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民小學創新經營、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
作者:張新基
作者(外文):Hsin-Chi Chang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研究所
指導教授:張慶勳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學校創新經營學校組織文化學校組織效能school managerial innovation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school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4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0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國民小學創新經營、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的現況及其彼此之關係。以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的國小校長及教師為研究對象,依學校規模大小採分層隨機抽樣抽取1306名研究樣本,有效樣本數為1144名,進行問卷調查研究。
問卷回收後以SPSS12.0中文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F考驗、積差相關、典型相關與逐步多元廻歸等統計分析,獲得以下結論:
一、學校大多能創新經營,形塑文化,提昇效能。
二、學校因地制宜,創新經營、形塑優質組織文化,有效提升組織效能。
三、學校創新經營、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三者關係密切,且互相影響。
四、領導者以多元架構的觀點創新經營,形塑組織文化與提升組織效能。
五、學校創新經營、組織文化對組織效能具有預測力。
最後,依研究結果,分別對國小校長、教育行政機關與後續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一、對國小校長的建議
(一)校長應具備創新經營的理念,形塑組織的文化,才能有效提升組織效能。
(二)領導者應以多元架構的觀點切入學校的創新經營、組織文化及組織效能,才能促進學校的永續發展。
二、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應培養校長對創新經營、組織文化、組織效能有正確的觀念及有效策略的執行。
(二)辦理教師進修以促進創新教學與班級經營為優先,提供形塑學校的優質文化,提升學校組織效能的課程。
三、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變項方面,也許還有其他的變項,本研究在學校效能的變項上,學生的表現部分較少納入,建議後續研究加以改善。
(二)研究對象可以針對北、中、西、南、東各抽樣學校的國民小學校長及教師為研究對象,將較具代表性,較有推論的依據。
This study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manageri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er also studied the correlation of the abovementioned terms. Subjects were school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in Kaohsiung city, Kaohsiung county, and Pingtung county. Copies of questionnaires were given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school. The total of samples attended the survey was 1,306; the total of effective samples were 1,144.
The collected data was analyzed by SPSS12.0 Chinese version.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F-test,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earch results were drawn below:
1. Schools were able to reach the goals of manageri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promoted the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2. Schools were able to manage the school with innovation, mold the school with quality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advanced the effectiveness of organization according to each school''s different regional background.
3. Manageri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had close interrelationships.
4. Leaders were capable of implementing managerial innovation, molding organization, and promot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with the viewpoint of multi-structure.
5. Managerial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ould predicted the tendency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provides the school principals and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of administration with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1. Suggestions for school principals -
(1) The school principal needs to have a revolutionary concept of school management to mold the school with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then the school principal can efficiently advance the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he school.
(2) The leaders need to have the viewpoint of multi-structure on school’s managerial renovatio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2.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of administration -
(1) It is a must to make the school principal have correct concepts of manageri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The school principal needs to be able to execute effective strategies.
(2) It is necessary to hold teachers’ seminars and have enhancing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as priorities. Seminars are held with purposes of molding the school with a quality culture and enhancing the school’s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
(1) With regard to study variables and other possible variables, this study does not contain many variables of students’ performance. The researcher suggests future researchers including the abovementioned variables for future studies.
(2) Future researchers should cover subjects of school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from schools in northern, mid, western, and eastern Taiwan. A study contains subjects from various areas will represent study results with a stronger foundation.
