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模式與策略之行動研究
作者:周麗華
作者(外文):Cho Li Hua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博士班
指導教授:張德銳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2
主題關鍵詞: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行動研究elementary schoolteacher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action research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57
本研究旨在透過協同行動研究,發展一套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推動模式與策略,藉以改善臺北市太陽國小(化名)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問題,並且提升研究者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知能。本研究透過觀察、訪談、省思、對談和文件分析進行資料蒐集,分析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推動模式與策略的實施結果。獲得結論如下:
一、 以目標、結構、人員以及技術等層面做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推動內涵,以規劃、執行和制度化做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推動階段,可建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推動模式。
二、 太陽國小在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遭遇到的問題為評鑑參與意願、評鑑完成率以及評鑑功能均待改善。
三、 太陽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問題的原因與時間、信心、需求、負擔、知能、習慣、法令、誘因有關。
四、 太陽國小擬定十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推動策略,其內容為溝通說服、參與投入、教育成長、利益酬賞、資訊公開、協商協議、情境操弄、逐步漸進、支持協助、簡便易行等策略。
五、 太陽國小以具體的行政作為執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策略。
六、 太陽國小執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推動策略成效不一,惟逐年漸佳。
本研究依據研究發現與結論,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教師,以及未來相關研究發展,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參考:
一、 建議教育行政機關成立區域性的研發小組以規劃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系統;整合相關資源,實施區分化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建置評鑑配套措施以協助教師專業發展;並加強評鑑方案的宣導以喚起教師追求專業精進的意識。
二、 建議國民小學參考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畫、執行與制度化」的推動模式;運用策略溝通評鑑方案目標、調整評鑑組織結構、提升組織成員動機並且修正評鑑方法技術。
三、 建議國民小學教師運用團體合作、分享的力量,互相激勵求進步;善用評鑑工具以發展教師專業。
四、 建議未來研究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推動模式與策略這個主題再深入探討;研究方法可以更多元;研究對象有待擴大範疇。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model with action strategies to implement the teacher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process of action research. The model with action strategies was adopted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er evaluation in Sunny Primary School (pseudonym) and to enhance researcher’s knowledge. The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observation, interviews, self reflection, conversations and docum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sists of goals, structures, personnel and skills, the process of teacher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eals with planning, executing and institutionalizing.
2. Sunny Primary School faced problems of implementing the teacher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consent to participation, the completion of evalua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evaluation were in need of improvement.
3. What had caused the problems of implementing the teacher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unny Primary School were concerned with the followering factors of evaluation: time, confidence, demand, workload, evaluation skill, habit, law and inducement.
4. There were ten strategies of implementing the teacher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trived by Sunny Primary School, namely, 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 participation, education, giving favors and interest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negotiation, manipulation, integration, facilitation, and simplicity in action.
5. Sunny Primary School applied sevenal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to execute the strategies of implementing the teacher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6. The effects of strategies of implementing the teacher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unny Primary School were inconstant, however, the consequences improved anually.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has provided some recommendations:
1.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carry on the following actions: form a local evaluation committee to design a system of teacher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tegrate related resources and implement differentiated procedures of teacher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struct complementary measures of evaluation system to enhanc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advocacy of evaluation system to encourage teachers pursue professional effectiveness.
2. It is recommended that elementary schools consult the model of teacher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make use of strategies to communicate evaluation goals, to regulate evaluation structure, to enhance participants’ motivation, to revis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techniques.
