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場有」與「在場」--中醫身心轉化之機制--民間老中醫與Carl Rogers的對話
書刊名:應用心理研究
作者:王東美
作者(外文):Wang, Dong-mei
出版日期:2018
卷期:69
頁次:頁121-156
主題關鍵詞:身心場有在場中醫Body-mindQiField beingPresenc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49
  • 點閱點閱:14
期刊論文
1.Geller, S. M.、Greenberg, L. S.(2002)。Therapeutic presence: Therapists' experience of presence in the psychotherapy encounter。Person-Centered and Experiential Psychotherapies,1(1/2),71-86。  new window
2.夏林清、劉孟茜(2010)。身心對話:台灣心理工作者的路徑筆記。應用心理學,46,51-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小利、張伯華(2012)。鬱證、抑鬱症的心理治療。山東中醫雜誌,2012(9),632-6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學智(2005)。中國哲學中身心關係的幾種形態。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2(3),5-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韓金祥、韓奕(2010)。論中醫氣的物質基礎是機體輻射電磁(量子)場。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6),474-4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富斌(2015)。過程哲學視域中的身心關係。唐都學刊,31(1),4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壽堪(2001)。實體主義和現象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5),67-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恒太、劉慶春(1996)。疑病妄想症。山東中醫雜誌,19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賴錫三(20080700)。論《太乙金華宗旨》的心性、身體、魂魄觀--內丹學的「氣、光」身心修証與冥契體驗。成大中文學報,21,101-103+105-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俊傑(20020300)。中國思想史中「身體觀」研究的新視野。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0,541-5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翁開誠(20110700)。敘說、反映與實踐:教學、助人與研究的一體之道。哲學與文化,38(7)=446,75-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唐力權、宋繼杰(2001)。蘊徼論:場有經驗的本質。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力權(1989)。周易與懷海德之間--場有哲學序論。臺北:黎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慶憲、梁曉珍(1998)。醫學聖典--黃帝內經與中國文化。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與沉(2005)。身體:思想與修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丁‧布伯、陳維綱(1989)。我與你。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江光榮(1999)。人性的迷失與複歸:羅傑斯的人本心理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卡爾.羅哲斯、劉毅、鍾華(2006)。羅傑斯著作精粹。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卡爾.羅哲斯、石孟磊(2015)。論人的成長。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安梧(2014)。金剛般若與生命療癒。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伯華(2004)。中醫臨床心理治療學。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Karasu, T. B.(2013)。Life Witness: Evolution of the Psychotherapist。Maryland:Rowman & Littlefield。  new window
12.Wampold, B. E.、Imel, Z. E.(2015)。The great psychotherapy debate: Models, methods, and findings。New York, NY:Routledge。  new window
13.Rogers, Carl Ranson、宋文里(2014)。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儒賓(19930000)。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宗羲、沈芝盈(1985)。明儒學案。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Baldwin, M.(2000)。Interview with Carl Rogers on the use of the self in therapy。The Use of Self in Therapy。New York, NY:Haworth Press。  new window
2.湯淺泰雄、盧瑞容(1993)。「氣之身體觀」在東亞哲學與科學中的探討:及其與西洋的比較考察。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丸山敏秋、林宜芳(1993)。中國古代「氣」的特質。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