一、中文部份
丁伯強(2005)。學校知識管理運用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
丁福慶(2004)。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雲嘉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中華民國創意發展協會(2007)。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獎方案集。桃園:桃園縣立平鎮高中。
尤怡文(2005)。國民中學教師向上影響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台北。
王如哲(2003)。英美學校效能研究的回顧與啟示。台灣教育,619,14-20。
王明政(2003)。高科技產業革新性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與組織創新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
王振鴻(2000)。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之變革關注及其影響因素研究。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new window
王淵智(1995)。屏東縣山地合併小學組織文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屏東。
王博弘、林清達(2006)。台灣近二十年來校長領導實徵研究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花蓮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2,283-306。new window
王景錝(2004)。團隊學習與學校組織文化變革之行動研究-以屏東縣高泰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


王新如、鄭文(1997)。談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教育科學,3,53-57。
王慧秋(2001)。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南投。
石遠誠(2002)。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
江志正(1999)。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new window
江岷欽(1993)。組織分析。台北:五南。
江照男(2003)。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
余麗華(2005)。桃園縣高級中等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台北。
吳天方(2002)。學校組織文化的建構。教育研究月刊,104,80-86。new window
吳育绮(2007)。國中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資源教育研究所,高雄。
吳宗立(1998)。國民中學組織衝突、外在壓力、行政決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new window
吳宗立(1999)。國民中學行政人員分享決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中等教育學報,6,33-67。
吳宗立、張順發(2003)。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1,41-59。new window
吳昌期(2005)。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組織學習與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new window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明隆(2004)。知識經濟時代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啟示。學校行政,31,134-146。
吳明隆、鄭文川(2005)。高雄市國民小學家長會組織運作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9,79-102。
吳勁甫(2003a)。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new window
吳勁甫(2003b)。「校長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研究結果的回顧。學校行政,27,52-62。
吳勁甫(2006)。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9(2),155-186。new window
吳思華(2005)。知識經濟要以創新為引擎。天下,315,40。
吳桂林(2004)。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組織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台灣土地銀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屏東。
吳素菁(2004)。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吳國基(2004a)。國民小學學校知識管理的運作與學校效能感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吳國基(2004b)。國民小學學校知識管理的運作與學校效能感相關之研究。學校行政,34,21-38。
吳清山(1989)。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new window
吳清山(1991)。學校行政。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new window
吳清山(2001a)。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國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new window
32,1-16。
吳清山(2001b)。學校文化。教育月刊,88,110。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清山(2005a)。學校效能研究的價值。教育研究集刊,51(2),133-139。new window
吳清山(2005b)。學校創新經營方案之建構。中等教育,3(56),4-26。new window
吳清山、林天佑(2003a)。教育名詞︰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53,new window
134-135。
吳清山、林天祐(2003b)。學校效能。教育研究月刊,83,138-139。new window
吳清山、賴協志(2006)。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經營成效、阻力與因應途徑之研究。教育研究,141,58-74。new window
吳燄修(1987)。組織文化之研究-理論與應用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台北。
吳璧如(1990)。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
巫有鎰(2005)。學校與非學校因素對台東縣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結合教育機會均等與學校效能研究的分析模式。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new window
李 幸(2001)。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教師自我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李咏吟等(1998)。國民小學學校效能縱貫研究。教育研究資訊,6(3),new window
1-25。

李佳霓(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教師個人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李春安(1994)。高級工、商職業學校行政主管全面品質管理態度與學校組織文化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彰化。
李政翰(2006)。學校組織文化途徑之探討。學校行政,45,47-49。
李美玲(2003)。育成中心進駐廠商之組織學習與創新績效之研究內外部網路觀點。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台南。
李皓光(1995)。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量指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台中。
李新鄉(1994)。工作職位、自尊、學校文化與國小教師之專業承諾。八十二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台南:台南師院。
