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教保服務人員知覺幼兒園主管正向領導、園所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
作者:許雅惠
校院名稱:國立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研究所
指導教授:吳樎椒
蔡進雄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6
主題關鍵詞:教保服務人員幼兒園主管正向領導組織文化組織效能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
本研究旨在探討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知覺幼兒園主管正向領導、園所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關係。本研究主要採用調查研究法,以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為研究對象,運用統計分析進行現況分析、考驗變項間之差異、相關及結構方程模式的關係,驗證其因果關係的適配度。研究工具為研究者依據相關量表編擬之「幼兒園主管正向領導、園所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606份,研究結果如下:
一、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知覺幼兒園主管正向領導、園所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皆屬於中上程度。
二、針對不同背景變項之教保服務人員知覺幼兒園主管正向領導部分,只有職稱、年齡這二個背景變項達顯著差異,不同服務年資及教育程度皆無顯著差異。針對不同背景變項之教保服務人員在組織文化部分,只有職稱達顯著差異,不同年齡、服務年資及教育程度皆無顯著差異。針對不同背景變項之教保服務人員在組織效能部分,不同職稱、年齡、服務年資及教育程度皆無顯著差異。
三、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知覺幼兒園主管正向領導、園所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間具有顯著之低度正相關。
四、公立幼兒園主管正向領導及園所組織文化對其組織效能具有預測力。
五、在本研究中之公立幼兒園主管正向領導、組織文化、及組織效能等三變項之理論架構其模式適配情形良好。其中,幼兒園主管之正向領導以建立正向關係及善用正向溝通對組織效能解釋力最高,組織文化以組織創新發展次之。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幼兒園主管及未來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re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eschool directors’ positive leadership, pre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The approach of survey research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 which targeted the public preschool teachers in New Taipei City.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nalyze current situations, difference of test variable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to verify the fitness of these relationships. Corresponding survey tool was used with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reschool Directors’ Positive Leadership, Pre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Preschool Teachers” based on qualitative matrix table. A total of 606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ceived and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were analyzed as follows.
1.Targeted pre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eschool directors’ positive leadership, pre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were above the average level.
2.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argeted pre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eschool directors’ positive leadership among the factors of title and age,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among the factors of seniority and education background. Furth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argeted pre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e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mong the factors of age, seniority, and education background, while on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factor of title. Moreo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argeted pre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 effectiveness among the factors of age, seniority, and education background, while on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factor of title.
3.Ther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targeted pre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eschool directors’ positive leadership, pre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4.Targeted pre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eschool directors’ positive leadership and pre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effectively predicted their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5.In this study, the theoretical structure of three variables in preschool directors’ positive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has well fitted with the model. Preschool teacher’ perception of preschool directors’ positive leadership has the first place in explanatory power on establishing positive relationship and using positive communication, whil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has the second place.
Finally, based on the findings and discussions, concret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the government authorit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preschool directors, and researchers for future improvement.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丁雪茵(2008)。組織文化與幼稚園課程變革之輔導歷程:一所公立幼稚園之長期個案研究(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7-2410-H-134-016)。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丁福慶(2004)。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雲嘉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王玉美(2014)。國民小學教師正向領導與學生學習表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新竹。
王金酩(2008)。組織文化、創新人格特質與自我調整學習對突破式創新績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彰化。
王美晴(2013)。變革之舞:公立幼兒園組織文化變革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臺南。new window
王真真(2014)。新北市立完全中學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臺北。
王雅君(2015)。高雄市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台灣WiKi(2016)。Surveymonkey。檢索於2016年8月30日,網址http://www.twwiki.
