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民運動中心營建指標建構之研究
作者:林秉毅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Ping-i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
指導教授:劉田修
鄭志富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1
主題關鍵詞:國民運動中心運動設施規劃設計營建指標sports centersport facilitydesignconstruction indicato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4)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9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運動中心之營建指標,研究目的首先是建構出國民運動中心營建指標,其次分析國民運動中心營建指標之各層級權重,所獲得之結果冀以提供政府單位、民間業者等,未來規劃國民運動中心時之參考。研究採用德爾菲法、模糊分析層級程序法,建構出本研究「國民運動中心營建指標權重調查問卷」。德爾菲法部份,調查學者及實務專家計12位;模糊分析層級程序法權重部份,調查學者及實務專家計18位。所得數據資料將採用平均數、標準差做為瞭解專家學者之意見分佈情況;採幾何平均數計算出三角模糊數,建立模糊成對比較矩陣,以操作模糊權重值來計算指標權重與排序。
本研究結論如下:
1.國民運動中心營建指標,於先期規劃層面,共獲得8個主要指標40個題項;主硬體設施規劃層面共6個主要指標32個題項;服務與軟體設施規劃層面共4個主要指標20個題項。 2.國民運動中心營建指標之模糊權重分析結果,首重營建指標之先期規劃層面、次要為主硬體設施規劃層面、最後為服務與軟體設施規劃層面。另先期規劃層面指標首重為運動中心功能、主硬體設施規劃層面指標首重為游泳池運動設施(含SPA)、服務與軟體設施規劃層面指標首重設施安全管理。 3.先期規劃層面題項串聯後權重排序首重具有多樣性主體運動空間設施規劃、主硬體設施規劃層面題項首重水質過濾系統、服務與軟體設施規劃層面題項首重定期進行運動場地與設施安全檢查。
本研究所建構之國民運動中心營建指標,主要目為提出細項指標及題項內涵,藉以提供各縣市政府主管國民運動中心部門及建築師事務所等相關部門,有一實質上的參考內容與依據,如此不但可降低多次會議的審查程序,又可確保該地區國民運動中心的籌設品質,另外審查委員專家群代表性更是先期規劃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針對未來研究,建議研究者可從模糊德爾菲法開始操作模糊理論,亦可以朝向加入實證研究的分析,如此將可更清楚知道民眾對於國民運動中心的營建指標內容看法,以做為第二代國民運動中心的規劃參考指標。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construction indicators for sports centers. First step is defining the domain of construction indicator for sports centers, and followed by analytic procedures to acquire weightings for each sub-category of the construction indicator. The resulted indicators will provide a constructive direction to policy makers and practitioners as they pla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enters. In this study, use adopted a Delphi method and a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originate a “Sports Center Construction Indicator Weighting Survey”. Approached 12 academic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to apply for the Delphi method, and 18 academic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following th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n analysis, considered th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our data as the basis for the extent of agreement among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adopted the geometric means to acquire the triangular fuzzy numbers to form a fuzzy pairwise comparison matrix; finally, fuzzy weights obtained from the process were operationalized into weightings for each category and enabled the prioritization of construction indicators.
Results from the research indicate: (1) Initial planning phase contains 8 indicators and is measured by 40 items; architecture and facility planning phase contains 6 indicators and can be measured by 32 items; and software and service planning phase includes 4 indicators and contains 20 items. (2) As the application of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hows, the initial planning phase received the highest weighting, and the software and service planning phase received the minimum weighting. In addition, the most critical indicators at the initial planning, architecture and facility planning, and software and service planning phases are sports center functions, swimming pool facilities (including SPA), and safety management, respectively. (3) After considering the means of items in the initial planning, architecture and facility planning, and software and service planning phases, the most desired outcomes were diversified exercise site planning, water filter system, and regular facility and site safety inspections, respectively.
