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淺談影響青少年在學學生體育態度之因素
書刊名:休閒與社會研究
作者:侯秋有
出版日期:2011
卷期:3
頁次:頁177-189
主題關鍵詞:體育態度青少年在學學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63
  • 點閱點閱:142
本文主要目的在探討影響國內青少年在學學生之體育態度因素,採用文獻分析法,並蒐集最近幾年相關文獻中影響學生體育態度之變項因素並加以彙整後發現影響青少年在學學生體育態度變項因素有性別、年級、參與運動社團與否、父母對運動支持與否、參與運動代表隊與否以及運動頻率等,並提出幾點建議供實務工作教師在施行體育教學時之參考:一、在體育態度各層面中所呈現的性別差異以男生優於女生建議課程 設計及教學上應重視性別差異,鼓勵女生參與學習,如可加入適合女生律動、有氧性的活動,提高學習動機,滿足學習成就感,以減少性別在體育態度及運動行為上的差異。 二、高年級學生因面臨升學階段與課業壓力的增加,所以,學生在課餘後的有限時間內,想要進行體育活動的意願就降低,因此,教師與家長可鼓勵學生多走出戶外從事運動,並讓學生瞭解適當的運動,可以抒解身心壓力,提升身心健康。 三、學生是否參與運動社團或運動代表隊對其體育態度皆有其正面影響,因此,體育教師應加強專業知能與術科教學能力,以提高學生之認同感,而願意參與運動性社團或運動代表隊,進以培養良好之體育態度。 四、對有運動習慣的學生,體育態度會傾向正面,因此,體育教師應創造愉悅的學習氣氛,並適當引導同儕互動關係,發展學生愉快的學習經驗,以提升學生運動的習慣。
期刊論文
1.高俊傑、蔡育佑、陳建森(200305)。馬偕護理專科學校學生體育態度調查。馬偕護理專科學校學報,3,233-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本源、邱金松(20030600)。編製中小學學生體育態度量表之初步研究。大專體育學刊,5(1),1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鎰明(19940600)。不同學群學生體育目標認同傾向之差異研究。國立雲林技術學院學報,3,69-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宏室、劉照金(20040200)。影響臺灣地區學生體育態度之關鍵因素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1),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裕隆(19980400)。臺大學生體育態度之研究。大專體育,36,112-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育佑、徐欽賢(20060100)。仁德護專學生體育態度之研究。成大體育,39(1)=48,57-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照金、周宏室(20020700)。大學生體育態度與運動技能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大專體育學刊,4(1),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律盛、鄭憲成、莊英萬(2004)。桃園縣公私立高中、職學生體育態度之調查研究。高應科大體育,25-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廖政訓(2000)。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學生體育態度調查研究。學校體育,10(1),33-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歐陽金樹、蔡育佑(2005)。國立聯合大學學生體育態度調查。成大體育,38(3),55-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Carlson. T. B.(1995)。We hate gym。Student alienation from physical education,14,467-477。  new window
12.McKenzie, T. L.、Alcaraz, J. E.、Sallis, J. F.(1994)。Assessing children’s liking for activity unit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13,206-215。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嵩豪(2005)。臺北市公立國民中學學生體育態度與體育課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進祿(2001)。國小學生體育態度認同傾向及差異之研究--彰化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明雪(2006)。北台灣女大學生體適能、學習動機及體育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正通(2007)。國小學生體育態度與體適能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鴻治(2008)。苗栗縣高中職學生體育態度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世原(2004)。臺北市國小學童體育態度、身體活動量及體育課學習成效之影響(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本源(2002)。編製中小學學生體育態度量表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溫賢昌(2005)。苗栗地區高中職學生體育態度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詹益淼(2007)。苗栗地區國小學童身體自我概念與體育態度之相關研究。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詹燕凱(2009)。高雄市高級職業學校學生體育態度與體育課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高雄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鄭伊真(2010)。金門地區國中學生體育態度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江崇偉(2008)。臺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維辰(2008)。新竹市國小學童運動社會支持與體育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郭仰三(2006)。高雄市高級中學學生體育態度與體育課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俊安(2006)。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學生健康體適能與體育態度之相關研究。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品希(2007)。花東地區國中生的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美枝(2002)。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臺北市:文笙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春興(1992)。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臺北市:東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春興(2002)。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Gleitman, Henry、洪蘭(1997)。心理學。台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侯玉波(2003)。社會心理學。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美枝(1983)。社會心理學。臺北:大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Aronson, Elliot、Wlison, Timothy D.、Akert, Robin M.、李茂興、余伯泉(1995)。社會心理學。臺北市: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貴福(1993)。臺北市中小學健康體適能常模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