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
作者:呂錘卿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u, Chuei-ching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指導教授:林生傳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0
主題關鍵詞:專業成長指標專業成長規劃模式教師專業社會化教師生涯發展criteria of professional growthplanning model of professional growthteacher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8) 博士論文(41)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77
論文名稱: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
校(院)所組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八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博士班學位論文提要
研究生:呂錘卿 指導教授:林生傳博士
中文提要內容: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及教師專業成長相關問題。具體研究目的有五:(1)建立教師專業成長指標。(2)瞭解教師專業成長現況及相關因素。(3)瞭解教師專業成長來源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幫助情形。(4)瞭解教師對學校本位專業成長活動的意見,並評估各種專業成長活動之成效。(5)根據研究結果,參酌相關文獻,提出教師專業成長的規劃模式。
首先採用德懷術調查,以獲得學者專家樣本對專業成長指標的共識。其次用問卷調查以瞭解教師專業成長現況、來源、及意見。最後以訪談方式瞭解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與成效。
以師範學院教授、教育局督學、國民小學校長、主任、及輔導人員19位為德懷術樣本。以台灣地區北、中、南、及東七個縣市為抽樣地區,分層抽取代表性學校48所。24班以下每校選取4位教師,25班以上每校選取6位教師,共選取242位教師為調查樣本;並以該校的校長和一位主任為評定人員,評定該校4到6位受試教師的專業成長情形。另外以台中縣市樣本教師專業成長分數高低各七位為訪談對象。調查工具為「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問卷」及校長和主任填寫的「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評定量表」。研究結論如下:
1.建立教師專業成長指標18個層面103個項目
2.教師專業成長較優前五個層面是:溝通表達、專業態度、班級經營、教學活動、及教學目標。比較不足的五個層面是:教育改革、課程設計、教學資源、教學媒體、及行動研究。整體而言教師專業成長表現並不理想。
3. 教師的性別、年資、學歷、擔任職務、學校規模、服務地區、進修學分、及研習時數八項因素與教師專業成長十八個層面整體有關;而專業教育背景因素雖與十八個層面整體沒有關係,但與部份層面也有關係存在。
4.不同專業成長現況的教師,反應部份的「專業成長來源」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幫助有顯著的差異。
5.在教師專業成長來源中,「進修類別」、「活動方式」、及「授課或指導人員」各來源項目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幫助,整體而言並沒有顯著的差異。各來源項目對專業成長幫助的大小,進修類別依序是:學位進修、學分進修、校外研習、校內研習進修;活動方式依序是:實作練習、閱讀討論、教學觀摩和專題研究、專題演講、教室系統觀察、校外參觀、課程發展、影片欣賞、教學視導;授課或指導人員依序是:實務專長教師、學科教學專家、師範校院教授、校內教師、輔導團團員、一般大學教授、校長和主任、教育行政官員。
6.教師參與專業成長活動,最需要實質性的獎勵措施。不過,不同學歷背景的教師對激勵因素的看法有些微差異。
7.教師認為學校本位的教師專業成長活動,應根據教師的需求並讓教師參與規劃。
8.大部分教師認為校外研習進修時間的安排,不應妨礙正常教學工作。
9.歸納研究結果及發現提出教師專業成長的規劃模式,做為規劃教師專業成長的參考。
根據本研究之結論,針對教師、學校、教育行政機關、及師資培育機構,提出八項建議:
1.以本研究所建立的教師專業成長指標,作為教師訂定專業成長目標、學校評估教師專業成長需求的參考。
2.積極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首先針對教育改革中教師比較欠缺的專業成長層面,應列為專業成長計畫中的優先課程;其次,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來引導教師做生涯規劃。
3.改進學校本位教師專業成長活動的規劃,應由校長、主任、及教師代表參與規劃,並以教師的需求,尤其是專業上的需求為主要依據。
4.教師專業成長活動的規劃,應依課程的內涵及參與的人數選擇不同的活動型態,以提高學習效果。規劃時應採多元的活動型態,尤其是教師可主動參與學習的方式。
5.學校本位教師專業成長活動,可充分運用國民小學專家教師作為授課或指導人員。
6.師資培育機構及教育行政機關應積極推展新的專業成長活動方式。如教學視導、行動研究、及同儕教導等。
7.研習課程設計應採主題系列的設計方式,避免零碎的課程。而校外研習活動應安排在非上課期間。
8.運用本研究所提的教師專業成長規劃模式來規劃教師專業成長計劃。
參 考 文 獻
【中文部份】
三民書局大辭典編纂委員會(民74):大辭典。台北市:三民書局。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60):教師素質研究。台北市:台灣商務。
王月鳳(民85):美國表現本位給付計劃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秋絨(民76):教育需求論於教師在職進修課程發展上的意義。台灣教育,439,9-14頁。
王秋絨(民79):弗雷勒批判的成人教學模式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王秋絨(民80):教師專業社會化理論在教育實習設計上的蘊義。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家通(民83):從終身教育的觀點論我國學校教育的改革(99-124頁)。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改革。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家通(民85a):教師法與教師專業。教師天地,83,22-26頁。
