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地區在家自行教育制度規劃與學生學習成效指標建構之研究
作者:曾俊凱
作者(外文):tseng chun kai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林新發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6
主題關鍵詞: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在家自行教育制度學習成效焦點團體法德懷術Non-school style experience educationHome schooling systemlearning effectFocus-Group MethodDelphi Techniquefuturetaiw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6)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3
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教育權的轉變及探討國內外在家自行教育制度發展、現況與相關研究,以焦點團體法、德懷術為主要研究方法,並輔以文件分析法,進而規劃臺灣地區在家自行教育制度及建構學生學習成效指標;最後,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透過上述的研究,獲得以下的結論:
一、教育權的轉變,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型態可分為另類學校、公辦民營學校及在家自行教育三種,其學校數與學生數均逐年增加。
二、國外在家自行教育之主要特色為已合法化且限制較少,其選擇動機主要是宗教因素和不滿學校教育品質,其學生社會化良好且學生人數逐年增加。
三、臺灣地區在家自行教育制度之發展分為醞釀階段、試辦階段和合法化階段。
四、臺灣地區在家自行教育制度之規劃包含理論基礎、核心理念、關係人及制度內涵。
(一)在家自行教育制度之理論基礎為教育法學基礎、教育哲學基礎與批判教育理論基礎。
(二)在家自行教育制度之核心理念為兒童個體的主體性、教育選擇及彈性學習。
(三)在家自行教育制度之關係人為兒童、家長、設籍學校人員與縣(市)政府人員。
(四)在家自行教育制度內涵為法規計畫、策略執行及評鑑考核。
(五)在家自行教育制度實施之主要困境是親師角色衝突及評鑑考核的規準很難客觀與絕對。
五、在家自行教育學生學習成效指標之建構共分為品德行為、學業成就、身心健康、群體互動及生活滿意五個向度,其主要指標29個、次要指標20個與參考指標4個,共53個指標。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相關單位、人員及後續研究者,提出具體之建議。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understand the right of educ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state and the relevant research of home schooling in Taiwan and foreign countries. By Focus-Group Method, Delphi Technique and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 to plan systems of home schooling and to construct indicators of learning effect for students in Taiwan.
Finally, to provide some results and suggestions to another related units and persons.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following:
一、By the change of the right of education, non-school style experience education in Taiwan includes alternative school, private management of public school and home schooling, the number of schools and students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二、In the foreign country,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home schooling are legitimate and less limit. The main motives of education choice are religious belief and unsatisfaction with the quality of school. Socialization of students is very good, the numbers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三、The developments of home schooling in Taiwan contain three stages:ferment stage, trial stage and legitimate stage.
四、The system of home schooling in Taiwan includes theories, core beliefs, relationships and intensions.
(一)The theories of system of home schooling in Taiwan are built on education law,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critical education.
(二)The core beliefs of system of home schooling in Taiwan are the subjects of children、education choice and flexible learning.
(三)The relationships of system of home schooling in Taiwan are children, parents, personnel of schools of home schooling and the related government officials.
(四)The intensions of system of home schooling in Taiwan are legislation-plans, strategies and evaluation.
(五)The main dilemmas of system of home schooling in Taiwan are the conflicts of roles ,as a parent and as a teacher, and the rules of evaluation are hard to be objective.
五、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learning effect of home schooling in Taiwan includes five dimensions which are moral behaviors, performance of learning, healthy mind and body, group interacting and life satisfaction, and fifty-three indicators which are 29 main indicators, 20 second indicators and 4 reference indicators.