李瑞娥(2004)。國民小學終身學習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習型學校模型之建構。未出版之博士學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new window
李應宗(2004)。組織文化與知識分享之研究-以台北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
杜岐旺(2001)。國民小學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
沈秀春(2004)。大專技職校院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台北。new window
汪昭芬(1999)。組織學習、知識創造、知識蘊蓄與創新績效之關聯性研究︰科技製造業及製造業及服務業之實證。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台南。

卓秀冬(1995)。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關係。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new window
周崇儒(2000)。提升學校效能策略之分析。中等教育,51(6)30-45。new window
林天印等譯(2006)。組織重構:藝術、選擇與領導。台北:五南。
林月盛(1995)。國民小學公共關係、教師參與程度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林明地(2004)。創意的學校經營。發表於面對新世紀,學校創意經營國際學術論壇,嘉義大學三樓演講廳。
林明地、王如哲、王瑞壎、江芳盛、何宣甫、李安明、林純雯、張明輝、湯堯、黃宗顯、簡玉敏、謝文豪、魏惠娟譯(2003)。Wayne K. H. & Cecil G. M.原著。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高雄:麗文文化事業。
林明裡(2006)。國小校長多元架構領導策略與教師工作價值觀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林易蓉(2002)。國民小學運用策略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
林金福(2003)。高中職校長轉型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台北。new window
林政宏(2004)。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壓力、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教師創意教學之關係。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台北。new window
林啟鵬(2003)。我國高級職業學校組織創新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台北。

林朝夫(2000)。縣市政府教育局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new window
林朝枝(2005)。台北縣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
林新發(2003)。郊區型國民中小學經營創新策略及實施成效之研究研究計畫。未出版手稿。
林煌凱(2002)。國中教師教學創新接受度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注階層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高雄。
林義屏(2001)。市場導向、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組織績效間關係之研究--以科學園區資訊電子產業為例。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高雄。new window
林筱瑩(2004)。台北市國民中學創新經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台北。
林慧蓉(2002)。國民中學學校人力資源運用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
林顯正(2006)。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鑑指標之研究-ISO評鑑模式。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邱馨儀(1995)。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台北。
邱馨儀(1996a)。低中高學校組織文化對教師承諾之影響研究。嘉師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151-176。new window
邱馨儀(1996b)。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互動模式之探討。國立空大行政學報,5,233-252。new window
侯竹軒(2002)。國際觀光旅館市場導向之組織學習與知識創造、組織創新對經營績效關聯模式之實證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世新大學管理學院觀光學系,台北。
姚欣宜(2004)。台北縣國民小學支持創新經營與學校創新氣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
柯嚴賀(2007)。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價值、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new window
紀有田(2003)。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紀慧如(2002)。組織創新能力與創新績效之研究---以技職校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台中。
胡星文(1998)。台灣省原住民地區國民小學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
胡政源(2003)。組織文化對組織創新之影響。嶺東學報,14,43-45。
胡瓊文(1999)。學校組織成員屬性、組織文化與組織變革支持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國民中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
孫瑞霙(2002)。競值架構下領導型態、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技術學院為例。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台北。new window
孫嘉琪(2003)。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企業核心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以台灣發光二極體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嘉義。
秦夢群、濮世緯(2005)。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123-150。new window
張仁家、林明德(2004)。因應知識經濟時代學校創新經營的策略。師說,183,12-16。
張仁家、蔡孟儒(2004)。建構具有執行力的學校組織文化。學校行政,32,35-42。
張永欽(2002)。台北市立國小校長領導行為塑造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
張玉台(2005)。學校創新之研究-以台中市一所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張品芬(1995)。高屏地區教師組織文化知覺、學校環境特性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台南。
張峻源(2001)。組織文化、組織承諾與組織變革態度之研究─以中央信託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台南。
張新基(2003)。國民小學校長管理模式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張德銳(1990)。組織文化析論。國立編譯館館刊,19(1),185-209。new window
張慶勳(1989)。師範院校官僚、同僚與政治管理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高雄。
張慶勳(1996a)。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new window
張慶勳(1996b)。學校組織行為。台北:五南。new window
張慶勳(2001)。學習型學校組織文化與領導。學校行政,14,29-41。new window
張慶勳(2004)學校組織行為。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張慶勳(2005)論文寫作手冊(增訂三版)。台北市:心理。
