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教師行動研究的問題與展望
書刊名:中等教育
作者:高博銓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Kao, Po Chuan
出版日期:2009
卷期:60:2
頁次:頁32-46
主題關鍵詞:行動研究專業發展個案研究Action research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ase stud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95
  • 點閱點閱:47
期刊論文
1.蔡清田(20070700)。課程行動研究的實踐之道。課程與教學,10(3),75-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秀錦(2005)。發展遲緩兒童幼小銜接之協同行動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虹眉(2007)。教室即舞台—讀者劇場融入國小低年級國語文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淑玲(2007)。遊戲融入國小啟智班課程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鍾慧萍(2005)。一位國小教師行動研究歷程之探究(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仲文(2004)。團隊學習在學校教師行動研究之應用-以台中縣大明國民小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佳宜(2008)。國民小學教師提升新住民子女學習適應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寬亮(2006)。合作學習對弱勢學生影響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孫藝萍(2008)。解決低年級同儕衝突的行動研究--以生命教育課程為取向(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洪中明(2008)。個案學校改進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宜儒(2007)。「永中公民養成方案」影響國中學生政治意識與公民參與態度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翠娥(2006)。跨專業學前轉銜課程發展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志能(2002)。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以高雄巿立翠屏國中環境教育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本慧(2007)。科學寫作融入四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月亮單元為例。中原大學,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鄧書華(2007)。運用休閒輔導課程方案改善國中學生同儕關係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謝振銘(2007)。國小中年級社區本位藝術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蘇意凌(2007)。教學知識社群推廣之行動研究。輔仁大學,臺北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令行(2002)。臺北巿國民小學教師行動研究狀況及其內容之分析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呂雅惠(2004)。中部地區國小科學教師行動研究態度與經驗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介仁(2007)。進行探究教學提升國中生科學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羅烈琪(2007)。資訊融入教學提昇國小弱勢低成就學生科學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蘇珮淳(2007)。資訊科技融入國小三年級寫字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蓉蓉(2007)。運用ICPS課程提昇國小學生人際問題解決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俊延(2003)。高雄縣國小教師行動研究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郭至和(2005)。國小社會領域之全球化課程設計與實施--以行動研究為途徑。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許瑞文(2004)。國小二年級生命教育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以「向日葵的種植」與「毛毛蟲的飼養」活動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Arriaza, G.、Krovetz, M. L.(2006)。Collaborative teacher leadership: How teachers can foster equitable schools。Thousand Oaks, CA:Corwin Press。  new window
2.Herr, K.、Anderson, G.(2005)。The Action Research Dissertation: A Guide for Students and Faculty。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  new window
3.Hoy, W. K.、Miskel, C. G.(2007)。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New York, NY:McGraw-Hill。  new window
4.Beaudoin, M. N.、Taylor, M. E.(2004)。Creating a positive school culture: How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can solve problems together。Thousand Oaks, CA:Corwin Press。  new window
5.Schön, Donald A.、夏林清、鄭村棋(2004)。反映的實踐者:專業工作者如何在行動中思考。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McNiff, Jean、Lomax, Pamela、Whitehead, Jack(1996)。You and Your Action Research Project。Routledge。  new window
8.McNiff, J.、Whitehead, J.(2002)。Action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Routledge Falmer。  new window
9.黃政傑(2005)。課程改革新論:教育現場虛實探究。臺北:冠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Carr, Wilfred、Kemmis, Stephen(1986)。Becoming Crit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Falmer Press。  new window
11.歐用生(20000000)。課程改革:九年一貫課程的獨白與對話。臺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Hord, S. M.、Sommers, W. A.(2008)。Lead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Voice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s。Thousand Oaks, CA:Corwin。  new window
13.Walker, B.(2007)。Recipe for a blue ribbon school: A step-by-step guide to creating a positive school climate while improving student achievement。New York:Universe, Inc.。  new window
14.Fraenkel, J. R.、Wallen, N. E.(2008)。How to design and evaluate research in education。New York, NY。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