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政策與分析架構之研究
作者:王瑞安
作者(外文):Wang, Ruey-An
校院名稱: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指導教授:王政彥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7
主題關鍵詞:成人及終身教育政策政策分析adult and lifelong education policypolicy analysi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3)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9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系統分析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政策內涵,並建立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政策內涵之分析架構。研究過程強調理論與實務之結合,首先,運用文件分析為研究方法,蒐集教育部所頒布成人及終身教育之中程計畫、白皮書、1990至2005年教育部公報、教育部全球資訊網之相關資訊為資料分析之主軸,並接續以個別訪談法蒐集資料做為佐證,用以詮釋事實及尋求因果關係之解釋。根據研究所得結果,進一步提出「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政策內涵分析架構雛型」,再以焦點團體法,經由學者專家、教育行政官員、實務工作者提供意見,加以檢驗,確立「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政策內涵分析架構」,包括政策環境、政策目標、政策法規、政策實施、政策成果評估等五大類別及55個分析項目。
最後獲致十項結論與提出對中央及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單位、成人及終身教育機構及對後續研究之建議。茲述如下:
壹、 持續關注國際成人及終身教育之發展趨勢,作為我國政策規劃與實施之參考依據。
貳、 政策發展受政府首長施政理念及偏好影響,不具連貫性及延續性。
參、 建立學習社會之願景具有相當理想性,但欠缺發展階段之策略性規劃。
肆、 缺乏事權統一之專責常設機構,教育部門與勞動部門及各單位的協調整合仍待加強。
伍、 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的實施以擴增學習機會為主要策略,實施成效難以評估。
陸、 重視弱勢及特殊族群成人及終身教育活動,需運用適宜之推動策略,提升實施成效。
柒、 我國成人教育政策逐漸為終身教育政策所含括,但實務推動上,仍需以成人教育為主軸。
捌、 政府應定期調查成人參與非正規學習活動狀況。
玖、 建立評鑑機制,瞭解實施成效,作為政策方案持續、修正或廢止的參考依據。
壹拾、 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政策內涵分析架構可以做為政策規劃、實施和評估的檢核系統,進一步監測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政策的發展,建立政策發展之回饋機制。
依據上述結論,提出對中央及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單位、成人及終身教育機構及對後續研究之建議如下:
對中央及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單位之建議包括:(1)為有效整合各項成人及終身教育資源,教育部須擬定近程、遠程之發展策略,以有效整合各項資源;(2)建立成人參與非正規教育活動之資料庫,瞭解學習參與情況;(3)需建立成效評估機制,瞭解實施成效,作為下一階段政策改進及參考依據;(4)運用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政策內涵分析架構做為政策規劃、實施和評估的檢核系統。
對成人及終身教育機構之建議包括:(1)針對不同目標人口及組織定位,提供多元學習機會;(2)運用策略聯盟、合作等方式,連結其他組織辦理成人及終身教育活動。
對後續研究之建議包括:(1)研究取向:可採取政策方案、目標對象或實施機構,進行單一性、比較性或融合性等不同方式的研究。(2)研究方法:後續研究者可以運用量化研究、調查研究、實驗研究等其他不同的方法進行探討,相信必然可以獲得許多不同的研究結果,使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的研究成果更加豐碩。(3)研究對象:成人及終身教育的實施以成人為主,需將研究對象加以擴充,納入不同特性、特殊及弱勢族群之目標人口,蒐集更多元的資料,使研究結果更接近實際狀況。(4)分析架構運用之建議: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政策內涵分析架構偏向整體政策之探討,但就政策研究而言,可以選擇各階段、各類別之政策過程加以探究,例如針對政策目標或政策實施等,均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重要議題。也可以針對分析架構作驗證並加以修正。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systematically adult and lifelong education policy, and to build a analytic framework for adult and lifelong education policy. The process of study emphasizes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Firstly, using documentary analysis as the study method; collecting medium-term project, the White Paper, the bulleti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rom 1990 to 2005 and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of adult and lifelong education from the announcemen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n, collecting materials as evidence based on personal interview, so that it can interpret actuality and explore the explanation of causal rel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bringing up the model of adult and lifelong education policy and its analytic framework. Next, to base on focus groups, academic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ors and practicers provide opinions and examinations, asserting “ the content of adult and lifelong education policy and its analytic framework”, and including five categories of policy environment, policy goal, policy regul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policy evaluation and 55 analytic items.