The finding reveals detailed construction indicators and items, they provide a useful indication and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centers. Based on such indicators,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decision makers will be able to develop a prompt review of key areas of concern (e.g.,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or budgeting) based on a constructive guidance. The results are not exclusive, and the use of this indicator may be contingent upon additional guidance or rules; however, results may provide useful directions for architects and planners when mapping out basic designs when called upon by authorities involved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stage. This way, redundancie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and common quality deficiencies may be avoided. The Fuzzy Delphi method is recommended for future research by following the fuzzy theory. Further, empirical evidence is also encouraged to refine current version by investigating public perception towards the construction indicator for sports centers.
一、中文文獻
王士倫(2009)。臺北市南港市民運動中心人力資源規劃與運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臺北縣。
王文科(2010)。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王存國、季延平、范懿文(1996)。決策支援系統。臺北市:三民。
王明妤(2000)。新產品開發流程中前置活動之研究--以3C整合產品與專業服務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王雅民(2010)。服務品質、運動設施環境與滿意度對觀眾忠誠度之影響--以2010海碩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凱立(2001)。臺北市市立國民中學學校游泳池設施經營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王慶堂(1999)。休閒運動園區開發策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王慶堂(2005)。臺灣運動建築之發展趨勢。2005亞太青年高等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97-106)。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體育學系。
中山運動中心(2003)。中山運動中心委託經營管理委員會之會議資料。臺北市:中國青年救國團。
中正運動中心(2011)。中正運動中心簡介。2011年11月15日,取自中正運動中心網站,網址 http://www.jjsports.com.tw/about.htm。
古永嘉(1996)。企業研究方法。臺北市:華泰。
白忠霖(2010)。2009世界運動會對居民社會文化影響與發展運動觀光目的地意象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嶺東科技大學,臺中市。
田文政(1991)。運動場地規劃與管理。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委託研究成果報告。
田文政、陳國華(2011)。運動場館規劃與管理--運動場館概論。臺北市:華都。
艾建宏(2005)。臺北市民運動中心消費者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8)。運動場地設施規範參考手冊。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0)。中華民國99年運動統計。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1a)。國民運動中心規劃參考準則。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1b)。改善國民運動環境與打造運動島計畫。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2011)。99年社會指標統計目錄。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10)。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施行細則。臺北市:作者。
宋維煌(1997)。學校運動設施開放的法令探討與對策。國民體育季刊,26(1),40-47。
李柏熹(2009)。巨型多功能運動場館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以臺北大巨蛋規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李美雲(2010)。運動場館管理考量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高雄縣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李明聰(2009)。公共運動場館經營績效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李展瑋(2007)。臺北市運動中心委外經營營運績效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李俞麟(2011)。運動場館規劃與管理--運動場館的保養與維護。臺北市:華都。
李隆盛(1991)。德爾菲預測術在技職教育上的應用。公職雙月刊,7(1),45-49。
李纘德(2008)。臺北市北投運動中心經營現況及經營策略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官文炎(2009)。運動場館規劃與經營管理。臺中市:華格那。
沈瑞碧(2009)。運動場館知識管理流程與創新之研究--以臺北市南港運動中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北市。