At last, the study recommends some suggestions for relevant units, persons and researches in the futur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展、丁美玲(2000)。如何教養目前的後代,慕真在家教育團契雙月訊,12,2。
丁莉杰(2002)。國民教育階段在家自行教育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以新竹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大英簡明百科圖文資料庫光碟(2003)。中文版,遠流出版公司出版發行。
中華慕真在家自行教育協會網站(2005)。網址:http://homeschool.fhl.net/
孔繁嘉(2005)。家長選擇在家自行教育之個案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方慧琴(2001)。在家自行教育及其在國內的推展。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主編,在家自行教育成果彙編,69-80。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方慧琴(2002)。台北市實施在家自行教育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方慧琴(2005)。在家自行教育的萌芽與紮根。師友,454,13-17。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第七版)。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王志菁(1998)。美英兩國在家教育之比較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王秋晴(2002)。台南市國民小學實施家長學校選擇權意見之調查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王家通(1992)。初等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王真麗(2005)。實施在家教育之個案研究—以一位美國華人家長為例。屏東師院學報,22,41-78。new window
王雅觀(1998)。學校教育改革中政策的變遷--民間興學與在家自行教育。中等教育,49(1),24-34。new window
王慧豐、陸正威(2001)。論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與在家自行教育之異同。特教園丁,17(1),23-27。
台北市政府(1999)。台北市八十八學年度國民小學在家自行教育輔導訪視實施計劃。台北市:台北市政府。
台南市國民教育階段學生申請自行教育作業要點(無日期)。
台南縣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辦法(2002年)。
田培林(1980)。教育與文化(下冊)。臺北市:五南。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公共論壇(2004)。國家教育權和國民教育權一、二、三、四。2004.10.12。
何孟臻(2005)。公立幼稚園園長資訊素養之研究一一個德懷術的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余民寧(1997)。考試焦慮、成就動機、學習習慣與學業成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文侃、楊漢清(1994)。比較教育學。臺北市:五南。
吳明益(1994)。國家管制教育市場的合理地位與制度因應—以教育權的保障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清山(1998)。台北市國民中小學實施公辦民營之可行性分析。比較教育通訊,36,23-27。new window
吳清山(2001)。初等教育(二版)。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2003)。教育法規—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江愛華、張世平、黃旭均、張正霖和鄭望崢(1999)。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8-2413-H-133-001)。new window
吳清山、林天祐(1997)。教育選擇權。教育資料與研究,16,82。
吳清山、林天祐(2001)。德懷術、焦點團體法。教育研究月刋,92,127-128。
吳清山、黃久芬(1995)。美國教育選擇權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4,1-26。new window
吳璧如(1998)。在家教育之概念、演進、及法律議題。教育研究雙月刊,64,36-47。new window
呂英沖(2006)。學習法。2006.07.19.取自:http://www.wasami.com/learning.htm
宋文里(1995)。批判教育學的問題陳顯。通識教育,2(4),1-15。new window
李希楊(2000)。教育行政措施採取公辦民營之可行性探就。中等教育51,(6),44-63。
李明昌(2004)。在家自行教育法制化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李盈穎(2005)。在家教狀元。商業週刋,942,2005.12.22. 取自: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search/sh_rlt.php?p=1.
李隆旼(2002)。綜合高中教師效能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雅卿(2005)。他山之石—國際「在家自學研討會」的觀察與心得。師友,454,20-22。
李新民(2003)。多元智慧的內涵。2006.07.19.取自:http://www.nknu.edu.tw/~ecp/intelligence/0322(%A4@)share.htm
周志宏(1999)。社會權—總論、教育權。月旦法學雜誌,48,127-135。
周志宏(2003)。教育法與教育改革。臺北市:高等。new window
周俊良(2005)。高雄縣實施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在家教育」初探。樹德科技大學學報,未出版,高雄縣。new window
宜蘭縣政府獎助辦理國民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要點(2000年)。
宜蘭縣國民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辦法(2000年)。
宜蘭縣國民教育階段適齡學生申請在家自行教育實施要點(2003年)。
