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中小校長對老子管理思想認同與應用知覺之研究
作者:張凱元
作者(外文):Chang Kai Yuan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研究所
指導教授:劉慶中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7
主題關鍵詞:老子管理思想認同知覺 認同知覺應用知覺Lao Tzumanagement thinkingrecognition perceptionapplication percep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5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小校長對老子管理思想知覺程度,主要研究目的為:
一、分析國中小校長對老子管理思想之管理哲學知覺情形。
二、分析國中小校長對老子管理思想之管理方法知覺情形。
三、分析國中小校長對老子管理思想之人格修養知覺情形。
四、分析國中小校長對老子管理思想認同與應用知覺之間差異。
爲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台灣地區23縣市國中小校長為母群體,抽取國小校長620人,國中校長220人,合計840人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不同背景變項分別為性別、年齡、任期、學校規模、學校類型。問卷資料回收後,統計方法採用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以及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法,配合本研究假設,進行各項統計考驗。
本研究結果為:
一、不同背景變項國中小校長對老子管理哲學認同知覺:學校類型達顯著差異。
二、不同背景變項國中小校長對老子管理哲學應用知覺:學校規模、學校類型達顯著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國中小校長對老子管理方法認同知覺:學校類型達顯著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國中小校長對老子管理方法應用知覺:學校類型達顯著差異。
五、不同背景變項國中小校長對老子人格修養認同知覺:學校類型達顯著差異。
六、不同背景變項國中小校長對老子人格修養應用知覺:性別、學校規模、學校類型達顯著差異。
七、不同背景變項國中小校長對老子管理哲學認同與應用知覺之間差異:學校類型達顯著差異,其餘達部份顯著差異。
八、不同背景變項國中小校長對老子管理方法認同與應用知覺之間差異:學校類型達顯著差異,其餘達部份顯著差異。
九、不同背景變項國中小校長在老子人格修養認同與應用知覺之間差異:學校規模、學校類型達顯著差異,其餘達部份顯著差異。
本研究建議:
一、對校長之建議
(一)重視校長角色的轉化。
(二)加強進修,深入研究老子管理思想。
(三)中西理論兼蓄並用。
(四)善用管理思想三個層面之核心理念。
二、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獎勵博碩士論文研究。
(二)推動本土化領導研究風潮。
三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清楚界定老子管理思想內涵。
(二)以教師為研究對象。
(三)採用質性研究方法。
(四)改善問卷題目,與核心理念更契合。
關鍵詞:老子、管理思想、認同知覺、應用知覺。
Abstract
The study explored the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for Lao Tzu management thinking. The research objects were :
一、To analyze the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for Lao Tzu management philosophy.
二、To analyze the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for Lao Tzu management method.
三、To analyze the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for Lao Tzu management morality.
四、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erception of recog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rincipa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for Lao Tzu management thinking.
To achieve the goals above,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population was principa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of 23 countries in Taiwan area. The research subjects were 840 persons in total, including 620 principals of elementary school, and 220 principa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The various variables of principals were sex, age, term, school scale, and school type. Data were analyzed to match this research hypothesis, by using t-test, one-factor ANOVA and two-factor(A×B)ANOVA, performing statistics testing.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一、The various variables of principa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on the recognition-perception for Lao Tzu management philosophy,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school type.
二、The various variables of principa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on the application-perception for Lao Tzu management philosophy,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school scale and school type.
三、The various variables of principa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on the recognition-perception for Lao Tzu management metho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school type.
四、The various variables of principa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on the application-perception for Lao Tzu management metho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school type.
五、The various variables of principa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on the recognition-perception for Lao Tzu morality,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school type.
六、The various variables of principa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on the application-perception for Lao Tzu morality,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sex, school scale, and school type.
七、The various variables of principa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erception of recognition and application for Lao Tzu’s management philosophy, school type supported, the others partly supported.
八、The various variables of principa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erception of recognition and application for Lao Tzu’s management method, school type supported, the others partly supported.
九、The various variables of principa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erception of recognition and application for Lao Tzu’s morality, school scale and school type supported, the others partly supported.
The suggestions of this study were
一、To principals
(一)to emphasis on the transforming of principals’ roles.
(二)to explore and study Lao Tzu’s thought.
(三)to adopt simultaneously Chinese-West theory of leadership.
(四)to exploit the cores of 3-d of Lao Tzu’s management thinking.
二、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gencies
(一)to encourage the studies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
(二)to perform the studies of Chinese leadership.
三、To researchers in the future
(一)to define clearly the substances of Lao Tzu’s management thinking.
(二)to take teachers as research subjects.
(三)to adopt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四)to make the questionnaire questions match the six core ideas.