Finally, according to ten obtained conclusions, having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unit of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the institution of adult and lifelong education, and future studies.
The research has draw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aking notice of abidingly the developing of international adult and lifelong education regards as references of policy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2. Policy development has been affected by administration and preference of government executive, and it has no continuity.
3. Building the visions of learning society is very ideal, but lacking of strategic planning of developing stages.
4. Lacking common institutions which the things can be unified, in addiction, it should enhance the co-ordination and integration among educational department, labor department and other departments.
5.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ult and lifelong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increasing learning opportunities, or it is hard to evaluate effects.
6. To value adult and lifelong educational activities of special and disadvantaged population, and make use of suitable strategies to raise implementation effects.
7. Adult education policy is involved gradually lifelong education, but in executing practice, it is still based on adult education.
8.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vestigate regularly the situations adults participate in nonformal learning activities.
9. To build up evaluation systems, understand implementation effects regards as references of the policy program continues, revises or abolishes.
10. The analytic framework of adult and lifelong education policy can be a test system for policy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 furthermore, it can monitor the development of adult and lifelong education policy.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has made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unit of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the institution of adult and lifelong education, and future studies.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unit of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1) In order to integrate efficiently the resources of adult and lifelong educ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should draft the developing strategies of short-term and long-term to integrate all resources efficiently.
(2) Building the data bank the adults participate in nonformal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to understand the learning situations.
(3) Building the system of evaluation,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implementation as a basis of improvement and references for next stag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institution of adult and lifelong education:
(1) Providing the opportunities of plural learning in connection with different population and organization.
(2) Making use of the ways of strategic alliance and cooperation holds adult and lifelong education activities with other organizations.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studies:including research variables,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using of analytic framework.
王文科(1995)。教育計畫與教育發展策略。台北:心理。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new window
王世哲等譯(2002)。面臨十字路口的成人教育-學尋出路。台北:巨流。(Matthias Finger and Jose Manuel Asun,2001)
王世璋(1998)。國中補校成人學生中途輟學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石番(1992)。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
王如哲(2001)。教育行政研究的展望。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教育學研究方法,99-123。高雄:麗文文化。
王政彥(1995a)。台灣地區成人教育行政專業化之可行策略。成人教育,24,18-26。
王政彥(1995b)。成人教育專業機構的建立。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成人教育專業化,161-199。台北:正中書局。
王政彥(2000a)。推展終生學習的國際趨勢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台灣教育,593,41-60。
王政彥(2000b)。我國終身學習法制化的進程與取向。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主編),新世紀教育的理論與實踐,489-509。高雄:麗文文化。
王政彥(2003a)。當前歐盟推展e學習的工作重點及其對我國資訊終身教育的啟示。成人教育,74,2-13。
王政彥(2003b)。英國的終身教育。黃富順(主編),比較終身教育,181-226。台北:五南。
王政彥(2003c)。社會變遷中成人教育的變與不變。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社會變遷與成人教育,51-80。台北:師大書苑。
