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高中學生自我概念情緒管理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作者:洪佩圓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指導教授:陳聰文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自我概念情緒管理幸福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5)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7
摘要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瞭解究高中學生自我概念、情緒管理與幸福感之現況,分析其相關因素;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青少年在自我概念、情緒管理與幸福感之差異,並了解高中學生之自我概念與情緒管理是否可預測其幸福感,最後探討三者間之關係。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台灣地區1157位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研究者自編之「高中學生自我概念、情緒管理與幸福感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資料蒐集。並以敘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分析、肯證式多向度因素分析,以及「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來驗證假設模式及替代模式之模式契合度,並以「複核效化」(cross-validation)來檢驗跨樣本之模式穩定性。
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 高中學生的非學業自我概念、學業自我概念、情緒管理以及幸福感等為中等程度。
二、 不同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齡、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父母婚姻狀況)之高中學生在自我概念、情緒管理與幸福感之不同構面上有顯著差異。
三、 非學業自我概念與學業自我概念對情緒管理與幸福感均有顯著正相關,情緒管理對幸福感亦有顯著正相關。
四、 自我概念、情緒管理與幸福感之肯證式多向度因素檢定均獲得支持。
五、 本研究建構之高中學生自我概念、情緒管理與幸福感之假設性結構方程模式之適配度獲得支持,並能有效解釋相關變項間之關聯性。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教育輔導人員、學校教師、學生家長、教育行政單位以及後續研究者提出各項建議,以供教育單位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elf-concept, Emotion management, and Well-be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ei-Yuan Hung
Abstract
This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elf-concept, emotion management, well-being and related factors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wan. The study examines how students with various backgrounds differ in their self-concept, emotion management and well-being. With a further realization of the self-concept and emotion management with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osses in Taiwan, this study aims to predict their well-being. Besides,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elf-concept, emotion management, and well-being. Finally, this study develop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self-concept, emotion managements and happiness which served the purpose of illustration the linear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relevant variables.
Subjects of 1157 senior high students are evaluated by Self-concept scale, Emotion-management scale, and Well-being scale. The data are analyzed by the statistics methods of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test, One-way ANOVA, Confirmatory Multidimensional Factor (CMFA),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
1. The level of self-concept, emotion management and well-being of the senior high students in Taiwan are medium.
2.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self-concept , emotion management and well-being due to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ncluding gender, grades, father’s educational level, mother’s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eir parents’ marital status.
3. There is significant relevance of non-academic self-concept and academic self-concept in relation to emotion management and well-being.
4. The self-concept, emotion management and well-being by CMFA are supported.
5. The theoretical model constructed in the study can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ain variables tested by SEM.
Finally,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is study recommends some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schools, parents and further studies.
Keywords: self-concept, emotion management, well-being.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天下雜誌(2003)。你幸福嗎?天下雜誌,282,38-41。
王心怡(2002)。國中校長情緒智力、轉型領導風格與辦學績效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王春展(1998)。兒童情緒智力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王淑俐(1995)。青少年情緒的問題、研究與對策。台北:合記。new window
內政部統計處(1999)。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台閩地區少年身心狀況調查報告。內政部統計處。
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2006)。28%偏差青少年:自殺可解決問題。2006/6/15。檢索自:http://www.stat.nuk.edu.tw/prost/news/join.asp?ID=3307
古婷菊(2005)。國中教師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文慈(1996)。解讀人類的另類智慧──EQ。諮商與輔導,124,39-42。
江欣霓(2002)。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情緒智慧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何長珠 (1996)。諮商歷程中之改變與認知—情緒之關係。高師輔導所刊,1,51-78 。new window
呂有仁(2005)。嘉義地區青少年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new window
呂政達 (1991)。中國人的幸福觀。輯於余德慧主編,中國人的幸福觀-命運與幸福 (頁166-169 )。台北:張老師文化。
沈如瑩(2002)。國中小學生自尊與自我概念、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何明娟(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氣質、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孟智(1998)。青少女之生育問題。中華衛誌,17(5),381-387。new window
李彥君(2001)。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臺
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美慧(2004)。國小六年級學童個人背景、父母管教方式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私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李素菁(2002)。青少年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台中市立國中生為例。私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李盈萱(1995)。父母管教態度與青少年自我概念以台北市國、高中生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清茵(2004)。家庭互動行為、心理需求滿足、關係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李輝(1994)。影響國小兒童自我觀念發展之重要因素。國民教育,34,6-9。
