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雲嘉南地區不同年代私立幼兒園存在與經營挑戰之研究
作者:黃娟娟
作者(外文):Huang, Chuan Chuan
校院名稱:國立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研究所
指導教授:楊淑朱
盧美貴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2
主題關鍵詞:私立幼兒園經營挑戰幼教政策private kindergartenbusiness challengeearly childhood polic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0
本研究係針對六0、七0、八0、九0等不同年代設立於雲林縣、嘉義縣市及台南市等四縣市的私立幼兒園進行的質性研究,研究者透過半結構式的訪談和文件分析,了解私立幼兒園的存在、創辦緣由、經營策略、曾經面對的經營挑戰和因應,同時探究近年幼教政策/法規對經營之影響。結論如下:
(一)私立幼兒園的存在背景與意義
1.時代背景:私立幼兒園存在的時代背景包括三項:社會變遷之人口與經濟因素、政府鼓勵私人興學、幼教受到重視。
2.意義與價值:可彌補公幼之不足,也因長年努力和良性競爭,帶動台灣幼兒教育的多元發展。六0年代私立幼兒園之設立讓更多幼兒有上學的機會;六0、七0年代,教會幼兒園培育出許多優秀的幼教人才;八0年代起,助長我國幼教蓬勃發展;八0、九0年代,提供家長更多元化的選擇;由於私立幼兒園的存在,也減輕了政府許多財力負擔。
(二)經營策略、挑戰與因應
1.經營策略:六0年代,透過教學喚起家長對幼教之重視;七0年代,重視教學且務實經營;八0年代,重視園舍外觀和家長滿意度;九0年代,多從顧客導向思維提供多方位的服務。各幼兒園共同認為「口碑」是最好的招生策略;不同年代、不同地區、創園初期與經營數年後的招生策略不盡相同。
2.面臨的經營挑戰:師資聘用、家長不當要求、同業惡性競爭、少子化、經濟蕭條、財團跨足幼教之經營、幼教政策之影響等。
3.因應策略:自我提升、創造競爭優勢;塑造幼兒園區隔化;強化外部經營;做好內部管理。
(三)近年幼教政策/法規之影響
1.各園認為幼教政策不利於私立幼兒園的生存,但是對幼托整合有正向期待。
2.幼托整合對經營的影響:利弊兼具、合作園作業辦法讓私立幼兒園面臨經營困境;幼教基礎評鑑對幼兒園經營有正面影響也有困擾。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at understanding the purposes of the establishment, strategies, management challenges, and the solutions of the private kindergartens in Yunlin, Chaiyi, Tainan County and Tainan City, which were founded from the 1970s to 2000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and document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o gather data. The study draws the conclusions below:
First, the establishment of private kindergartens is influenced by the demographic and economic factors of social change, and by the government policy to support private education. During the 1970s, children could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pre-schooling programs; from the 1970s to 1980s, sectarian kindergartens cultivated more excellent kindergarten teachers; during the 1990s, the kindergartens flourished due to the recruitment of the excellent teachers; from the 1990s to 2000s, private kindergartens provided more divers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l options for parents; and the flourishment of private kindergartens also relieved the government’s financial burden.
Second, the managemnt strategies, challenges and their soulutions to private Kindergartens are stated .as follows: For the management strategies, during the 1970s, the kindergarten’s instruction drawed the attention of parents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during the 1980s, the instruction was valued; during the 1990s, the parents’ satisfaction and the architectural appearance were valued; during the 2000s, the strategies changed from the customers orientation to diverse services; the strategies for recruiting new students differed from times and places, it also differed from the kindergarten establishment before and thereafter. But the public praise for the effective recruitment remained the same.For the challenges, the teacher recruitment, parental demands, peer competition, low-birth rate, economic depression, and the policy are all threatening the management and survival of kindergartens. For the solutions, the private kindergartens have to reinforce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to self-improve their competitiveness.
Third, the influences of the policy and law of the integrated kindergarten and nursery school are positive to the private kindergartens. The policy and law hav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s on business strategies, the Decree of Unified Kindergartens turns private kindergartens into business distress, the basic evaluation of kindergartens take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sides.