com/wiki/surveymonkey。
司徒達賢(1988)。企業文化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管理評論,3(1)。173-198。new window
白沛緹(2010)。幼稚園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台南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大學教育領導與評鑑研究所,台南。
仲秀蓮(2011)。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
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
任俊、葉浩生(2006)。當代積極心理學運動存在之幾個問題。心理科學進展月刊,14(5),787-794。
江文吉(2012)。校長靈性領導、教師領導、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new window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江志正(2000)。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new window
江雪齡(2010)。正向心理學-生活、工作和教學之實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江滿堂(2008)。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型態、團體動力、學校組織文化特質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new window
江澈(2007)。私立高級中學校長競值領導、教師專業承諾、組織創新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私立高中有效經營模式之建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new window
何仁馨(2014)。新北市公立幼兒園主任正向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新北。
吳秀珍(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大學教育學系,臺中。
吳育綺(2006)。國中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高雄。
吳宗立(1998)國民中學組織衝突、外在壓力、行政決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臺北。new window
吳昌期(2006)。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組織學習與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new window
吳明清(2002)。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五南。
吳明隆(2007)。結構方程模式⎯⎯AMOS的操作與應用。台北: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台北:五南。
吳明雄(2009)。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中。
吳勁甫(2008)。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new window
吳倏銘(2013)。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新竹。
吳清山(2010)。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吳清山(2013)。正向領導。教育研究月刊,230,136-137。
吳清山(2014)。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林天祐(2014)。教育U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基(1992)。教育與行政。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焰修(1987)。組織文化之研究理論應用與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臺北。
吳遠志(2011)。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卓越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
吳曙吟(2004)。家長選擇幼兒園決策取向與其對幼兒園服務品質滿意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花蓮。
吳麗真(2013)。臺中市國小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臺中。
金玫珍(2016)。國民小學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
呂建宏(2011)。校長正向領導、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之關係之研究-以新北市偏遠中等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校務經營碩士班,臺北。
呂柏毅(2011)。國立特殊教育學校組織文化及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彰化。
呂浚瑀(2011)。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團隊情感氛圍與組織創新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新竹。new window
呂祝義(1994)。國民中學學校環境、社區環境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
呂慧倩(2011)。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
宋孔慨(2012)。高雄市基層員警知覺警察主管人格特質、領導風格與其組織承諾及組織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new window
宋鎮照(2000)。團體動力學。臺北市:五。
李天霽(2014)。臺北市高級中學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
李幼安(2016)。全國首創,新北幼教數位研習。檢索於2016年12月23日,自
教保專業數位學習。網址:http://epaper.ntpc.edu.tw/index/EpaSubShow.aspx?CDE=
EPS20161102142934C8E&e=EPA2015112923545838A
李宏才、許雅惠(2008)。教保人員對幼托整合政策規畫意見之調查研究。長庚科技學刊, 8,79-96。
李幸(2001)。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教師自我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李勁霆(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賦權增能與教師心理契約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新竹。
李勇緻(2012)。新北市國小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
李菁菁(2014)。高級中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職場希望感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經營與管理博士班,臺南。
李新民(2013)。正向心理學在學校教育之應用。高雄市:麗文文化。
沈秀春(2011)。私立技專校院董事會運作功能、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new window
卓鴻賓(2004)。臺灣中部地區公立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知識管理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
周秀娟(2010)。高雄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組織文化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
周良基(2013)。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和學業樂觀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
孟繁明(2012)。桃竹苗地區教師知識分享、專業發展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新竹。
林天祐、吳清山、張德銳、湯志民、丁一顧、周崇儒、蔡菁芝(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市:心理。
林白梅(2016)。幼兒園園長正向領導對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市公私立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臺北。
林佩靜(2013)。高雄市國小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臺東。
林明地(2002)。學校領導:理念與校長專業生涯。臺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明進(2014)。學生。臺北市:麥田。
林長賦(2016)。完全中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工作投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new window
林俊傑(2010)。國民中學校長多元型模領導、教師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new window
林信榕、李柏毅(2011)。學校文化及其描繪。教育研究,202,5-13。new window
林凱莉(2013)。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新竹。