李麗蘋(2001)。壓縮的童年----提早入學兒童自我概念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英璋(2001)。情緒教育的理論與內涵。學生輔導,75,66-79。
吳珩潔(2001)。大台北地區民眾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淑玲(1998)。台南市國小學生家庭因素、性別角色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雪菁(2005)。國小學童校外音樂才藝學習、父母管教態度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吳經雄(1992)。內心悅樂之泉源。台北:東大圖書。
吳毓瑩(1997)。情緒智力的構念-想法與方向。教育資料與研究,19 ,11-17頁。new window
吳錦松(1993)。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黃埔學報,25,103-109 。new window
吳筱婷(2006)。國小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親職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巫雅菁 (2001)。大學生幸福感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卓石能(2002)。都市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周世娟(2004)。屏東縣國小級任教師情緒管理與班級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周甘逢、劉冠麟(2002)。教育心理學。台北:華騰。
周正儀(1998)。情緒智力與領導效能之研究。私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立勳(2002)。新世紀的教育學概論-科際整合導向。台北:學富。
周金春(1991)。兒童理解多重情緒的能力-對兩種情緒同時存在的理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盛勳(2002)。班級輔導之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六年級兒童之情緒智力、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之輔導效果。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子雯(1994)。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教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世欣(2000)。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志成(2004)。國小學童情緒智力對成就動機之影響—性別與家長期望的干擾效果。私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佳屏(2001)。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約宏(2001)。台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情緒智力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莉芳(2005)。感恩經驗與目標設定對幸福感效應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林淑華(2002)。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崇德(1995)。高中生心理學。台北:五南。
林榮春(1998)。靜坐對企業員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林慧蘭(2002)。國小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內外控信念與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邱姮娟(2004)。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探討。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邱皓政(2003)。青少年自我概念向度與成份雙維理論之效度檢驗與相關因素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6,85-131。new window
邱富琇(2003)。兒童之親子溝通、壓力因應方式與其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洪若和(1995)。國小兒童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臺東師院學報,6,91-134 。new window
洪宜昀(2001)。大學聽覺及肢體障礙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柯佳美(2004)。高中生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柯慈珊(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日常生活中知情緒經驗與情緒管理之探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柯華崴、李昭玲(1988)。兒童情緒認知研究。國教學報,1,173-187。
施建彬(1994)。幸福感來源其及相關因素之探討。私立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侯雅齡(1998)。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編製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胡秋萍(2004)。國小資優生家庭環境及情緒智力相關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胡慧宜(1999)。國小兒童情緒適應行為與情緒感受經驗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涂秀文(1999)。國民中學學生人格特質、人際關係與快樂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徐振坤(2000)。台北市國中生情緒智力與自我概念、家庭氣氛之相關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孫效致(1997)。道德與幸福之間。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8,29-43。
莫惠玲(2002)。理情團體輔導對單親兒童自我概念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莊榮俊(2002)。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自我傷害關係之研究。私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倪靜貴(1996)。國民中學校長情緒管理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翁樹澍(1990)。親子互動關係對青少年心理社會福利感之影響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正昌、程炳林 (1998)。SPSS、SAS、BMDP 統計軟體在多變量統計上的應用。台北: 五南出版社。
陳李綢(1983)。國小自我概念發展之研究。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30,93-100。new window
陳金定(1998)。依附行為與情緒調適能力之因果模式探討暨情緒調適團體對不安全依附者依附相關變項之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陳香利(2005)。國小學童的家庭結構、依附風格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建宏(1997)。資管人員情緒商數的研究。私立大葉工學院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彥穎(2001)。國小高年級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因素探討。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炳煌(2003)。學習單、思考風格及自我概念與國小高年級學童科技創造力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書梅(2002)。參考館員負面工作情緒管理--從圖書館組織層面探討。大學圖書館,6(1),46-70。new window
陳得添(2005)。高雄市普通班與特教班國中教師社會支持、幸福感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毓茹(2004)。高雄縣市成人宗教態度、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鈺萍(2003)。國小教師的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瑩珊(1999)。國小學童依附關係、失落經驗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燕珠(2004)。青少年自我概念、行為困擾與偶像崇拜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地區高職生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陳嬿竹(2001)。網路與真實人際關係、人格特質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騏龍(2001)。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人關係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麗如(1997)。生活目標與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郭怡伶(1994)。青少年母子互動與婦女及其子女心理社會幸福感—單親與雙親家庭之比較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春在(1991)。不同教育安置下國小輕度智障兒童自我觀念與適應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為藩(1979)。資賦優異兒童生活適應(自我觀念)評鑑研究。輯於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編,資賦優異兒童教育研究叢書(頁14~29)。台北市: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郭惠雯(2005)。國小資賦優異學生與一般學生之教師期望知覺、父母期望知覺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老師基金會(1999)。時代青少年問題面面觀健康青少年--社會新希望(上)。2000/6/10。檢索自:http://www.1980.org.tw/enews/news_show.php?nid=25.