王家通(民85b):我國師資培育制度的比較教育學分析。載於中國教育學會等主編:師資培育制度的新課題(25-52頁)。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家通、丁志權、蔡芸、李惠明(民86):台灣省國民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現況與需求。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學專業與師資培育(353-391頁)。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家通、吳裕益(民73):師大與師院教育功能之調查研究。教育學刊,5,95-131頁。new window
王家通、吳裕益(民76):國小教師學用配合情形之調查暨新制師院課程設計問題之分析研究。教育學刊,7,71-101頁。new window
王瑞賢(民82):教師專業社會化:功能論和辯證論之對話。教育研究資訊,1(6),69-78頁。new window
王錦珍(民83):國中實習教師社會化之俗民誌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民65):國民小學教師基本能力研究報告。板橋市:作者。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86)。台灣省教育統計年報:中華民國八十五學年度(316-317頁)。台中縣:作者。
白雲霞(民84):美國中小學教師專業階梯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4):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第二期報告書。台北市:作者。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總咨議報告書。台北市:作者。
朱淑雅(民87):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效標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秀煌(民76):邏輯:邏輯的性質與邏輯的方法導論。台北市:東華書局。
何福田(民71):我國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進修制度之研究。台北市:正昇教育科學社。new window
余安邦(民85):教師專業的神話與弔詭:從台北縣市國民小學開放教育談起。教師天地,83,32-38頁。
吳明烈(民87):一九九○年代兩項重要的學習社會報告書。成人教育,42,42-50頁。
吳明清(民84):師範學院研究所提供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方案研究。教育部委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研究。
吳明隆(民81):高雄市國小教師在職進修教育的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29(6),133-161 頁。
吳明隆(民87):新時代中有效能的教師行為之探究。教育實習輔導季刊,4(1),73-79頁。
吳清山(民73):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專業教育背景與管教態度對學生生活適應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吳清山(民84):教師生涯發展之探討。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邁向廿一世紀的師範教育(231-262 頁)。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山(民86):學習型組織理論及其對教育革新的啟示。國教月刊,43(5,6),1-7頁。
吳清基(民77):國內目前教師進修問題面面觀。國教之友,40(1),36-41頁。
吳清基(民79):精緻教育的理念。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基(民82):教師與進修。台北市:師大書苑。new window
吳煥烘(民87):國小實習教師專業踐行之理論建構及實證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6- 2413-H023-007。嘉義市:嘉義師範學院。
吳麗君(民79):以學校為中心的教師在職進修之涵意及其重要模式初探。載於台北師範學院編:台灣省第一屆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文集(173-187頁)。台北市:台北師範學院。
吳鐵雄等(民84):師院教育專業課程之規劃:發展以國小教育為核心之師資培育課程。國民教育研究集刊(國立台南師範學院),1,1-80頁。
吳鐵雄、李坤崇(民86a):因應教師法變革,再創和諧校園倫理。國教之友,48(4),3-12頁。
吳鐵雄、李坤崇(民86b):師資培育與法令變革的省思。台北市:師大書苑。
呂木琳(民83):有效安排教師在職進修因素簡析。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範教育多元化與師資素質(59-78頁)。台北市:師大書苑。
呂木琳、張德銳(譯)(B.M. Harris & J. Hill著)(民81):教師發展評鑑系統(Developmental teacher evaluation kit, DeTEK)。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new window
呂木琳(民87):教學視導: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呂錘卿(民80):談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與現況。國教輔導,30(4),11-21頁。
呂錘卿(民84a):國民小學實施以學校為中心的在職進修之探討。國教輔導,34(6),55-62頁。
呂錘卿(民84b):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現況及影響因素研究。發表於八十四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八十四年十一月三日)。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呂錘卿(民85):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初探。台中師院學報,10,63-85 頁。new window
