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社區有教室的在地轉化 : 打造有文化品味的課程與教學
作者:余安邦 引用關係鄭淑慧
出版日期:2008
出版項:臺北:五南
ISBN:9789571153797
主題關鍵詞:社區教育學校與社區課程規劃設計九年一貫課程
學門:教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9
期刊論文
1.莊雅仲(2005)。五餅二魚:社區運動與都市生活。社會學研究,116,176-1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懿行、黃英(2002)。大手牽小手,共學趣味多。家長聯報,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安邦(2002)。冬天的腳步近了,春天還會遠嗎?社區有教室:九年一貫課程的一條活路。北縣教育,42,2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安邦(2007)。那年夏天寫給教師的絮語殘言。家長聯報,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昆儒(2002)。北投之旅。家長聯報,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美江(2002)。尋幽訪古在北投,親子共學收穫多。家長聯報,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麗惠(2002)。難忘的北投之旅。家長聯報,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浙雲(2001)。活用社區資源,深化課程.涵--臺北縣社區有教室方案之理念與實施。研習資訊,18(1),7-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烘玉(20011000)。臺北縣九年一貫「社區有教室」教學方案的體認及實施心得之分享--以金山國小為例。北縣教育,40,75-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淑芬(2001)。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特色之探討。翰林文教誌,21,8-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鑫(2001)。九年一貫課程建構基礎的思索。翰林文教誌,2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92)。紅毛城的建築。滬尾文史工作室通訊,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92)。淡水紅毛城的故事。滬尾文史工作室通訊,7,4-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羅文基(2001)。運用知識管理帶動教育革新。翰林文教誌,2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派仁(2002)。九年一貫課程社區資源整合與運用之理論與實際。康軒e週刊,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鳳敏(2002)。互動人種誌取向在班級課程研究的應用。課程與教學季刊,5(1),103-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游家政(2000)。學校課程統整及其教學。課程與教學季刊,3(1),19-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閻自安(1999)。學校杜區化基本理念、策略與實施。國教學報,11,307-3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皮埃爾.卡藍默(2006)。21世紀的大學。跨文化對話,19,3-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高宣揚(2006)。莫蘭教育思想簡論。跨跨文化對話文化對話,19,28-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力川(2006)。歐洲的大學沿革--兼論大學的使命。跨文化對話,19,13-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郭靜姿、張蘭畹、林秋妹、王曼娜、盧冠每(19990600)。文化殊異學生之學習特質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7,325-3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余安邦(20021200)。從「社區有教室」到「親子共學」。北縣教育,44,66-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瑛(20001200)。部落有教室 明天會更好!--原住民教育改革的省思。北縣成教輔導季刊,18,16-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高熏芳、吳秀媛(20030700)。國小推動「服務學習」之教學設計。教育研究月刊,111,131-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浙雲(20020300)。學校社區一家親。師友月刊,417,52-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浙雲(20021200)。從課程出發--學校社區化的再思考。北縣教育,44,14-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藍順德(19990700)。從九年一貫課程的基本理念談教科書編審。教育研究資訊,7(4),79-96+a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麗華(19970400)。社區參與學習的理念和實施。國教月刊,43(7/8),44-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浙雲(20010200)。活用社區資源,深化課程內涵--臺北縣社區有教室方案之理念與實施。研習資訊,18(1),7-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鄒川雄(20050100)。從創新導向之本土化觀點論經典教育的意義--大學基進經典教育論綱。教育與社會研究,8,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莊明貞(19990700)。「兩性教育」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綱要之規畫。教育研究資訊,7(4),28-47+a6-a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浙雲、余安邦(20020600)。社區有教室--九年一貫課程與社區學校化的實踐。教育研究資訊,10(3),29-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瑞賢、王慧蘭(2006)。看見土地和人的教育:臺灣「社區有教室」的教育論述分析。第九屆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年會,(會議日期: 2006/10/20-10/21)。海南:海南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慧蘭(2007)。地方教育的重新審視:人文地理學的觀點。第十三屆臺灣教育社會學論壇「地方、社區與教育實踐之社會文化意義」國際研討,屏東教育大學 (會議日期: 2007/05/18-05/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秀卿(2002)。以學習社會的觀點建構羅漢.門民俗技藝的學習型社區。兩岸社區教育理論與實務研討會,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 127-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霖(2002)。九年一貫課程--領域群的教學活動設計。文化大學九年一貫課程發展與教學策略研討會。臺北: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呈蓉(1998)。殖民地臺灣的「條約修正」:一八九五年淡水海關接收過程中的「永代借地權」問題。淡水學學術研討會--過去‧現在‧未來。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洋培(1998)。論一九五0~一九七二年之間淡水紅毛城的變形地位英式實質外交。淡水學學術研討會--過去‧現在‧未來。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莊吉發(1998)。從故宮檔案看清代的淡水。淡水學學術研討會--過去‧現在‧未來。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甄曉蘭(2002)。九年一貫的課程設計。文化大學九年一貫課程發展與教學策略研討會。臺北: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鳳敏(2001)。