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北市國民小學專業繼續教育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作者:蔡秀媛
作者(外文):Shiow-Yuan Tsai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指導教授:胡夢鯨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9
主題關鍵詞:校長專業繼續教育校長專業繼續教育態度專業的意識與認同對學習能力的自信同儕的專業互動政府的積極作為learning confidenceactive governmental implementationsprofessional awareness and identificationprofessional interactions among peersprincipals’ attitude toward professional continprincipals’ profess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6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繼續教育態度及其影響因素;而其研究目的主要是探究校長專業繼續教育的概念意涵及實施情形、分析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繼續教育態度及其影響因素、探討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繼續教育態度和各影響因素之間的關係;最後並提出結論與建議,供相關單位與人員規劃校長專業繼續教育之參考,與進一步研究之借鏡。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根據文獻探討結果,提出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並先採用問卷調查法,對於需進一步深入瞭解者,再透過半結構式訪談法來進行探究。問卷調查的工具為「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繼續教育態度調查問卷」,為提高本研究問卷的效度,先邀請11位專家學者對本問卷內容加以鑑定、修正,再根據修定意見進行次數分配和百分比統計,以建立專家效度。正式問卷調查對象為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全體校長140人,調查結果可用問卷共137份,占施測樣本之97.9%;回收問卷除進行統計分析外,也將開放性意見一併歸類析述。
  此外,因為校長專業繼續教育態度尚包含學習者個人的內在省思、社會互動、經驗轉換歷程,此一歷程須兼採半結構式訪談法,才得以探究較微觀部分,是以,共訪談8位校長,並從受訪者的選取,資料的蒐集、分析、詮釋與討論,皆盡可能地遵循個案訪談的信度與效度指標。
  問卷有效樣本經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比較,獲得的結論包括:校長專業繼續教育的概念意涵、我國國小校長專業繼續教育的實施情形、臺北市國小校長在專業繼續教育影響因素和態度上的整體反應、不同背景變項的臺北市國小校長在專業繼續教育態度上的差異情形,以及不同程度的影響因素在校長專業繼續教育態度上的差異情形等。
  根據研究結論,研究者分別對教育行政機關、師資培育機構(或校長培育中心)、教學者、在職校長本身、家長與社區人士等提出建設性的建議;而對未來進一步的研究,也就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及研究內容等面向提出具體建議。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is to probe into the attitude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toward profess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probe into the principals’ concept and purport of profess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conditions. Taipei City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attitude toward profess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as well as their correlation, will also be discussed. Finally, conclusions will be drawn and suggestions will be proposed to serve as reference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personnel when planning principals’ profess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will serve as basis for future research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esearch purpose,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 this paper will be the basis in proposing the research framework and research hypothesi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will first be adapted. The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ll be conducted to gain an insight.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Taipei City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Attitude toward Profess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valid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in this paper, 11 experts and researchers were invited to examine and revise the questionnaire content.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nd percentage statistics were then conducted based on the opinions for alteration in order to establish “expert validity.” The official questionnaire survey targeted 140 principals of public schools in Taipei City. A total of 137 questionnaires, or 97.9% of the survey samples, are valid copies. In addition to conduct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open opinions in the collected questionnaires were also classified, analyzed, and expounded.
In addition, since the principals’ attitude toward profess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also covers the process of learners’ intrinsic reflections,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experience transformation, this process must includ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o research on the microscopic parts. As a result, 8 principals were interviewed. The selection of interviewees, data collection, analysis, interpretation, and discussion were as compliant as possible with the validity and effective indexes of the interview cases.
  
The valid questionnaire samples were then analyzed and compar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 Way ANOVA,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drawn include: the principals’ concept and purport of profess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conditions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profess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Taipei City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overall response and attitude towar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profess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differences in Taipei City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attitude toward profess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due to background variances, and differences in influential factors in terms of principals’ attitude toward profess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the researcher has propose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s,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ions (or principal training centers), teachers, principals in office, parents,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Finally, concrete suggestions in terms of research scope, research method, and research subject will be proposed for future researches.