邱金松(1992)。體育設施的概念與問題之探討。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18(6),45-48。
何蕙萍(2000)。組織協調成本與虛擬組織特性之研究-以電腦軟體業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松山運動中心(2011)。松山運動中心簡介。2011年11月17日,取自松山運動中心網站,網址 http://www.sssc.com.tw/。
吳水泉(2000)。企業發展策略之共識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吳宜諮(2008)。利用FDM與FAHP在運動休閒俱樂部服務品質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吳易鍾(2010)。大型室內多功能體育館建築經營管理階段之研究--以臺北小巨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吳育哲(2011)。自行車休閒運動傷害風險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吳彥輝(1999)。運用模糊層級分析法與管理才能評鑑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林欣盈(2011)。高雄市田徑跑道材質與管理現況調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林佳儀(2006)。社區複合式運動中心之消費者行為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林秉毅(2004)。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new window
林秉毅(2011)。運動場館規劃與管理--運動場館的籌備與規劃。臺北市:華都。
林姵妤(2007)。運動中心使用情形與室內空氣品質之相關性(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臺北市。
林國棟(1996)。學校體育之運動設施事業。大專體育雙月刊,28,29-45。
林凱翔(2009)。運動中心經營策略之研究--以臺北市內湖運動中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周宇輝(2008)。興建競技型運動設施可行性之關鍵指標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周宇輝(2011)。運動場館規劃與管理--運動場館的建造與品管。臺北市:華都。
卓俊辰、劉田修、楊志顯、錢紀明、程紹同(1997)。社會變遷與體育革新:運動場館之整建與經營管理。臺北市:教育部。
洪振創(1996)。群體決策下模糊績效評估模式之建構與應用(未出版博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孫嘉鴻(2000)。會計資訊應用於共同基金經理人擇股決策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唐仁梂(2009)。臺中市民對休閒專用區規劃態度與空間偏好之研究--以臺中市鎮南休閒專用區規劃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徐瑜(2008)。成立嘉義縣縣民運動中心之可行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徐村和(1998)。模糊德爾菲層級分析法。模糊系統學刊,4(1),59-72。
高雄市體育處(2011)。高雄市小港國民運動中心規劃報告書。高雄市:作者。
許雅琪(2007)。提昇休閒農場經營績效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臺南市。
陳邁(1992)。體育公園的規劃與設計。建築師雜誌,18(6),79-82。
陳永森(2011)。無障礙運動環境建築計畫與用後評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彥儒(2008)。自行車專用道安全性評估指標體系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陳德齊(2006)。運動訓練園區規劃方案與維護管理分析之個案研究--以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整建計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鴻雁、莊輝和(2002)。臺北市中山區市民運動中心委託經營管理規劃案委託技術服務報告書。臺北市:哲興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陳鴻雁(2003)。我國國民運動意識之調查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研究成果報告。Ncpfs-All-091-002。
陳麒文、陳鴻雁(2004)。臺北市北投區運動中心服務品質之管理。國民體育季刊,33(4),66-71。
莊偉廷(2006)。運動中心策略配適與營運績效之研究--臺北市中山運動中心之個案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莊翊健(2011)。利用模糊層級分析法探討影響廣告效果關鍵因素的重要性--不同產品屬性與廣告訴求之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正修科技大學,高雄市。
教育部(1992)。1992年體育場行政人員赴歐考察團報告書。臺北市:教育部委託研究成果報告。
彭美蓮、黃煜(2009)。綠建築指標概念在運動場館規劃之運用。大專體育雙月刊,101,85-91。new window
郭家惠(2010)。2009年臺北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落實綠色環保理念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黃同慶(2008)。都會老化型社區公辦民營運動設施運動者消費行為研究--以萬華區市民運動中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黃傳軒(1994)。潛力產品搜尋架構之建立--茶飲料實證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有恆、徐村和(1993)。模糊度量AHP法--交通運輸計畫評估新模式。第一屆模糊理論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頁365-371)。臺北市:國立臺北大學。
張紹勳(2000)。研究方法。臺中市:滄海。
張美娟(2003)。國內有線電視發展數位電視服務經營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鼎漢國際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11)。臺南市永華國民運動中心規劃報告書。臺北市:作者。
葉公鼎(2001)。掌握時勢發展學校體育運動設施經營的新契機。學校體育雙月刊,11(4),13-21。
