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分析 : 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比較
作者:顏慶祥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7
出版項:臺北:五南
ISBN:9571113298
主題關鍵詞:歷史教科書
學門:教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4) 專書(3)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0
期刊論文
1.人民敎育出版社歷史室(1992)。中國歷史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人民敎育出版社歷史室(1993)。中國歷史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人民敎育出版社歷史室(1993)。中國歷史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人民敎育出版社歷史室(1994)。世界歷史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人民敎育出版社歷史室(1992)。人敎版義務敎育初中歷史敎材經國家教委審查通過供全國選用。課程•敎材•敎法,8,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宏志(1987)。談《全日制中學歷史敎學大綱》的修訂。課程•敎材•敎法,2,12-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宏志、李隆庚(1992)。今秋使用的人敎版義務教育初中《中國歷史》的編寫原則、特點和使用說明。課程•教材•教法,5,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宏志、臧嶸(1992)。歷史敎學的新起點--《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說明。課程•教材•教法,6,14-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章陵(19711000)。從中共教育制度的變動看中共政權。東亞季刊,3(2),76-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白月橋(1992)。義務教育歷史教學大綱與台灣、香港及日本、原蘇聯大綱的對比分析。歷史敎學,9,2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艾強(1987)。中小學各科敎學大綱作了那些修改--記全國中小學敎材審定會。課程•教材•教法,1,1-3+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江澤民(1991)。進行中國近現代及國情教育。人民教育,3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何東昌(1986)。在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課程•教材•教法,1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純武(1991)。雙邊和多邊的政治關係和經濟、文化交流--九談世界歷史教材的編寫。課程•教材•教法,1991(6),28-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鐵映(1991)。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人民教育,326,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南國芬、游銘鈞(1987)。全日制中小學現行各科教學大綱審定說明。中小學教育,2,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馬立(1991)。中國中小學的課程設置和改革。課程•教材•教法,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馬立(1992)。關於《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試行)》的說明。人民敎育,9,9-1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6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定遠(1987)。九年制義務教育各科教學大綱統稿會在京召開。課程•教材•教法,6,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敎育大辭典編纂委員會(1990)。教育大辭典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國家教育委員會(1991)。中小學加強中國近代、現代史及國情教育的總體綱要。人民教育,327,8-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國家教育委員會(1992)。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試行)。人民教育,9,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國家教育委員會(1992)。關於印發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畫(試行)和二十四個學科教學大綱(試行)的通知。課程•教材•教法,10,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國家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司(1992)。中小學歷史學科思想政治教育綱要(試用)實施意見。課程•敎材•敎法,4,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教育部(1988)。教育部公報158,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教育部(1988)。教育部公報16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黄秀政(1989)。談改編國中歷史教科書第一冊的簡化與淺化。歷史教學,2(1),5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華力進(19771000)。美國超行為主義時期政治學述評。東方雜誌,11(4),20-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臧嶸(1986)。生動的歷史與歷史的生動--漫談歷史教材與歷史教學的改革。課程‧教材‧教法,9,35-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臧嶸(1992)。編寫歷史敎科書的新方向--新編人敎版義務教育歷史敎材專家座談會紀要。課程‧教材‧教法,8,5+38-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謝福生(1990)。我國中小學教科書選材內容之撿討與改進。中等教育,41(5),8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瞿葆奎(1988)。編寫初中中國歷史社會主義部份教材的幾點說明。課程•教材•教法,7,25-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蘇壽桐(1986)。編寫中學歷史教科書應注意的問題。課程•教材•教法,9,28+3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蘇壽桐(1988)。中小學歷史教科書的回顧與展望。課程•教材•教法,10,15-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Apple, M. W.(1976)。Making Curriculum Problematic。The Review of Education,2(1)。  new window
37.Mullins, W. A.(1972)。On the Concept of Ideology in Political Science。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66,503-507。  new window
38.Young, M.(1977)。An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Curricula as Socially Organized Knowledge。School Knowledge and Social Control,64。  new window
39.黃乃熒(19940400)。意識型態與溝通。師友月刊,322,35-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McClosky, Herbert(1964)。Consensus and Ideology in American Politics。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58(2),361-382。  new window
41.袁頌西(19691100)。政治社化:政治學中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思與言,7(4),19-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世雄(1983)。意識型態的批評:從啟蒙運動到哈伯馬斯(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耿榮水(1978)。毛澤東教育思想批到(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麗卿(1989)。國中國文教科書之政治社會化內容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德和(1988)。中共「解放軍報」公開發行前後報導內容比較分析(碩士論文)。政治作戰學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秀容(1986)。台灣海峽兩岸兒童政治社會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琪明(1991)。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之導德內涵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盤治郎(19790600)。中共對兒童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小學語文教科書的內容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定霖(1989)。