王政彥(2003d)。設置終身教育局,落實「終身學習法」。成人教育,72,31-33。
王瑞安(2003)。成人教育政策評鑑之設計-以社區大學經費補助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主編),e世代成人教育發展任務與省思,173-188。
內政部(1999)。外籍新娘生活輔導實施計畫。台北:編者。
內政部(2006)。內政部九十五年度推展社會福利補助經費申請補助項目及基準。2006年9月3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24/95.htm。
內政部統計處(2006a)。戶籍人口統計月報-台閩地區各縣市人口年齡結構重要指標。2006年9月3日,取自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1-9-9507.xls。
內政部統計處(2006b)。戶籍人口統計月報-台閩地區各縣市外籍及大陸配偶人數。2006年9月3日,取自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1-9-93.xls。
內政部統計處(2006c)。內政統計月報。2006年4月18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部統計處(2006d)。十五歲以上人口教育程度。2006年4月7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1998)。制訂終身教育法可行性之研究。教育部委託研究專案。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1)。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公務人員終身學習護照核發及認證作業要點。2006年4月18日,取自http://www.hrd.gov.tw/14_learning/essential.htm。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6)。2004文化白皮書。2006年4月18日,取自http://web.cca.gov.tw/intro/2004white_book/。
行政院主計處(2006a)。國民所得統計常用資料(93SNA)。2006年4月18日,取自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622716151871.xls。
行政院主計處(2006b)。統計速報提要分析。2006年4月18日,取自http://www.evta.gov.tw/stat/9503/analyze-3.doc。
行政院主計處(2006c)。電腦應用概況調查統計結果分析。2006年10月13日,取自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69718175171.doc。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編者。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0)。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台北:編者。
朱志宏(1995)。公共政策。台北:三民。
朱則剛(1994)。教育工學的發展與派典演化。台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江綺雯(2002)。催生「終身教育局」-推動終身教育,建構學習社會。成人教育,70,17-20。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2006a)。中央法規標準法。2006年8月26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A0030133。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2006b)。教育部組織法。2006年8月26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000001。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2006c)。教育部處務規程。2006年8月26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H0010001。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2006d)。行政程序法。2006年8月26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A0030055。
李明寰譯(2002)。公共政策分析。台北:時英。(William N. Dunn,1995)
李建聰(2000)。立法技術與法制作業。台北:三民。
吳明烈(2001)。終身學習的國際發展脈絡與趨勢。成人教育,62,32-40。
吳明烈(2004)。終身學習-理念與實踐。台北:五南。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吳宗雄(2000)。國內成人教育政策研究的現況分析。成人教育,54,43-51。
吳政達(2002)。教育政策分析-概念、方法與應用。台北:高等教育。
何青蓉(1995a)。成人教育研究所課程開設的趨勢及相關議題。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成人教育專業化,105-135。台北:正中書局。
何青蓉(1995b)。從學習者特性論析我國成人識字教育之規劃。教育部委託之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
何青蓉(2003)。跨國婚姻移民教育初探:從一些思考陷阱談起。成人教育,75,2-10。
何青蓉(2006)。跨族群的婦女識字教育:性別的觀點。成人及終身教育,12,2-12。
武文瑛(2000)。我國企業實施帶薪教育假可行性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武文瑛(2004)。我國回流教育政策實施之評析。成人及終身教育,2,14-24。
林水波、張世賢(1997)。公共政策。台北:五南。
林宗毅(2002)。從開放系統理論看公營事業民營化之組織變革──以中華電信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清江(1998)。邁向學習社會:未來教育的希望。成人教育,42,2-3。
林適湖(1999)。我國暴力犯罪嚴重性指標與權重體系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林鍾沂(2001)。行政學。台北:三民。
柯正峰(1998)。我國邁向學習社會政策制定之研究-政策問題形成、政策規劃及政策合法化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柯正峰(1999)。終身教育政策法制之探討。教育資料集刊,24,81-99。new window
胡幼慧(1996)。焦點團體法。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223-237。台北:巨流。
胡夢鯨(1994)。成人教育哲學思想的流變:從「雙元對立」到「多元並存」。成人教育,17,32-38。
胡夢鯨(1996)。成人教育現代化與專業化。台北:師大書苑。
胡夢鯨(1997)。終身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胡夢鯨(1998a)。學習社會發展指標之建構與評估應用。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學習社會,33-63。台北:師大書苑。
胡夢鯨(1998b)。我國邁向學習社會過程中的障礙與克服途徑。成人教育,46,7-14。
侯東成(2001)。社會系統理論的理論發展契機探索。暨大學報,5(1),89-113。
高宣揚(1998)。當代社會理論(下)。台北:五南。
秦夢群(1999)。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編印(1996)。台灣地區成人教育資源手冊。台北:編者。
教育部(1998a)。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台北:編者。
教育部(1998b)。教育改革行動方案。2006年4月19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menu03/sub02/content_020201/03020201_02.htm。
教育部(2001)。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第四屆第五會期報告-健全多元師資培育,提升中小學師資素質。2004年11月5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menu01/sub04/01040007b2.htm#L32。