林貴芬(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本位管理、組織氣氛和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
林新發(2009)。正向氛圍促進學校邁向卓越。國民教育月刊,50(2),1-6。
林新發(2010)。正向領導之意涵與實施策略。國民教育月刊,50(3),1-5。
林新發(2011)。正向領導之理論基礎。國民教育月刊,51(1),1-5。
林煥民(2004)。客籍國中小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林蕙質(2002)。國民中學校長性別角色、轉換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臺北。
林蕙薌(2012)。國小教師正向心理特質與學校組織文化及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林靜寬(2007)。幼稚園園長領導風格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上下關係品質及教師授權賦能為調節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臺中。
林聰地(2000)。臺中縣國民小學教育改革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新竹。
林麗鳳(2004)。比率等機率抽樣:P.P.S抽樣:抽取率與單位大小成比例的多階段
抽樣。檢索於2016年12月23日,網址:http://huang.nuk.edu.tw/course/97/m0974414
邱怡和(2010)。競值途徑應用在國民中學校長領導行為、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組織
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邱侶文(2015)。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角色、校長策略領導能力、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new window
邱皓政(2003)。結構方程模式LISREL 的理論、技術與應用。台北:雙葉。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五版)。台北:五南。
邱顯坤(2014)。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
金玫珍(2016)。國民小學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
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new window
侯佩君、杜素豪、廖培珊、洪永泰、章英華(2006)。「台灣社會變遷調查五期一次」
抽樣分層報告。載於章英華、傅仰止主編,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第五期第
一次調查計畫執行報告(頁445-450)。台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姜明華(2011)。屏東縣小型國民小學組織文化類型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施秉宏(2008)。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文化相關之研究−以新竹縣市中學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新北。
柯嚴賀(2007)。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價值、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彰化。
段立國(2006)。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學校公共關係現況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中。
洪巧音(2003)。幼托園所家長托育服務品質需求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碩士班,臺中。
洪耕燦(1995)。幼稚園園長經營理念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兒
童福利研究所,臺北。
洪啟昌(2001)。臺北縣國民小學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
紀朝揚(2013)。國中校長領導風格、學校組織文化及教師知識分享之相關研究以中
部三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
范揚晧(2013)。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管理對組織文化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博
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花蓮。
范慶鐘(2011)。國民小學校長多元架構領導、學校組織健康、教師專業承諾與學校
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嘉義。
孫瑞霙(2002)。競值架構下領導型態、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技
術學院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臺北。
徐易男(2009)。國民小學公共關係、組織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new window
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
徐莉惠(1999)。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聘任制度之影響內涵與學校文化之關聯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
殷文(譯)(2010)。第八個習慣(原作者:Stephen R. Covey)。臺北市:天下文化。
原著出版年:2005。
凃金堂(2010)。SPSS與量化研究。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實務部分。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2006)。教育行政—理論部分(第五版)。臺北市:五南。
高士傑(1999)。幼稚園園長領導型式、教師準備度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
高強華(1989)。教育之功能。載於國立編譯館(主編),教育學新論(66-76頁)。臺
北:師大書苑。高雄。
張文祺(2011)。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
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
班,新竹。
張火燦、余月美(2008)。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明新學new window
報,34(1),127-140。
張可蓁(2012)。學校組織文化與辦學績效關聯性之探討-全面品質管理之觀點。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臺中。
張巧函(2014)。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室走察實施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臺北。
張本文(2015)。國小校長服務領導、教師領導、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new window
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張玉槿(2015)。桃園市公立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知覺校長正向領導與團體凝聚力
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
班,新北。
張孝筠(2012)。從全球化與在地化之觀點檢視幼托整合之政策與展望。詹志禹(主
持人),100學年度「幼教政策論壇:幼托整合政策之檢視與展望」,國立政治大
學行政大樓七樓第一會議室。
張佳芬(2012)。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組織衝突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
張春興(2009)。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淵智(2008)。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張傳琳(2013)。正向心理學。臺北市: 洪葉文化。
張新基(2003)。國民小學校長管理模式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張新基(2008)。國民小學創新經營、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new window
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張碧容(2012)。北北基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和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
張德銳(2006)。教育行政組織。載於謝文全等著,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例(頁217-249)。臺北市:五南。
張慶勳(2000)。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new window
高雄市:復文。
張慶勳(2006)。學校組織文化與領導。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張慶鴻(2009)。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及其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2)。幼兒園行政組織及員額編制標準。檢索於2016年7月22日,自主