3. It is recommended that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o make use of the power of team cooperation and sharing in order to seek mutual growth. On the other hand, teachers should use wisely of the evaluation tools as mean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4. For future research, it is recommended to conduct more in-depth research into the topic of the study. Moreover, various methods and enlarged level of subjects should be considered.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丁一顧、張德銳(2004)。美英兩國教師評鑑系統比較分析及其對我國之啟示。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5(2),85-100。new window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王斌華(2005)。教師評價:績效管理與專業發展。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
石璧菱(2003)。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師評鑑之研究~以桃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朱芳謀(2004)。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江惠真(2008)。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促進學校革新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蔥(2006)。臺北縣國小教師對臨床視導之需求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但昭偉(1994)。教育理論的建構及教育實作。初等教育學報,2,101-118。new window
余成堯(2003)。同儕視導對教師教學語言行為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余昆旺(2007)。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余榮仁(2000)。學校本位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評鑑者與被評鑑者間之反省性合作行動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利一奇(2002)。國小教師實施同儕教練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吳和堂(2007)。教師評鑑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高等教育。new window
吳和堂、李清良(2001)。高雄市國小實施教師評鑑之研究:以一所國小為例。載於中華民國教育行政學會(主編),第八次教育行政論壇論文集(頁349-360)。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吳定(1984)。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臺北市:天一。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明清(1995)。教育方案評鑑模式及其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4,44-48。new window
吳明清(2001)。教育向前跑-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臺北市:師大書苑。new window
吳明隆(2001)。教育行究動研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林輝(1998)。臨床視導在臺北市國中實習教師教學輔導之需求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new window
吳秉恩(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
吳勁甫(2011)。從社會系統的觀點論學校組織再造。研習資訊,28(2),21-28。
吳政達(1999)。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吳偉全(2009)。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1990)。臨床視導在教育實習上的應用。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範教育政策與問題(頁185-200)。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吳清山(2004)。教育行政議題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new window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名詞:PDCA循環圈。教育資料與研究,63,145。
吳清山、張素偵(2002)。教師評鑑:理念、挑戰與策略。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177-192頁)。臺北市:學富。new window
吳錦錫(2009)。組織變革與文化重塑最適模式之研究-以G公司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new window
吳麗君、楊先芝(2009)。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文化故事。教育資料與研究,89,89-118。new window
呂永財(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應用於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呂玉珍(2006)。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李玉惠(2003)。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社會動力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李坤調(2006)。國民小學教務主任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個案研究~以臺北縣試辦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昆璉(2007)。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歷程之個案研究~石頭坑的故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明怡(2006)。宜蘭縣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師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李明堂(2006)。學校組織變革歷程及管理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new window
李俊湖(2007)。從教師評鑑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研習資訊,24(1),139-148。
李珀(2000)。教學視導。臺北市:五南。
李皓光(2007)。國民小學組織變革中教師與行政人員權力運作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new window
李麗昭(2008)。國民小學實施同儕視導方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明來(2008)。國小校長領導風格、權力運用與教師組織變革支持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杜岐旺(2001)。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沈欣雲(2008)。透過同儕教學視導促進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周紋如(2008)。臺東縣國小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現況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周淑卿(2003)。國小教師在課程領域專業身份認同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new window
林天祐(2002)校務發展策略與SWOT分析。教育研究資訊,10(5),1-9。
林文文(2010)。國民小學校長權力運用與教師抗拒變革之研究-以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推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林秀香(2007)。國民小學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行動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宜廷(2011)。國民小學校長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明地(2002)。校長學-工作分析與角色研究取向。臺北市:五南。
林春宏(2007)。從參與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檢視自我教學成長歷程。屏縣教育季刊,30,10-12。
林素卿(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市:復文。
林敏蓉(2009)。國民中學教務主任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歷程與作為之研究:創新推廣之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縣。
林進財(2008)。教學評鑑理論與實施。臺北市:五南。
林煥民(2007)。我國推行教師專業評鑑政策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0(3),103-142。new window
林榮彩(2002)。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林生傳、呂錘卿(200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與現況之研究。教育學刊,17,45-64。
侯東成(2001)。社會系統理論的理論發展契機探索。暨大學報,5(1), 89~114。
柯汝穎(2007)。國小教師自我評鑑與教學省思之質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柳雅梅(譯)(2006)。學校是專業的學習社群─專業發展的合作活動與策略(原作者Sylvia M.Roberts, Eunice Z.Pruitt)。臺北市:心理。
