素養IPA差異分析
11.
1980~2020年國際師資培育研究聚類與趨勢分析
12.
國民中學卓越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專業素養與適性教育成效關係之研究
13.
素養導向中等師資培育課程之實踐策略
14.
虛擬實境於技術型高中自閉症學生職業技能可用性之研究
15.
翻轉教學導入複合式PCR策略以促進學習投入與成效
1.
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專業合作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2.
華人文化脈絡的幼兒園長課程領導之探究
3.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入學制度之研究- 教育機會均等的觀點
4.
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專業素養與學生學習關係之研究
5.
南海奇緣—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敘說探究
6.
科學桌遊與它們的X
7.
國民中學校長文化領導、教師心理契約、教師社群互動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8.
馬來西亞麻坡中化中學專業學習社群建構微觀觀課與宏觀觀學運作作為之行動研究
9.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及其影響之研究
10.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國中階段適性教育指標建構
11.
國小普通班教師推行融合教育之課程轉化與教學實踐研究
12.
幼兒園教師文化知覺、教師專業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究
13.
國民小學閱讀磐石獎學校推動閱讀教育之研究
14.
國民小學校長創新領導、權力運用策略、 教師社群互動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15.
南部地區國小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教師心理資本、學校翻轉教學為中介變項
1.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社群與議題
2.
協助國小數學資深專家教師運用認知學徒制促進國小數學生手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發展之協同行動研究
3.
大學與學校專業夥伴合作:理念與實踐
4.
成就每一個學生:差異化教學之理念與教學策略
5.
以說閱讀故事為主題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閱讀教學研究
無相關著作
1.
修復用石灰純度檢測方法之研究
2.
木質文物修復填料--玻璃微粒及陶瓷微粒適用性研究
3.
2017年世界神明聯誼會:宗教現場之行動研究
4.
農產品運銷之碳足跡及波及效果分析--以臺灣毛豬產業為例
5.
海岸漁村邁向產業轉型與永續發展的共識與分歧
6.
日本切花進口需求分析
7.
Non-linear Memory in Arrival: Where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Goes
8.
Sport and Identity: Odysseus' Self-fashioning in Book 8 of the Odyssey
9.
藝術的共振/殘局/轉機的形成--以李俊賢與高雄藝術生態發展關係為例
10.
吳低旻《廣集華文》及其研究價值
11.
《戚林八音》的韻母系統
12.
春暖夜讀《豆沙包的想念》
13.
愛的「觸動」、「領取」與「生生不息」--讀郭盈蘭博士《生死感通與超越的實踐研究:基於唐君毅先生生死哲學的生命印證》代序
14.
九○後青年詩人於「吹鼓吹詩論壇」的發表情形--以小令、施傑原、王信益、林宇軒為例
15.
文字與圖像之間(4)--梁寡高行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