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主動性學習教學策略之合作學習在體育課程的應用
書刊名:靜宜體育
作者:鄭金昌李晨鐘 引用關係林春梅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9
卷期:3
頁次:頁11-21
主題關鍵詞:主動性學習合作學習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4
  • 點閱點閱:40
期刊論文
1.吳宗立(19970800)。杜威知識論及其教育涵義探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8(2)=44,116-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博銓(19991100)。善用教學策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師友月刊,389,44-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桂慶中、施頂清(20001000)。從合作學習(小組討論)談閱讀理解能力之提昇。中等教育,51(5),65-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彭森明(19960700)。主動性學習的理念與施教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11,20-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玉美、韋金龍(19930700)。「合作學習」困擾之探討。英語教學,18(1)=69,19-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詹志禹(19980100)。認知的主動性。教育研究資訊,6(1),28-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Keyser, M. W.(2000)。Active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 and using both styles effectively。Research Strategies,17(1),35-44。  new window
8.Williams, A. E.(1995)。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undergraduate classroom: a case study。School: A Journal of Leisure Studies and Recreation Education,10,79-82。  new window
9.黃清雲(20040800)。新趨勢,新挑戰:以學生為中心的建構取向對當前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實踐。學校體育,14(4)=83,93-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顏佩如(2000)。「多元智能」在教學的反思。中等教育,51(3),82-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游士正(1998)。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上之應用。大專體育,38,36-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掌慶維(19980600)。合作學習對國小體育教學影響之研究。屏師體育,2,106-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靜萍、楊坤原(20040300)。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經驗談--小組合作學習之成效。國立編譯館館刊,32(1),78-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清雲(19980500)。掌握有效合作學習要素創造體育教學新境界。臺灣省學校體育,8(3)=45,4-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于富雲(20010100)。從理論基礎探究合作學習的教學效益。教育資料與研究,38,22-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美珠(19990100)。一呼一吸中談人體動作(Movement)。臺灣省學校體育,9(1)=49,17-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謝應裕(20000800)。由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課程談體適能與健康促進。學校體育雙月刊,10(4)=58,53-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黃政傑、林佩璇(1992)。臺灣省高級職業學校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淑美(2000)。營造一個促進學生思考的國中生物教室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野蕊(2005)。合作學習策略在籃球教學之成就及互動行為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志林(2008)。合作學習在高校排球普修課技術教學中的實驗研究(碩士論文)。華南師範大學,中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豪華(2003)。運用主動性學習教學策略之合作行動研究--以國中英語教學為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岳聖(2008)。合作學習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創造力與籃球技能表現之影響(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秀芳(1999)。營造學生為主動學習者之合作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金昌(2002)。合作學習與精熟學習在排球技能學習成就及學習反應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寶山(1989)。教學原理與技巧。臺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arroll, L.、Leander, S.(2001)。Improving student motivation through the use of a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new window
3.葉憲清(1998)。體育教材教法。台北市: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生傳(1990)。新教學理論與策略: 自由開放社會中的個別化教學與後個別化教學。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義雄(1998)。運動教育與人文關懷(下):課程與教學篇。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宏室(1994)。Mosston(摩斯登)體育教學光譜的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進材(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坤崇(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石黎(2007)。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技能--與Mark教授交流的心得體會,http://www.cs.hbue.edu.cn/iiaoxueff/shilxinde.doc。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Johnso, R. T.,Johnso, D. W.(1988)。Cooperative Learning: Two heads learn better than one,http://www.context.org/ICLIB/IC18/Johnson.htm。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