洪中明(2007)。個案學校改進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洪劭品(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育部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意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洪幸如(2001)。國民中學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以臺北市與屏東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瑞富(2008)。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情形及相關問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洪慧真(2004)。學校組織變革之研究-以一所天主教職業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范熾文(2004年8月)。學校組織變革的策略與做法:知識經濟觀點。「現代教育論壇」發表之論文,臺中師院。
孫志麟(2007)。理解與回應:教師評鑑試驗政策的實施。載於臺灣教育政策與評鑑學會、中華民國教育行政學會、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編印,教師評鑑:挑戰、因應與展望研討會論文手冊(頁129-156)。
孫志麟(2004)。教育政策與評鑑研究-追求卓越。臺北市:學富文化。new window
孫志麟(2008)。學校本位教師評鑑的實踐與反思。教育實踐與研究,(21)2,63-94。new window
徐明和(2010)。雲林縣國小組織變革、策略管理與優質教育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new window
秦夢群(2006)。教育行政:實務部分。臺北市:五南。
高忠增(2005)。學校本位實習輔導方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張明輝(2006)。教育組織變革。載於謝文全(主編)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例(頁251-285)。臺北市:五南。
張芬芬(2000)。質性研究中引出結論的技術。初等教育學刊,13,79-128。new window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35,87-120。new window
張夏平(2008)。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以臺南市國民中小學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new window
張素女(2010)。從混沌到蛻變-一位校長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張素貞、林和春(2006)。面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計畫:提升中小學教師參與誘因之研究。中等教育,57(5), 36-58。new window
張硯凱(2011)。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形成之研究:多元流程模式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新仁(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張德銳(1992)。形成性教師評鑑模式初探。臺灣教育,504,18-24。
張德銳(1998)。師資培育與教育革新研究。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張德銳(2002)。以教學檔案提升教師教學效能。教育研究月刊,104(1), 25-31。new window
張德銳(2004)。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9,169-193。
張德銳(2006)。形成性教師評鑑系統的研發、推廣、研究與實施展望。初等教育學刊(23),1-26。new window
張德銳、丁一顧(2006)。認知教練相關概念、研究及其啟示。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創刊號, 23-50。
張德銳、曾美蕙(2004)。臺北市中學教師教學行動研究系統之研究。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new window
張德銳、簡紅珠、裘友善、高淑芬、張美玉、成虹飛 (1996)。發展性教師評鑑系統。臺北市:五南。
張慶勳(1996)。學校組織行為,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張麗麗(2000)。教師教學評鑑-協助教師專業成長?不尊重教師專業。港都文教簡訊,38,5-7。
教育部(2008)。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案例專輯II。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9)。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臺北市:作者。
盛宜俊(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教師評鑑態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莊春鳳(2005)。在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運作下充實數學教學先備知識對生手教師有效教學專業判斷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士軍(1987)。管理學。臺北市:東華。
許正宗(2002)國民小學初任教師臨床視導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許德便(2003)。南部國中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許耀昇(2008)。組織變革、組織創新、組織結構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new window
許籐繼(1995)。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自我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木山(2002)。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之個案研究-以一個教師社群協同反省的行動研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new window
郭昭佑(2004)。讓訊息趨近真實:借鏡360度回饋看教育人事評鑑。研究資訊,12(4),107-128。new window
郭昭佑(2008)。教育評鑑研究:原罪與解放。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陳永發(2005)。國民小學教師同儕教學評鑑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陳玉鳳(200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評鑑規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白玲(2003)。國民小學校長對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陳怡君(2003)。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俊龍(2010)。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下的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66,188-207。
陳美如、郭昭佑 (2003)。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理念與實踐反省。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惠萍(1999)。教學檔案在教師專業發展上之應用。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與教學科技(頁183-212)。臺北市:臺灣書店。
陳嘉彌、鍾文郁、楊承謙、柯瓊惠、謝元(譯)(2002)。專業發展評鑑(原作者:Thomas R. Guskey)。臺北市:五南。
陳鴻裕(2004) 國小實施教學評鑑的可行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麗莉(2003)。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應用研究~一位國小實習教師教學成長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傅木龍(1995)。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273-308)。臺北市:師大書苑。
傅木龍(1998)。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示(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曾淑惠(2004)。教育評鑑模式。臺北市:心理。new window
湯明哲(2004)。策略精論-基礎篇。臺北市:天下遠見。
童尚宏(2011)。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鈕文英(2006)。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
馮佩玲(2008)。國民中學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馮莉雅(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馮莉雅(2003)。三種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方式之關係研究-教師自評、教室觀察、學生評鑑。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1),201-288。new window
黃昆輝、張德銳(2000)。社會系統理論。載於國立編譯館主編,教育大辭書(四)(頁783-784)。臺北市:文景。
黃政傑(1987) 。課程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淑評(2007)。苗栗縣國小教師對專業評鑑意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黃琇屏(2009)。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現況、困境與因應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89,71-88。new window
黃瑟雅(2005)。國民小學組織變革歷程與因應方式之研究-以一所初辦組織再造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黃瑞琴(2001)。質的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黃德祥、薛秀宜(2004)。教師評鑑的模式與發展趨勢。教育研究月刊,127,18-31。new window
黃耀輝(2006)。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規劃與實施。學校行政雙月刊,43,212-241 。
楊振昇(2006)。教育組織變革與學校發展研究。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楊憲勇(2008)。臺北縣國民中學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麗珠(2005)。臺中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教師評鑑意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葉青青(2008)。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學校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廖春文(2004)。學校組織變革發展整合模式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7,131-166。new window