李 珀(民88):教學視導。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李文仰(民85):提昇「教師專業」增進教學功能之我見。教育資料與研究,10,77頁。new window
李玉妹(民80):教師進修活動規劃。竹市文教,15,23-25 頁。
李俊湖(民81):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俊湖(民87):教師專業成長模式研究。國立台灣師大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沈 六(民75):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意願與成效之研究。台灣師大學報,31,117-137 頁。
沈姍姍(民84):教師專業與教師權力關係之探討。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邁向廿一世紀的師範教育(173-185 頁)。台北市:師大書苑。
沈翠蓮(民83):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德禎(民86):原住民實習教師專業社會化歷程之研究:以拉瓦爾國小為例。屏東師院學報,10,229-258頁。new window
林生傳(民69):從現代教師角色論教師養成。台灣教育,360,33-38頁。
林生傳(民77):國中教師專業行為的環境因素分析與推測。教育研究(高師),2,1-40頁。
林生傳(民79):國中教師專業行為之主要參照團體研究。教育學刊,9,263-292頁。new window
林生傳(民82a):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
林生傳(民82b):實習教師的困擾問題與輔導之研究。教育學刊,10,33-103頁。new window
林生傳(民85):教改聲中談中、小學教學革新的主要趨勢。發表於中小學教學革新研討會(民國85年6月21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林生傳(民89):新世紀教師行動研究的定位與實踐機略。教育學刊,16,1-31頁。new window
林幸台(民78):我國國小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輔導學報,12,265-297頁。new window
林幸台(民81):生也有涯而學海無涯:談教師自我成長。教師天地,57,11-14頁。
林清山(民75):多變項分析統計法。台北市:東華。
林清山(民81):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市:東華。
林清江(民61):教育社會學。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林清江譯(Olive Banks著)(民67):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
林清江(民71):教育社會學新論:我國社會與教育關係之研究。台北市:五南。
林清江主編(民72):比較教育。台北市:五南。
林清江(民87):學習社會中的公務人力發展策略。成人教育,39,20-25頁。
邱兆偉(民83):美國師範教育改革的主導趨勢:專業發展學校的發展與成果。比較教育通訊,33,4-21頁。new window
邱兆偉(民85):美國專業發展學校理念的誕生與成長。比較教育通訊,39,1-12頁。new window
洪榮昭、陳亞玲(民87):企業學習型組織之探討。成人教育,43,15-25頁。new window
孫志麟(民81):生手如何才能成為專家呢:教師專業表現之探討。師友,297,21-25頁。
孫志麟(民87):國民教育指標體系的建立與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孫國華(民86):國民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馬信行(民85):從社會學角度析論教育專業:下一波師範教育改革方向的構想。教師天地,83,18-21頁。
馬康莊、陳信木譯(G.Ritzer著)(民79):社會學理論(Sociological theory)。台北市:巨流圖書。
教育部(民84):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廿一世紀的教育遠景。台北市:作者。
高強華(民77):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0,113-134 頁。
高強華(民81a):教師社會化研究及其在師資培育上的意義。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53-88頁)。台北:師大書苑。
高強華(民81b):教師專業社會化面面觀。台灣教育,496,1-8頁。new window
高強華(民86):迎接教學生涯的新挑戰:教師專業成長面面觀。北縣教育,16,23-28頁。new window
高強華(民86):論教學專業與教科書的選用。教師天地,88,14-17頁。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理學院(民87):一九九八年師資培育研究與教學能力評鑑研討會:論文集與研習手冊。台灣省,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康淑佩、郭秋勳(民84):美國奧勒剛教師專業發展:企業研習模式。教育與實習輔導季刊,1(5),73-76頁。
張芬芬(民73):師大結業生分發實習前後任教意願與教學態度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芬芬(民77):實習教師社會化之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19,351-384頁。
張美蓮(民85):我國大學教育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清濱(民85):教師進修:邁向專業化的途徑。研習資訊,13(6),2-9頁。
張植刪、林幸台(民68):小學教師的專業知識。台北市:正中書局。
張德銳(民81):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241-284頁)。台北市:師大書苑。new window
張德銳(民82):教師評鑑與教師專業成長。國教世紀,28(6),50-54頁。
張德銳(民83a):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途徑:國小教師教學評鑑系統。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改革(195-238頁)。台北市:師大書苑。new window
張德銳(民83b):教育部八十三會計年度「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國小教師教學評鑑系統之研究:執行成果報告。教育部委託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研究。new window