大陸無錫教育學院(無日期)。校長提高培訓試行學分制考核分析。2002年2月2日,取自http://xxxzpx.home.chinaren.com/new_ page_634.htm
中國教育網(2001年5月2日第4版)。校長行政級別沒了--上海市中小學校長職級制調查。2002年3月2日,取自http:// 202. 121.15.143/sherid/
文匯報(2001年1月16日第6版)。申城中小學校長率先實行新的職級制。2002年3月2日,取自http://202.121.15.143/sherid/ aspfiles/document/
王 堅、康詩良和羅曄(2001)。試論校長的人際交往與學校內聚力的形成。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1),71-74。
王文科(1989)。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王文科(1990)。質的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new window
王玉麟(1998)。美國中小學校長培育制度在我國實施之可行性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如哲(2002)。知識經濟與教育。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王如哲(2005)。中小學校長專業成長的理念與國家實例。教師專業成長問題研究。臺北市:學富,152-163。new window
王明賓和李斌(1998)。國外中小學校長培訓目標之比較,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4。2002年2月2日,取自http://xxxzpx.home.chinaren.com/new_page_538.htm
王東榮(2001)。國民小學校長培育制度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進修繼推廣部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王長純(2001)。教師專業化發展:對教師的重新發現。教育研究,11,45-48。
王政彥(1995b)。我國專業繼續教育的再出發。成人教育雙月刊,28,32-39。
王英子(無日期)。中小學校長培訓模式的研究。2004年1月20日,取自http://hp.tjjy. com.cn/hpky/xuehui/4_3_3.htm
王嘉陵(2003)。從Giroux的批判教育學觀點反省課程改革中的教師角色。教育研究資訊,11(3),321。new window
王麗雲和謝文全(2002)。教育行政領導者培育課程研究。載於林文律(主編),中小學校長培育證照甄選評鑑與專業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99-103頁)。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王觀鳳(2000)。多元化校長培訓模式初探。中小學教師培訓,3,2002年3月21日,取自http://202.121.15.143/sherid/
朱益明(2000)。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背景、實踐與本質。上海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版),29(7),116-120。
朱運治和王國申(無日期)。關于中小學校長繼續教育的思考。2002年2月22日,取http://xxxzpx.home.chinaren. com/new _page_407.htm
江志正(2005)。從實務看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的時代意義、困境與實踐。教育研究月刊,129,15-26。new window
江彥儒(2002)。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工作勝任狀況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江儒林(2007)。國民小學校長專業成長相關因素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5a)。第一期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5b)。第二期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a)。第三期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b)。第四期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c)。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余興全(1984)。國中環境教材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 傑(2006)。淺談管理理論的「反思性學習」方法。中國:澳門。
吳有順(2000)。網路社群知識分享過程之研究─以企業管理教學網站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志宏、馮大鳴、周嘉方主編(2002)。新編教育管理學。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
吳志宏主編(2003)。學校管理理論與實踐。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宋竹齡(2002)。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標準調查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 芹(2000)。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小學校長的協調職能。教學與管理,2000(9),2002年3月22日,取自http://202.121.15.143/sherid/aspfiles/ document/b0c/ab0c0332.asp
李 英(2001)。體驗:一種教育學的話語--初探教育學的體驗範疇。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12)。2003年11月19日,取自http://202.121.15.143/aspfiles document/b26/ab260259.asp
李玉惠(1998)。國民小學女性校長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需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安明(2002)。發展學校本位的校長培育方案以因應校長教學領導的新趨勢。載於林文律(主編),中小學校長培育證照甄選評鑑與專業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31-146頁)。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李美枝(1991)。社會心理學。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李新鄉(2001)。以校長專業成長組織及學術機構附設校長中心作為校長專業成長制度規劃策略之探討--美國芝加哥市的經驗。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主編:中小學校長專業成長制度規劃(1-15頁)。高雄市:復文。