Storyline教學模式在國小語文和其他學科統整教學上的應用。九年一貫語文教學學術研討會。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語文系暨語文中心。339-3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麗華、彭增龍、王鳳敏(2003)。公民教育的本土化實踐--以社會行動取向課程的教學為例。本土教育研討會,教育部、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主辦 (會議日期: 2003/11/22-23)。臺北。189-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社區有教室方案研究小組(2001)。臺北縣九年一貫「社區有教室」課程發展之研究--以社會學習領域為例研究報告。臺北: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靜姿、張蘭畹、王曼娜(2000)。動態評量在文化殊異資優學生鑑定之應用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Foucault, Michel、洪維信(2003)。外邊思維。臺北:行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浙雲、吳財順、潘文忠(2003)。邁向協同教學之路--新校園文化的生成與開展。臺北:遠流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從文(1995)。沈從文別集:自傳集。湖南: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ittgenstein, L.、江怡(2003)。維特根斯坦全集。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經昆(2001)。合心登峰:小班小校的精神與經營。臺北:臺北縣立萬里國民中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浙雲(2000)。擁抱大鵬山水天地--臺北縣萬里鄉大鵬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學習手冊。臺北:臺北縣萬里鄉大鵬國民小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浙雲(2000)。擁抱大鵬山水天地--屬於大鵬國小的.土教材。臺北:臺北縣萬里鄉大鵬國民小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浙雲(2000)。耕耘心教育--臺北縣大鵬國小試辦「九年一貫課程」第一階段成果報告。臺北:臺北縣萬里鄉大國民小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浙雲(2000)。課程統整開步走。臺北:臺北縣萬里鄉大鵬國民小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瑞芬、連瑞琦(2000)。沒有圍牆的教室。臺北:臺北縣秀朗國民小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瑞芬、連瑞琦(2001)。沒有圍牆的教室。臺北:臺北縣秀朗國民小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端芬、連瑞琦(2001)。沒有圍牆的教室。臺北:臺北縣秀朗國民小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謝蕙如、陳金葉、林淑娟(2001)。埤仔墘的故事。臺北:臺北縣板橋市莒光國民小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智平(1990)。臺灣深度旅遊手冊2--淡水。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何家駰(1991)。國際知識問答。臺北:謙謙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000)。國中歷史教師手冊。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001)。國中歷史教師手冊。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001)。國中歷史課本。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許貿淞(1998)。淡水的前世今生。臺北:國花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宏昌(1995)。北海聽濤。臺北:永龍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真(1997)。認識政治。臺北:臺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九年一貫課程計畫--七大領域課程教學計畫。臺北:康軒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手冊。臺北:仁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坤崇、劉文夫、黃順忠(2001)。國中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課程計畫之歷程、實例分析。臺南:南一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2001)。社會科領域初階班研習資料手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社會學習領域試辦成果精選。臺南:南一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一--社會學習領域。臺北:康軒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995)。淡水社區鄉土教材教師手冊。臺北:淡水鄉土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學校本位主題式統整課程。臺北:仁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任鐘印(1993)。世界教育通覽。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杜威、姜文閔(1989)。經驗與教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臺北縣政府(2003)。臺北縣九十.學年度九年一貫課程「社區有教室融入教學永續工作坊」 推動計畫。臺北: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坪林鄉公所(2002)。坪林鄉誌。臺北:臺北縣坪林鄉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Creswell, J.(1997)。Creating worlds: Constructing meaning。NH:Heinemann。  new window
35.王良行、葉瓊英、陳修平(2004)。金山鄉誌:經濟篇。臺北:臺北縣金山鄉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蔡承豪、楊韻平(2004)。臺灣番薯文化誌。臺北:果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佩琳(2002)。拜訪蜜蜂王國。臺北:牛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銘偉(2004)。淡水‧金山‧北海岸。臺北:墨刻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桂台華(1991)。蜜蜂哥哥住那。臺北:人類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世揚(1998)。蜜峰與蜂產品。臺北:淑馨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鄧運林(1995)。這裡是我生長的地方。臺北:臺北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吳惠君(2003)。懷念的故.:澳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崔延美(2001)。海角樂園在福連。臺北:臺北縣貢寮鄉福連國民小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陳木城(1999)。卯澳海濱植物導覽地圖--卯澳海濱自然教室課程教學手冊。臺北:臺北縣貢寮鄉福連國民小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馮朝霖(2003)。教學哲學專論:主體、情性與創化。臺北:高等教育文化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陳伯璋、張盈堃(2007)。學校教師的生活世界:批判教育學的在地實踐。臺北:師大書苑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李錦旭、王慧蘭(2006)。