政治意識形態與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教材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瑞榮(1994)。我國國民小學學生政治社會化研究--社會科內涵與小學生態度的分析與比較(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歐用生(1990)。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潛在課程」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曉芬(1991)。我國中學歷史教科書中臺灣史教材的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歐用生(1985)。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意識型態之分析。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人民敎育出版社歷史室(1994)。世界歷史。遼寧:遼寧省教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大陸委員會(1993)。大陸地區文教法規彙編。臺北:陸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室(1992)。義務敎育三、四年制初級中學中國歷史教學指導與參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秋絨(1989)。邁向民主化的教育--弗雷勒與哈伯瑪斯的觀點分析。臺北:台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國教育學會(1989)。民主法治敎育。臺北:台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振鴻(1994)。中國大陸各級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壽南、王仲孚、陳長源、劉曉芬(1993)。海峽兩岸國(初)中歷史類科教科書之比較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1992)。毛澤東選集。北平: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1973)。國父全集。臺北:中華學術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1974)。蔣總統集。臺北:中華學術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毛禮銳、沈灌群(1989)。中國教育史。山東:濟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1985)。總統蔣公有關教育言論選集。臺北:台北教師研習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北京師範大學歷史教學法教研室、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敎學法教研室、北京師範學院歷史教學法教研室(1988)。中國歷史教學法概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申東允(1983)。從意識型態看中共之開放政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朱作仁(1988)。教育辭典。南昌:江西敎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57)。列寧教育文選。北平: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亦園(1987)。觀念史大辭典「政治與法律卷」。臺北:幼獅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鍵(1991)。中國教育年鑑,1990。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汪學文(1977)。中共文化教育概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汪學文(1978)。論中共的教育改革。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汪學文(1987)。中共教育制度評析。臺北:敎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邱添生(1989)。史學方法。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胡祖慶(1992)。政治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姜文閔、韓宗禮(1988)。簡明教育辭典。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姜興宏、劉明如(1991)。重構歷史唯物主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夏子賢(1991)。中學歷史教學法。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玉法(1983)。歷史學的新領域。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明貴(1990)。意識型態舆現代政治。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念宏(1988)。教育百科辭典。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國立編譯館(1993)。國民中學歷史。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國立編譯館(1994)。國民中學歷史。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國家教育委員會(1986)。全日制小學歷史教學大綱。北平: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國家教育委員會(1990)。全日制中學歷史教學大綱。北平: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國家教育委員會(1991)。中小學歷史學科思想政治教育綱要(試用)。北平: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國家教育委員會計畫建設司(1993)。中國教育統計年鑑。北平:北京工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伯璋(1988)。意識型應與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教育部(1962)。初級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教育部(1972)。初級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教育部(1983)。初級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86)。國民教育法規選輯。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教育部教研會(1991)。修訂國民中學課程標準總綱意見座談會資料彙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安然(1987)。三民主義的教育思想。臺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張念宏(1988)。教育百科辭典。北平: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張健(1984)。中國教育年鑑(1949-1981)。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郭景揚、林丙義(1991)。歷史教育心理研究。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崔載陽(1978)。三民主義教育論文集。新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許嘉璐(1991)。中國中學教學百科全書。瀋陽:瀋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黄光雄、幸曼玲、湯維玲(1992)。大陸小學敎育政策與教育內容之研究--社會組。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黄政傑(1983)。課程改革。臺北:漢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黄政傑、李隆盛、張嘉育(1994)。海峽兩岸初中及小學課程之比較研究。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朱堅章(1988)。社會科學概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1989)。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臺北:台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臧嶸、王宏志(1986)。中國歷史。遼寧省: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歐用生(1987)。質的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歐用生(1991)。課程與教學。臺北:文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1988)。現代教育思潮。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于友西(1991)。中學歷史教師教學基本功講座。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Apple, M. W.(1979)。Curriculum and Ideology。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new window
60.Budd, R.、WThorp, R. K.、Donohew, L.(1967)。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N.Y.:Macmillan Co.。  new window
61.Lipset, Seymour M.、Lawenthal, Leo(1961)。Cultural and Social Charter。N. Y.:The Free Press。  new window
62.Eatwell, R.、Wright, A.(1994)。Contemporaiy Political Ideologies。London:Pinter publishers Ltd.。  new window