張德銳(民85):如何從「師資培育法」提昇教師專業素質。教師天地,83,27-31頁。
張德銳(民87):以同儕教練模式提升教師專業。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217-335頁)。台北市:楊智。
張德銳、呂木琳(民82):教師評鑑的新方向:教師發展評鑑系統。國立編譯館館刊,22(1),269-303頁。new window
張德銳、簡紅珠、裘友善、高淑芳、張美玉、和成虹飛(民85):發展性教師評鑑系統。台北市:五南。
曹學仁(民86):教師生涯規畫的理念:談終身學習與專業成長。教育實習輔導季刊,3(2),37-40頁。
許銘欽(民87):從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趨勢談教師專業能力的養成。發表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87年度「教師專業成長:理想與實際」研討會(87年12月12日)。
郭玉霞(民81):美國教學專業化運動的發展現況。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333-347頁)。台北市:師大書苑。
郭玉霞(民83):美國近年來教師評量的發展與革新。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改革(239-254頁)。台北市:師大書苑。
郭生玉(民83):影響教師工作心厭因素之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台灣師大),27,63-79頁。new window
郭為藩(民84):教育改革的省思。台北市:天下文化。new window
陳金山(民86):從終身教育的理念談教師進修的專業成長與發展。台灣教育,553,53-58頁。
陳伯璋(民85):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內涵與進修體系規劃研究。教育部委託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研究。
陳奎(民69):教育社會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陳奎(民81):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美玉(民85):結構性限制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研究雙月刊,52,53-62 頁。new window
陳美玉(民87):實習教師專業成長途徑之研究:以校際觀摩法之應用為例。發表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87年度「教師專業成長:理想與實際」研討會(87年12月12日)。
陳密桃(民68):國中教師對教師角色的自我觀念與其對教學及學生態度的關係:自我觀念對角色踐行實效影響之分析研究。教育學刊,1,285-323頁。new window
陳密桃(民70):國小級任教師的領導類型對班級氣氛及學生對班級氣氛及學生行為的影響。教育學刊,3,224-270頁。new window
陳惠邦(民85):教育行動研究作為教師進修模式的探討。竹市文教,14,24-28頁。
單文經(民79):教育專業知識的性質初探。台北市:師大書苑。
彭森明(民88):中小學教師基本素質規範與師資培育。發表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辦「中小學教師素質與評量研討會」(88年5月24、25日)。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彭駕騂(民76):從教師的自我成長談起。台灣教育,439,1-5頁。
曾家球(民82):多元化的教師修。竹縣文教,7,19-23頁。
曾慧敏(民82):國小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工作需求、生涯關注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游家政(民85):得懷術[Delphi]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花蓮師院學報,6,1-24頁。new window
湯梅英(民85):教師專業社會化之探討:學習與成長的歷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7,1-16頁。
黃正鵠(民78):建立教師在職進修制度。學生輔導通訊,12,5-9頁。
黃秀霜、張玉成、李宗薇、林新發、和徐超聖(民86):國民小學教師應具備之基本能力及素養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學專業與師資培育(91-117頁)。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坤錦(民81):各國教師專業之比較。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編):國際比較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文輯(617-642頁)。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76):課程評鑑。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85a):從課程的角度看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天地,83,13-17頁。
黃政傑(民85b):中小學基本學力指標之綜合規劃研究。教育部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研究。
黃富順(民88):學習社會的意義、特性與實施。成人教育,47,6-13頁。
黃瑞祺(民74):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台北市:巨流圖書。new window
黃瑞榮(民86):國民小學教師教育專業素質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榮村(民85):教師專業成長:一位外行人人的觀點。教師天地,83,8-12頁。
詹志禹(民86):中小學教師選聘的專業判準。北縣教育,16,33-36頁。
楊文雄(民64):國民小學教師在職教育之改進途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7,515-1521頁。
趙起陽(民80):教育實習。台北市:五南。