葉憲清(1999)。臺灣公立體育場之體育館之經營研究。體育學報,27,1-10。
曹校章(2010)。運動觀光滿意指標模式之研究--以日月潭國際萬人泳渡嘉年華運動觀光客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楊智荃(2003)。民間機構參與臺北市運動中心營運可行性評估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雷文谷(2006)。運動場館設施規劃與管理。臺北市:全威。
廖尹華(2009)。大學運動設施社區化休閒服務績效評估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廖尹華(1997)。臺灣地區大專院校運動場地設施開放與經營管理考量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臺北市體育處(1999)。臺北市運動場館設施計畫。臺北市:作者。
臺北市體育處(2010)。臺北市體育處九十九年刊。臺北市:作者。
臺北市體育處(2011)。臺北市民運動中心使人數統計表。2011年11月21日,取自臺北市體育處,http://www.tms.taipei.gov.tw/MP_104061.html。
臺北市體育處(2011)。臺北市運動中心的營運管理。2011臺北市運動中心之規劃設計、委外經營與營運現況研討會講義(頁9-11)。臺北市:作者。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2011)。土城區國民運動中心規劃成果報告書。臺北市:作者。
臺灣促參顧問有限公司(2011)。彰化縣彰北國民運動中心規劃報告書。臺中市:作者。
蔡長啟(1983)。體育建築設備。臺北市:體育。
蔡秀華(2002)。大學體育館營運績效指標之個案研究--以國立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中國統計學報,27(7),1-20。new window
鄧振源(1992)。相關性運輸投資計畫選擇之研究-非模糊與模糊多目標規劃方法(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鄧振源(2005)。計畫評估方法與應用。臺北市:海洋大學運籌規劃與管理研究中心專刊。
鄭良一(1999)。運動場館規劃與設計--經營管理面向的探討。臺北市:胡式。
鄭良一(2002)。全球運動場館建築。臺北市:加斌。
鄭良一(2011)。運動場館規劃與管理--運動場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臺北市:華都。
鄭志富(1997)。學校運動場地設施經營管理策略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NSC86-2413-H-003022。
鄭志富(2002)。學校運動場館經營與管理。學校體育雙月刊,12(3),2-4。
鄭志富、蔡秀華(2005)。臺灣地區公立大學體育館營運績效評估之實證研究。師大學報,50(2),227-244。new window
鄭志富、呂宛蓁、曹校章(2006)。臺灣地區各縣市體育館營運績效評估之實證研究。大專體育學刊,8(2),101-119。new window
鄭虎(1999)。臺灣區公立體育場場地設備標準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研究成果報告。
劉田修、葉公鼎、王宗吉、張秋木(2000)。臺北市民運動健康中心規劃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體育場委託研究成果報告。
劉田修、陳肇芳、鄭勵君(2009)。高雄2009世界運動會都市建設與場館建築之蛻變。高雄市: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劉田修、馬上閔、馬上鈞、譚耀、林秉毅(2010)。ACSM體適能設施規劃。臺北市:華都。
劉儒俊(2002)。行銷資源最適配置模式--Fuzzy AHP之應用(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錢紀明(2001)。大專體育運動場館經營管理。國民體育季刊,30(1),18-22。
蕭信余(2005)。運動建築用後評估研究–以臺北市中山區市民運動中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戴佩怡(2009)。臺北市萬華區運動中心消費者生活型態及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念慈(2010)。公共設施營運移轉績效評估指標研究--以臺北市運動中心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簡皇娟(2006)。運動場館設施經營現況及使用滿意度調查研究--以國立中正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縣。
顏明政(2010)。運動中心營運模式創新之研究-以北投運動中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顏志宏(2004)。網際網路為基礎之德爾菲法(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蘇榮利(2008)。學校運動設施民營化消費者消費行為與滿意度研究--以南湖高中運動中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蘇雄飛(1999)。國內外優良運動場館經營管理範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二、英文文獻
Adler, M., & Ziglio, E. (1996). Gazing into the oracle: The Delphi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social policy and public health. Bristol, PA: Jessica Kingsley.
Belton, V., & Gear, A. E. (1989). The legitimacy of rank reversal a comment. Omega, 13(3), 143-144.
Bell, W. (1997). Foundations of future studies: Human science for an era, history, purposes, and knowledge.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Buckley, J. J. (1984). The multiple judge, multiple criteria ranking problem: A fuzzy sets approach.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3, 25-37.
Buckley, J. J. (1985). Fuzzy hierarchy analysis.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7, 233-247.
Conklin, A. R. (1999). Facility follies. Athletic Business, 23(9), 28-30.
