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台灣地區大學院校整併策略之研究
作者:梁金盛
作者(外文):Chin-Shen Liang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指導教授:劉興漢
吳清基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高等教育大學教育合併整併策略最適經營規模higher educationmergermerger strategiesthe optimal scal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0) 博士論文(5)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3
國立政治大學八十九學年度第二學期博士論文摘要
研究所別:教育研究所 指導教授:劉興漢博士
論文題目:台灣地區大學院校整併策略之研究 吳清基博士
研 究 生:梁金盛
【摘要內容】
本研究旨在分析台灣地區大學院校之現況與大學院校整併策略,做為教育行政與學校行政在大學院校間實施整併的參考。
研究者透過文獻探討、文件分析解析台灣地區大學院校的發展與現況;以台灣地區公私立大學院校決策管理層級之校長、教務長、學務長、總務長等合計507位做為問卷調查對象,回收問卷303份,回收率約59%,運用次數分配、卡方分配、及肯德爾和諧係數等進行考驗;另針對已完成整併及正討論中的個案實施訪談,得到以下的主要研究發現:
一、現代大學院校必須注重經營管理的績效,與朝最適經營規模發展。
二、學校間的整併是促使大學院校達到最適經營規模的一種方式。
三、政府在保障與維護學術自由前提下,有規劃整體教育發展的權利與責任。
四、台灣地區近10年來在大學學校數量與學生數量上均不斷的增加,但學校規模不大,約有80%左右的學校學生數在10,000人以下,而且5,000人以下的學校約有37%。
五、台灣地區近40年來人口出生數,與近10年來經濟成長率均呈現下降的現象,又面對WTO衝擊的壓力,學校間的整併是規模較小學校發展的可行策略。
六、台灣地區大學院校決策管理層級,對大學院校現況認知情形與實際情形相符,但認為「為增加資源的使用效益,招生人數應該增加」。
七、在大學院校整併條件方面,認為學校最應重視的是學生素質的提升,在經費補助方面應維持原有學校經費三年不變。
八、在大學院校整併原則方面,認為最重要的是願景、系所整併、人力資源整合與擴大互補功能。
九、學校間整併的效益為提升學校整體競爭能力,與有利於人力的整合運用。
十、學校間整併的問題,為增加單位間的協調困難與文化不同不易整合。
十一、大學院校間整併策略優先順序,為聯合大學系統、合併、策略聯盟、購併。
十二、政府如果希望學校間整併,宜提供誘因且訂定整體方案公布實施。
十三、學校間的整併,政府所能提供的最具體誘因是「經費」與「員額」二項。
十四、學校間能否整併,應由校務會議決定。
十五、學校間如果有共同接受的願景,則容易合併。
十六、學校間的整併過程中,政府適時介入與支援為是否完成整併的關鍵。
最後,本研究針對大學院校的整併策略,分別向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提出具體的建議,同時也建議未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關鍵字】高等教育、大學教育、合併、整併策略、最適經營規模
The Study of Strategies for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Merger
Chin-Shen Lia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current positions and merge strategies among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aiwan. In addition, the study intended to provide useful implications to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for governing the proceeding of college merger.
The current researcher reviewed literature and document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positions of Taiwan’s colleges.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mailed to 507 administrators who were college presidents, chairs of Academic Affairs, chairs of Students Affairs, and chairs of General Affairs in Taiwan. A total of 303 questionnaires were completed and returned. The returned rate was 59%.
Distribution of frequency, chi-square, and the Kendall coefficient of concordance were used for data analyses. The current researcher also interviewed the administrators whose college had completed merger or were in the merging process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 period.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were the following:
1.Modern colleges need to emphasize the efficiency of school management and pursue “the optimal scale” for school development.
2.The merger among colleges is a way for promoting the school to achieve “the optimal scale”.
3.Based on the premise of “no violated academic professional liberty”, the government should have authority and obligations to provide a plan for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4.The numbers of colleges and students are increasing dramatically in the past 10 years. However, the size of schools is considered small. A total of 80% of colleges with student number less than 10,000, and 37% of these colleges with student number less than 5,000.