張慶勳(2006a)。學校組織文化與領導。台北:五南。new window

張慶勳(2006b)。學校組織文化的現象與變異︰組織多元觀點的分析。教育研究,144,69-87。new window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91-94年度中程發展計畫。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2005-2008施政主軸架構教育願景。台北:教育部。
章雅惠(2001)。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程度與領導類型、組織文化間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台北。
莊立民(2002)。組織創新模式建構與實證之研究-以台灣資訊電子業為例。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台南。new window
許天瑞(2002)。情境領導理論在我國國民小學行政領導之應用。未出版之碩 士學位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許嘉政(2003)。學校本位管理與學校組織文化特性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許銘勝(2000)。組織學習能力、創新雄心與創新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逢甲大學企業管理所,台北。
許顏輝(2005)。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
陳 香(2002)。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陳千玉譯(1996)。組織文化與領導。台北:五南。
陳今珍(2004)。學校本位創新經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陳世聰(2001)。屏東縣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發揮小班精神效能為指標。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陳永基(2004)。南部地區國稅局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高雄。
陳玉賢(2005)。如何營造優質的學校組織文化。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15(6),91-105。
陳全成(2002)。學校組織文化之個案研究-以彰化市某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台東。
陳幸仁(1996)。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的探討。國民教育,36(5),
56-62。
陳承賢(2006)。台北縣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陳明和(2005)。符號互動論對組織文化研究的啟示。教師之友,46(4),
56-63。
陳秋紋(1997)。淺談學校組織文化之重要性。彰化文教,42,18-23。
陳培源(1995)。雲嘉南五縣市國小初任校長行政表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陳淑華(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陳聖謨(1995)。高級中學組織文化與教師教學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陳聖謨(2004)。從更新到革新-談學校創新經營的進化論。發表於面對新世紀,學校創意經營國際學術論壇,嘉義大學三樓演講廳。
陳慧芬(1992)。從組織文化的觀點探討組織中的領導行為-中日兩國的比較。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台北。
陳慧芬(1997)。國民小學組織文化之研究一所台中市國民小學的個案分析。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new window
陳慶雲(2004)。家長會組織運作對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以桃園縣竹圍國民中學為樣本。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桃園。
陳燕慧(2002)。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台中。
郭建志(2003)。組織文化研究之回顧與前瞻。應用心理研究,20,83-144。new window
郭昱瑩(2005)。組織執行文化之建構︰由績效管理談起。研考雙月刊,
29(2),17-28。
郭振生(2002)。內部行銷導向、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
研究─以台南地區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南華大
學管理研究所,嘉義。
彭惠苓(2003)。基於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氣氛分析學習型組織之研究-以大葉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彰化。
曾增福(2003)。我國國中學校效能之檢討,台灣教育,619,21-29。
朝倫愛登(2007)。蒙古綜合中學校長多元領導策略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new window
黃文山(1972)。文化學體系。台北:中華書局。
黃仁祈(2002)。企業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企業核心能力間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台南。
黃明哲(2002)。國民小學校長知識管理知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
黃金木(2003)。我國國小學校效能的實證發現。台灣教育,619,30-37。


黃金池(2004)。高雄市教育人員知覺國民教育輔導團組織變革策略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
黃哲彬(2004a)。創新管理及其對學校行政的應用。學校行政,34,8-20。
黃哲彬(2004b)。創新管理與學校效能。教育趨勢導報,51-60。new window
黃哲彬、洪湘婷(2005)。創新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1,211-232。new window
黃素惠(1997)。高級中學教育階段學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new window
黃裕敏(2002)。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台東。
黃瓊容(2004)。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嘉義。
黃麗美(2004)。國中小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台北。new window
黃麗莉、李茂興譯(1990)。組織行為;管理心理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揚智。
黃曦民(2004)。組織文化對組織變革與組織效能之影響-以商業無線電視台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台北。
馮清皇(2001)。創新管理與學校經營-淺談創新管理在國民小學校務經營的意涵。學校行政雙月刊,8,31-40。
馮清皇(2002)。創新管理在國民國小校務經營的意涵。教師天地,117,
32-42。
楊子江、王美音譯(1998)。(Nonaka,lkujiro&Hirotaka Takeuchi 原著)。創新求勝:智價 企業論。台北:遠流。
楊進成(2001)。國民小學校長營造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
董力華(2002)。學校組織文化與設計。學校行政,21,12-20。
葉連祺(1998)。國內有關學校效能研究之後設分析。國民教育研究學報,4,65-296。new window
廖春文、石遠程(2006)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2,19-45。new window
廖勝能(2001)。學校組織創新氣氛與知識管理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new window
劉姵君(2005)。市場導向、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幼稚園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台北。
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研究。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台北。new window
劉秋珍(2005)。國小校長課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