廖高仁(民80):一個好老師的成長:台灣區師範學院七十九學年度教育工作研討會專題報告。國教園地,35/36,90-92頁。
劉文通(民76):新竹市國民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文通(民83):進德修業知多少?:「教師專業成長座標圖」初探。教師天地,68,28-29頁。
劉明秋(民80):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諮商與輔導,70,43-45頁。
劉湘川、簡茂發(民82):電腦會議式大慧調查法[Delphi]及其在教育上之應用。資訊教育,35,6-11頁。
歐用生(民82):教師即研究者。研習資訊,11(4),1-6頁。
歐用生(民83):從社會科教育發展趨勢談社會科教師的專業成長。研習資訊,11(1),1-6頁。
歐用生(民85):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市:師大書苑。
歐用生(民86):教師如何面對教育改革。國民教育,38(1),2-6頁。
潘慧玲(民83):美國初中教師證照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文輝(民79):社會學理論。台北市:三民。
蔡秀媛(民88):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台北市大橋國小研究。
蔡秀媛、呂錘卿(民84):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現況及影響因素研究(教師專題研究六三)。台北市: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蔡培村(民85):教師生涯與職級制度。高雄市:麗文文化。new window
蔡培村、孫國華(民85):我國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之實證分析。載於蔡培村(主編):教師生涯與職級制度(191-226頁)。高雄市:麗文文化。new window
蔡清田(民86):以行動研究為依據的教師在職進修與專業成長。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學專業與師資培育(323-351頁)。台北市:師大書苑。
蔡碧璉(民79):美國提昇教師專業品質的新趨勢。台灣教育,470,36-41 頁。
蔡碧璉(民82):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蔡碧璉(民8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關係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17,283-330頁。new window
蔡靜芳(民87):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課程內涵需求評估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系教學科技組碩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鄭崇趁(民87):新時代教師:以生涯規劃的觀點談當前教師面對的挑戰與回應。學生輔導,54,18-25頁。new window
鄭照順(民73):國中教師專業社會化之研究。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錫錡、陳聰浪(民85):自我導向學習在教師專業發展上之應用。成人教育,34,32-37頁。new window
謝文全(民67):得懷術[Delphi]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今日教育,34,35-38頁。
謝文全(民77):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美國的教師在職進修教育。國教之友,40(1),4-7頁。
謝臥龍(民86):優良國中教師特質之德懷分析。教育研究資訊,5(3),14-28頁。new window
謝琇玲(民87):教育學程實施之研究:教師專業社會化的觀點。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鍾任琴(民83a):較師專業之探討。教師之友,35(2),29-35頁。
鍾任琴(民83b):國小實習教師教育專業信念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鍾任琴(民86):國民小學教師權能之調查分析。教師之友,38(2),20-27 頁。new window
簡紅珠(民85):國小專家與新手教師的班級管理實作與決定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4(4),36-48頁。new window
簡茂發(民73):師範生的自我期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
簡茂發(民79):台灣省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改進途徑之研究。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委託專案研究報告:彰化高中、台中師院研究。
簡茂發等(民86):中小學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教育研究資訊,5(3),1-13頁。new window
顏素霞(民83):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實習課程、學生個人背景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顏慶祥(民80):大陸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教育之改革。中國大陸研究,34(5),82-94頁。new window
羅清水(民87):終生教育在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研習資訊,15(4),1-7頁。
羅清水(民88):教師專業發展的另一途徑:談教師評鑑制度的建立。研習資訊,16(1),1-10頁。
饒見維(民85):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英文部份】
Andrews, T.E., & Barnes, S.(1990). Assessment of teaching. In W.R. Houst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A project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pp.569-598). New York: Macmillan.