Keywords: private kindergarten, business challenge, early childhood policy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內政部民政司(2009)。基督教信義會:信義宗歷史探源。台北:內政部民政司。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3月25日。網址:
http://www.moi.gov.tw/dca/02faith_001_04_02.aspx
內政部(2011)。統計資料之戶籍人口統計—戶籍統計。台北:內政部戶政司。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08月17日。網址:http://www.ris.gov.tw/version96/population_01.html
內政部(2012)。各縣市人口總增加出生死亡結婚離婚數及其比率。台北:內政部。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1月20日,網址:
http://www.ris.gov.tw/zh_TW/37
王文科(2001,11月)。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的理念及實務分析。論文發表於國立彰化師大主辦「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學校總體計畫課程研討會」,彰化。
王令麟(1999)。現代化企業之經營理念。人事月刊,28(2),22-27。
王立杰(2012)。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內容及評析。台南市政府教育局督學室報告,未出版手稿。
王俊斌(2007)。潛能取向理論與教育公平性問題。教育與社會研究,13,41-70。new window
王建雅(2003)。嬰幼兒教保概論。台北:群英。
王玲(2009)。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02月24日。網址:
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1563
王淑英(1998,3月)。台灣的托育困境與國家角色。論文發表於第三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論文集,台北。new window
王淑英(2012)。幼托整合「整」到我了。載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主編,100學年度「幼教政策論壇:幼托整合政策的檢視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7~100)。台北:政治大學。
王靜珠(2000)。托育機構行政管理與實務。台北:華騰文化。
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研編小組(2011)。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暫定版)。教育部國教司委託研究報告。
石萬壽(1997,10月)。戰前台灣幼兒教育的發展,台灣幼教百年專輯-萌芽。台南:台南市幼稚教育學會。
伍翠蓮(1992)。挑戰顛峰-高階管理指南。台北:管拓文化。
行政院(2011a)。中華民國教育統計資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08月20日。網址:http://www.stat.gov.tw/mp.asp?mp=4
行政院(2011b)。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台北:行政院主計處。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08月20日。網址:www.dgbas.gov.tw/np.asp?ctNode=284
行政院(2012)。「一百零二學年至一百零六學年幼兒園基礎評鑑指標」。台北:行政院公報資訊網。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08月20日。網址: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8153/ch05/type3/gov40/num14/Eg.htm
行政院主計處(2011)。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出版GB國家書店。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行政院新聞局(2011)。Mainstream Education。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fice, EY。台北:行政院。檢索日期:2011年05月23日,網址:www.taiwan.gov.tw/ct.asp?xItem=45036&;ctNode=1911&;mp=1001
行政院經建會(2010)。2010年至2060年臺灣0-5歲學齡前人口數推計。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
何金針、唐璽惠(2006)。少子化趨勢對幼稚園經營之衝擊及因應策略。
兒童與少年福利期刊,10,123-142。
何福田(2005)。學校行銷的意義與重要性。研習資訊,22(1),1-9。
吳孟道(2011)。要提高生育率,需對症下藥。國政評論。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2月21日。網址:
http://www.npf.org.tw/post/1/10121
吳明清(2003)。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吳炳銅(2006)。教育行銷學。台北:冠學。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小辭書。台北:五南。
吳清山、黃久芬(1995)。美國教育選擇權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4,1-26。new window
呂玉瑕(1997)。助力與阻力之間:家庭互動關係與已婚婦女就業。載於張苙雲、呂玉瑕、王甫昌主編,九十年代的台灣社會: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研究系列二,下冊(頁1-40)。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巫鐘琳(2011)。華人社會幼兒主體觀實踐「幼兒中心」信念之可行性-以文化脈絡為研究取向,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new window