5.The current challenges for Taiwan’s higher education include a decreasing population of new born in the past 40 years; declining economic growing rate within recent 10 years; and the advent of Word Trade Organization. It is a practical strategy to merge small colleges in order to face these challenges.
6.The college administrators recognize the reality of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They suggest an increase of the student number would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use of education resource.
7.The critical requirements for college merger include that schools have to emphasiz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to have a stable financial support for at least 3 years.
8.A vision of future, consolidation of 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programs, and coalition of human resources are consider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principles of college merger.
9.The benefits of a merger among colleges are an increase the compatibility and the use of human resources.
10.The challenges of a merger among colleges include the negotiation of the increase of new units after merger, and the consolidation of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mong colleges.
11.The priorities of college merger strategies are affiliation of universities’ system, merger, strategic alliance, and purchase.
12.If government wants to promote merger among colleges,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incentives and be clear with the policies.
13.The best “incentive” from government for college merger are financial and personnel supports.
14.The Committee of School Affairs has the authority to decide whether a college needs to be merged with others.
15.If there have mutual goals among colleges, a merger is more likely to success.
16. During a merger proceeding, government’s support and mediation are the keys for a successful merger.
The current study not only provides implications for college merger to the government and college administrators, but also suggests direc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merger, merger strategies, the optimal scale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一)圖書
Daniel, F.著、林景銘譯(民86)大學理念的持續與變遷。載於「大學理念與校長遴選」。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出版。35-49。
王晴佳(民86)大學之理念:洪堡德與傅斯年觀點之比較。載於「大學理念與校長遴選」。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出版。51-66。
江岷欽(民86)行政革新的希望工程:企業型政府的理念與實務。載於「政府再造」,高雄市政府公教人力資源發展中心編印,21-43。
吳明清(民88)現行大學法的特色與問題。載於「台灣教改1999上篇」,漢文書局,175、182-183。
吳清山(民80)學校行政。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民81)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new window
吳清基(民81)教育行政決定理論與實際問題。台北:文景書局。
吳文侃、楊漢清(民81)比較教育學。台北市:五南書局。
李園會(民74)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台北:文景書局。
李遠哲(民86)大學理念與校長遴選。載於「大學理念與校長遴選」,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1-16。