劉慧君(2004)。英國的學校效能促進方案-燈塔學校。竹縣文教,30,
38-39。
潘慧玲(1999)。學校效能相關概念的釐析。教育研究資訊,7(5),138-153。new window
蔡啟通(1997)。組織原素、組織成員整體創造性與組織創新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台北。new window
蔡進雄(2000)。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new window
蔡維庭(2006)。學校知識管理態度、因素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嘉義縣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嘉義。
蔡纯姿(2005)。學校經營創新模式與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台南。
鄭英耀(2002)。學校創新再見﹗?應用心理研究,15,59-60。new window
鄭崇趁(2002)。經營學校優質組織文化的有效策略。北縣教育,43,31-33。
鄭崇趁(2006)。學校創新經營的積極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45,50-58。new window
鄭彩鳳(1996)。競值途徑應用在高中職校長領導角色、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new window
鄭彩鳳(2001)。教育改革中校長工作滿意、校長效能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小校長之訪談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7,163-180。new window
鄭曜忠(2001)高級中學行政主管知識管理態度、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new window
黎文明(2002)。水平結構組織與企業組織學習傾向、創新能力及經營績效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台南。
盧中原(2006a)。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變革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盧中原(2006b)。從學校人力資源管理談學校效能的提升。學校行政,
43,82-95。
盧心雨(2001)。政府體育行政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台北。
盧延根(2004)。國民教育階段學校創新經營的限制原素與解決策略之探究。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15(2),76-87。
盧美文(2005)。國小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花蓮。
蕭錫錡(2003)。鄉村離島型國民中小學經營創新策略及實施成效之研究。未發表手稿。
賴姿蓉(1997)。組織創新對人力資源管理角色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台北。
濮世緯(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系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new window
謝金青(1997)。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鑑指標與權重體系之建構。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台北。new window
鍾瑞國、鄭曜忠(2002)。高級中學學校組織文化與行政主管知識管理態度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0(3),71-99。new window
簡良純(2004)。組織創新氣候、薪酬制度、個人創造力與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彰化。
顏秀如(2006)。國民中小學創新經營與競爭優勢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學位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台北。
顏秀如、張明輝(2005)。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實施計畫。中等教育,new window
56(3),28-52。
顏麗琴(2001)。臺北市國民中學學校內部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
羅富男(2006)。博物館組織文化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班,台北。
羅錦財(2001)。國民中學領導角色與組織文化之競值途逕研究----以桃園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二、西文部份
Amabile, T. M., Mary Ann Collins,& Regina Conti Y Elise Philips.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Update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Amabile, T. M., R .Conti, H .Coon, J .Lazenby, & Herron M. (1996). Assessing the work environment for creativ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5), 1154-1184.
Beare, T. (2001). Creating the future school.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Bessant J., Caffyn S., & Gilbert J. (1996), “Learning to manage innovation,”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18,(1),59-70.
Burns, J. E. P. (1994). A cultural case stud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principles at a private religious university. Abstract from: Pro-Quest File: Dissertation Abstract Item: 9517215.
Bolman, L. G., & Deal. T. E. (1991). Reframing organization: artistry, choice and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Bolman, L. G. & Deal. T. E. (2003). Reframing organization: artistry, choice and leadership (3rd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Cameron, K. (1978). 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3(4) , 604-632.
Cameron, K. S. (1986). Effectiveness as paradox: Consensus and conflict in con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Management Science, 32(5), 539-553.
Cochran, J. L.(1990). An instrument 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 schools through the conversion of standard deviation. Abstract from: ProQuest File: Dissertation Abstract Item: 9119174.
Cordianni, A. V., & Wilbur, G. (1987). More effective schooling from research to practice. New York: Clearinghouse on Urban Education.
Cutler, E. W. Jr. (1991). A case study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in two community college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2(8), 2798A.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AAC 9137338)
Cummings, T. G., & Huse E. F. (1989).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St. Paul: Minniwest.