管法規查詢系統。網址: http://edu.law.moe.gov.tw/NewsContent.aspx?id=1206
教育部(2014)。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檢索於2016年7月22日,自全國法規資料庫
查詢系統。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31
統計處(2016)。主要教育統計圖表主要統計表-歷年。檢索於2016年11月23日,自幼兒(稚)園查詢系統網址:。http://depart.moe.edu.tw/ED4500/cp.aspx?n=1B58E 0B736635285&s=D04C74553DB60CAD
莊哲瑋(2004)。國民小學家長知覺學校對家長服務品質現況、問題與改善策略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
許文薇(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肯定式探詢策略與教師希望感關係之研究。new window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新竹。
許玉齡(1998)。桃竹地區幼稚園園長領導措施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新竹new window
師院學報,11,281- 300。
許玉齡(2004)。公立幼稚園園長之工作職責與角色之調查研究。國教學報,16,
249-278。
許嘉政(2004)。學校本位管理與學校組織文化特性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郭千慧(2015)。高雄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覺知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輔助科技碩士班,臺南。
郭生玉(1996)。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市:精華書局。
郭建志(2003)。組織文化研究之回顧與前瞻。應用心理研究,20,83-114。new window
郭素芬(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行政團隊之正向組織行為對團隊衝突管理影響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
陳千玉(譯)(1996)。組織文化與領導。臺北市:五南。
陳生民(2010)。運用欣賞式探詢強化企業優勢(下),檢索於2016年4月28日,網
址:http://www.ekeat.org/epaper0920/03-KMGround.htm
陳全成(2002)。學校組織文化之個案研究-以彰化市某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
士學位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臺東。
陳伯璋(2001)。新世紀課程改革之省思與挑戰。臺北市:師大書苑。new window
陳志清(2013)。高職校長領導特質與組織文化及學校經營管理競爭優勢相關之研究。new window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
陳志揚(2016)。高雄市中等學校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陳怡伶(2013)。從高EQ 邁向正向領導。Cheers 雜誌,154,10-11。
陳明義(2013)。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組織衝突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新竹。
陳俊男(2007)。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文化與知識管理之關係調查−以新竹縣國民小學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
陳俞秀(2013)。高雄市國中教師正向心理特質、組織文化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陳奎憙(1998)。現代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奕翔(2012)。國民小學校長權力運用策略、組織生命週期與組織架構類型對學校
組織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
屏東。
陳建興(2010)。高雄縣國中校長領導風格、組織文化與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陳春風(2007)。高雄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能力、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陳昭蓉 (2012)。知識創新、資訊素養、終身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屏地
區高中職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陳浩然(2015)。國民中小學校長核心能力、領導風格與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new window
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市。
陳偉國(2013)。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文化與教師學術樂觀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新竹。
陳淑婷、許逸臻(譯)(2006)。Hammond, S. A.著。團隊成功之Yes基因---肯定式探
詢一點就通(Thin Book of Appreciative Inquiry)。臺北市:開放智慧引導科技。
陳琇玲(2013)。幼兒園園長服務領導與園所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陳鈞泓(2011)。屏東縣國民小學科技領導、組織學習、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陳慧君(2014)。國小校長領導風格、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相關
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南。
陳燕慧(2002)。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
  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
陳麗君(2012)。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新竹。
彭永青(2013)。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 。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新竹。
彭聲聞(2013)。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曾璧光(2015)。技術型高中校長正向領導內涵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臺北。
曾嬿儒(2011)。國民中學學校混沌現象、組織文化與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黃火炎(2011)。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價值觀、專業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大
高雄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黃佳慧(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心理資本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新竹。
黃書婷(2008)。教育優先區學校行銷策略、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
高屏三縣市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黃桂杏 (2009)。私立幼兒園創新策略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
黃啟峯(2014)。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人格特質、課程領導、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
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黃鼎強(2011)。高雄市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班,臺北。
黃靜君(2010)。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文化、學生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黃麗鴻(2012)。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健康、教師心理資本與組織承諾之影響關
係:階層線性模式之驗證。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
嘉義。
新北市幼兒教育資源網(2016)。幼兒園查詢。檢索於2016年8月26日,網址:
http://kidedu.ntpc.edu.tw/files/11-1000-343.php
楊少明(2004)。幼兒園定位及經營策略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管
理學研究所,新北。
楊振明(2011)。國中校長僕人領導、教師工作滿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楊煥烘(1988)。國小校長領導型式與總務主任成熟度之配合對總務主任工作滿意及
組織效能認知之影響。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