Culley, P., & Pascoe, J. (2009). Sports facilities and technologies. New York: Routledge.
Daly, J. (2000). Recreation and sport planning and design.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Delbecq, A. L., Van d. V., & Gustafason, A. H. (1975).Group techniques for program planning: A guide to nominal group and Delphi processes. Illinois: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Doke, E. R., & Swanson, N.E. (1995). Decision variables for selecting prototyping in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A Delphi study of MIS managers.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9(4), 173-182.
Duffield, C. (1988). The Delphi technique.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2(2), 41-45.
Farmer, P. J., Mulrooney, A. L., & Ammon, J. R. (1996). Sport facility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Morgantown, WV: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nk, I., & Body, D. (1983). Development a sports and recreation master plan. Plann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11(3), 1-17.
Frost, R. B., Lockhart, B. D., & Marshall, S. J. (1988). Administ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thletics: Concepts and practices (2nd ed.). Dubuque, IA: Brown.
Gay, L. R. (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New York: Merrill.
Graan, J. G. (1980). Extensions to the multiple criteria analysis of T. L. Saaty. Report National Institute of Water Supply, The Netherlands.
Greaint, J., & Kit, C. (1995). Handbook of sports and recreation building design「Indoor Sports」 (2th ed.). London, UK: Sports Council.

Gupta, U. G., & Clarke, R. E. (1996).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Delphi technique: A bibliography(1975-1994).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53, 185-211.
Hewitt, C. N. (1997). Campus master planning. In Middleton, W. D., Facilities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3re ed.). Alexandria, VA: APPA: The associ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facilities officers.
Horine, L., & Stotlar, D. (2003). Administ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6th ed.). Dubuque, IA: Brown.
Hock, D. (2002). Basic rules for good gym management. Coach & Athletic Director, 72(2), 16-17.
Hsu, T. H. (1997). Transportation project evaluations: A fuzzy measure AHP. Proceeding of NSC, part C, 7(1), 26-34.
Jenkins, D. A., & Smith, T. E. (1994). Applying Delphi methodology in family therapy research.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 16, 411-430.
Kollie, E. (2004). Sports flooring solutions for your athletic facility. School Planning & Management, 43(6), 55-61.
Lei, W. G. (2004).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Taiwanese high school student. Journal of ICHPER, 4, 43-49.
Liginlal, D., & Ow, T. T. (2005). On policy capturing with fuzzy measure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67(2), 461-474.
Linstone, H. A., & Turoff, M. (2002). The Delphi method: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Massachusetts: Addison-Wesley.
Lipovetsky, S., & Michael, C. W. (2002). Robust estimation of priorities in the AHP.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37(1), 110-122.
Mendoza, G. A., & Prabhu, R. (2006). Participatory modeling and analysis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Overview of soft system dynamics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9(2), 179-196.
Millet, I., & Harker, P. T. (1990). Globally effective questioning i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48, 88-97.
Mullin, B. J., Hardy, S., & Sutton, W. A. (2000). Sport marketing (2nd ed.). Champign, IL: Human Kinetics.
National Recreation Park Association. (2004). DC recreation receives facelift. Park & Recreation, 39(2). 91-105.
Pate, D. W., Moffitt, E., & Fugett, D. (1993). Current trends in use, design/construction, and funding of sport facilities. 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2(2), 9-14.
Saaty, T. L. (1971). How to make a decisi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40, 1971.
Saaty, T. L. (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New York: McGraw-Hill.
Thomas, H. R. (2002). Site planning and design handbook. Boston: McGraw-Hill.
Van, Z. S., & Klassen, C.A. (2003). Selection process in a Delphi study about key qualifications in senior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70(4), 317-320.
Witterschein, G. (2004). What a kino idea. Landscape Management, 43(11), 68-70.
Wakefield, K L., Blodgett, J. G., & Sloan, H. J. (1996).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sportscape.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10(1), 15 31.
Wicklein, R. C. (1993). Identifying critical issues and problems in technology education using a Modified-Delphi technique. 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5(1), 53-7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