林天祐(1999)。在家自行教育的理念與策略。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主編,在家自行教育的評估與省思,16-24。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new window
林孟皇(2000)。家長之公立學校選擇權。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怡岑(2005)。我的孩子適合在家教育嗎?師友,454,18-19。
林美慧(2002)。幼稚教師晋級審查運作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武曉霞、許素梅、劉菊珍、曾俊凱(2005)。臺北縣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現況研究-以在家自行教育為例。臺北縣:臺北縣教育局專案研究。
金門縣國民教育階段學生申請自行在家教育作業要點(2004年)。
非學校化社會(吳康寧譯)(1994)。台北市:桂冠。(原著:1971年)
南投縣九十三學年度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計畫(2004年)。
南投縣試辦體制外實驗學校(機構)申請設立實施要點(1999年)。
屏東縣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申請在家自行教育實施要點(無日期)。
屏東縣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財團法人或機構申請設立實施要點(無日期)。
屏東縣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辦法(2003年)。
洪志欣(2001)。父母在教家育權--美國現行在家自行教育法制。教育政策論壇,4(1),195-206。
洪國本(2001)。台北市國民小學在家自行教育學童生活適應學習適應與社會適應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淑菁(2005)。我的孩子自己教。時報週刋,1439,42-46。
洪鼎堯(2002)。從現代法治理念探討我國高中學生之申訴制度-以臺北市立高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美聯社(2004)。美國在家自學人口持續成長。2005.09.07取自:http://www.4pppp.com/mairu/s10.htm
胡幼慧(1996)。焦點團體法,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苗栗縣非學校型態之實驗教育實施辦法(2003年)。
唐宗浩(2004)。另類教育在臺灣。另類教育電子報第十二期,2005.06.22.取自:http://www.alearn.org.tw/mag/.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學生申請「在家自行教育」要點(無日期)。
秦夢群(2002)。教育行政—實務部分。臺北市:五南,二版五刷。
高雄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自治條例(2004年修正)。
高雄縣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辦法(2001年)。
基隆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辦法(2001年)。
張明輝(1998)。美國公辦民營學校:艾迪生計畫(Edison Project)學校。北縣教育,25,13-15。
張芬芬(2001)。臺北與美國在家自行教育家長的意識型態比較。初等教育學刋,10,57-88。new window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盈堃等(2005)。誰害怕教育改革—結構、行動與批判教育學。臺北市:洪葉文化。
教育部 (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8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new window
許定邦(2002)。高中高職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後國中生學習困擾及學習態度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許慶雄(1992)。社會權論。臺北市:眾文。new window
郭秀櫻(2004)。「教育研究」的批判教育研究:教研所碩士生的學習經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為藩(1992)。人文主義的教育信念(三版)。臺北市:五南。
郭郁智(2000)。國民中學學生學習策略、批判思考能力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伯璋(1985)。潛在課程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伯璋(1988)。意識型態與教育—教育研究的另一面向。臺北市:師大。
陳伯璋編著(1987)。意識型態與教育。臺北市:師大師苑。
陳明德(2000)。國民小學實施家長教育選擇權可行性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建銘(2004)。反學校與在家自行教育的觀想與思辯:從豐子愷之「學校教育的烏托邦—無學校的教育」談起。國教新知,51(2),59-65。
陳瑞桂(2004)。我國在家教育制度之法律地位與實施現況之探討-以台北縣市國中生在家教育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麗珠(1999)。以得懷術(Delphi method)評估台灣省教育優先區補助政策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5,35-84。new window
陳麗華(2000)。聖經中的子女教養觀---基督徒選擇在家教育的原動力。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主編,在家自行教育的共識與再出發,17-30。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陳麗嬌(2004)。台北縣國民小學實施公辦民營可行模式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游政達(2003)。應用焦點團體探討使用者需求脈絡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焦點團體:理論與實務(歐素汝譯)(2000)。台北市:揚智。(原著:Stewart & Shamdasani(1990).Focus Groups: Theory and Practice. Sage.