張怡筠(1996)。E Q 其實很簡單。台北:希代。
張美惠(譯)(1996)。Goleman, D原著。情緒智力(EQ-Emotional intelligence)。台北:時報。
張英陣、彭淑華(1996)。從優勢的觀點論單親家庭。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227-271。new window
張春興(1976)。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美麗(1991)。中部地區幼兒氣質特徵之研究。台中師院學報,5,47-77。new window
張琇君(1999)。國小學童之學業成績社會比較與自尊、自我效能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雅惠(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自我概念與壓力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曹中瑋(1997)。情緒的認識與掌控。學生輔導通訊,51,24-39。
梁忠軒 (2002)。國中生之幸福感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梁靜珊(1997)。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資優生情緒適應行為之效果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陸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編:人文及社會科學,8(1),25-28。
曾貝露(2000)。青少年宗教態度、價值導向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靜宜(1995)。自尊、內外控、控制歷程與生氣表達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玉蘋(2003)。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芳銘 (2002)。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黃拓榮(1997)。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失敗容忍力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43(3),114-134。
黃姿惠(2001)。國小兒童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悅菁(2003)。臺中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與學校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振彰(2004)。六堆地區青少年族群認同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國城(2003)。高雄巿醫院志工幸福感、死亡態度與生命意義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景文(2005)。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情緒管理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雅婷(2000)。國中女生早晚熟與身體意象,自尊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智慧(1991)。般若菩提心。台北:耀文。
黃資惠(2002)。國小兒童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黃鈺程(2004)。中部地區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德祥 (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黃曉雯(2005)。國小學童自我概念、情緒能力、依附關係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瓊妙(2000)。臺北市在學少年不同休閒參與類型之刺激尋求動機、休閒阻礙對其心理社會幸福感之探討。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董氏基金會(2002):大台北地區青少年主觀生活壓力與憂鬱傾向之相關性調查。2006/4/15。檢索自:http://www.jtf.org.tw/suicide_prevention/page02.asp.
傅佩蓉(1993)。儒家哲學新論。台北:業強。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湯鳳花(2004)。國中教師情緒智力、班級經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曾愛淑(2002)。公務人員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詹文宏(2004)。高中職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因應策略、學習適應及其因果模式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new window
楊百川(2000)。高中生心理需求困擾之評量與調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楊妙芬(1995)。單親兒童非理性信念、父母管教態度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學報,8,71-110。new window
楊易蕙(2005)。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楊浩然 (2002)。青少年憂鬱疾患及憂鬱症狀之追蹤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瑞珠 (1996)。情緒管理面面觀。輔導通訊, 48,16-20。
楊語芸(1994)。心理學概論。台北:桂冠。
楊瑪利(2003)。365種方法發現幸福。天下雜誌,266,130-158。
楊慶豐(1989)。佛學與哲學。台北:頂淵。
蔡坤良(2003)。小琉球漁村老人生命意義感、死亡態度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明昌(1997)。情緒管理--淺談情緒教育。教師之友,38(1),33-35。
蔡明富(1994)。書法治療對國小過動兒問題行為與自我概念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蔡秀玲、楊智馨(1999)。情緒管理。台北:揚智。
熊淑君(2003)。新移民女性子女之的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梓辰(2002)。家庭人際互動與家庭和諧、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趙曉美(2001)。自我概念多層面階層結構之驗證暨增進自我概念課程之實驗效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劉佳彤(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方式與情緒管理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香妏(2002)。不同取向生命教育課程對高中生自我概念、人際關係及生命意義影響之研究。國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劉清芬(1990)。國小學生批判思考、情緒智力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敏珍(1999)。老年人之人際關密、依附風格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慧君(2005)。家庭內社會資本、自我概念、族群認同對台東縣原漢學童學習適應之影響。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鄭孟忠(2000)。我國幼兒教育券實施成效及其對家長教育選擇權影響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蕭雅云(2002)。高中生生涯成熟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蕭雁文(2002)。弔詭的情緒管理。社教資料雜誌,287,5-8。
鍾永吉(1997)。國小單親兒童的認知信念與情緒經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鍾庭良(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講義雜誌(2004)。幸福大調查,4,40-4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