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氣」看《老子河上公注》身與國的聯繫與擴展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蕭雁菁
作者(外文):Hsiao, Yan-jing
出版日期:2011
卷期:7
頁次:頁645-670
主題關鍵詞:河上公注治國聖人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94
  • 點閱點閱:48
「身體」這一主題是道家的關心重點,甚至在道家處理形而上與形而下的關係是一核心目標,因此從「身體」出發的論述角度特別有其解釋性。另外,修身與治國在《河上公注》中是一連續的關係。因此本文在這樣的基本認知下,欲處理《河上公注》「身體」與「政治」的聯繫,認為必須以「身體」作為中介點。從「身體」往上討論《河上公注》中以「氣化」來詮釋「道」的物質性成份;亦即形而上學的部份。進而將「身體」與「政治」這兩個範疇聯繫時,也是以「氣化」作為思考的起點。在「氣與身」的部份,「氣」的運作具有深刻的意義,原因在於無論形神都由氣組成,身內流動的氣會互相影響,甚至人體之氣與外在的氣也會相感通,故「氣」上可通「神」,下可成「形」。然而在「治身」、「治國」這兩個工夫歷程,可以察覺到在《河上公注》的思維裡,兩者是連貫的,這種天人感應的概念受到漢代思想的影響。而最能理想表現「身」與「國」的聯繫──即「聖人」。這個理想人格的實踐,是以「治身」為本、「治國」為用的架構,但不能忽略的,《河上公注》仍然繼承《老子》治身的修養,甚至可以說「治身」才是《河上公注》的最終依歸。然而,在「聖人」的這個概念中,卻部分轉出《老子》的思想脈絡,轉而透顯出黃老思想的「治國權術」與「形神養生」的論述。
期刊論文
1.鄭燦山(19990900)。老子河上公注長生思想析論。孔孟學報,77,175-2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燦山(20001200)。《河上公注》成書時代及其思想史、道教史之意義。漢學研究,18(2)=37,85-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保瑞(20020600)。《河上公注老》的哲學體系之方法論問題檢討。哲學與文化,29(6)=337,489-5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俊宏(20031200)。氣、身體與政治--「老子河上公注」的政治思想分析。政治科學論叢,19,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俊宏(20021200)。禮與政治現實的對話--賈誼「新書」的禮治思想。政治科學論叢,17,145-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文喜(2002)。論笛卡兒與胡塞爾的身體觀及其實踐意義。社會科學輯刊,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增(20030900)。論河上公注老之氣化宇宙觀特色。哲學與文化,30(9)=352,93-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運華(19960100)。身國並重的道家養生論--論「老子河上公章句」。宗教哲學,2(1)=5,95-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施又文(20010800)。「黃帝內經」關於「臟腑經絡」的生理觀。中國文化月刊,257,17-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麗桂(20000300)。《老子河上公章句》所顯現的黃老養生之理。中國學術年刊,21,177-210+5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俊宏(19990600)。「老子」政治思想的開展--從「道」與幾個概念談起。政治科學論叢,10,171-1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蘇慧萍(2009)。《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的聖人論。高雄師大學報,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志楣(2007)。從有身到無身--論《老子》的身體觀。彰化師大國文學誌,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侯小東(2009)。從《春秋繁露》看漢代儒家思想的神化。作家雜誌,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莊曉蓉(2004)。身國一理的《老子河上公章句》(碩士論文)。華梵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慧娟(2010)。兩漢三家《老子》注養生思想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崇修(1999)。從身體觀論虛靜工夫的哲學義涵---以先秦氣化思想為核心(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熹。楚辭集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寄林(1994)。太平經釋讀。海口:南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管仲、謝浩範、朱迎平(2000)。管子。臺北市:臺灣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玉輝(20041100)。道教人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誘(1991)。淮南子注。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慎、段玉裁(2000)。說文解字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顏昌嶢、邊仲仁、夏劍欽(1996)。管子校釋。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老聃、河上公、王卡(1993)。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老子、河上公、王清祥(1994)。《老子河上公注》之研究 : 道家思想基本探討。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玄、賈公彥、阮元(1989)。周禮注疏。臺北:大化書局: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霞(2004)。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觀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小林正美(1990)。六朝道教史研究。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儒賓(19930000)。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于吉、王明(1960)。太平經合校。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董仲舒、蘇輿、鍾哲(1992)。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楠山春樹(1979)。老子傳說の研究。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白奚(1998)。稷下學研究:中國古代的思想自由與百家爭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老聃、大安出版社編輯部、王弼、河上公(1999)。老子四種。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蔡璧名(19970000)。身體與自然:以黃帝內經素問為中心論古代思想傳統中的身體觀。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朱謙之(1996)。老子校注。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余英時(1997)。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化闡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孫以楷、陳廣忠、梁宗華(2004)。道家與中國哲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葉海煙(1997)。老莊哲學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高華平(2003)。楚簡本、帛書本、河上公注本三種《老子》仁義觀念之比較。中國歷史文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