劉文輝(2001)。高職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調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益麟(2002)。同儕視導的實踐與反省-臺北市安安國小教學現場實錄(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歐用生(1999)。行動研究與學校教育革新。國立臺東師範學院1999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主題論文集,1-16。new window
潘世尊(2004)。行動研究的基本要求。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2,163-179new window
潘世尊(2005)。教育行動研究:理論、實踐與反省。臺北市:心理。new window
潘世尊(2007)。教育、理論與行動研究。臺北市:華騰。new window
潘道仁(2006)。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與應用。師友,474 ,38-41。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鍚勳、陳順和、陳淑敏、蔡濱如(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發展。教育研究資訊,12(4),129-168。new window
潘慧玲、張德銳、張新仁(2008)。臺灣中小學教師評鑑/專業標準之建構:歷程篇,載於潘慧玲(主編),教師評鑑理論與實務(頁229-280)。
蔡文杰、陳木金(2004)。社會系統理論及其在學校行政之應用分析。學校行政雙月刊,31,97-118。
蔡美儀(2004)。嘉義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教師評鑑意見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蔡雅玲(2004)。國小初任教師教學檔案對教學省思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new window
鄭正昇(2008)。花東地區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現況與成效評估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鄭彩鳳(2009)。教師評鑑360度回饋的理念與教師意見調查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78,58-70。new window
鄭淑惠(2000)。化阻力為助力─論學校組織變革的抗拒。中等教育,51(6),20-29。new window
鄭淑惠(2007)。探究評鑑如何影響教師的專業成長--以個案研究為例。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評鑑與專業成長(頁93-126)。臺北市: 心理。
蕭美智(2004)校長實施臨床視導之研究--以臺北縣快樂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賴政國(2001)。國小教師臨床教學視導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戴雪卿(2003)。國民中學學校組織變革內涵及其變革抗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
謝宜蓉(2009)。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動機、困境與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三所試辦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簡紅珠(1997)。專業導向的教師評鑑。北縣教育,16,19-22。
簡紅珠(2005)。對臺灣中小學教學文化的幾點思考。課程與教學季刊, 8 (3), 1-13。new window
簡紅珠(2006)。以學習成就為主的教師效能研究與教師評鑑。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3),75-90。new window
顏國樑(2003)。從教師專業發展導向論實施教師評鑑的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259-286。
羅春文(2006)。苗栗縣國小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意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臺北市。
羅珮瑜(2007)。臺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羅國基(2007)。竹苗地區國小教育人員對「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意見調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羅清水(1999)。教師專業發展的另一途徑:談教師評鑑制度的建立。研習資訊,16(1),1-10。
蘇再添(2005)。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饒見維(2005)。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二、英文部分
Airasian, B., & Gullickson, A. R. (1995). Teacher self-evaluation tool kit. Kalamazoo, MI: Weasten Michigan University.
Alvik, T. (1995). School-based evaluation: A close-up.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1, 311-343.
Annunziata, J. (1997). Linking teacher evalu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J. H. Stronge (Ed.), Evaluation teaching: A guide to current thinking and best practice. (pp. 288-301)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Crowin Press, Inc.
Astor, K. E. (2005). A case study of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including teacher evaluation, and the impact on teacher practic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California.
Black, L.C. (1995). We are connected: A case study in Indiana illustrating a participatory model of formative teacher evalu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Indiana.
Calhoun, E.F.(1993). Action research: three approache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1(2), 62-65.
Calhoun, E.F.(2002). Action research for school improvement. Redesign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59(6), 18-24.
Carr, W. & Kemmis, S. (1986). Becoming crit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 London: Falmer.
Clayton, T. W.(2008). Perceptions of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concerning teacher evalu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Valdosta State University, Valdosta.
Clement, M. & Vandenberghe, R. (2001). How school leaders can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 account from the field. 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 , 21(1), 43-57.
Danielson, C. & T. L. McGreal. (2000). Teacher evaluation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lexandria, Virginia : ASCD.
Danielson, C. (2001). New trends in teacher evaluation. Education Leadership, 58(5),12-15.
Edward A. M.& Florence B. (1998). The value of setting goals.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French, W.L., &Bell, C.H.(1995).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Behavioral science interventions for organization Improvement.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Fullan, M. (1993). Change forces: probing the depths of educational reform. London: Falmer Press.
Getzels, J. W., Lipham, J. M., & Campbell, R. F. (1968).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s a social process: Theory, research, practice. New York: Harper & Row.
Gil, S. L. (2001). Principal peer evaluation: Promoting success from within, CA: Corwin Press.
Goldstein, J. (2007). Easy to dance to: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teacher evaluation with peer assistance and re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113(5), 475-508.
Goldstein J. (2010). Peer review and teacher leadership: linking professionalism and accountability.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Green, J. R. (2001). The development of a meaningful teacher evaluation process in a Catholic elementary school(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Virginia.
Green, K. (1999). Defining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in action research: a personal approach. 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 7(1), 105-123.