溫月美(2010)。校長領導風格、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葉天賞(2001)。國民中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葉倩亨(2004)。國民中學教師人情特質、人際情感、組織文化與知識分享關係之研new window
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
葛珍珍(2012)。中國式領導、組織文化與組織創新之相關研究以台灣中小企業為例。new window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
過修齊(2011)。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小學校長領導效能、學校組織效能與教師工作
士氣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南投。
鄒惠娟(2014)。校長協會會員組織承諾、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new window
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
趙廣林(2011)。國民小學分享領導.教師領導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new window
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
劉仲瑛(2012)。國中校長正向領導、學校文化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新竹。
劉佩瑜(2014)。幼兒園園長正向領導與幼兒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
劉明秀(2009)。高雄市私立幼兒園所教保人員覺知園所長轉型領導與組織效能關係
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
劉郁芬(2016)。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以肯定式探詢
策略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臺北。
劉智燕(2010)。幼稚園形象管理與生命教育之行動研究-一位園長之實踐。幼兒教保new window
研究期刊,4,117-132。
潘正德(1999)。不同理論取向團體之口語互動行為分析與團體校過研究。中原學報,
27(2),95-122。
潘正德(2012)。團體動力學。臺北市:心理出版社。new window
潘慧玲(2006)。教育效能與教育革新。載於謝文全(主編),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
例,469-495。臺北市:五南。
蔡文靜(2008)。領導行為與組織文化對教師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以花蓮縣公立
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花蓮。
蔡佳蓉(2014)。高雄市國民中學學校行銷、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蔡宜萱(2012)。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激勵與服務導向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新竹。
蔡政道(2010)。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組織文化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new window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
蔡玲玲(2006)。私立高中職學校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健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new window
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
蔡培村、武文英(2004)。領導學:理論、實務與研究 。高雄:麗文 。
蔡進雄(2000)。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臺北市:臺師大書苑。new window
蔡進雄(2005)。學校領導理論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進雄(2011)。從正向出發:賞析式探詢對學校組織領導與變革之探討。教育研究
月刊,208,69-76。
蔡進雄(2016)。國民中小學學務主任對校長負向領導知覺與正負向互動情緒及校長new window
滿意度之研究。教育科學期刊,15(1),57-85。
鄭文淵(2013)。國民中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new window
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
鄭呈皇(2006)。正面思考之威力。商業週刊,974,58-64。
鄭秀文(2006)。國民小學學校服務品質之研究-以臺中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研究所,新竹。
鄭崇趁(2013)。教育經營學。臺北市:心理。
鄭詩釧(2005)。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new window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
鄭燕祥(2001)。學校效能及校本管理發展之機制。臺北:心理出版社。
鄭曜忠(2001)。高級中學行政主管知識管理態度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new window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
黎淑惠(2010)。人際關係(第二版)。新北:新文京開發。
盧心雨(2001)。政府體育行政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臺北。
賴麗秋(1997),「選擇兒童電腦補習班六大要訣」,統領雜誌,1997,4月份,頁51-
頁54。
戴國雄(2012)。國民小學校長心理資本、正向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新竹。
薛婷芳(1999)。從幼稚園參與評鑑之經驗看幼稚園在教保轉變之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臺北。new window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勝宇(2007)。高雄縣國民中學組織文化、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高雄。
謝傳崇(2011a)。校長正向領導-激發學校超越表現。師友月刊,529,51-55。
謝傳崇(2011b)。校長正向領導一理念、研究與實踐。臺北市:高等教育。new window
謝傳崇(2011c)。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灣教育發展論壇,new window
3,49-66。
謝傳崇(2011d)。校長發展教師正向心理資本:肯定式探詢之應用。教育研究月刊,211,52-65。new window
謝傳崇(譯)(2012)。正向領導(原作者:Kim Cameron)。臺北市:巨流。(原著出
版年:2008)
謝傳崇、林新發(2011)。兩岸三地中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智慧資本對創新經營
效能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上海市與香港地區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NSC99-2410-H134-001-MY2)。
謝傳崇、許文薇(2014)。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肯定式探詢與教師希望感關係之new window
研究。教育研究學報,48(1),67-86。
鍾雲英(2016)。高中校長正向領導指標建構與實徵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new window
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
韓佩玉(2015)。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知識分享、教師資訊素養與學校效能
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簡建如(2009)。型塑學校文化及組織氣氛之歷程:一位國小校長領導之反思。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簡楚瑛(2001)。幼稚園園長與托兒所所長角色及其所處園、所文化環境互動關係之new window
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0,1,135-165。
顏士程(2007)。國民小學組織變革、校長權力基礎運用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new window
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顏弘欽(2009)。國民小學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
蘇文賢、江吟梓譯(2009)。E.Mark Hanson 著。教育行政與組織行為(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臺北市:學富文化。
蘇銘勳(2015)。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以教師組織承諾與new window
學校組織文化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
嘉義。

外文部份
Abdullah, M. C. (2009). Leadership and PsyCap: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itive leadership behaviors and follower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Doctoral dissertation), Retrieved from Capella University.
