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王龍溪三教思想中「以儒為宗」之修煉觀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陳宗健
作者(外文):Chen, Tsung-jian
出版日期:2010
卷期:6
頁次:頁387-402
主題關鍵詞:王龍溪佛教道教身心修煉三教融合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38
  • 點閱點閱:136
佛道兩家對於宋明理學的發生與發展,歷來被視為重要的相關因素,在中晚明三教高度融合的情況下,陽明學中更是滲透了許多佛道兩家的成分。因此,筆者希望藉由對陽明後學王龍溪三教思想中的「身心修煉」的探討,進而能夠更加清楚的知道,佛道兩家對於中晚明的宋明理學家來說,其站在「以儒為宗」的立場上,究竟是如何的與二教發展與融攝。又王龍溪在當時被許多學者視為是會通三教的核心人物,甚至被當時的人稱作「三教宗盟」,因此筆者自然得從其與三教融合的方向,加以探究中晚明陽明學與「身心修煉」的關係。但又礙於篇幅以及本身能力所及,因此再將重點擺在王龍溪身心修煉與道教的關係上,最後結論部分再加入一些現今詮釋的相關角度,來作為本篇論文的主軸。
期刊論文
1.彭國翔(20020600)。王畿與佛教。臺大歷史學報,29,29-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汝鈞(20020900)。儒佛會通與純粹力動理念的啟示。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1,141-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鍾雲鶯(20060600)。論一貫道《學庸淺言新註》的注疏意義。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3(1),163-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彭國翔(20020900)。王畿與道教--陽明學者對道教內丹學的融攝。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1,255-2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立勝(20020600)。王陽明「四句教」的三次辯難及其詮釋學義蘊。臺大歷史學報,29,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呂妙芬(19991200)。儒釋交融的聖人觀:從晚明儒家聖人與菩薩形象相似處及對生死議題的關注談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2,165-2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蔡璧名(1996)。身體與自然:以《黃帝內經素問》為中心論古代思想傳統中的身體觀(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蕅益智旭(1997)。四書蕅益解。南投:中台山佛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震(2003)。陽明後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立勝(2005)。王陽明「萬物一體」論:從「身-體」的立場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宗羲、沈芝盈(1987)。明儒學案。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畿(1970)。王龍溪全集。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彭國翔(2003)。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守仁、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1992)。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方祖猷(2001)。王畿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啟屏(20040000)。儒家思想中的具體性思維。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潘德榮(1999)。詮釋學導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儒賓(19960000)。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儒賓、祝平次(20050000)。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來(1991)。有無之境--王陽明的哲學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羅永吉(20060000)。良知與佛性:陽明心學與真常佛學之比較研究。臺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呂不韋、畢沅(1991)。呂氏春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儒賓(19930000)。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朱熹(1985)。朱子文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來(1994)。宋明理學。臺北:洪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述先(19950000)。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傅偉勳(1986)。生死智慧與解脫之道。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俊傑(2007)。如何導引「儒門道脈同歸佛海」?--蕅益智旭對《論語》的解釋。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