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夫子自道」的心性哲學內涵--以卡西勒《人論》為比較基礎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方冠中
作者(外文):Fang, Guan-zhong
出版日期:2011
卷期:7
頁次:頁1-22
主題關鍵詞:夫子自道卡西勒氣化比較哲學心性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16
  • 點閱點閱:40
本文詮釋《論語‧憲問》中載「夫子自道」的哲學內涵,以卡西勒《人論》中對於語言、符號的傳達系統,可以與人的情意互相作用,提出詮釋的基點,進而詮釋「夫子自道」語境內蘊的哲學意涵。 就中國氣化觀的哲學體系而言,「夫子自道」一語即含有「自指鼻」中自我內省、鑒察、逆覺的特色,故本文由「自」字的文字類化系統,對以「自」字與「畀」字為聲符的字型訓詁資料進行分析,作為語言文字層面對於哲學內涵的詮釋;再者、基於文字面的類化功用,說明中國本身的「氣化觀」哲學,並提出「良知」在「氣化觀」哲學上的超越意義,為第二層面的哲學內涵詮釋;其三、中國哲學心性論的「良知」體系,說明「良知」在「氣化觀」哲學上之事相呈現,為第三層面的哲學內涵詮釋。 基於前三者的推論過程,並兼與卡西勒《人論》中類似的哲學觀念相互比擬,反思卡西勒《人論》對於中國哲學的詮釋限制,以突顯中國哲學在心性論的獨特內涵。
期刊論文
1.曾春海(20060800)。「氣」在魏晉玄學與美學中的理論蘊義。哲學與文化,33(8)=387,67-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榮賢(20030700)。中國先秦時代氣化本體觀念的醞釀與形成。靜宜人文學報,18,53-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侯潔之(20050900)。由張載、朱熹形上思維的分歧論其功夫重心的移轉。中國學術年刊,27(秋),81-104+288-2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又銘(20090700)。明清儒家自然氣本論的哲學典範。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22,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智燊(1974)。從一個中國人的觀點:論卡西勒文化哲學對我們的當代意義(上)。現代學苑,11(4),14-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柏園(1986)。卡西勒哲學初探--對「論人」一書之一般性展示。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9(12),2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崇修(2008)。解鬱之道--從「無欲守中」論「靜」的工夫。宗教哲學,44,33-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載。正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大齊(1964)。孔子學說。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慶華(20090205)。文學詮釋學。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慶華(2008)。轉傳統為開新--另眼看待漢文化。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惊注(1966)。荀子。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守仁(1987)。傳習錄。臺北:金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弼、韓康伯、朱熹(1999)。周易兩種--周易王韓注、周易本義。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慎、段玉裁(2000)。說文解字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尹(1972)。訓詁學概要。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光明(1988)。莊子。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Cassirer, Ernst、甘陽(1994)。人論。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朱熹(1987)。四書集注.論語。臺北:漢京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熹(196210)。朱子語類。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陸九淵(1979)。象山先生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何秀煌(1988)。文化、哲學與方法。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Said, Edward W.、王志弘、王淑燕、郭菀玲、莊雅仲、游美惠、游常山(1999)。東方主義。臺北: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蔡仁厚(19900000)。儒家心性之學論要。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周慶華(20050000)。身體權力學。臺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許進雄(2002)。簡明中國文字學。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裘錫圭、許錟輝(1994)。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方東美、孫智燊(1984)。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臺北:成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何琳儀(1998)。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蒙培元(19900000)。中國心性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丁度(1989)。宋刻集韻。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吳森(1978)。比較哲學與文化。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毛亨、鄭玄箋(1989)。毛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孔安國、鄭玄、陸德明(1998)。尚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弼、朱謙知(1984)。老子。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徐復觀(2006)。研究中國思想史的方法和態度問題。中國思想史方法論文選集 \\ 韋政通(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荒木見悟(1986)。陽明學評價的問題。日本學者論中國哲學史 \\ 辛冠杰(主編)。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湧(1999)。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和人的觀念的發展。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和人的觀念的發展。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