Key words: Lao Tzu、management thinking、recognition perception、application perception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尹世民(2005)。大象無形-老子管理智慧。香港:香港書城。
王秀華譯(1996)。J. Griffin(1996)原著。忠誠顧客(初版)。台北市:朝陽堂文化。
王保進(2003)。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第二版)。台北市:心理。
王國維(1993)。老子之學說。載於王國維(著),王國維哲學美學論文輯佚(頁325-342)。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王清祥(1992)。《老子河上公注》之研究。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王弼(1999)。老子四種。台北市:大安。
白大昌(1993)。我國儒道二家理想的領導型態。政大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任繼愈(1985)。中國哲學發展史。北京:人民。
朱光志(1987)。老子領導思想之研究。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朱建民(1994)。儒家的管理哲學-理想國的領導者。台北市:漢藝色研。new window
朱謙之(1985)。老子校釋。台北市:里仁書局。
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初版)。台北市:學生書局。
牟宗三(1993)。才性與玄理(修訂八版)。台北市:學生書局。
余培林(1981)。生命的大智慧:老子。台北市:時報文化。
吳玓瑾(1996)。老子政治思想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初版)。台北市:五南。
吳勁甫(2003)。老子領導哲學之探討。學校行政月刊,23,58-68。
吳慧貞(2002)。《老子》正言若反的語言模式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宗定(2002)。老子「道」的詮釋與反思─從韓非、王弼注老之溯源考察。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雄揮(1997)。教育哲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李漢相(2004)。關於老子修養功夫-以道德經三章為中心。鵝湖月刊,30(3),42-48。new window
卓伯翰(2002)。老子政治思想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文卿(2004)。老子《道德經》領導思想現代意涵之探討。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安梧(1999)。道家思想與現代管理-以老子道德經為核心的省察。宗教哲學,5(1),97-108。new window
林秀茂(1993)。老子哲學之方法論。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林俊宏(1999)。老子政治思想的開展-從「道」的幾個概念談起。政治科學論叢,10,171-194。new window
林語堂(1994)。老子的智慧。台北市:正中。
松下幸之助(1990)。路是無限的寬廣。台北市:洪建全文教基金會。
邱義城(1995)。總經理學。台北市:時報。
施妙旻(1995)。隱涵領導理論與領導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地區公立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柳秀英(2004)。先秦道家老莊生命思想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洪文婷(2001)。在個人修為方面老子主張無為之研究。長庚護專學報,3,205-211。
胡楚生(1992)。老莊研究。台北市:學生書局。
胡適(1986)。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一版)。台北市:遠流。new window
唐君毅(1984)。論道家思想之起源與其原始諸型態。中國學人,2,1-17。
徐俊民(1995)。老子無為教育思想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復觀(1969)。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市:商務。
秦夢群(1989)教育行政理論與運用。台北市:五南。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市:五南。
袁保新(1991)。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台北市:文津。
高亨(1996)。老子正詁。北京:中華書局。
高柏園(1998)。無為而無不為-道家管理藝術之理論與應用。鵝湖月刊,24(3),2-9。new window
高維泓、林如冰譯(2001)。D. Drehen原著。老子領導之道。台北市:寂天文化。
張月鳳(2005)。老子智慧在校長建構全人領導模式之探討。學校行政月刊,39,51-63。
張立文(1988)。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張光甫(1974)。老子教育思想之研究。高雄市:中外圖書。
教育部(2006)。各級學校數分布概況查詢系統。台北市:作者。
張明輝(1998)。學校行政革新專輯。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振成(1998)。教育改革聲中校長之角色與作為。中等教育,49(4),7-12。new window
張凱元(2003)。學校本位課程的詮釋。師友月刊,441,41-42。
張景朗(2005)。老子的經營管理意涵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張瑞村(1998)。高級工業學校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張慶勳(1996)。國小校長轉化領導、互易領導影響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張慶勳(1997)。學校組織轉化領導研究。高雄市:復文。new window
張賜光(2004)。桃園縣國中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戚數誠、黃敏萍(1995)。國內大型企業魅力領導與公司規範之關聯性研究。台大管理論叢,6(2),109-133new window
曹國雄、諸承明、夏榕文(1998)。企業文化、組織特性與魅力領導之關聯性研究-以高科技產業中階主管為實證對象。中原學報,26(2),11-20
梅汝莉(1995)。中國教育管理史。北京:海潮。
許士軍(1989)。管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許倬雲(1992)。從歷史看領導。台北市:洪健全文經叢書。
郭沂(1997)。從道論到心性之學-老子哲學之建立。哲學與文化,24(4),351-368。new window
陳右勳(2002)。老子「無為」管理新詮釋—以「第五項修練」為架構。中國文化月刊,271,48-68。
陳右勳(2003)。老子道的管理觀。中華技術學院學報,26,288-309。
陳右勳(2004)。老子超「策略管理」模式之研究-息戰的策略創新。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6年4月24日取自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NS/093/NS-R-093-002.htm
陳庚金(1991)。人際關係與管理(六版)。台北市:五南。
陳貴美(1980)。老子無為思想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鼓應(1990)。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修訂十三版)。台北市:商務。
陳榮波(1988)。道家老子的管理理念。中國文化月刊,104,56-67。

陳慶瑞(1986)。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適用性之研究—以我國國民小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陳慶瑞(1993)。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理論分析與擴展。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傅武光(1997)。統治者的條件。國文天地,12(9),34-35。new window
勞思光(1981)。中國哲學史。香港:崇基學院。
彭雅珍(1998)。國小校長領導風格、教室工作價值觀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彭馨慧(2001)。老子法自然的美學。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曾仕強(1981)。中國管理哲學。台北市:東大。
曾仕強(1987)。現代化的中國式管理。台北市:聯經。
曾仕強(1992)。掌握中國人性的管理法。台北市:方智。
曾士強、劉君政(1989)。圓通的領導。台北市:駿馬。
