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秦漢飲食禮儀及其象徵運用中的自然、身體與倫理觀
書刊名:漢學研究
作者:林素娟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Su-juan
出版日期:2011
卷期:29:4=67
頁次:頁35-70
主題關鍵詞:飲食儀式象徵倫理身體宇宙觀DietRitualSymbolEthicsBodyCosmolog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21
  • 點閱點閱:93
期刊論文
1.余舜德(20030600)。文化感知身體的方式:人類學冷熱醫學研究的重新思考。臺灣人類學刊,1(1),105-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中偉(2002)。性自命出,命自天降─上海戰國竹簡〈性情論〉與郭店竹簡〈性自命出〉之人性論剖析。輔仁學誌:人文藝術之部,29,45-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云輝(199008)。仰韶文化「魚紋」「人面魚紋」內含二十說述評--兼論「人面魚紋」為巫師面具形象說。文博,1990(4)=37,64-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舜德(20000600)。食物冷熱系統、體驗與人類學研究:慈溪道場個案研究的意義。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9,117-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潘小慧(20020700)。上博簡與郭店簡《性自命出》篇中「情」的意義與價值。輔仁學誌. 人文藝術之部,29,129-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邢義田(19980300)。月令與西漢政治--從尹灣集簿中的「以春令成戶」說起。新史學,9(1),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豐楙(19941000)。從成人之道到成神之道:一個臺灣民間信仰的結構性思考。東方宗教研究,4,183-207+2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素娟(20080300)。飲食禮儀的身心過渡意涵及文化象徵意義--以三《禮》齋戒、祭祖為核心進行探討。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2,171-2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麗桂(19980300)。「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所顯現的養生之理。中國學術年刊,19,161-175+678-6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鄧育仁(20050300)。生活處境中的隱喻。歐美研究,35(1),97-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國良(19991200)。從名物制度之學看經典詮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20/21,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蔡璧名(20000500)。重審陰陽五行理論:以本草學的認識方法為中心。臺大中文學報,12,285-3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毓瑜(20090300)。重複短語與風土譬喻--從詩經「山有……隰有……」、「南有……」重複短語談起。清華學報,39(1),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俊傑(19900600)。孟子後學對心身關係的看法--以馬王堆漢墓帛書《五行篇》為中心。清華學報,20(1),55-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蕭璠(1993)。漢宋間所見古代中國南方的地理環境與地方病及其影響。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4(1),67-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光直(2002)。中國古代的飲食與飲食具。中國青銅時代,249-2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豐楙(1996)。節慶祭典的供物與中國飮食文化--一個「常與非常」觀的節慶飲食。第四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國飮食文化基金會。211-2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明珂(2000)。食物、身體與族群邊界。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47-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亦園(2000)。中國飲食文化研究的理論圖像。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翠萍(2000)。米飯與親緣:中國西南高地與低地族群的食物與社會。中國飮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國飮食文化基金會。427-4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弗雷澤、汪培基(2002)。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臺北:久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évi-Strauss, Claude、周昌忠(1992)。神話學:生食和熟食。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terckx, Roel(2002)。The Animal and the Daemon in Early China。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new window
4.石田秀實(1993)。氣、流動的身體。臺北:武陵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不著撰者、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2001)。周禮注疏。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Sterckx, Roel.(2005)。Of Tripod and Palate: Food , Politics, and Religion in Traditional China.。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new window
7.張珣(2000)。疾病與文化。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Turner, Victor W.、趙玉燕、歐陽敏、徐洪峰(2006)。象徵之林--恩登布人儀式散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董仲舒、蘇輿、鍾哲(2007)。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趙國華(1991)。生殖崇拜文化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零(2001)。中國方術考。北京:人民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荀況、王先謙、沈嘯寰、王星賢(1996)。荀子集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彭美玲(19970000)。古代禮俗左右之辨研究:以三禮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Sterckx, Roel(2011)。Food, Sacrifice, and Sagehood in Early Chin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5.呂不韋、王利器(2002)。呂氏春秋注疏。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Sahlins, Marshall、趙丙祥、張宏明(2002)。文化與實踐理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淩廷堪、彭林(2002)。禮經釋例。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班固、陳立(1997)。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充、黃暉(1996)。論衡校釋(附劉盼遂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孫詒讓、王文錦、陳玉霞(2000)。周禮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胡培翬、段熙仲(1993)。儀禮正義。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孔穎達(2001)。十三經注疏‧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翁玲玲(1994)。麻油雞之外:婦女作月子的種種情事。臺北:稻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左丘明、徐元誥、王樹民、沈長雲(2002)。國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儒賓(19960000)。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丁四新(2000)。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楊寬(1999)。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Cassirer, Ernst、于曉(2002)。語言與神話。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湧、李慶(1990)。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與人的觀念的發展。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班固、顏師古(1962)。漢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Lewis, Mark Edward(1990)。Sanctioned Violence in Early China。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new window
32.李建民(20000000)。死生之域:周秦漢脈學之源流。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郭沂(2001)。郭店竹簡與先秦學術思想。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管子、黎翔鳳、梁運華(2004)。管子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Eliade, Mircea、楊素娥、胡國楨(2001)。聖與俗--宗教的本質。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左丘明、杜預、孔穎達(2001)。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鄭玄、賈公彥(2001)。儀禮注疏。藝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Lakoff, George、Johnson, Mark、周世箴(2008)。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Lévy-Brühl, Lucien、丁由(1981)。原始思維。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戴聖、孫希旦、沈嘯寰、王星賢(1990)。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鄭毓瑜(20050000)。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山田業廣、郭秀梅、岡田研吉、加藤久幸(2004)。素問次注集疏。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劉安撰、劉文典(1998)。淮南鴻烈集解。合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陳自明(1996)。婦人大全良方。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和辻哲郎、陳力衛(2006)。風土論。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湯用彤(1984)。王弼聖人有情義釋。魏晉玄學論稿。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朱曉海(1993)。荀學一個側面-「氣」-的初步摹寫。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蔣年豐(1993)。從思孟後學與荀子對「內聖外王」的詮釋論形氣的角色與義涵。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俊傑(20040000)。古代儒家政治論中的「身體隱喻思維」。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凱羅‧史密斯‧羅森伯格、黃宗儀(2001)。維多利亞時期純潔觀裏性的象徵意義。文化與社會:當代論辯。臺北:立緒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聞一多(1993)。說魚。聞一多全集。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亦園(2004)。飲食男女--吃的文化內在邏輯探討。文化的圖象--文化發展的人類學探討。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