批判教育學:臺灣的探索。臺北:心理。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方永泉、Freire, P.(2003)。弗雷勒與受壓迫者教育學。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余安邦(20050000)。社區有教室的批判性實踐:當學校課程與在地文化相遇。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Bernstein, Basil、王瑞賢(2005)。教育、象徵控制與認同:理論、研究與批判。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McLaren, Peter、蕭昭君、陳巨擘(2003)。校園生活:批判教育學導論。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林清江(1989)。教育社會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張盈堃、郭瑞坤、蔡瑞君、蔡中蓓(2005)。誰害怕教育改革?結構、行動與批判教育學。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Henderson, J. G.、Kesson, K. R.(1999)。Understanding democratic curriculum leadership。Teacher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window
57.黃武雄(2003)。學校在窗外。左岸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黃異(1996)。國際法。臺北:啟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Dewey, J.(1938)。Experience and education。Collier Macmillan Publishers。  new window
61.撒古流.巴瓦瓦隆(1999)。部落有教室--跨世紀文化扎根運動。臺北: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Heidegger, Martin、郜元寶(2000)。人,詩意地安居。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Deleuze, Gilles、楊凱麟(2000)。德勒茲論傅柯。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杜威、林寶山、康春枝(1990)。兒童與課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Morrow, Raymond Allen、Torres, Carlos Alberto(2002)。Reading Freire and Habermas: Critical pedagogy and transformative social change。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new window
66.Dewey, John(1944)。Democracy and education。The Free Press。  new window
67.王文科(1999)。課程與教學論。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黃嘉雄(1996)。轉化社會結構的課程理論:課程社會學的觀點。臺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教育部(2003)。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周珮儀(19990000)。從社會批判到後現代:季胡課程理論之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張盈堃(20010000)。性別與教育:批判教育學觀點。臺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Cresswell, Tim(2004)。Place: A Short Introduction。Blackwell。  new window
73.Freire, Paulo、Ramos, Myra Bergman(2000)。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Continuum。  new window
74.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Cresswell, Tim、徐苔玲、玉志弘(2008)。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東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段義孚、潘桂成(1998)。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Apple, Michael W.、王麗雲(2002)。意識型態與課程。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余安邦、林民程、張經昆、陳烘玉、陳浙雲、郭昭燕、劉台光、周遠祁、趙家誌(2002)。社區有教室:學校課程與社區總體營造的遭逢與對話。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巴瓦瓦隆.撒古流(1998)。部落有教室:達瓦蘭文化扎根運動特刊。屏東: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管理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01)。臺北市立格致國中學校課程計畫發展歷程與實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01)。臺北縣立八里國中九十學年度第二學期社會領域課程計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鄒川雄(2004)。經典詮釋與身心狀態:本土化質性研究的另類觀點。質性研究方法及其超越。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鄧南光(1972)。我與萊卡四十年。臺灣攝影:鄧南光先生逝世週年紀念專輯。臺北:臺灣省攝影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Nash, K.(2005)。Landscapes。Introducing human geography。London:Hodder Arnold。  new window
4.Tuan, Y. F.(1996)。Space and place: Humanistic perspective。Human geography: An essential anthology。Oxford:Blackwell。  new window
5.Kincheloe, J. L.(1998)。Pinar's currere and identity in hyperreality: Grounding the post- formal notion ot mtraDersonal intelligence。Curriculum: Toward new identities。New York:Garland Publishing, Inc.。  new window
6.Bathes, R.(2002)。書寫.想像.自我--有關RB。羅蘭巴特論羅蘭巴特--鏡相自述。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安邦(2001)。「社區有教室」芻議。「戶外教學」暨「社區有教室」課程發展責務工作坊手冊。臺北: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鄧南光(1972)。我與.卡四十年。臺灣攝影,鄧南光先生逝世週年紀念專輯。臺北:臺灣省攝影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秀雲(1998)。社區學校與社區教師。現代教育論壇。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宋文里(20060000)。批判教育學與三種創意教學(的可能)。批判教育學 : 臺灣的探索。臺北:心理。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慧蘭(2006)。批判教育學:反壓迫的民主教育論述和多元實踐。批判教育學:臺灣的探索。臺北:心理。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余安邦(2001)。給工作坊講師的一封信。「戶外教學」暨「社區有教室」課程發展實務工作坊手冊。臺北: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實渝(1997)。環境教育課程設計之理論基礎。當代教育哲學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財順(2001)。社區有教室,處處可學習。「戶外教學」暨「社區有教室」課程發展實務工作坊手冊。臺北: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