Anderson and Gerbing(1988)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practice: A review and
recommended two-step approa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103(May),pp.411-423.
Avolio, B. J. & Gardner, W. L. (2005). Authentic leadership development: Getting to the root of Positive froms of leadership.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16, 315-338. doi:10.1016/j.leaqua.2005.03.001.
Bagozzi and Yi (1988), “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6(1), 79-94.
Bagraim, J. J. (2001).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and workplace control: The
instrumentality of corporate culture.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31(3),
43-49.
Baker, K. A. (2002). Organizational culture. Retrieved from http://www.sc.doe.gov/
sc-5/benchmark/Ch%2011%20Organizational%20Culture%2006.08.02.pdf
Batteau, A. W. (2000). Negations and ambiguities in the culture of organizations.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02(4), 726-740.
Bernstein, S.D (2003)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 Meet the movement: An
interview with Kim Cameron, Jane Dutton, and Robert Quinn.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quiry, 12(3). 266-271.
Bolman, L. G., & Deal, T. E. (2003), Reframing organization: Artistry, choice, and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Bolman, L. G., & Deal, T. E. (1997). Reframing organizations:Artistry, choice, and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Bryman, A. (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Newbury Park,CA:
SAGE Publications LTD.
Cameron, K. S. (1984). The effectiveness of ineffectivenes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235-285.
Cameron, K. S. (2008). Positive leadership: Strategies for extraordinary performance.
New York: Ingram Pub Services.
Cameron, K. S. (2013). Practicing positive leadership: Tools and techniques that create extraordinary results. San Francisco, CA:Berrett-Kohler.
Cameron, K. S. & Caza, A .(2002).Organizationai and leadership virtues and the role of forgiveness.Journal of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i Studies,9(1),33-48.
Cameron, K. S., Dutton, J. E., & Quinn, R. E. (2003).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 foundations of a new discipline. San Francisco, CA:Berrett-Kohler.
Cameron, K. S., & Caza, A. (2004). Contributions to the discipline of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47, 731-739.
Cameron, K., & Plews, E. (2012). Positive leadership in action: Applications of POS by Jim Mallozzi, CEO, Prudential Real Estate and Relocation.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41, 99-105.
Cameron, K. S., Dutton, J. E., & Quinn, R. E. (2003).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 foundations of a new discipline. San Francisco, CA:Berrett-Kohler.
Cameron, K., & Plews, E. (2012). Positive leadership in action: Applications of POS by Jim Mallozzi, CEO, Prudential Real Estate and Relocation.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41, 99-105.
Cameron, K. S., & Spreitzer, G. M. (2012a). Introduction: what in positive about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 In K. S. Cameron, & G. M. Spreitzer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pp. 1-14).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ameron, K. S., & Spreitzer, G. M. (Eds.). (2012b).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operrider, D. L., & Srivastva, S. (1987). Appreciative inquiry inorganizational life. In W. Pasmore & E. Woodman(Ed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Vol. 1. Greenwich, CT:JAI Press.
Cooperrider, D. L. & Whitney, D. (2005). Appreciative inquiry: a positive revolution in change. San Francisco, CA: Berrett-kohler.