沈進發(2000)。臺北縣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工作內涵、入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月清(2002)。臺灣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危機與轉機--社工教育與實務的省思。社區發展季刊,99,99-125。new window
林 丹(2002)。我國中小學校長「成長滯後」的根源。教學與管理,2002(25),2003年11月19日,取自http://202.121.15.143/ aspfiles/ document/ b2b/ab2b0224.asp
林 煌(2002)。我國中小學教師終身進修制度之研究─理論建構與實證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文律(1999a)。校長職務與校長職前教育、導入階段與在職進修。教育資料與研究,29,1-10。new window
林文律(1999b)。從校長必備能力看校長培育。教育資料與研究,28,6-13。new window
林文律譯(2002a)。發展自跨州學校領導證照聯合會的個別化校長專業發展過程。載於林文律(主編),中小學校長培育證照甄選評鑑與專業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35-340頁)。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林文律譯(2002b)。學校領導:學校成左漕M定性因素。載於林文律(主編),中小學校長培育證照甄選評鑑與專業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3-37頁)。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林文律譯(2002c)。中小學校長培育、證照、甄選、評鑑與專業發展:英格蘭與威爾斯現況。載於林文律(主編),中小學校長培育證照甄選評鑑與專業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林良慶(2000)。繼續進修意願之研究--以嘉義縣民眾為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明地(2000)。校長專業發展課程設計理念與教學方法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37,10-20。new window
林明地(2000)。校長領導的影響:近三十年來研究成果的分析。國科會研究彙刊人文社會科學,10(2),232-254
林明地(2000)。從自我更新取向的專業成長與發展看學校領導者的培育。2000年10月1日,取自http://www.EPA.ncnu.edu.tw/linmd.html。
林明地(2002)。學校領導:理念與校長專業生涯。臺北市:高等教育。
林明地(2005)。適用於校長專業發展的PBL教案設計。教育研究月刊,129,79-91。new window
林春慧(2003)。國民小學團隊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勝結(2004)。國民中學校長專業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new window
林棟樑(2004)。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需求之調查研究─以臺北縣為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林錦杏(2000)。國民小學校長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靜慧(2003)。國中初任女校長組織社會化之研究:以六位女校長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蘭櫻(200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策略與教師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幸如(2002)。國民中學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以臺北市與屏東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惟泉(2005)。不同人格特質大學生運動態度及運動價值觀之相關研究。臺北市:輔仁大學。
洪榮昭(1997)。能力轉換,滾石生苔否?就業訓練月刊,90,53-63。
胡東芳(2001)。教師形象:從「公僕」到「專家」--創新教學呼喚教師專業化。上海教育科研,2001(11)。2002年2月3日,取自:http://202.121.15.143:81/document/ 2001-b/ jy011113.htm
胡英楗(2002)。基隆市國民小學校長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英配昌和馮希華(2002)。中瑞校長在職培訓工作比較與思考。外國中小學教育,2001(1)。2002年2月3日,取自http://www.lnedu. net/library/ 0204/020412.html
香港教育署(2002)。校長持續專業發展指引。2002年9月香港教育署質素保證科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組。取自http://www.emb. gov. hk/ednewhp/ teacher/ cpdp/chinese/Chi-Events2002(2).htm
孫本文(1975)。社會心理學。臺北市:商務。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實務部分。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秦慧嫻(2000)。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需求及其因應策略─以臺北市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強華(1989)。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0,113-133。
張杏合(2003)。促進專業成長的發展方案:一位偏遠小學教導主任的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明輝(2002)。英國國立學校領導學院。91/04/03取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張明輝網頁:http://web.cc.ntnu.edu.tw/~ minfei/UK-npqh.htm
張明輝(2004)。優質學校教育指標釋義。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張明輝(2004)主編。教育政策與教育革新。臺北市:心理出版社。new window
張明輝(無日期)。英國一九九七年教育白皮書--「追求卓越的學校教育」。2002年12月12日,取自http://web.ed.ntnu.edu.tw/ ~minfei/article/ artical(england) -1.html
張奕華(2003)。美國中小學校長領導的新趨勢--科技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14,147-159。new window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與楊國樞(1998)。心理學(15版)。臺北市:三民。
張峰榮(2002)。從國小校長觀點看國小校長專業能力及培育課程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曼玲(無日期)。新世紀中小學校長培養的創新實踐研究--「新世紀優秀校長基本素質及其培養的研究」課題。2002年2月22日,取自http://www.lwedu.sh.cn/shownews.asp?