林文達(民69)教育經濟與計畫。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林文達(民80)教育財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林孝信、黃俊傑(民86)美國現代大學的理念與實踐—以芝加哥大學為例。載於「大學理念與校長遴選」。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出版。67-100。
林清江(民84)高等教育之責任體系與大學自主。載於「大學的自主與責任」。漢文書店86年印行。1-8。
林清江(民88)邁向廿一世紀大學教育發展的願景。載於「教育改革的理想與實踐」,教育部編印。384-391。
林清江(民88a)教育部長林清江眼中的:「象牙塔與社會現實」。載於「教育改革的理想與實踐」,教育部編印。510-514。
秦夢群(民86)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袁華清(民88)淺談三商銀合併案。載於「華銀月刊」。581。27-31。
高希均(民74)教育經濟學導論。載於「教育經濟學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公司,23。
張丕繼(民86)大學教育與人力發展。載於「大學的自主與責任—教育改革系列7」,漢文書店86年印行。57-86
張竺雲(民75) 組織社會學。台北:三民。
陳維昭(民88)邁向新世紀的國立大學。載於「大學理念與實踐」。逢甲大學、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出版。91-96。
陳奎熹(民69)英國的師範教育。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主編:明日的師範教育。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楊國樞(民88)大學之理念及其實踐。載於「大學理念與實踐」。逢甲大學、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出版。1-12
蓋淅生(民74)教育經濟學。台北:三民書局。
盧增緒(民83)大學教育目標之爭議。載於「教育的理想」,歐陽教、黃政傑主編,台北:師大書苑。127-155。
羅文基(民84)近四十年來我國大學教育發展的回顧與檢討。載於「大學教育的理想」。師大書苑86年印行。21-36。
戴曉霞(民88)加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影響與挑戰。載於「教育研究與政策之國際比較」。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協會主編。台北:楊智文化。243-282
(二)期刊論文
丁文玲(民84)我國國立大學經營規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德隆(民75)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亞萍(民88)台閩地區國民中學教育規模經濟之實證研究。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吳炳銅(民83)台北縣國民小學最適經營規模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清山(民78)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吳福源(民88)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氣氛之研究—優良教師與一般教師之比較。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吳璧如(民79)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紅英、米銀俊(1998)發揮合併優勢,力創地方名校。載於「中國高等教育半月刊」。3。25-26。
李皓光(民84)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量指標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志宏(民88)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從憲法看政府與大學關係的合理定位。載於「大學教育改革研討會資料冊」。167-186。new window
林金福(民81)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形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貞(民68)台北市國民中學經營規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新發(民79)我國工業專科學校校長領導行為、組織氣氛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金耀基(民88)在世紀之交談大學之理念與角色。載於「大學教育改革研討會資料冊」。15-27。
姜善鑫(民89)私立大專院校合併之探討—以美國范德堡大學與畢德堡學院為例。臺大教育實習輔導通訊。12。2
施能傑(民87)1+1=1!是好?是壞?---國立航空公司合併後對航空運輸業的影響。航太工業通訊。32。48-49
夏自強(1999)我所經歷的燕京大學的解放與新生。中國高等教育半月刊。9。28-30。
徐錫漳(民82)金融機構合併之理論與實證—以美國為例。產業經濟。147。1-18。
翁志維(民86)策略聯盟的過程、演進與學習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貢文清(1998)抓改革促發展,集創新求特色。載於中國高等教育半月刊。9。44-46。
馬信行(民85)國民教育公辦民營之可行性研究。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八十四會計年度委託研究報告。
張明輝(民86)教育改革與學校教育改革—中小學學校改革的願景。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改革與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張德銳(民87)美國教育改革中的重建學校運動。載於黃政傑主編,「各國教育改革動向」。47-75。
郭添財(民80)臺灣省南部地區國民小學最適經營規模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添財(民81)學校經營規模。台北:師大書苑。