David J. Wren (1999). School culture: Exploring the hidden curriculum. ProQuest Education Journals, 135(34),593-596.
Deal, T. E., & Peterson, K. D. (1990). The principal’s role in shaping school culture.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25914)
Deal, T. E., & Peterson, K. D. (1993).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school cultures: Principals as symbolic leaders. In M. Sashkin & H. T. Wallberg (Ed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school culture (pp. 89-99). Berkley, CA: McCutchan Publishing Corporation.
Dension (1990)Corporate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Dutton, J. E., & Spreitzer,G. M. (Eds.) (2014). How to be a positive leader:
Small actions, Big impact. San Francisco, CA:Berrett-Kohler.
Dyer. W. G. (1985). The Cycle of culture evolution in organization in ralph kilrmann et.al. gaining control of corporate culture.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Fornell and Larcker(1981).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8
(February),39-50.
Fredrickson, B. L. (1998). What good are positive emotion?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2, 300-319.
Fredrickson, B. L. (2001).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
218-226.
Fredrickson, B. L. (2004).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The Royal Society, 359, 1367-1377. Doi:10.1098/rstb.2004.1512
Fry, L. W. & Matherly, L. L. (2006, October). Spiritual leadership as an intergrating paradigm for positive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06 Gallup Leadership Summit, Washington D. C. Retrived from http://iispiritualleadership.com/wp-content/uploads/docs/ SLTPositiveLeaderDev.pdf
Gaski and Nevin,(1985),The theory of Power and Conflict in Channel of Distribu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Summer,9 -29。
Grenville-Cleave, B.(2012). Positive psychology: A practical guide. London, UK: Icon
Books.
Hair, Black, Babin, Anderson and Tatham(2006),“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Pearso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Sixth Edition.
Hammond, S. (1998). The thin book of appreciative inquiry. Bend, OR: Thin Book.
Hopkins, D., Highham, R., & Antaridou, E. (2009). School leadership in England:
Contemporary challenges, innovative responses and future trends. Nottingham, England:NCSL.
Hoy, W. K., & Miskel, C. G. (2005).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d practice. New York: McGraw-Hil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2001). Leadership for student learning: Redefining the teacher as leader. Washington, DC: Author.
Kaiser(1974). Kaiser, H. F.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39, 31-36.
Kerlinger (1986). Foundations of Behavioral Research.Wadsworth Publishing,
Ladd, K. (2014). Positive leadership principles for women. Eugene, Oregon: Harvest House.
Levine, D.U., & Lezotte, L.W. (1990). Unusually effective schools: 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Madsion, WI: National Center for Effective Schoo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30032).
Lee, K.& Johnson. A.,(2007). Child Development in Cultural Contexts: Implications of
Cultural Psychology for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35(3),233-243.
Levi, D. (2014).Group dynamics for teams(4th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Lewin, K. (1951). 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 NY:Harper.
Luthans, F., Luthans, K. W., Hodgetts, R. M., & Luthans, B. C. (2001). Positive approach to leadership (PAL): Implications for today’s organizations. The Journal of Leadership Studies, 8(2), 1-20.
Lunenburg, F.C.,& Ornstein,A.C.(2004).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es. Belmont, CA: Wadsworth.
Luthans, F. (2002). The need for and meaning of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3(6), 695-706.
Luthans, F., & Avolio, B. J. (2009). The “point” of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oru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0, 291-307.
Madaus, G. F., Airasian, P. W., & Kellaghan, T. (1980). School effectiveness: A reassessment of the evidence.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Messmer. (2001). Capitalizing on corporate culture. Internal Auditor, 58(5), 38-45.
Mithchell, J. T., &; Willower, D. J. (1992).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 a good high scho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0(1), 6-16.
Moran, E. T., & Volkwein, J. F. (1992). The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limate. Human Relations, 45(1), 19-38.
Moran, & Volkwein. (1992). The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limate. Human Relations, 45(1), 19-47.
Moneta, G. B.(2014). Positive psycholog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New York, NY:Palgrave Macmillan
Northouse, P. G. (2013). Leade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6th ed.). ThousandOaks: SAGE.