曾仕強、劉君政(1993)。中國的經權管理。台北市:國家。
曾進發(2004)。台北縣國民小學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馮滬祥(1997)。中國管理哲學及現代應用。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15,123-171。
黃光國(1995)。知識與行動-中華文化傳統的社會心理詮釋。台北市:心理。new window
黃昆輝(1995)。教育行政學。台北市:東華。
黃淑馨(1997)。新世紀國民小學校長之角色與作為。教師天地,87,58-63。
黃登山(1995)。老子釋義(初版二刷)。台北市:學生書局。
黃誌坤(1998)。老子的管理哲學對學校組織的啟示。師友,375,25-29。
黃麗英(1988)。老子的哲學思想與教育思想之研究。教育文粹,17,44-52。
楊文琪(2000)。老莊思想與學校行政領導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先舉(1996)。老子管理學(初版四刷)。台北市:遠流。
楊明(2003)。經典小故事,人生大哲理—談永恆。台北市:培育文化。
楊國樞(1989)。中國人的管理觀。台北市:桂冠。
楊遠岷(2001)。老子修養身心之道。中國文化月刊,257,9-16。
楊燦明(2004)。老子管理學。台北市:宏文館。
溫連雄(1997)。老子管理思想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劉笑敢(1997)。老子之自然與無為--古典意涵與現代意義。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0,25-58。new window
蔡承志譯(2000)。C. Levick(2000)原著。領導基因。台北市:商業週刊。
蔡培村、武文瑛(2004)。領導學: 理論、實務與研究。高雄市:麗文文化。
蔡進雄(2000)。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台北市:師大書苑 。new window
蔡進雄(2005)。學校領導理論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盧瑞陽(2001)。知覺控制與情境因素對老子思想在管理實務可行性評價之影響。東吳經濟商學學報,34,1-40。new window
濮世偉(1997)。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制握信念與教師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濮世偉(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青龍(2005)。科學倫理的源始與終結-以道家無為思想論自然概念的變遷。哲學與文化,32(8),93-110。new window
謝俊義(2001)。老子哲學對當代管理的啟示。研習論壇,12,29-38。
魏元珪(1996)。老子思想體系探索。台北市:新文豐。
魏汝霖、劉仲平(1985)。中國軍事思想史。台北市:黎明文化。
羅虞村(1985)。領導理論評析及對我國教育行政領導之啟示。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譚宇權(1992)。老子哲學評論。台北市:文津。
譚家瑜譯(1992)。J.W. Cardner(1990)原著。新領導力。台北市:天下文化。
鐘振昇(1995)。煽動性演講。台北市:遠流。
龔平邦(1991)。管理學。台北市:三民。



















英文部分
Bass, B. M. (1985).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ception. New York:The Free Press.
Bass, B. M. (1990). Bass & Stogdill’s handbook of leadership:Ttheory,
research and managerial applica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Bass, B. M., & Avolio, B.J.(1990).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development manual for 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Bass, B. M., & Avolio, B. J. (1994). Improvement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through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housand
Oaks, CA: Sage.
Blake, R. R., & Mouton, J. S. (1964). The Management grid:Houston, Texas: Gulf.
Bryman, A. (1990).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Sage.
Burns, J. M. (1978). Leadership.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Conley, D.T., & Goldman, P. (1994). Facilitative leadership:How principals lead without dominating. Eugone, OR: Oregon School Study Council.
Davis, R. (1967). Human relations at work (3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Fiedler, F. E. (1992). The leadership situation and the black box
in contingency theories. Seattle, W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Heresy, P., & Blanchard, K. H. (1977).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Heresy, P., & Blanchard, K. H. (198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Prentice-Hall.

House, R. J. (1971). A path goal theory of effective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6, 321-338.
Hoy, W. K., & Miskel, C. G. (1987).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3rd ed.). New York: Random House.
Mann, R. D. (1959). A review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56, 241-270.
Mann, R. D. (1969). A review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performance in small groups. In C.A. Gibb(Ed.), Leadership. Baltimore: Penguin.
Peterson, E., & Polyman, E. G. (1958).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Homewood, VI.: R. D. Irwin.
Reddin, W. J. (1977). 3-d model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In
F. Luthans(E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McGraw-Hill.
Robbins, S. P. (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 (8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Sergivonnai, T. (1992). Value-added leadership: How to get extraordinary performance in school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Stahl, O. G. (1974).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5th ed.). NY.: Harper and Row.
Stogdill, R. M. (1974). Handbook of leadership. NY: Free Press.
Stogdill, R. M. (1969). Perso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eadership. In C. I. Gibb(Ed.), Leadership. Baltimore: Pengiun .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