Grundy,S.(1982).Three modes of action research. Curriculum Perspectives , 2(3), 23-34.
Guba & Lincoln(1989). Naturalistic in inquiry. London: Sage.
Hall G. E.&Hord S. M. (1987). Change in schools: Facilitating the process .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Harris, B. M., & Hill, J.(1982). The DeTEK handbook. Boston: Nat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Publishers, Inc.
Henry Mintzberg. (1994).The rise and fall of strategic planning: Reconceiving roles for planning, plans, planners, New York : Free Press.
Howard, B., & McColskey, W. (2001). Evaluating experienced teacher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8(5), 48–51.
Iwanicki, E. F. (1990). Teacher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 In J. Millman & L. Darling-Hammond (Ed),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p. 158-174). Newbury Park, CA: Sage.
Johnson, A. P.(2005). A short guide to action research. Mankato: Pearson Education, Inc.
Koshy, V.(2005). Action research for improving practice: A practical guide. California: Sage.
Kotter, J. P. (1996). Leading change.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Kotter, J. P. & Cohen D.S.(2002). The heart of change: real-life stories of how people change their organization.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La Masa, M. E.(2005). An elementary school's perception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 evaluation to enhance teacher practic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California.
Larrivee, B. (2000). Transforming teacher practice: becoming the critically reflective teacher. Reflective Practice, 1(3), 295-307.
Lewin, K.(1951). 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 New York: Harper & Row.
Lininger, S. A.(2006).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2+2 performance appraisal model(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apella University , Minnesota.
Loucks, S. B.(2000). High school principals' perception of the usefulness of teacher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 California.
Marsh, C. & Willis, G. (1999). Curriculum: alternative approaches, ongoing issues. N.J.: Merrill.
McCallum, C. O. (2000). Student/teacher evaluati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eedback to classroom teaching, "a reciprocal approach"(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exas A&M University, Texas.
McLaughlin, M., & Talbert, J. (2006). Building school-based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ies. 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Press.
Mills, G. E. (2003). Action research: A guide for the teacher researcher. NJ : Upper Saddle River.
Moran, C. C. (2007).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a 360-degree feedback proces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an Diego, California.
Morelock, M. L.(2008). Investigating promising practice of teacher evaluation in two California charter schoo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California.
Nolan, J., & Hoover, L.(2008). Teacher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Theory into practice. New York: Wiley/Jossey Bass.
Peterson, K. D. (2000). Teacher evaluation: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new directions and practices.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Peterson, K. D., & Peterson, C. A. (2006). Effective teacher evaluation: a guide for principals.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Pizzi, J. D. (2009). Urban secondary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a standards-based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Boston College, Massachusetts.
Reason P. & Bradbury H. (2008). The SAGE handbook of action research participative inquiry and practic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Reeves, M. E.(2001). Teacher satisfaction with formative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Illinois.
Repici, B. (2008). Implementing a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that promote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atterns in school district A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Rowan University, New Jersey.
Robbins, S. P. (199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Prcentice Hall.
Robles, F. (2007). Veteran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teacher evaluation and how they want to be evaluated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 California.
Sagor R. (2005). The action research guidebook: a four step process for educators and school teams.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Schermerhorn, J. R., Hunt, J. G., & Osborn, R. N. (1998). Basic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Schmuck R. A. (2009). Practical action research: a collection of articles.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Scriven, M. (1973). Educational evalu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Belmont, California: Wadsworth.
Somekh B. (2006). Action research: a methodology for change and development. NY: Open University Press.
Steers, R. M., & Black, J. S. (1994).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
Stiggins, R. J. (1989). Measuring thinking skills through classroom assess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 26(3), 233-46.
Stringer, E. T. (2008). Action research in education .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Inc.
Stronge ,J. & Tucker, P. (2003). Handbook on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New York: Eye on education.
Stronge, J. H. (1995). Balancing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goals in educational personal evaluat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1, 131-151.
Stronge, J. H.(1997). Improving schools through teacher evaluation. In J. H. Stronge (Ed.), Evaluation teaching:A guide to current thinking and best practice (pp.1-23).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Inc.
Sutton, S. R.(2008).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perceptions of teacher evalu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Wilmington University, Delaware.
Tucker, P. D., & Stronge, J. H. (2005). Linking teacher evaluation and student learning. Alexandria, VA: ASCD.
Turpin,S. L.N. (2005).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 teacher appraisal proces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lemson University, South Carolina.
Williams, Robert L. (2007). A case study in clinical supervision moving from an evaluation to a supervision mod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ennsylvania.
Wragg, E. C. (1988). Teacher appraisal: A practical guide. London: Macmuilan Education LTD.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