張煌熙(2007)。教育專業的理念與實踐。發表於2007年教育專業年實踐研討會(台北市教育局主辦,2007.5.2-3)。
張夢凡(2004)。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習滿意度對繼續進修意願之研究-以空中大學高雄地區學生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德銳(1997)。美國學校行政人員專業化及其借鏡。教師天地,87,70-76。new window
張德銳(2003)。教育行政領導與培育。教育研究月刊,111,5-10。new window
張德銳和丁一顧(2002)。臺灣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能力發展標準及其資源檔研究。載於林文律主編,校長中心經營與校長專業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13-219頁)。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張慶勳(2007)。校長反思領導:型塑領導力的認知歷程與意義。載於林文律主編。校長學專業之建構。(規劃出版中)new window
張瓊瑩(1993)。成人學習活動參與者、非參與者在學習障礙、教育態度之比較研究--以國立空中大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new window
戚業國和陳玉琨(2002)。學校發展與教師的專業發展。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8)。2003年11月19日,取自http://202.121.15.143/ aspfiles/document/ b2b/ab2b0211.asp
莊嘉坤(1991)。科學態度之評量。國教天地,90,76-86。
陶楛鰫M何善亮(2002)。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機制和有效途徑。高等師範教育研究,2002(5)。2003年5月8日,取自http://202.121.15.143/aspfiles/ document/b2b/ ab2b0269.asp
雀捎f譯(2002)。成人及繼續教育:理論與實務(P.Jarvis 原著)。臺北市:五南圖書。
郭生玉(1995)。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市:精華。
郭金池(1989)。國民小學教師價值觀念進修態度與教學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根福(無日期)。構造繼續教育課程與模式體系的實踐與思考。2002年3月2日,取自http://202.121.15.143/sherid/aspfiles/ document/ b16/ ab160019.asp
郭景揚(2001)。校長、教師培訓的再思考。教育發展研究,2001(3)。2002年2月3日,取自http://202.121.15.143:81/document/ 2001-3/jy010313.htm
陳文宗(2004)。國民小學校長專業成長需求調查研究-以嘉義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木金(2007)。問題導向學習法與反思學習法在校長學習之應用。發表於2007教育學術論壇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主辦(2007,5.27)。
陳木金、陳宏彰(2006)。NPQH模式系統對我國校長培育系統建構之啟示。教育研究,142,頁69-89。
陳木金、陳添丁(2006)。高中初任校長職前培育之師徒校長輔導制度的建構與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41,215-230。
陳招玲(1993)。臺北市老年人的學習參與障礙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昌文等(2004)。社會心理學。臺北市:新文京。
陳俊珂和苗鐵創(2001)。國外中小學校長培訓的特色。中小學教師培訓,2001(7),2002年3月12日,取自http://202.121.15.143/ aspfiles/document/b1a/ab1a0104.asp
陳家彌、鍾文郁、楊承謙、柯瓊惠、謝元譯(2002)。專業發展評鑑(T. R.Guskey 原著)。臺北市:五南。
陳家聲(2001)。知識的管理及創新已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載於野v金(譯),知識管理推行實務(頁IX-XV)。臺北市:商周。
陳清美(2001)。高齡學習者對學習環境偏好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惠邦(2001)。德國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陳順像(2003)。國小校長教改壓力與專業成長需求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翠娟(2002)。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實施模式規劃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翠娟(2003)。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實施模式規劃之建構。國民教育,43(5),52-58。
陳寶珠(2004)。警察人員繼續學習參與動機、障礙因素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陸善濤、顧志躍、鄭家農、金輝(無日期)。關於中小學校長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2002年2月2日,取自http://xxxzpx.home. chinaren.com/ new_page_409.htm