Burden, P.R. (1990). Teacher development. In W.R. Houst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A project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pp.311-328) New York: Macmillan.
Calderhead, J.(1988).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London: The Falmer.
Cerra, M.B.(1982).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commitment of teachers in selected Indiana elementary schools as related to their perception of local administrator effectivenes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4(06), 1636A.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AAC8322812)
Cheung, K.C.(1990). To grow and glow: Towards a model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Education for Teaching (Singapore, July 27-31,1990).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38575)
Christensen, J.C.(1985). Adult learning and teacher career stage development. In P.J. Burke & R.G. Heideman (Eds.), Career-long teacher education (pp.158-180). Illinos: Charles C Thomas.
Clandinin, D.J., & Connelly, F.M.(1995).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andscape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Clark, B.J.(1996). A constan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flective practice, collegial interaction, and school culture: toward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for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teach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Copeland, W.D., & Kingsford, S.(1981). Helping schools plan staff development: A study of an approach to in-service education. Far West Laborator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an Francisco, CA: Teachers'''' Center Exchang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18239)
Croll, P.(1996). Teachers, pupils and primary schooling: Continuity and change. London: Cassell.
Dahawy, B.M. (1992). In-service education within schools: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62431)
Dower, M.C.(1990).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of the integrative learning system training: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Union Institute.
Duckworth, E.(1997). Teacher to teacher: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 New York,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Duke, D.L.(1993). Removing barriers to professional growth. Phi Delta Kappan, 74(9), 702-712.
Egelson, P.(1994). Collaboration at Richland school district two: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design and implement a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professional growth.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LA, April 4-8,1994).
Eraut, M.(1994).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ompetence. London: The Falmer.
Erffmeyer, E.S., & Martray, C.R.(1988). A Goal-setting process for evaluat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Paper presented at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LA, April 5-9 1988).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93858)
Fessler, R.(1985). A model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P.J. Burke & R.G. Heideman (Eds.), Career-long teacher education (pp.181-193). Illinos: Charles C Thomas.
Fessler, R., & Burke, P.J.(1983). Interaction: An essential in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growth programs. Nassp Bulletin, 67(461),43-49.
Fritz, J.J., Miller-Heyl, J., Kreutzer, J.C., & MacPhee, D.(1995). Fostering personal teaching efficacy through staff development and classroom activies.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8(4),200-208.
Glatthorn, A.A. & Fox, L.E.(1996). Quality teaching through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Goldman, P., & Smith, N.S.(1991). Portrait of a successful educational innovation: British Columbia''''s program for quality teach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Canadish Association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Kingston, Ontario, Canad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46587)
Hancock, R., & Settle, D.(1990). Teacher appraisal and self-evaluation: A practical guide. Oxford: Blackwell Education.
Hargreaves, A. & Fullan,M.G. (eds.) (1992). Understanding teacher development. New York: Cassell.
Herndon, K., & Fauske, J.(1994). Facilita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through action research.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LA, April 4-8, 1994).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74462)
Howard, P.A. (1994). The meaning of the evaluative look in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Alberta.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NN95193)
Huberman,M.(1989). The professional life cycle of teachers. Teachers College Records, 91(1),31-57.