教育部(2002)。國立社會教育機構業務統計年報。台北:編者。
教育部(2004a)。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五屆第五會期報告 -我國教育政策之現況與未來發展。2004年11月5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menu01/sub04/930526.htm?search
教育部(2004b)。發展新移民文化計畫。2004年11月5日,取自http://epaper.edu.tw/079/important.htm。
教育部(2005a)。近三年來教育預算編列情形。2005年1月25日,取自http://epaper.edu.tw/102/number.htm。
教育部(2005b)。修正「教育部補助辦理成人基本教育實施原則」。2006年9月3日,取自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1026/ch05/type2/gov40/num2/Eg.htm。
教育部(2006a)。社教司業務介紹。2006年8月26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OCIETY/EDU0866001/Business/first/body_first.htm?TYPE=1&UNITID=&CATEGORYID=87&FILEID=9348。
教育部(2006b)。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2006年12月29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OCIETY/EDU0866001/951225.pdf?FILEID=150875&UNITID=2&CAPTION=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TYPE=2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new window
陳昀萱(2004)。我國「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理念實踐之研究-評析「方案八-推廣全民外語學習方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雪玉(2006)。社會教育95年度重點工作論述。社教雙月刊,131,50-55。
許忠和(2004)。1985-2003年我國教育部推展成人教育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芳全(2000)。教育政策立法。台北:五南。
張鈿富(1995)。教育政策分析-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彭文賢(1980)。系統研究法的組織理論之分析。台北:聯經。new window
黃月純(2005)。台灣成人教育學位論文研究趨向~1984-2004。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5,114-138。new window
黃光國(2001)。社會科學的理路。台北:心理。
黃明月(1998)。推展終身教育之策略。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終身全民教育的展望,211-245。台北:揚智。
黃振隆(1999)。日本終身教育的現況檢討與未來展望。教育資料集刊,24,217-239。new window
黃富順(1990)。成人教育的意義、性質及其相關的名詞。載於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主編),成人教育,1-18。台北:台灣書店。
黃富順(1996)。終生學習的意義、源起、發展與實施。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1-32。台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黃富順(1998a)。我國成人教育的發展與革新。教育資料集刊,23,221-239。new window
黃富順(1998b)。學習社會理念的發展、意義、特性與實施。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學習社會,1-32。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1999)。從大學推廣教育談社區大學的設立。成人教育,52,39-45。
黃富順(2000)。成人教育導論。台北:五南。
黃富順(2002)。邁向學習社會的新里程-終身學習法的研訂、內容及特色。成人教育,68,2-12。
黃富順(2003)。社會變遷中終身學習典範的形塑。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社會變遷與成人教育,1-20。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2004a)。社會變遷中終身學習典範的形塑。成人教育,77,2-11。
黃富順(2004b)。我國大學回流教育的困境與突破。成人及終身教育,2,2-6。
黃富順(2006a)新住民及其子女的教育問題與輔導。成人及終身教育,13,29-35。
黃富順(2006b)。台灣地區社區學習體系的發展、特色與問題。成人及終身教育,12,27-37。
黃鉦堤(2000)。論社會系統理論及其對公共行政研究之意含。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4,31-63。new window
楊文彬(2003)。台灣光復後成人教育政策發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思偉(1999)。日本教育。台北:商鼎。
楊思偉(2003)。日本的終身教育。黃富順(主編),比較終身教育,87-110。台北:五南。
楊孝濚(1987)。內容分析。楊國樞(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809-831。台北:東華。new window
楊桂杰(1999)。教育立法歷程及其模式之建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楊國賜(1993)。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我國成人教育政策。成人教育,11,2-9。
楊國賜、黃明月(1999)。我國成人教育指標之研究。社會教育學刊,28,87-140。
楊國德(1994)。研訂終身教育中長程發展計畫芻議。成人教育,22,33-39。
楊國德(2003)。從美國終身教育的發展談我國終身教育努力的方向。成人教育,74,14-23。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6)。2006中小企業白皮書。台北:編者。
潘麗琪(2003)。瞭解西方成人教育研究取向以作為台灣碩博士論文寫作之參考。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主編),2003年成人教育與終身學習國際研討會論文集,338-348。
歐素汝譯(1999)。焦點團體:理論與實務。台北:弘智。(David W. stewart and Perm N. Shamdasani,1990)
蔡秀珠(2004)。台中縣外籍配偶識字學習障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培村(1995)。論析我國成人教育專業化及其發展趨勢。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成人教育專業化,201-234。台北:正中書局。
監察院(2003)。社區大學總體檢調查報告彙編。台北:編者。
監察院(2004)。我國推動終身教育之成效與檢討。台北:編者。
劉昭志(1999)。影響我國成人教育政策執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發展與改進成人教育五年計劃綱要」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鎮寧(2001)。我國成人教育政策合法化問題探討,成人教育學刊,5,249-274。
謝瑞智(1996)。教育法學。台北:文笙。
蕭佳純(2003)。邁向學習社會政策執行之評析。教育政策論壇,6(1),37-62。new window
簡徐芬(1994)。公共利益團體影響政策制定過程之研究-以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魏惠娟(1998)。從終身學習的觀點反思我國成人教育政策及未來行動。教育政策論壇,1(2),50-80。new window
魏惠娟(2002)。從全球化現象省思成人教育組織發展。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全球化與成人教育,385-404。台北:師大書苑。
顏國樑(2004)。教育法規。高雄:麗文文化。
Alkin, M. C.(1990). Debates on evaluation. CA: Sage.