Damanpour, F., & Evan, W. M. (1984).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The problem of organizational lag.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9, 392-409.
Damanpour, Fariborz. (1991).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meta analysis of effects of determinants and moderato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4(3), 555-590.
Daft, R. L., & Noe, R. A.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Fort Worth: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
DeLong, D. W., & Fahey, L. (2000).Diagnosing culture barriers to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4(4), 113-127.
Drucker, P. F. (1985).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principles. Heinemann: London.
Elliott, J. (1996).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and its critics: Alternative visions of schooling. 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 26, 199-224.
Freeman, C. (1982), 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Cambridge. MA: MIT Press.
Gates, B (1999/2000). Business @ the speed of thought using a digital nervous system.
Greene, C.S.,& Harich,K.R. (1996). The strategic relevance of innovation: a pedagogic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71, 257-263.
Gudmundson, D., Tower B.C., & Hartman, A. E.(2003). Innovation in small business: Cultural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do matter.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p, 8(1), 1-17.
Handy, C. (1988). Cultural forces in schools. In G. R. Preedy, M. R. Colin, & M. Masterton (Eds.), Understanding School Management (107-116).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Hellrigeal, D., Slocum, J. W., & Woodman, R. W. (1989).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ew York: West.
Hoy, W. K., & Miskel, C. G. (1987).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3rd ed.), New York: Random House.
Hoy, W. K. & Miskel, C. G. (2005).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7th ed.). New York: Random House.
Hodge, B. J. Anthony., W. P., & Gales, L. M. (1996). Organization theory-strategic approach. New-Jersey: Upper Saddle River.
Hoy, W. K., & Miskel, C. G. (1987).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 Random House.
Hoy, W. K., & Miskel, C. G. (200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6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Jarman, R. L. (1991).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f the office for non-traditional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3 (01), 34A.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AAC 9217556)
Kanter, R. M. (1988), When a thousand flowers bloom: Structural, collective, and social conditions for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 169-211.
Kim, L. (1980).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nd structur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8, 225-245.
Kimberly, J. R. (1981). Managerial innovation. Edited by P. C. Nystrom and W. H. Starbuck.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design, 1: 84-104.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Kim, W. C., & Mauborgne, R. A. (1997). Fair process: Managing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75,(4),65-75.
Kintzer, F. C. (1980).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 of two year colleges: Preparing for the eighties.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Topical Paper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4093)
Kirchner, D. M. (1992). Case study: A descri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t Indian Hills Community College. Abstract from: Pro-Quest File. Dissertation Abstract Item: 9235856.
Kuczmarsk, D. Thomas .(2000). Innovation and change in organizations. Thousand Oaks. CA: Sage.
Levin, I. M.(2000).Five windows into organization culture: An assessment framework and approach.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Levine, D. U., & Lezotte, L. W. (1990). Unusually effective schools. Madison: National Center for effective school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67016).
Levine, D. U., & Lezotte, LW. (1990). Unusually effective schools. Madison: National Center for effective school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avondo, F., & Farrell, M. (2003). Cultural orientation: Its relationship with market orientation, innovation and organisationa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Decision, 41(3), 241-249.
Martin, J., & Siehl, C. (1983).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counterculture: An uneasy symbiosis.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2 (2), 52-64.
Messmer, M. (2001). Capitalizing on corporate culture. The Internal Auditor, 58(5), 38-45.
Mitchell, M. A., & Donald, Y. (2002). How to use your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s a competitive tool. Nonprofit World, Madison, 20(2), 33-34.
Motimore, P., Sammons, P., Stoll, L., Lewis, D., & Ecob, R. (1989). A study of effective junior schoo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3(7), 753-768.
Ott, J. S. (1989).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perspective. Berkeley. CA: Brooks/Cole.
Ouchi, W. G. (1981). Theory Z: How American companies can meet the Japanese challenge. MA: Addison-Wesley.
Owens, R. G., & Steinhoff, C. R. (1989). Towards a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7(3), 6-16.
