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學校教育的反思與創造批判教學的實踐
書刊名:教育研究月刊
作者:李雪菱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55
頁次:頁82-94
主題關鍵詞:學校教育創造批判教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7
  • 點閱點閱:38
期刊論文
1.陳昭儀(2005)。創造力教育。慧命的磐石,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誌庭(2002)。教師作為轉化型知識份子的可能性、限制與實踐方向。教育研究集刊,18(4),27-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伯璋、張盈堃(20060600)。解放的場所與實踐:批判教育學的關懷。教育研究,146,5-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伯璋、薛曉華(20021200)。大學理念的知識觀反思與大學實體的社會建構--一種對「大學」的知識社會學反省。思與言,40(4),51-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雪菱(20061000)。多元文化教學在反映探究中革新:兼評何縕琪、許文瑜〈多元文化教學的轉化與創新:幼兒師資培育課程之合作行動研究〉。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5,147-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陳昭儀(2001)。「承傳統、開新局」之藝術家的創造與生涯歷程之研究 (計畫編號:NSC 89-2413-H-003-0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慧賢(1995)。原住民學生創造力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柳秀蘭(1994)。資優學生、普通學生、山地學生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宗光(2002)。國小原住民學生創造力特質及影響其創造力發展環境因素之研究--以阿美族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Giddens, A.、簡惠美(1991)。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馬克思、涂爾幹、韋伯。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喬(2003)。觀眾,請站起來!。臺北:財團法人跨界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奇璋、許瑞芳(2001)。在那湧動的潮音中--教習劇場TIE。臺北市: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Renolds, K.(1997)。187--美國社會檔案(One Eight Seven )。美商華納家庭娛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夏林清(1993)。從實務取向到社會實踐,有關臺灣勞工的調查報告(1987-1992)。臺北:張老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昭君、陳巨擘、McLaren, Peter(2003)。學校生活:批判教育學導論。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Shor, Ira、Freire, Paulo(1987)。A pedagogy for liberation: dialogues on transforming education。South Hadley, Massachusetts:Westport, CT:Bergin & Garvey Publishers。  new window
8.溫明麗(1997)。批判性思考教學:哲學之旅。臺北市:師大書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Bourdieu, Pierre、Passeron, Jean-Claude、刑克超(2002)。繼承人:大學生與文化。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Bourdieu, Pierre、Wacquant, Loïc J. D.、李猛、李康、鄧正來(1998)。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Shor, Ira(1992)。Empowering education: Critical teaching for social chang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12.Freire, Paulo、方永泉(2003)。受壓迫者教育學。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Habermas, Jürgen、Shapiro, Jeremy J.(1971)。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Beacon Press。  new window
14.Schön, Donald A.、夏林清、洪雯柔、謝斐敦(2003)。反映回觀:教育實踐的個案研究。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Hooks, Bell(1994)。Teaching to transgress: Education as practice of freedom。Routledge。  new window
16.Apple, Michael W.、王麗雲(2002)。意識型態與課程。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Swartz, D.(1997)。Introducing Pierre Bourdieu。Culture and Power: The Sociology of Pierre Bourdieu。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2.孫智綺(2002)。社會再生產,學校的角色。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歐用生(2002)。披著羊皮的狼?--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深度思考。新世紀教育工程--九年一貫課程再造。臺北:揚智。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歐用生(20030000)。快樂學習或安樂死?--體驗學習的批判教育學意涵。課程典範再建構。高雄:麗文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