Huberman,M.(1992).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instructional mastery. In A.Hargreaves & M.G. Fullan (Eds.) Understanding teacher development. (pp.122-142)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Hunter, M.(1993). Education as a professional. 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 14(3), 42-44.
Jones, K., et al.(1989). Staff development in primary schools. Oxford: Basil Blackwell.
Kagan, D.M.(1992). Professional growth among pre-service and beginning teacher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2(2), 129-169.
Lange, J.D., Burroughs-Lange, S.G.(1994). Professional uncertainty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LA, April 4-8, 1994).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76128)
Lapin, F.M.(1984).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 a naturalistic study of students becoming teacher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5(08), 2477A.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AAC842617)
Lasley, T.J.(1992). Promoting teacher reflection. 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 13(1), 24-29.
McConaghy, J.A. (1991). Teachers'''' stories and pedagogical insigh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Alberta.
Medley, D.M., Coker, H. & Soar, R.S. (1984). Measurement-based evaluation of teacher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approach. New York: Longman.
Morgan, P. (1997). A teacher''''s working portfolio: Enhancing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building a curriculu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12180)
Mulholland, L.A., & Berliner, D.C.(1992). Teacher experience and the estimation of student achieve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CA, April 20-24, 1992).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48350)
Mullins, T. W.(1994). Staff development programs : A guide to evaluation.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Corwin.
Newman, K.K. (1980). Helping teacher examine their long-range develop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04321)
Oja, S.N.(1990). Developmental theories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Boston, MA, April 16-20).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2351)
Orlich, D.C.(1989). Staff development: Enhancing human potential. Boston: Allyn and Bacon.
Packard, R.D.(1993). Professional teacher: Master communicator, researcher and scholar. Paper presented at Honors Week: A Celebration of Teaching (Flagstaff, AZ, March 31, 1993).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8053)
Pink, W.T. & Hyde, A.A.(Eds.) (1992). Effective staff development for school change. Norwood, NJ: Ablex.
Postlethwaite, T. N. & Husen, T.(Eds.)(1985).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tudies. New York: Pergamon.
Postlethwaite, T.N. & Husen, T.(Eds.)(1994).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tudies. (2nd ed.) Oxford: Pergamon.
Richards, W.H.Ⅲ(1983). The effect of a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evaluation cycle upon experienced teacher attitude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4(10), 2945A.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AAC8401834)
Robinson, P.(1981). Perspectives on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Sando, J.P.(1995).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s that promote professional growth.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Schon, D.A. (1983).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 think in ac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Schumaker, K.A.(1993). A taxonomy for assisting teacher reflection and growth in reading instruction. Paper presented at Annual Midwest Reading and Study Skill Conference (6th, Kansas City, MO, March 1-2).(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61684)
Simonsen, P.(1986). Concepts of career development.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40(11),70-74.
Simpson, T.A., & Weiner, E.S.C. (Eds.)(1989).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nd. ed.). Oxford: Clarendon.
Sudzina, M.R. & Gay, J.E.(1993). Child study: A process for teachers''''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Journal of Humanistic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31(4), 171-180.
Tickle, L.(1987). Learning teaching, teaching teaching: A study of partnership in teacher education. London: The Falmer.
Tirri, K.(1993). Evaluating teacher effectiveness by self-assessment: A cross-culture stud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Helsinki, Finland.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65688)
Valentine, J.W.(1992). Principal and practices for effective teacher evalua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Valli, L.(ed.)(1992). Reflective teacher education : Cases and critique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Vest, J.N.(198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ttitudes of high school teacher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8(01), 40A.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AAC8708799.
Ware, W.B. and others.(1992).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North Carolina teaching performance appraisal instrument: Another look.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 San Francisco, LA, April 20-24, 1992).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48401)
Zollmam, A., & Smith, C.L.(1993). Fostering professional growth: A criterion- referenced format for student teachers in mathematics.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93(3), 132-13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