李咏吟(1998)。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心理。
李青芬、唐先梅(2005)。由生態系統觀分析幼兒家長之扥育滿意度-以台北縣公私立托兒所為例。生活科學學報,9,165-184。new window
李涵茵(2006)。人口結構變遷之影響及其因應策略探討。台灣綜合研究院。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08月17日。網址:http://www.tri.org.tw/page/research.php
李瑞娥(2007)。幼兒創造性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
李嘉齡(2002)。批判俗民誌與比較教育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5,211-232。new window
李孋姃(1997)。台灣教育沿革誌~台灣幼稚園起源。載於台灣教育會,台灣教育沿革誌(頁520)。台北:台灣教育會。
阮碧繡(1993)。談行歧路的幼兒教育課程-替當前台灣幼教課程把脈。研習資訊,10(4),42-47。
周美慧、李瑞金(2012)。教育公平評析台灣幼托整合政策。100學年度「幼教政策論壇:幼托整合政策的檢視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1~92)。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
林妙徽(2003)。幼兒教育。嘉義市教育志,6,57-162。
林育瑋(1987)。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途徑。台北師專學報,14,23-46。
林松柏、吳柏林(2006)。由學生人數下降趨勢探討幼兒教育政策之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51,5-14。new window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台灣智能障礙研究中心期刊,3(2),122-136。
林俐凱(1997)。天之驕子~糖業試驗所附設幼稚園。台灣幼教百年專輯-萌芽,44-46。台南:台南市幼稚教育學會。
林美慧、蔡春美(2002)。談幼稚園教師分級制度之借鏡與願景。國民教育,42(5),5- 17。
林紋菁、林靜微(2009)。一間私立園所成功經營之研究。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79。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1月25日,網址: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9/79-12.htm
林崎惠美(2005)。日治時期台灣幼稚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所,台北。
林清江(1994)。社會變遷與教育改革的關係。教改通訊,3,5-7。
林惠雅(1999)。我國幼兒教育之現況分析。教育資料集刊,13,199-213。new window
林朝鳳(1984)。從教育機會均等論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師大學報,29,175-205。new window
林綵薰(2007)。幼稚園行銷策略之研究–以雲嘉南地區幼稚園園長經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
邱志鵬、巫永森(2001)。台灣地區幼兒教育券政策之歷史研究,兒童福利期刊,1,1~40。new window
邱靖惠(2010)。給錢生不生?解析台灣育兒家庭經濟支持政策。兒盟瞭望,3。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2月01日。網址:http://www.children.org.tw/about_service_1.php?id=355
施宏彥(2005)。強化幼兒教育政策減緩少子化衝擊之研究。嘉南學報,31,476-492。new window
施宏彥(2006)。幼稚園知識管理策略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研究學報,40(1),125-151。new window
施宜煌(2008)。少子化趨勢下台灣幼兒教育的因應之道。研習資訊,25(4),105-110。
段慧瑩(2008)。幼兒教育概論。台北:心理。
段慧瑩、張碧如(2003)。幼托機構之「力」與「利」-社會變遷中之危機與轉機。慈濟技術學院學報,5,173-186。
洪福財(1998)。變遷社會中的幼兒教育。國民教育,38(3),63-75。
洪福財(2000)。台灣地區幼兒教育歷史發展及未來義務化政策之探討。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台北。new window
洪福財(2006)。幼兒教育史—台灣觀點。台北:五南。
胡幼慧主編(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英楗(2007)。幼教機構品牌管理、品牌行銷與品牌權益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new window
范瑟珍(2011)。2011 年世界人口重要指標。經建會人力規劃處。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09月01日,網址:www.cepd.gov.tw/dn.aspx?uid=10420
徐忠佑(2010年2月19日)。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台灣人口結構面臨改變。中央廣播電台新聞網。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2月13日,網址: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33081
徐明珠(2001)。贏在教育的起跑點。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出版。
徐聯恩、白育綺(2003,4月)。幼兒園品質之內涵與變遷。論文發表於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舉辦之「童沃野的變遷與創化」學術研討會,台北。
徐聯恩、李忻蒨(2003)。近十年台灣地區幼稚園生量演變及其可能原因探討。論文發表於中華家政學會與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兒童與家庭學術研討會,新北。new window