雲林縣國民中小學學生申請在家自行教育作業要點(2004年)。
馮朝霖(1995)。歐洲「替代性學校」(Alternative schools)發展介紹,竹市文教,11,30-35。
馮朝霖(2002)另類教育與全球思考。教育研究月刊,92,33-42。new window
馮朝霖(2005a)。教育與人生。政治大學通識教育碩士班課程綱要,2005年7月暑假碩士班,未出版。
黃玟玟譯(2004)。在家教育者於運動方面已有長足地進步。慕真會訊,34,16-17。
黃信君(2000)。彰化縣國小學生家長對學校選擇權的認知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黃政雄(2002)。全人教育的理念與實踐。2002.12.03.,於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演講稿。
黃夏成(2000)。在家教育的時代意義與社會價值。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主編,在家自行教育的共識與再出發,1-10。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黃瑞祺(1986)。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臺北市:巨流。new window
新竹市國民教育階段學齡兒童在家自行教育實驗計畫(2000年)。
新竹縣非學校型態之實驗教育實施辦法(2003年)。
楊巧玲 (2000)。教育行政的鬆綁與再規範:以在家自行教育為例。教育政策論壇,3(1),97-116。new window
楊桂杰(1992)。美國「客廳即教室」新趨勢之研究分析—論應容許「在家自行教育」制度存在並予法制化之必要性。立法院院聞,20(10),61-67。
楊麗秀(2004)。四技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以一所國立科技大學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溫明麗等(2002)。行動研究教育學。臺北市:洪葉。
董保城(1997)。德國教育行政法律保留之探討。教育法與學術自由,臺北市:元照。new window
詹中原(1993)。民營化政策-公共行政理論與實務之分析。台北市:五南。new window
賈馥茗(2000)。教育哲學。臺北市:三民。
嘉義縣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辦法(2001年)。
彰化縣政府國民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之實驗教育辦法(2003年修正)
臺中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辦法(2005年修正)。
臺中縣非學校型態之國民教育實驗教育實施辦法(2000年)。
臺北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辦法(2000年)。
臺北縣公報冬字第二期(2000)。
臺北縣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辦法(2005年修正)。
臺東縣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辦法(2003年)。
劉承武(2005)。家長參與教育事務。2005.11.16.取自:http://www.4pppp.com/mairu/participate.htm
劉春榮(2000)。在家自行教育的困境與展望。載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附屬實驗國民小學,在家自行教育的共識與再出發,51-57。台北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附屬實驗國民小學。
劉盟鯤譯(2003)。反公立學校運動正在興起。慕真會訊,31,9-10。
慕真在家教育協會網址(2005)。2005.08.28.取自:http://homeschool.fhl.net/
慕真在家教育團契(1998)。慕真在家教育團契組織章程。2005.06.02取自:http://homeschool.fhl.net/about_mu_chen.html
蔡佳霖(1998)。國民小學階段實施在家自行教育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質性研究概論(徐宗國譯)(1997)。台北市:巨流。
質的評鑑與研究(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台北市:桂冠。
鄭玉卿(1999a)。學童在家自行教育之歷史探源。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主編,在家自行教育的評估與省思,3-15。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鄭玉卿(1999b)。學校教育制度的變革—反學校教育思潮的三種類型。初等教育學刊,7,129-154。new window
鄭玉卿(2000)。教育權與在家自行教育的願景。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主編,在家自行教育的共識與再出發,11-16。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鄭玉卿(2001)。家長教育權與在家自行教育的願景。國教新知,47(3),1-7。
鄭新輝(1997)。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可行性分析。初等教育學報,10,389-415。new window
學習自由的國度--另類理念學校在美國的實踐(薛曉華譯)(2002)。臺北市:高等教育。
戴辰珊(2005)。在家自行教育家長的教育理念與教養方式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聯合報(2002)。2002.4.21.聯合報,周末版。
薛化元、周志宏編著(1994)。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縣:稻鄉。
薛化元、馮朝霖(無日期)。主體性與教育權。2005.11.08.取自: http://www.inpr.org.tw/publish/pdf/131_2.pdfnew window
薛曉華(1995)。臺灣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社會的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潮儀(1983)。德爾婓(Delphi)專家學者問卷法之應用—以台北都會區為例。法商學報,18, 109-132。
魏錫賓(2004)。自學風 英國老媽變老師。【大紀元4月6日訊,http://www.dajiyuan.com 4/6/2004 3:19:13 AM】[特派自由時報記者魏錫賓 倫敦報導] ,2005.09.05.取自: http://www.4pppp.com/mairu/s32.htm
蘇盈方(2002)。我國實施在家自行教育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蘇茜譯(2004)。加拿大的在家教育研究。慕真會訊,34,10-11。


二、英文部分
A to Z home's cool homeschooling(2005). Retrieved 2005.11.15. from http://www.homeschooling.gomilpitas.com/weblinks/numbers.htm
Beirne (1992). Homeschooling in west Australia. Australian Homeschool Journal. January-February, 10-11.