單文經、高新建、蔡清田、高博銓譯(2001)。校長的課程領導。臺北市:學富。
曾國光(2001)。高級中等學校校長工作壓力與專業成長需求及其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new window
游玉梅(1999)。知識管理--二十一世紀人力資源發展的新策略 (下)。公務人員月刊,41,39-47。
湖北教育學院(2002)。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研究。2003年7月22日,取自http://www.hubce.edu.cn/jjb/pxdt/ messages/90.html
湯明哲(1999)。知識建構優勢。遠見雜誌,6月號,112-114。
賀樂凡(2003)。論中小學校長的繼續教育。2003年9月3日,取自http://www.edu.cn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賀樂凡(無日期)。論中小學校長的繼續教育。2002年2月2日,取自http://xxxzpx.home.chinaren.com/new_page_405.htm
黃心珍(1995)。嘉義市老年婦女的自我概念對其生活滿意度及參與學習意願之影響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極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竹韻(2004)。公務人員參與網路學習意願與障礙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為例。國立政治大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黃炳煌(1996)。教育改革--理念、策略與措施。臺北市:心理。new window
黃振球(1990)。學校管理與績效。臺北市:師大師苑。new window
黃富順(1985)。成人的學習動機--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之探討。高雄市:復文。
黃富順(1990)。成人教育的意義、性質及其相關的名詞。載於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主編:成人教育(1-18頁)。臺北市:臺灣書店。
黃富順(1991)。成人教育的心理學基礎。社會教育學刊,20,37-60。
黃富順(1995)。老化與健康。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富順(1996)。如何進行有效的成人教學。載於蔡培村主編:成人教學與教材研究(20-40頁)。高雄市:麗文。
黃富順(1996)。成人教育學術領域的發展。成人教育,20,6-12。
黃富順(1996)。終生學習意義的起源、發展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富順(1997)。從大學成人教育的發展論我國師範學院推廣教育弁鄋熊o展。載於花蓮師院進修暨推廣部主編:進修推廣教育的挑戰與展望(15-35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雲龍(無日期)。面向21世紀校長培訓模式的選擇。2002年2月2日,取自http://xxxzpx.home.chinaren.com/new_page_523.htm
楊守全(1989)。臺灣省國民小學校長在職進修研究班課程之研究。國教學報,2,301-318。
楊振昇(2000)。校長證照制度與校長專業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37,26-31。new window
楊振昇(2000)。教育改革中學校領導者角色之因應。「教育改革與轉型---領導角色、師資培育、伙伴關係」學術研討會,私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主辦。
楊海燕(2003)。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的影響因素。教育理論與實踐,3。2003年11月19日,取自http://202.121.15.143/ aspfiles /document /b38/ab380185.asp
楊國順(1999)。積極推進中小學校長職級制度改革--上海市的實踐與探索。教育發展研究,1999(5)。2002年3月11日,取自http://202.121.15.143:81/
document/1999-5/ Gj9905-12.htm
楊國順(2004)。對上海中小學校長專業化問題的思考。中小學管理,2,23-25。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13版)。臺北市:東華。new window
賴永和(2008)。培養創新力的校長專業成長課程之實務──以高雄縣中小學「校長成長學苑」設置為例。學校行政,58,21-25。
葉春櫻(2001)。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new window
葉興華(2001年12月)。從課程領導者的角色期望談我國國小校長課程領導之困境與展望。載於「課程領導理論與實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55-178,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主辦。new window
詹棟樑(1985)。論成人的再學習。社會教育學刊,14,79-92。
賈馥茗(1979)。教育概論。臺北市:五南。
管培俊和宋永剛(2000)。世紀之交我國中小學校長培訓和隊伍建設。教育發展研究,11。2002年3月2日,取自:http://202.121.15.143:81/document/
2000-B/ jy001111.htm
褚宏啟和楊海燕(2003)。校長專業化及其制度保障。2003年7月2日,取自http://www.pep.com.cn/200306/ca240119.htm