Parsons, T. (1947). Introduction. In Henderson, A. M.,& Parsons, T. (Trans.) and Parsons, T. (Ed.). Max Weber: 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Peters, T. J., & Waterman, R. H. (1982).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Lessons from America’s best-run companies. New York: Harper & Row.
Pettigrew, A. M. (1979). In study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4, 570-581.
Plath, L. D. (1987). Uncovering school culture: A study of joint exploration through iterative interviewing. Abstract from: Pro-Quest File. Dissertation Abstract Item: 8716871.
Purkey, S., & Smith, M. (1983). Effective school: A review.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 427-452.
Quinn, R. E., & Mcgrath, M.R.(1985).The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s: A competing values perspective. In P. J. Frost, L. F. Moore, M. R. Louis., C. C. Lundberg.,& J. Martin (Ed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 351-334). Beverly Hills, CA: Sage.
Quinn, R. E., & Cameron, K. S. (1999). Paradox and transformation: Toward a theory of change i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 Cambridge, MA: Ballinger.
Quinn, R. E. (1988). Beyond rational management: Mastering the paradoxes and competing demands of high performan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Reid, K., Hopkins, D., & Holly, P. (1987). Towards the effective school: The problems and some solutions. Oxford: Basil Blackwell.
Reynolds, D., Sammons, P., Stoll, L., Barber, M., & Hillman, J. (1996).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7(2), 133-158.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Jersey: Alex Publishing.
Roberts, E .B. (1988), What we’ve learned: Managing invention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 31(1), 11-29.
Robbins, S.P. (198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Robbins, S. P (2002).Management (7th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Robbins, S. P. (199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obbins, S. P. (1995). Organizational theory: Structure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5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Robbins, S. P. (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Leading and manag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World Future Society, 35(3), 24-27.
Rowan, B. (1985). The assessment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R. M. J. Kyle(ed). Reaching for Excellence: An Ineffective School Source Book (99-116). Washington: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Sathe, V. (1983).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culture: A manager’s guide to action. Organization Dynamics, 57-81.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ammons, P., Hillman, J., & Mortimore, P. (1995). Key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schools: A review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89826)
Schein, E.H (1985). How culture forms, develops, and changes. In R.H. Kilmann et. al. (Eds) .Gaining Control of Corporate Cultur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chein, E.H (1985).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A dynamic view.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chein, E.H (1992).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cheerens, J., & Bosker, R. (1997). The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New York: Pergamon.
Seashore, S. E. (1983). A framework for an integrated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K. S. Cameron., & D. A. Whetton. (eds.).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comparison of multiple model ( 55-70).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Senge, P.M. (1994).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Currency Doubleday.
Sergiovanni, T.J. (3rd ed.). (1995). The principalship-A reflective practice perspective. Boston: Allyn & Bacon.
Sethia, N. K., & Glinow, M. A. V.(1985). Arriving at four cultures by managing the reward system. In R. H. Kilmann, M. J. Saxton., & R. Serpa (Eds.). Gaining Control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 , 400-420.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mircich, L.(1983). Concepts of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8, 64-69.
Smith, M. A. (1992).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f the academic department: A Cast Study of a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bstract from: Pro-Quest File. Dissertation Abstract Item: 9304500.
Steers, R. M. (1977).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behavioral view. California: Goodyear.
Stoll, L., & Fink, D. (1996). Changing our schools: Link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Tucher, B. R. (2001).Innovation discipline: Executive Excellence, Provo, 18(9), 3-4.
Wallach, E. J. (1983).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s: The cultural match.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37, 28-36.
Walton, E. J., & Dawson, S. (2001). Managers'' perceptions of criteria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38(2), 173-200.
West, M. K. (199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chool culture in one higher achieving and one lower achieving urban high school. Abstract from: Pro-Quest File. Dissertation Abstract Item: 9705981.
Wierson, C. H. (1998). An application of a cultural assessment methodology to the study of two colleges within an urban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0(02), 328A,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AAC8910195)
Yang, L.T., & Williams, W. M.(1999). 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 In R. J. Sternberg. (Ed). Handbook of Creativity,373-392. New York: Cambridg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