63.Ellul, J.(1973)。Propaganda:The Formation of Menf s Attitude。N.Y.:Vintage Books。  new window
64.Fowler, R. B.、Orenstein, J. R.(1993)。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Theory:Toward the Next Century。N. Y.:Harper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new window
65.Funderburk, C.、Thobaben, R. G.(1994)。Political Ideologies:Left,Center,Right。N. Y.:Harper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new window
66.Geuss, R.(1981)。The Idea of a Critical Theory Hebermas and the Frankfurt School。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7.Greentein, F. I.(1969)。Personality and Politics。Chicago:Markham Publishing Co.。  new window
68.Hagopian, M. N.(1993)。Ideals and Ideologies of Modem Politics。N.Y.:Longman Inc.。  new window
69.Hess, R.、Tomey, J. V.(1967)。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ttitude in Children。N. Y.:Double & Company Inc.。  new window
70.Macridis, R . C.(1983)。Contemporary Political Ideologies Movements and Regimes。Canada:Little,Brown & Company。  new window
71.Price, R. F.(1986)。Marx and Education in Late Capitalism。London:Croom Helm。  new window
72.Richard, H. C.(1969)。Political Ideology and Political Theory。Belmont,Cal.:Wadsworth。  new window
73.Sargent, L. T.(1984)。Contemporary Political Ideologies:A ComparativeAnalysis。Illinois:he Dorsey Press。  new window
74.Sargent, L. T.(1990)。Contemporaiy Political Ideologies:A Comparative Analysis。Cal.:Wadswoorth Inc.。  new window
75.呂亞力(1983)。政治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方長梧(1988)。唐山社會科學簡明辭典:政治學。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87)。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臺北:東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Ranney, Austin、林劍秋(1991)。政治學:政治科學導論。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McLellan, D.(1986)。Ideology。Milton Keynes:Minneapolis:Open University Pres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new window
80.祝基瀅(1986)。政治傳播學。臺北:三民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歐用生(1994)。海峽兩岸小學語文教科書政治意識形態之比較分析。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歐用生(1986)。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復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Holsti, Ole R.(1969)。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Addison-Wesley Pub. Co.。  new window
84.蔡政文(1988)。政治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Easton, David、Hess, R.(1965)。A System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New York, NY: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window
86.Apple, Michael W.、Weis, Lois(1983)。Ideology and practice in schooling。Philadelphia, PA:Temp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7.李鍵(1992)。中國教育年鑑199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Bocock, R.、龔方震(1992)。宗教與意識型態。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徐雪霞(1991)。光復以來中學歷史教科書變遷及意識型態分析系列之一:國初中本國史。臺南:供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瞿葆奎(1988)。課程與教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Good, Carter V.、Merkel, Winifred R.(1973)。Dictionary of education。New York:McGraw-Hill。  new window
92.李英明(1986)。哈伯瑪斯。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王石番(1992)。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中國教育年鑑編輯部(1989)。中國教育年鑑(1988)。北平: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86)。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教育部(1968)。國民中學暫行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陳伯璋(1985)。潛在課程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錢穆(1988)。中國歷史研究法。台北: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黃政傑(1993)。課程教學之變革。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楊深坑(19880000)。理論.詮釋與實踐:教育學方法論論文集。臺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Lawton, Denis(1975)。Class, culture and the curriculum。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new window
102.Parsons, Talcott(1951)。The Social System。Free Press。  new window
103.林嘉誠(1982)。伊士頓:政治系統的工程師。臺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Krippendorff, Klaus H.(1980)。Content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to its Methodology。Sage。  new window
其他
1.姚一葦(19940329)。說觀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宏志(1992)。新編義務敎育初中歷史教材的改革及使用建議。義務敎育三、四年制初級中學中國歷史教學指導與參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美枝(1983)。中國美國小學語文教科書內容分析的比較。人文社會科學論文集。臺北:台灣商務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華力進(1988)。當代政治主要型應。社會科學概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孝濚(1987)。內容分析。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詹棟樑(1986)。批判結構的敎學法--克拉夫基敎學理論探討與觀念分析。有效教學研究。臺北:台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歐用生(1991)。國民小學教科書中的性別意識型態。課程與教學。臺北:文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廖峰香(1988)。政治意識型態。政治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龔奇桂、陶志平(1991)。中學歷史教學的任務。中學歷史教師教學基本功講座。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歐陽教(1988)。觀念分析學派的教育思潮。現代教育思潮。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詹棟樑(1989)。教科書與意識型態。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臺北:臺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Easton, D.、Hess, R.(1961)。Youth and political system。Culture and social character。New York:The Free Press of Glencoe。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