徐聯恩、彭志琦(2006)。我國人口結構變化對幼教環境的影響極其因應之道。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10,123-142。new window
涂妙如(2007)。以生態系統論評析國內近二十年來「父職角色」之研究脈絡。弘光學報,50,199-220。new window
秦夢群、濮世緯(2006)。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123-150。new window
翁麗芳(1997,10月)。從台南市幼稚園的歷史談台灣幼兒教育的發展,論文發表於萌芽台灣幼教百年研討會,台南。
翁麗芳(1998)。幼兒教育史。台北:心理。
袁薏晴(2002)。課程轉化下教育公平性與文化再製理論的對話。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期刊,23,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08月15日。網址: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23/14.htm
高淑清(2002)。教育研究(二)質性教育研究。載於楊國賜主編,新世紀的教育學概論-科技整合導向(頁517-576)。台北:學富。
高淑清(2008a)。質性教育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麗文。
高淑清(2008b)。質性教育的18堂課—揚帆再訪之旅。高雄:麗文。
高義展(2004)。學前教育機構行政管理與實務。台北:群英。new window
國語日報(2012年01月19日)。空間調整,園所盼法規顧及現況。國語日報。
張子嫻、陳明珠、林淑芬(2012)。新北市幼托機構因應幼托整合政策施行之現況及問題探究。載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主編,100學年度「幼教政策論壇:幼托整合政策的檢視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67~193)。台北:政治大學。
張仁家、陳雅湞、周士琦(2007年4月)。學校經營的蛻變與創新–以台北市立松山家商為例。論文發表於提昇技職學校經營品質研討會,彰化。
張元棋、朱如茵、朱寶青、齊鯤隆(2009)。台灣全美語幼稚園教育現況與省思。載於中州技術學院幼保系主編,2009幼兒健康照顧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3-67)。台中:中州技術學院。
張丕繼(1987)。社經轉型期間的就業問題,就業與訓練,5(2),52-54。
張幼珠、李文正(1999)。園所長應具備的特質。當代幼教經營管理雜誌,6,48-49。
張弘勳、蔡淑苓、沈繻淯(2011)。台南縣市私立幼托園所運用創新經營之研究,學校行政,71,90-116。
張孝筠(2000)。數據會說話-我國少子化效應對幼保生態的影響以及對幼托整合後研擬幼兒園設施及設備標準草案的啟示。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10,285-296。new window
張孝筠(2012)。從全球化與在地化的觀點檢視幼托整合的政策與展望。載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主編,100學年度「幼教政策論壇:幼托整合政策的檢視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9~20)。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張孝筠、翁興利、蕭芳華、李裕光(1999)。我國幼兒教托政策分流研究,教育政策論壇,6(1),87-125。new window
張佳美(2010)。少子化下鄉村地區幼稚園經營學校特色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台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台中。
張明輝(2002)。企業管理理論在學校經營與管理的應用。教師天地,120,28-36。
張明輝(2006)。創新管理與學校經營。教育研究月刊,145,41-49。new window
張盈堃、倪鳴香(2012)。幼托整合政策建言。100學年度「幼教政策論壇:幼托整合政策的檢視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5~96)。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張苙雲(2007)。導讀,載於張苙雲、呂玉瑕、王甫昌主編,九十年代的台灣社會: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研究系列二,上冊(頁1-14)。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張純子(2010)。幼教工作者專業認同歷程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嘉義縣。new window
張純子、洪志成(2008)。幼兒教師之情緒勞務-勞心勞力的脈絡情境分析。南大學報,42,45-65。new window
張義雄(2010)。大臺北地區幼稚園及托兒所公辦民營經營模式探討。學校行政,69,208-255。
張嘉芙、楊淑朱(2012)。台中市實施扶幼計畫現況探討。幼兒教保研究期刊,9,25-44。new window
張德銳(1998)。教育選擇權對教育機會均等的影響。教育資料與研究,21,1-7。new window
張憲庭(2005)。多元文化教育與學校經營管理。學校行政雙月刊,35,60-71。
教育部(1983)。私立幼稚園獎勵辦法。台北: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4月28日。網址: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8936
教育部(1985)。第五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正中。
教育部(1998)。教育改革行動方案。台北: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10.02.16,網址: http://www.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383
教育部(2008a)。扶持5歲幼兒教育計畫。台北: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2月22日。網址:http://www.ece.moe.edu.tw/under5plan.html
教育部(2008b)。教育部補助友善教保服務計畫作業要點。台北: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2月22日。網址: http://www.ece.moe.edu.tw/