趙居蓮譯(1997)。社會心理學。臺北市:桂冠。
趙傑夫(1988)。我國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工作壓力之研究---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因應方式、工作滿足關係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new window
劉 朋(2002)。教師專業學習途徑探析。上海教育科研,11。2003年5 月6日,取自http://202.121.15.143:82/ document /2002 /jk021104.htm
劉玉珍(2000)。護理人員專業繼續教育需求、參與現況與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春榮、陳世哲(2002)。我國中小學校長培育之現況與展望--以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校長培育班為例。林文律(主持人),中小學校長培育證照甄選評鑑與專業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七次教育行政論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2005年4月15日,取自於:http://prcenter@tmtc.edu.tw。new window
劉淑媛(2002)。國小女性校長專業發展現況、困境與需求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9)。後現代的教育改革與校長專業成長。國民教育,40(2),2-9。
潘海燕(2002)。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的建構與分類。繼續教育,2。取自http://www.lnedu.net/library/0204/ 020405.html
蔡文杰(2007)。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組織特性發展與學校效能展現關係之研究—以有機化組織觀點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new window
蔡書憲(2001)。從校長評鑑談校長的專業成長:一位基層教師的看法。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主編):中小學校長專業成長制度規劃(277-295)。高雄:復文。
蔡純姿、吳慶隆、郭人瑞(2000)。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師改革之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研究。高雄市政府八十九年度研究報告。
蔡培村(1995)。成人教育與生涯發展。高雄市:麗文。
蔡培村(1997)。中小學校長生涯專業進修之規劃與發展策略。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學專業與師資培育(289-322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培村(1997a)。中小學校長生涯專業進修之規劃與發展策略。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學專業與師資培育(289-322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培村(1997b)。從專業發展論教師教學成長的策略。載於教育部編印:「第一屆教育行政研究發展獎勵得獎作品選輯」,170-196。
蔡勝男(2000)。廿一世紀的新競爭力─組織的知識創造與管理。人力發展月刊,83,32 -41。
鄭秀足(2000)。已婚男女研究生學習與家庭衝突、因應策略及社會支持需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鄧柑謀(1991)。國民中學訓輔人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樸雪濤(2001)。教師工作專業化:理念與行動。高等教育研究,22(4),60-63。
盧輝炬和黃明光(2001)。在教師繼續教育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設想。學術論壇,144,154-156。
蕭鴻光(1997)。國民中小學校長辦學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賴慧玲(2002)。英國初任校長領導與管理專業進修方案(HEADLAMP)應用於我國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錢一呈(1998)。面向21世紀建設高素質的中小學校長隊伍。人民教育,2,14-18。
應俊峰和王浩(2001)。關于中學校長職級制的調查與探討。教育發展研究,3。2002年3月2日,取自http://202.121.15.143:81/document/2001-3/jy010303.htm
戴振浩(2006)。國民小學校長生涯專業發展規劃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new window
謝文全(1997)。中小學校長培育、任用、評鑑制度。教育資料與研究,28。new window
謝文全(1999)。中小學校長培育、任用、評鑑制度。國立教育資料館主辦:現代教育論壇--中小學校長培育、任用、評鑑制度。new window
魏惠娟、劉鎮寧(2004)。學習領導,領導學習:校長學校經營的核心。教育研究月刊,119,5-13。new window
羅富山(1989)。國民中學校長學校組織體系外在工作壓力狀況調查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