Billups, A.(2000). Home school movement goes global. The Washington Times. 2000.09.10.
Bower, G. H., & Hilgard E. R.(1981). Theories of learning(5th ed). Englewood Cliffs, N. J. : Prentice-Hall.
Bunday, K. M.(2000a). Homeschool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 Retrieved 2005.09.11. from http://learninfreedom.org/sidlifBritainhmsc.html
Bunday, K. M.(2000b). Homeschooling in Canada. Retrieved 2005.09.11. from http://learninfreedom.org/sidlifCanadahmsc.html
Cappello, N. M., Mullarney, P. B. & Cordeiro, P. A(1995). School choice: four case studies of home school families in Connecticut.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85903)
Caruana, V.(1999). Partnering with homeschooler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7(1), 58-60.
Chandler, N. (1999). Home instruction report. Retrieved 2005.11.22. from http://www.state.sc.us/sde/busfin/memform/fatsd005.htm
Cook, S. (1999). Report card on home schooling in US.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91. Home School Legal Defense Association. Retrieved 2005.10.26. from: http://www.hslda.org/central/states.
EO(2005). Retrieved 2005.10.26. from http://www.education-otherwise.org/About%20EO/About%20EO/About%20EO.htm
Gagne’, R. M.(1985).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and theory of instruction (4th ed). New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Harding, T.(2002). Across the states of Australia. Retrieved 2005.12.02. from http://www.tnet.com.au/~piffle/herlin.htm
HEAS(2005). Retrieved 2005.10.26. from http://www.heas.org.uk/
Home Education Fair(2005). Retrieved 2005.09.11. from http://www.education-otherwise.org/HEFair.htm
HSLDA of Canada(2004-2005). 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homeschooling. Retrieved 2005.09.12. from http://www.hslda.ca/qa.asp
HSLDA(2005a). Retrieved 2005.09.05. from http://www.hslda.org/
HSLDA(2005b). Update on home education in Australia. Retrieved 2005.09.09. from http://www.hslda.org/hs/international/Australia/default.asp
HSLDA(2005c). Retrieved 2005.10.28. from http://www.hslda.org/hs/international/NewZealand/default.asp
HSLDA(2005d). Retrieved 2005.11.28. from http://www.hslda.org/orgs/default.asp#National
HSLDA(2005e). Retrieved 2005.12.08. from http://www.hslda.org/hs/international/Japan/200110010.asp
HSLDA(2006). Retrieved 2006.10.31. from http://www.hslda.org/hs/state/default.asp
Illich, I.(1971). Deschooling society. New York: Harper & Row.
Jones, D. (1999). Home schooling: Right prescription for Vancouver MD.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160, 11.
Kim, D. H.(1993). The link between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 3, 37-50.
Klicka, C. J.(2005). Home schooling in the US: A legal analysis. Retrieved 2005.12.09. from http://www.hslda.org/bookstore/items/Analysis.asp?PID=9334938707
Kolb, D. A.(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Krueger, R. A., & Casey, M. A.(2000). Focus groups: A practical guide for applied research. CA: Sage.
Laura, S. & Julie, G.(2002). The McGraw-Hill homeschooling companion. R. R. Donnelley & Sons Company.
Lines, P. M.(1995). Home schooling. ERIC Digest, Number 95.(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381849)
Lloyd, J. (1999). Home schooling latest appeal: Safety.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91, 132.
Marion, K.(2005). Researchers say socialization no longer an issue. Thursday, May. 26, 2005 Posted: 1:21:50AM EST Retrieved 2005.12.16. from http://www.christianpost.com/article/education/821/section/researchers.say.socialization.no.longer.an.%5C%5Cissue%5C%5C/1.htm
Marton, F., Dall'alba, G., & Beaty, E.(1993).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 277-300.
Mayberry, M., Knowles, J. G., Ray, B., & Marlow, S. (1995). Home schooling : Parents as educators. Thousand Oaks, Calif. : Corwin Press.