教育部(2009)扶持5歲幼兒教育計畫。台北: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12月09日。網址:http://www.ece.moe.edu.tw/under5plan.html
教育部(2011a)。幼稚園概況表。台北: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08月15日。網址: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869
教育部 (2011b)。五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畫。台北: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11月05日。網址: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0689
教育部(2011c)。教育部推動參與五歲幼兒免費教育計畫幼稚園評鑑注意事項。台北: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06月30日。網址:http://www.ilc.edu.tw/main/news_edu_in.aspx?siteid=234&;ver=&;usid=&;mnuid=5571&;modid=40&;mode=&;nid=55929&;noframe
教育部(2012a)。教育部101、102年度施政方針。台北: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03月4日。網址:www.edu.tw/secretary/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905
教育部(2012b)。92~101年施政計畫與施政績效報告。台北: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06月05日。網址:http://www.ece.moe.edu.tw/
教育部(2012c)。中華民國教育概況表。台北: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05月14日。網址:http://www.edu.tw/statistics
教育部(2012d)。幼兒園教保服務實施準則。台北: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08月21日。網址: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0687
教育部(2012e)。幼兒園行政組織及員額編制標準。台北: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08月21日。網址: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0689
曹俊德(2005)。學前教育機構主管轉型領導、專業發展與幼兒教育品質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new window
莊銘國(2003)。經營管理實務:管理學中做‧做中學管理。台北:五南。
許芳懿、許家驊(2009)。全球化的下教育市場化困境—兼述幼兒教育面臨的挑戰。教育人力與發展雙月刊,26(2),87-94。
許桂華、何英奇(1998)。父母獲取順從策略及其影響因素之質性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0,195-220。new window
許雅玲(2011)。幼托現況分析與整合探討。台北:教育部統計處。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08月15日。網址: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100children.doc
郭玉霞、劉世閔、王為國、黃世奇、何明軒、洪梓榆(2009)。質性研究資料分析:Nvivo 8活用寶典。台北:高等教育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new window
陳伯璋(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
陳秀才(2000)。實現special的幼兒教育。當代幼教經營管理雜誌,13,24-25。
陳秀才、沈妙玲、陳素滿(2009)。幼兒園所公辦民營之探討。載於中州技術學
院幼保系,2009幼兒健康照顧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6-124)。彰化:中州技術學院。
陳定國(2003)。「家族接班人如何面對企業的危機與轉機」。管理雜誌,350,114-116。
陳怡君(1997a)。張素梅與她的時代。台灣幼教百年專輯-萌芽,20-25。台南:台南市幼稚教育學會。
陳怡君(1997b)。從三所長老教會附設幼稚園看基督教長老教會對台灣幼稚教育的影響。台灣幼教百年專輯-萌芽,26-37。台南:台南市幼稚教育學會。
陳怡君(1997c)。地方教育的活見證~從奎樓書院到幼稚園。台灣幼教百年專輯
萌芽,38-43。台南:台南市幼稚教育學會。
陳俊升(2005)。學前教育結構的限制-家長觀點之論述。教育與社會研究,9,33-72。new window
陳素滿、陳秀才、蔡碩倉(2009年,11月)。以鑽石理論建構幼教產業競爭策略之研究,幼兒教師創造力提昇及創新教學論文集,6,96-115。
陳淑琦(1994)。幼兒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心理。
陳鼎華(2002)。成人教育行銷與策略之應用。北縣成教輔導季刊,19,12-20。
陳儀蓉(2004)。企業最高階管理者經營價值觀與領導效能間之關聯性─價值導向式領導的觀點。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new window
陳靜怡(2003)。幼稚園組織創新與跨組織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台北。
傅家雄(2000)。台灣經濟變遷與發展。台北:華力。
曾玉慧(2002)。社會變遷與幼兒教育發展。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25。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3月24日。網址:http://www.nhu.edu.tw/~society/e-j.htm。
曾瑞譙(2006)。大專技職校院面對「出生率降低」的學校經營管理壓力與因應之道。學校行政雙月刊,46,310-325。