郭添財(民84)臺灣省國民小學規模經濟之研究—學校與班級最適規模之衡量。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都本傳、邱連波(1997)以共建、合併為主要形式,推進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載於「中國高等教育半月刊」。11。9-10。
陳中訓、劉秀娟等(民85)大學募款的新思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託研究專案報告。
陳至立(1998)努力實現”211工程”的預定目標。載於「中國高等教育半月刊」。7。16-18。
陳伯璋(民88)新世紀我國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的改革方向。載於「大學教育改革研討會資料冊」。15-27。
陳其南(民85)學校、社區與地方的教育學習體系。載於「教育通訊」。17/18。19-22。
陳幸仁(民85)效能的概念與研究取向。載於「教育資料與研究」。9。78-81。new window
陳浩、侯鐵軍(1995)改革力度大,合併效應好—來自南昌大學的報告。載於「中國高等教育半月刊」。12。20-23。
陳浩、薛小平(1998)因合併而崛起,以改革創名校—記在併校改革中新興的楊州大學。載於「中國高等教育半月刊」。3。9-14。
陳添球(民82)英國國小師資培育。載於「師範學院系所結構調整與發展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專案研究。
陳淑嬌(民78)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形式、教師工作投入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博志(民88)金融機構合併的利益和限制。載於「政策月刊」。52。57-58。
陳惠玲(民88)中國大陸文革後研究生學位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維昭(民89)當前我國大學教育的困境及其因應。發表於2000年9月15日之「大學理念資源分配與社會實踐學術研討會」。
陳慶瑞(民75)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適用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new window
陳慧玲(民76)國民小學推展學校公共關係之理論與實務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new window
傅 斌(1996)關予”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的思考。載於「中國高等教育半月刊」。2。12-13。
游進年(民82)國民中學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東熊(民84)日本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教育部委託研究。高教叢書—研究類(7)。
黃炳煌(民83)「鬆綁」之後—我對教育改革策略的一些看法,「教師天地」。81。2-7。
黃美珠(民86)紐約市立大學系統近期變革與影響。「文教新潮」。2:5。20-22。
楊永年(民85)新政府運動讀後—兼論中央警察大學的未來。「中央警察大學改制特刊」。63-67。
楊永年(民86)警察大學的組織發展—兼論官警兩校之合併。載於「警學叢刊」。28(3)。25-44。new window
楊換昭(民88)一加一不等於二—淺談「金融機構合併」。載於「今日合庫」。88.8。73-81。
楊煥烘(民77)國小校長領導形式與教師成熟度之配合對教師工作滿意及組織效能認知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new window
葉子超(民85)澎湖縣國民小學小型學校合併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火生、楊瑩(民81)英國學術自由之研究。高教叢書—研究類(8)。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計畫報告。
趙晉平(1998)對合併後的大連大學重新定位的思考。載於「中國高等教育半月刊」。6。20-21。
劉作田(1998)強化政府行為,大力調整高校布局結構。載於「中國高等教育半月刊」。3。15-16。
劉明德(民86)我國縣市政府組織調整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春榮(民81)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潘慧玲(民88)學校效能研究領域的發展。載於「教育研究集刊」。43。77-101。new window
蔡培村(民82)國民中學學校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勝耀(民88)學校效能的新規準—均等、效率、選擇、卓越。載於「國教新知」。45.2。59-69。
蕭至惠(民88)由日本銀行業務演變趨勢看臺灣新銀行之合併政策。載於「臺灣銀行—臺灣經濟金融月刊」。416。28-36。
瞿海源(民88)政府在大學教育上角色之調整。載於「大學教育改革研討會資料冊」。189-221。
顏火龍(民83)台灣省公立國民小學小型學校合併模式之研究。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委託專案研究報告。受委託機關: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羅正忠(民75)我國現行公立高級中學與高等教育規模經濟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政府出版品及其他
中央日報(民88)台銀、土銀、中信局三合一、躍居世界六十三名。12月24日,第3版。
中央日報(民89 b)波音買下休斯太空通訊產業。1月15日,第6版。
中央日報(民89)AOL併購時代華納、新時代媒體巨人、線上網先機。1月13日,第5版。
中央日報(民89a)英兩大藥廠擬合併。1月15日。第6版。
中央日報(民89c)瞄準精英、東海、大葉出招。1月26日,第18版。
中國時報(民88)政府不必大有為。6月30日,第4版。
中國時報(民88a)台銀、土銀、中信局合併。12月24日,第1版。
中國時報(民89)財部力促世華、交銀、中國商銀合併。2月1日,第24版。
中國時報(民89a)台積電合併德碁、世大後身價將躍居世界第三、若以美ADR股價計算、排名更上一層。1月26日,第6版。
中國時報(民89b)媒體合流、一網打盡。1月11日,第5版。
中國時報(民89c)跨國大企業合併,最大問題在文化整合。
中國教育年鑑(1995)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內政部(民79)內政統計季報。
內政部(民80)內政統計季報。
內政部(民81)內政統計季報。
內政部(民82)內政統計季報。
內政部(民83)內政統計季報。
內政部(民84)內政統計季報。
內政部(民85)內政統計季報。
內政部(民86)內政統計季報。
內政部(民87)內政統計季報。
內政部(民88)內政統計季報。
王以仁(民90)有關國立嘉義大學整併訪談逐字稿(未發表)。
民生報(民88 a)120萬元請她學音樂。11月3日,第3版。
民生報(民88)搶績優生、各大學提供巨額獎學金。7月16日,第一版。
交通大學(民90)陽明交大合併相關事宜。Http://www.cc.nctu.edu.tw/~sect/ymu-nctu/ymu-nctu.htm。
行政院主計處(民89)重要經社指標。http://www.dgbasey.gov.tw/dgbas03/bs4/econdexa.xls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民89)高等教育擴增問題。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簡報資料。
吳成文(民90)有關清大、交大、陽明三所大學整併訪談逐字稿(未發表)。
邱義源(民90)有關國立嘉義大學整併訪談逐字稿(未發表)。
栗明德(民89)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動態簡報。89年11月1日。2。
國立嘉義技術學院(民89)嘉義大學師資規劃原則草案。
國立嘉義技術學院(民89a)國立嘉義大學八十九學年度起過渡階段排課作業要點。(八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校務會議通過,89.06.23)
國立嘉義技術學院、國立嘉義技術學院(民88)國立嘉義大學整併計畫書。
國語日報(民90)整併高等教育半年內提藍圖。3月8日,第1版。
教育部(民80)中華民國大專院校概況統計。
教育部(民81)中華民國大專院校概況統計。
教育部(民82)中華民國大專院校概況統計。
教育部(民83)中華民國大專院校概況統計。
教育部(民84)大學校地面積計算手冊。教育部高教司編印。
教育部(民84a)中華民國大專院校概況統計。
教育部(民85)中華民國大專院校概況統計。
教育部(民86)中華民國大專院校概況統計。
教育部(民87)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制度宣導手冊問答彙編。
教育部(民87a)中華民國大專院校概況統計。
教育部(民88a)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及國立嘉義技術學院整併為國立大學推動計畫專業小組第二次會議紀錄(88.03.22)。
教育部(民88b)國立嘉義大學八十九學年度增設、調整系所核定表(88.12.23台八八高一字第八八一六二八四一號函)。
教育部(民88c)中華民國大專院校概況統計。
教育部(民89)「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草案」分區座談會參考資料。
教育部(民89a)「高等教育擴增問題研討會之會前會」議程資料。11月27日。
教育部(民89b)中華民國大專院校概況統計。
教育部(民89c)中華民國教育統計。
教育部(民90)全面提升大學整體競爭能力計畫(草案)。
教育部高教司(民89)新成立三所國立大學將陸續加入招生行列。載於「高教簡訊」。107。11、14。
嘉義大學籌備處(民88)國立嘉義大學籌備處籌設參考資料。嘉義大學籌備處。1。
蕭蘭婷(民90)有關國立嘉義大學整併訪談逐字稿(未發表)。
聯合報(民88)台銀、土銀、中信局合併。12月24日,第1版
聯合報(民89)法荷比三股市合併、僅次倫敦歐洲第二大股市,為八大股市整合先聲。3月21日,第13版。
聯合報(民89a)美國線上、時代華納換股合併。1月11日,第10版。
聯合報(民89b)葛蘭素威康宣布購併史克美占。1月18日,第11版。
聯合報(民89c)嘉義大學 楊國賜任校長。2月1日,第6版。
聯合報(民90)大學整併 半年內提藍圖。3月8日,第13版。
二、英文部分
Asayeghn, D.(1982)Higher Education: Labor market linkage.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February, 88-94.
Ashton D., Green, F & Lowe, G.(1993) The linkages between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A comparative analysis. Comparative Education, 29(2), 125-143.
Baron, P. B.(1995) The Non-Market Strategy System.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Fall.
C. Kerr(1991)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1960-1980,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pp.42-43.
C. Kerr(1994) et al Higher Education Cannot Escape Histor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pp.42-43.
Cameron, K.S.(1984).The Effectiveness of Ineffectivenes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navior,6,235-285.
Chang-Lin Tien (1999)Innovation and Reform in Higher Education. 載於大學教育改革研討會資料冊,p1-12.
Daniel Bell(1976)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 of Capitalism, N.Y. Harper Basic Books, p103,198.
Dill & Sporn(1995)The Implication of a Postindustrial Environment for the University: An Introduction. In D. D. Dill & B. Sporn (Ed.)Emerging Patterns of Social Demand and University Reform: Through a Glass Darkly. Pergamon: IAU Press.
Gaynor, A. K. & Clauset, K. H. Jr(1983)Organization and Their Environments: A System Dynamics Perspective, 20p.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held in Montreal, Quebec, Canada,Apr.11-15.
Goodman, P.S. & Pennings, J.M.(1977).New Perspective o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SanFrancisco: Jessey- Bass.
Hanushek, E(1994)Making Schools Work-Improving Performance and Controlling Costs. The Bookings Institution. 1775 Massachusetts Avenue, N. W., Washington, D. C. 20036.
Harold W.(1997)How Money Matters: The Effect of School District Spending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Sociology of Education 1997,Vol.70(July):221-237.
Hoy,W. K. & Miskel,C.G.(1982).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Inc.
Huang H.W., Translated by Zhang S. L.(2000) College and University Mergers: Impact on Academic Libraries in China.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Vol61. No2. 121-125.
Hwang, Y. R.(2000) Normal Colleges At Risks:Structural Problems Affecting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Non-publication.
J. Naisbitt(1994) Global Paradox. New York: Avon Books.
Jones, R. & Peter. W. (1984)The President Vs. the Bureaucracy: The Interest Vested in Chaos. In Peter Woll, ed., American Government, Canada: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pp.406-407
Keely,M.(1984). Impartial it yand Participant-Interest Theories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9,1-25.
Koshal, R. K. & Koshal, M. (1995)Quality and Economies of scale in Higher Education. Applied Economics, v15, 323-340;v27, 773-778.
Lloyd, P. J., Morgan, M. H. & Williams, R. A. (1993)Amalgamations of University: Are There Economies of Scale or Scope? Applied Economics,v25.1081-1092.
Locke, E. A. & Latham, G. P(1990)A Theory of Goal Setting & Task Performance.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Marta E.(1998)School Finance and Opportunities to Learn: Does Money Well Spent Enhance Students’ Achievement?Sociology of Education 1997,Vol.71(July):223-245.
Mosher, F. C.,(ed)(1967)Governmental Reorganizations: Case and Commentary.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Company, Inc.
Nelson, R. & Hevert, K. T.(1992) Effect of Class Size on Economies of Scale and Marginal Cost in Higher Education. Applied Economics, v24, 473-482.
Nelson, E(1985)School Consolidation. ERIC Digest, Number Thirteen. 1-3.參見[http://ericae.net/db/digs/ED282346.htm]
Owens, R. G.(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Reynolds, A.(1987)Remarks to the 1984 Commission for the Review of the 1960 Master Plan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California. In Issue Papers—The Master Plan Renewed. Sacramento: Commission for the review of the Master Plan.
Richard A.(1998)Invested Dollars or Diverted Dreams: Vocational Students’ Educational Outcome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1998,Vol.71(April): 130-151.
Richardson, R. C., Jr.(1997)State Structures for the Governance of Higher Education: California Case Study Summary. San Jose: California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Center.
Scott, P(1989)Higher Education, in Kavanagh, D. & Selden, A.(eds.)The Thatcher Effect, Oxford: Clarendon Press, pp.198-212.
Shires M. A.(1995)The California Master Plan Revisited(Again): Prospects for providing Access to Public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California. Santa Monica: The Rand Graduate Institute.
Smelser N. J.(1974)Growth, Structural Change, and Conflict in California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1950-1970. In Smelser N. J. and Almond, G.(eds).Public Education in California. Berk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pring. J.(1998)American Education (8th edition). N.Y.:McGraw Hill.
Thomas, J., Burlingame, M., Coombs, P., Paul, W., (1992)Educational Governance and Administration(3rd ed.)。London:BKP.
Trow, M(1972)The Expan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pp18, 61-84.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ia, Berkeley.
Zammuto,R.F.(1982). Assess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