Menendez, A. J.(1996). Home schooling: The fac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409614)
Meyer, H.(2005). Trade, profession, or entrepreneurs ? The market faithful raise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the future of teacher union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725610)
Mike(2005). A short history of home education in the UK. Retrieved 2005.09.15. from http://www.home-education.org.uk/article-history-of-he.htm
Moore, R. S & Moore, D. N(1981). Home grown kids.Waco, TX:Word Books.
Murphy, J., Cilmer, S. W., Weise, R., & Page, A.(1998). Pathways to privitization in education. Connecticut: Ablex.
NCES(2004). Million homeschooled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3. Retrieved 2005.09.05 from http://nces.ed.gov/nhes/homeschool/
NCHE(2005). Retrieved 2005.09.05. from http://nche.hslda.org/about/default.asp
New Zeal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2005). Retrieved 2005.10.26. from http://www.minedu.govt.nz/index.cfm?layout=index&indexid=6852&indexparentid=5611
NHERI(2001). Home education research -fact sheet ic.Retrieved 2005.09.10. from http://www.nheri.org/modules.php?name=Content&pa=showpage&pid=17
NHERI(2004). Home educated and now adults: Their community and civic involvement, views about homeschooling, and other traits. Retrieved 2005.09.15. from http://www.nheri.org/modules.php?name=Content&pa=showpage&pid=27
NHERI(2005). Retrieved 2005.09.05. from http://www.nheri.org/modules.php?name=About_NHERI
Pathak, A.(2004). Dereliction of duty: Florida's failed education policy special repor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84339)
Petrie, F. E.(1992). Home education and the local authorit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Liverpool University, U.K.
Rakestraw, J. F. (1988). Home schooling in the Alabama. In Ray (Ed.), Home School Researcher, (Vol.4-5)Seattle Pacific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29 329)
Ray, B. D. & HSLDA. (1997). Home school statistics and report. Retrieved 2005.09.15. from Available:http://www.hslda.org/central/statsandreports/ray1997/index.stm
Ray, B. D. (1989). An overview of home school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i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future challenges. Paper presentation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CA.(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09 884)
Ray, B. D.(1997). New nationwide study. Retrieved 2005.09.06. from http://www.nheri.org/modules.php?name=Content&pa=showpage&pid=11
Ray, B. D.(2003). Facts on homeschooling. Retrieved 2005.09.10. from http://www.nheri.org/modules.php?name=Content&pa=showpage&pid=21
Ray, B. D.(2004a). Worldwide guide to homeschooling-facts and stats on the benefits of home school. Retrieved 2005.09.06. from http://www.nheri.org/modules.php?name=NHERI_Research
Ray, B. D.(2004b). Homeschoolers on to college: What research show US.The Journal of college admission, fall, 2004.
Rivero(2002). Creative home schooling: A resource guide for smart families. Great Potential Press, Inc.
Roberta, L. H. (1999).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home schoolers a case study. Florida: University of Florida.
Rogers, L.(2005). Number of children taught at home soars. Retrieved 2005.09.22. from http://www.hslda.ca/article.aspx?artid=67 . The Sunday Times – Britain. June 26, 2005
Rose, S(1988). Keeping them out of the hands of satan : Evangelical schooling in American. New York:Routledge.
Rudner, L. M.(1999). The scholastic achievement of home school student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435709)
Stevens, M.(2001). Kingdom of children : Culture and controversy in the homeschooling movement. UK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tiggins, R. J.(1994).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 assessment. New York: Macmillan College Publishing Compan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Feb 11, 2000). Daniel golde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Feb 11, 2000, 1;Retrieved 2005.09.15. from http://www.highschoolscience.com/homewsj.htm
Van Galen, J. A.(1987). Home schooling in context. A paper prepar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84324)
Webb, J. (1990). Children learning at home. London: the Falmer.
Webb, J.(1999). Those unschooled minds: Home-educated children grow up. The Educational Heretics Seri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59 507)
White, T.(2006). Successful home schooling. Retrieved 2006.01.14. from http://www.digitex.net/koinonia/homeschool.htm
Wright, N.(1989). Assessing radival education : Acritical review of the radical movement in english schooling, 1960-1980. 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Zajano, N.(1995). What is home schooling? Ohio state legislative office of education oversight, columbu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395 39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