童雅華(2006)。台中縣市私立幼稚園園長經營理念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台中。
馮燕(2000)。兒童福利的理念與方法、托育問題、兒童福利的展望。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出版。
馮燕(2009)。從生態觀點看幼兒托育發展。幼兒教保研究期刊,3,1-13。new window
黃怡雯(2007)。學校行政對學生管教困境之因應策略,學校行政,47,250-265。
黃怡貌(1995)。光復以來台灣幼兒教育發展之研究1945-1981。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台北。
黃俊英(2000)。行銷管理-策略性的觀點。台北:華泰書局。
黃俊傑(2006)。全球化時代大學通識教育的新挑戰。中壢: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黃娟娟(2003)。幼兒多元智能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黃娟娟、楊淑朱(2009)。幼兒創造力表現之研究。幼兒教師創造力提昇及創新教學論文集,6,76-95。
黃真真、李孋姃 (1997)。台灣幼稚園起源。台灣幼教百年專輯-萌芽,12-19。台南:台南市幼稚教育學會。
黃真真、林俐凱、黃建龍(1997)。關於幾個台南的老幼稚園。台灣幼教百年專輯-萌芽,12-19。台南:台南市幼稚教育學會。
黃得豐(2010)。歐債危機對我國與亞洲國家經濟之影響。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8月16日。網址:
http://www.npf.org.tw/post/3/7941
黃瑞琴(2008)。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義良(2006)。「藍海策略」對幼教機構經營之啟示。幼教資訊,192,17-24。
黃義良(2008)。幼兒園理想品牌的內涵及其相關議題探討–包含園方與顧客的觀點。幼兒教保研究期刊,2,103-117。new window
黃嘉雄(2000)。轉化社會結構的課程理論:課程社會學的觀點。台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黃藿(2006,9月)。菁英主義與平等主義教育觀的哲學省思。論文發表於北京教育公平與社會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
楊振昇(1998)。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與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21,29-30。new window
楊國賜(2009 a)。培育新紀的優質國民:為孩子開創有希望的未來。幼兒教師創造力提昇及創新教學論文集,6,1-5。
楊國賜(2009 b)。我國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評介。幼兒教師創造力提昇及創新教學論文集,6,6-10。
楊國賜(2009c)。當前台灣幼兒教育政策與未來發展動向。載於中州技術學院主編,2009幼兒健康照顧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5)。彰化:中州技術學院。
楊國賜、蔡榮貴、楊淑朱(2002)。全國幼兒教育普查計畫。教育部專案委託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
楊國賜、蔡榮貴、蔡春美、盧美貴、江麗莉、周淑惠、張孝筠、郭碧唫、楊淑朱、吳光名、鄭瑞菁、高傳正(2001)。全國幼兒教育普查計畫結案報告,教育部委託計畫成果報告。
楊淑朱、黃義良、黃娟娟(2012)。「家庭型態變遷趨勢對幼兒園經營之影響」。國立教育研究院專案第一年報告。台北:國教院。
溫世仁(1997)。台灣經濟的苦難與成長。台北:大塊。
葉郁菁 (2005/2月)。建立園所特色,強化園所競爭能力—高雄市河堤幼稚園參訪實錄。教師之友,46(1),47-50。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二版)。台北:心理。
詹政道(2012)。有關「幼照法」之實施,向馬總統及教育部長建言。載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主編,100學年度「幼教政策論壇:幼托整合政策的檢視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33~136)。台北:政治大學。
嘉義市政府教育處(2011)。嘉義市教育概況。嘉義:嘉義市政府教育處。
嘉義縣政府教育處(2008)。嘉義縣教育概況。嘉義:嘉義縣政府教育處。
熊秉真(1999)。歷史上的幼教與童年-若干中國式的假設與呈現。本土心理學研究,11,203-261。new window
臺灣綜合研究院(2006)。人口結構變遷對經濟發展之影響。(經濟部研究發展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No. 09404470550)。台北:經濟部研究發展委員會。
趙麗雲、呂學樟、鄭金玲、羅淑蕾、陳秀卿等人(2010)。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草案。台北:立法院全球資訊網。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1月30日。網址:http://www.ly.gov.tw/03_leg/0301_main/leg_bill/billView.action?id=4942&;lgno=00088&;stage=7&;atcid=4942
劉一龍(2008)。調節生育與人口遷移對台灣人口結構之影響。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嘉義。new window
劉世閔、吳育偉(2004)。家長教育選擇權:教育公平與績效的雙刃劍。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2,19-40。new window
劉玉燕(2001)。寫在「四一0幼教白皮書」之前。載於潘榮禮、潘士正編著,「1018為教育而走」活動專輯,頁118,彰化:中華民國幼教聯合會發行。
劉春榮、陳怡文(2000)。台灣第一所幼稚園關帝廟幼稚園。載於林天祐等編撰,台灣教育探源,機械篇~一,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主編,100學年度「幼教政策論壇:幼托整合政策的檢視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7~100)。台北:政治大學。
劉祥熹、陳玉娟(2010)。從關係品質觀點探討服務品質、學習成效對顧客忠誠度關聯性之分析:以臺灣幼稚園產業為例。教育政策論壇,13(4),161-190。new window