Nunnally(1978).J.C., Psychometric Theory,2nd ed.New York:McGrawHill.
Oliver, R. L. (1999). Whence consumer loyalty? Journal of marketing, 63,33-44.
Olivier. S.(2009). A primer o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Knowledge Solutions,68,1-4.
Parry, K. (2000).Does your corporate culture build leaders? Management, 47(4), 36-38.
Peseschkian, N. (2000). Positive psycho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 new method. New Delhi: Sterling Publishers.
Purkey &; Smith(1983). Effective school: A review.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mal, 83, 427-452.
Robbins, S. P. (2003).Organizational Behavior-Concep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
(6th ed.). New Jersey : Prentice-Hall, p.103.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 behavior.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
Roberts, L.M. (2014). Cultivate Positive identities. In J. E. Dutton & G. M. Spreitzer (Eds.), How to be a positive leader(pp.55-64).San Francisco, CA: Berrett-Koehler.
Robbins & Judge (2011).Organization Behavior(13th ed.). New Jersey:Pearson
Education, Inc.
Robert T. Y. (2005).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59,603-609.
Sahin, S. (201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style and school culture (Izmir Case). Educational Sciences: Theory & Practice, 11(4), 1920-1927.
Sathe, V. (1983).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culture: A manager’s guide to action.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2(2), 5-23.
Schein .(2004).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3rd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chein, E. H. (1984). Coming to a new awarenes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5(2), 3-16.
Schein, E. H. (1985).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Jossey - bass.
Schein, E.H. (1992). The role of the CEO in the management of change: The ca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A. Kochan and M.Useem (Eds.) Transforming organizations (pp.80-96).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choen, L. T., & Teddlie, C. (2008). A new model of school culture: a response to a call for conceptual clarity.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19(2), 129-153.
Scoot, W. (1992). Organization :Rational ,natural, and open systems (3rd.)Cliff Englewood,NJ.:Prentice-Hall.
Seligman, M. E. P. (1999). The president ’s addres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4, 559-562.
Seligman, M. E. P., & Csikszentmihalyi, M. (2000).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 5-14.
Seligman, M. E. P., & Peterson, C. (2003). Positive cl inical psychology. In L. G. Aspinwall & U. M. Staudinger(Eds. ), A psychology of human strengths(pp. 305-317).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Simms, R. R. (2000). Changing an organization’s culture under new leadership.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5 (1), 65-78.
Sinclair, A. (1993). Approaches to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ethic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2, 63-73.
Suh, J. C. & Yi, Y. (2006). When brand attitudes affect the customer satisfaction-loyaltyrela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roduct involvement.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16(2), 145-155.
Tabachnica, B. G., & Fidell, L. S. (2007).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5th ed.).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Techsoup (2016)。Tools and best practices for conducting web surveys。檢索於2016年
10月1日,網址:http://www.techsoup.org/support/articles-and-how-tos/use-online-
surveys-to-get-the-feedback-you-need
Thomas J. R. (1996). Redefining Diversity, New York, NY: AMACOM.
Tulloch, S. (1993). The reader’s digest oxford wordfinder. Oxford: Clarendon.
Vecchio, R.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rlando: Dryden Press.
Wang, I. M., Hsiao, J. M., & Shieh, C. J. (20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 quality,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oyalty: A study on the management consultingindustry.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Optimization Sciences, 26(2), 371-384.
Whetten, D. A. (1980). Organizational declin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5, 577-588.
Williams, L. J., & Hazer, J. T. (1986).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and Commitment in Turnover Models: A Reanalysis Using Latent Variable Structural Equation Method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1(2), 219-231.
Wolfendale, S., & Bastiani, J.(2000). The contribution of parents to school effectiveness.
London: David Fulton Publishers.
Wallach. (1983).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The Cultural Match.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37 (2), 28-34.
Xu,Y., Robert, G., & Beatrice, V. H. (2006). Customer percepti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oyalty within Chinese securities business: Towards a
mediation model for predicting customer behavior. Journal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5(4), 79-104.
Youssef, C. M., & Luthans, F. (2012). Positive global leadership.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 47 , 539-54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