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歧路「現實」:一九四○年代日、臺作家的「寫實主義」小說觀察
書刊名: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
作者:張俐璇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ang, Li-hsuan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8
頁次:頁75-77+79-108
主題關鍵詞:糞現實主義論爭西川滿濱田準雄張文環楊逵The debate of feces realismNishikawa MitsuruHamada HayaoChang Wen-HuanYang Ku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9
  • 點閱點閱:84
一九四○年代因為「臺灣文化賞」而起的「糞現實主義」論爭,還可以怎麼看?本文由「寫實主義」的角度切入,重新析論,將之理解為三種意識形態的角力:一是西川滿以《赤般記》為代表的「浪漫寫實主義」,二為演回學雄在《南方移民村》的「觀念寫實主義」,三是張文環以〈夜猿〉為代表的「自然主義寫實主義」,也就是受到西川滿批評、但為楊邊正名的「糞現實主義」。本文認為,西川滿以浪漫寫實回顧過去,將作為外地文學的臺灣小說,納入日本美好傳統;演回學雄以觀念寫實照看現在,期待筆隊伍能夠進入帝國「新體制」;而臺灣小說之所以有「糞現實主義」的批評與主張,則是對日本殖民者企圖將臺灣小說生產嫁接入日本思想史脈絡的回應。
This paper looks into different explanations of 'realism' through a controversial debate over 'feces realism', which was raised after the Taiwanese Culture Award held in 1943, the most intensive period of Japanese rule in Taiwan. In this debate, Chang Wen-Huan's natural realism and Yang Kui's 'feces realism' mainly fought against the following two arguments: Nishikawa Mitsuru's 'Psychological Realism', which tended to regard Taiwanese literature as part of Japanese tradition, and Hamada Hayao's 'Conceptual Realism', which actually supported the Japanese national policy. In other words, the 'realistic fictions' of Taiwanese authors were difficult to support colonial assimilation policy. Thus,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he ideological conflicts that the debate involved and how different the crossroads of 'reality' they are.
期刊論文
1.呂焜霖(20120600)。島田謹二文學史書寫的暗面。臺灣文學學報,20,127-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橋本恭子、吳亦昕(200705)。在臺日本人的鄉土主義:島田謹二與西川滿的理念。日本臺灣學會報,9,231-2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巾力(20051200)。西川滿「糞現實主義」論述中的西方、日本與臺灣。中外文學,34(7)=403,145-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鄭炯明(2002)。越浪前行的一代:葉石濤及其同時代作家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越浪前行的一代:葉石濤及其同時代作家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宇棠(2009)。臺灣美術中的「寫實」(1910-1954):語境形成與歷史(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松尾直太(200712)。濱田隼雄研究--文學創作於臺灣(1940-1945)。臺南:臺南市立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福湘(2002)。悲壯的歷程:中國革命現實主義文學思潮史。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小熊英二、國立嘉義大學臺灣文化研究中心經典研讀會(2011)。「日本人」的國境界--從沖繩、愛奴、臺灣、朝鮮的殖民地統治到回歸運動。嘉義: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臺灣文化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苅部直、片岡龍(2013)。日本思想史入門。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柳書琴、張文薰(2011)。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6:張文環。臺南: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石濤、鍾肇政(1979)。閹雞。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笛、戴文鋒(2007)。葉笛全集13翻譯卷六:臺灣文學史料彙編。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井手勇(200112)。決戰時期台灣的日人作家與皇民文學。臺南:臺南市立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德威、黃英哲、涂翠花、蔡建鑫(2010)。華麗島的冒險:日治時期日本作家的臺灣故事。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竹村民郎、林邦由(2010)。大正文化:帝國日本的烏托邦時代。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佩珍(2012)。中心到邊陲的重軌與分軌:日本帝國與臺灣文學.文化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阮斐娜、吳佩珍(2010)。帝國的太陽下:日本的台灣及南方殖民地文學。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柳書琴(2009)。荊棘之道:臺灣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西川滿、葉石濤、陳千武(1997)。西川滿小說集。高雄市: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龍瑛宗、陳千武、林至潔、葉笛、陳萬益(2006)。龍瑛宗全集.中文卷.第五冊評論集。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文環、陳萬益、陳千武(2002)。張文環全集。臺中縣: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甘文芳、黃英哲、王惠珍、涂翠花、三澤真美惠(2006)。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葉渭渠(2009)。日本文學思潮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濱田隼雄、黃玉燕(2004)。南方移民村。臺北:柏室科技藝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育霖(20090000)。翻譯閾境:主體、倫理、美學。臺北:書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昌元(1991)。盧卡奇及其文哲思想。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藤井省三、張季琳(2004)。臺灣文學這一百年。台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葉石濤(1985)。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臺北市: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艾曉明(2007)。中國左翼文學思潮探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建忠(20070000)。被詛咒的文學:戰後初期(1945-1949)臺灣文學論集。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游勝冠(20120000)。殖民主義與文化抗爭:日據時期臺灣解殖文學。臺北:群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竹內好、孫歌、李冬木、趙京華(2005)。近代的超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