劉智燕、楊淑朱(2004)。幼教環境變化中幼稚園經營與管理之行動研究-以台南市一所私立幼稚園為例。論文發表於健康的幼兒教育理念與作法研討會論文集,台中。
劉慈惠(2006年7月)。從文化生態觀理解不同教養情境中的親子互動。論文發表於微龍基金會親子國際論壇,宜蘭。
劉毓秀(2002年6月21-22日)。客家女性與社區扥育:以彭婉如文教基金會東勢鎮社區課後照顧之推動為例。論文發表於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潘淑滿(2003)。質性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潘榮禮(2000)。改革力量來自民間。載於潘榮禮、潘士正編著,「1018為教育而走」活動專輯,序,彰化:中華民國幼教聯合會。
蔡明田、廖曜生、郭巧俐(2000)。「家長對幼教服務機構選擇行為之研究---以大台南地區為例」,教育研究資訊,8(5),頁 58-79。new window
蔡春美、張翠峨、陳素珍(2000)。幼教機構行政管理。台北:心理。
蔡純姿(2007)。少子化時代的幼兒園創新經營策略。幼教資訊,200,10-15。
蔡培村(1998)。學校經營與管理。高雄:麗文文化。
鄭博真(2009)。園長多元智能幼兒園經營理念認同度與可行性知覺之研究。教育研究學報,43(1),133-163。new window
戰寶華(2007)。學校經營策略之規劃分析。學校行政,52,1-19。
盧美貴(1991)。開放式幼兒活動設計。台北,五南。
盧美貴(2002)。台北市幼稚園組織與生態環境探討—從現況、問題解決到優質的幼教經營(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專案計畫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盧美貴(2005)。從生態系統觀探討幼稚園組織經營-以台北市為例。論文發表於第二屆健康的幼兒教育學術研討會,台中。
盧美貴、施宏彥(2000)。我國幼兒教育券政策實施可行性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1,161-192。
盧美貴、謝美慧(2002)。幼兒教育券-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new window
賴澤涵(2005)。台灣社會、經濟與文化的變遷。桃園:中央大學。
戴文青(2010)。社會變遷中台灣幼兒園教師身份認同轉化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new window
戴欽松(2001)。經營理念的認知與善用(一)。臺肥月刊,42(2),44-52。
薛承泰(2003)。「台灣地區人口特質與趨勢:對社會福利政策的幾個啟示」,兒童與少年福利期刊,10,123-142。new window
鍾任琴(2000)。教師專業權能之研究—理論建構與實證分析。台北:五南。
鍾俊文(2004)。人口結構轉變之趨勢與對策。台北市:行政經濟建設委員會。
鍾榮中(2003) 。幼教服務市場消費者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彰化。
簡楚瑛、廖鳳瑞、林佩蓉(1996)。當前幼兒教育問題與因應之道。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蘇傳臣(2009)。「1201為幼兒教育而走」沉痛的心聲。中華幼兒教育協會理事長未出版手稿。

外文部分
Akindele, M. (2011). The challenges facing early childhood car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ECCDE) in an Era of Universal Basic Education in Nigeria.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39, 161–167
Anderson, W. T., &; Hoyer, W. D. (1991). “Marketing in the Age of Intelligence: The Case for Control”,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35(8), 32-54
Bogdan &; Biklen (1982).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Bruner, J. S.(2001)。教育的文化:文化心理學的觀點(宋文理譯)。台北:遠流。(原著出版於1996)。
Crabtree, B. F. &; Miller, W. L. (1992).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
Creswell, J. W. (2004). Educational Research: Planning, Conducting, and Evalu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2nd Edi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Daft, R. L. (2004).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 (8thed.). Mason, OH: Thomson/ South-Western.
Denzin &; Lincoln (2005). The Sag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Fox, C. &; Harding, D. J. (2005). School Shootings as Organizational Devianc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78(1): 69-97.
Frank Schirrmacher (2006). Minimum—VomVergehen und Neuentstehenunserer Gemeinschaft. Blessing, Verlag a division of Verlagsgruppe Random House gebH, München,Germany.
Franklin, S. M., Lamana, A. &; Van Theil, L. (2003). Early Childhood Program Standards for Three and Four Year Olds. Teacher Classroom Guide from Massachusett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arly Learning Services. