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班級同儕地位對訊息合理性判斷之影響
書刊名:教育研究資訊
作者:郭秀緞
作者(外文):Kuo, Hsiu-tuan
出版日期:2003
卷期:11:5
頁次:頁165-181
主題關鍵詞:同儕地位社會建構論訊息判斷Elementary studentSustainable energyStandardized evaluationMisconcep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44
  • 點閱點閱:26
     本研究是以一個國小六年級班級的學生為研究樣本,目的在探討班級同儕地位的高低,對學生訊息合理性判斷的影響。研究者安排一個班級討論的情境,請地位不同的學生上台發表,在班級討論的前、後各進行一次「解決方案的合理性判斷問卷」,以了解學生對訊息判斷的反應。研究方法包括社會計量法、問卷調查法和晤談法。主要研究發現:(1)班級同儕地位高低懸殊,高低地位集中在少數人身上。(2)班級同儕地位,顯著影響學生對訊息合理性的判斷。(3)學生改變訊息判斷的原因,都覺得是因為地位高者「言之有理」。本文針對研究發現,提出一些教育上的建議。
期刊論文
1.Cunningham, D.(1992)。Outline of and educational semiotic。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emiotic,5,201-216。  new window
2.李新民(19970600)。傅柯的哲學思想及其對教育的啟示。初等教育學報,10,299-3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Richmond, G.、Striley, J.(1996)。Making Meaning in Classroom: Social Processes in Small-group Discourse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Building。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33(8),839-858。  new window
4.林生傳(1998)。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1(3),1-13+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文金(19980400)。「同儕科學家意像」對訊息合理性判斷的影響分析。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3(1),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忠雄(199712)。國中生「同儕科學家意象」對科學概念合理性判斷的影響。中華民國第十三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蔣佳玲、郭重吉(199712)。同儕間科學問題討論中的合作與權力關係。中華民國第十三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627-6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怡英(2002)。探討意見衝突在小組互動中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蔣佳玲(1999)。從權力的觀點探討學生小組互動中科學知識的建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文蓓(1997)。小學高年級學生小組討論之歷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邱旻昇(1999)。從期望地位的觀點探討學生在科學小組討論中互動的平等性(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蓉樺(2000)。國小高年級自然科學習小組之結構及其互動模式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Aronson, E.、Wilson, T. D.、Akert, R. M.、李茂興、余伯泉(1995)。社會心理學。台北:弘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emke, Jay L.(1990)。Talking science: Language, learning, and values。Ablex。  new window
3.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建成(2002)。批判的教育社會學研究。學富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Erickson, F.、Shultz, J.(1992)。Students' experience of the curriculum。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lum: A project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New York:Macmillan。  new window
2.郭實渝(2000)。後現代主義的教育哲學。教育哲學。台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ohen, E. G.(1997)。Understanding status problems: Sources and consequences。Working for equity in heterogeneous classrooms: sociological theory in practice。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new window
4.Solomon, J.(1994)。Group Discussions in the Classroom。Teaching Science。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