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學校推動道德教育之重要性
書刊名:休閒保健期刊
作者:蘇榮裕
出版日期:2012
卷期:7
頁次:頁121-130
主題關鍵詞:道德教育學校道德認知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80
  • 點閱點閱:25
道德教育就是教育人如何與人相處,如何把事情作好的方法。因此,學校的品德教育需全體師生來參與和落實,才能把學校的學生教好。因此,本研究將透過道德教育的理論基礎:康德的自律觀、皮亞傑的道德認知理論、柯爾柏格的道德發展理論、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來探討學校推動道德教育的可能性;最後,呼籲政府要特別重視全民的道德教育,這樣才能營造出祥和與溫暖的國家與社會。
期刊論文
1.Lickona, T.(2003)。The center of our character: Ten essential virtues。The Fourth and Fifth Rs-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10(1),1-3。  new window
2.李琪明(2003)。品德教育面臨的解構與重建。研習資訊,2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Ryan, K.(1996)。Charact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ournal for a Just and Character education,2(1),75-85。  new window
4.李珀(20050400)。品格教育。教師天地,135,66-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秀雄(20050600)。民主與民主公民教育。公民訓育學報,16,113-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Vessels, G. G.、Boyd, S. M.(1996)。Public and constitutional support for character education。NASSP Bulletin,80(579),55-62。  new window
7.周慧菁(2003)。品格:新世紀的第一堂課。天下雜誌,教育特刊,34-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琪明(20040500)。品德教育之課程設計理念及其教學模式。學生輔導,92,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德祥、謝龍卿(2004)。學生行為輔導與品格教育。教育論壇研討會。嘉義大學。113-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文科(1983)。教育研究法。高雄市:復文圖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東日(2003)。精緻教育的理念。台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琦瑜(2003)。什麼是品德教育,教育品格。台北市:天下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伯璋(2009)。意識型態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教育部(1993)。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台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Koblberg, L.(1969)。Essays on moral Development. Volume. I. philosophy of moral development。New York:Happer & Roe Publisher。  new window
7.張春興(2007)。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春興(1999)。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歐陽教(1986)。德育原理。台北市:文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教育部(2009)。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http://ce.naer.edu.tw/index3-l.html, 2014/0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