Anderson, J. E.(1990). Public Policy Making. New York: CBS College Publishing.
Bertalanffy, L. V.(1968). General System Theory: Foundations, Development, Applications. New York: G. Braziller.
Brookfield, S.(1994). Lifelong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niversity Adult Education,33(1),23-47.
Bryman, A. & Burgess, R. G.(Eds)(1999).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Bulmer, M.(1986). Social science and social policy. Boston: Allyn and Bacon.
Dave, R. H.(1976)(Ed.). Foundat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 Oxford: Perfamon Press.
Delors, J. et al.(1996). 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 Paris:UNESCO.
Drucker, P. F.(2000). The essential Drucker on society. New York :Penguin.
Duun, W.(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Easton, D.(1965).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Elias, J. L. & Merriam, S. B.(1980).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adult education. Florida: Robert Krieger Publishing, Inc.
European Commission(1995).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wards the learning society. European Commission Press.
European Commission(2002). European Report on Quality Indicators of Lifelong Learning. Brussels:author.
European Commission(2006). Progess Towards The LISBON Objective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port based on indicators and benchmarks-Report 2006. Retrieved August 27,2006, from http://ec.europa.eu/education/policies/2010/doc/progressreport06.pdf.
Faure, E. et al.(1972). Learning to be: 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 Paris, UNESCO, London: Harrup.
Giddens, A.(1990).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Ham,C.,& Hill,M.(1984). The policy process in the modern capitalist state. Brighton, Sussex: Wheatsheaf Books.
Hasan, A.(1996). Lifelong learning. In A. C. Tuijnman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adult education and training,33-40. Oxford: Pergamon.
Henderson, J.(2000). Opening up the learning market. Adult Learning,11(6),11.
Her Majesty,s Stationary Office(2000). Learning and Skills Act 2000. London:HMSO.
Holsti, O. R.(1969). 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Husen , T. & Postlethwaite, T. N. (Eds.)(1985). The International Encycolopedia of Education,Vol.6. New York:Pergamon Press.
Hutchins, R. M.(1968). The Learning Society. New York: F.A.Praeger.
Jarvis, P.(1990). An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London:Routledge.
Karpen,U.(1980). Implementing lifelong education and the law. In A.J. Cropley(Ed.), Towards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 some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Hamburg: UNESCO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Kuhn, T. S. (1970).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mb, A.(1993). The discipline review of Australian law schools. Working papers. Melbourne University,Australia: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86296)
Merriam, S. B. & Brockett, R. G.(1997). The profession and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Merriam, S. B. & Caffarella, R. S.(1999). Learning in adulthood: A comprehensive gui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National Commission on Educational Excellence(1983). A nation at risk: The imperative for educational reform. A report to the Nation and Secretary of Education,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Washington,DC: author.
OECD (1973). Recurrent Education: A Strategy for Lifelong Learning. Paris: author.
OECD (1996).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 Paris: author.
Peterson, R.(1979). Lifelong learning in America. Michigan: A Bell & Howell Company.
Portney, K. E.(1986). Approaching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to policy and program research.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Quade, E. S.(1989). Analysis for public decision. New York: North Holland.
Richardson, J.(Ed.)(1996).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psychology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London: BPS books.
Rowley, C. D.(1971). The politics of educational plann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aris: UNESCO/IIEP.
Rubenson, K. (1997, April). Lifelong learning: Ideology and reality. Paper presented in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ult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ts Journal, Hongkong.
Stufflebeam, D. L. et al.(1971). Educational Evaluation & Decision Marking. Itasca:F.E. Peaclck Publishers, Inc.
Titmus, C. J.(Ed.).(1989). Lifelong education for adults: A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UNESCO (1976). Recommend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Adult Education. Paris: author.
UNESCO (1996). Adult learning: A key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aris: author.
UNESCO (2006). The UNESCO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to become the UNESCO Institute for Lifelong Learning. Retrieved August 27,2006, from http://www.unesco.org/education/uie/pdf/PR-UIL.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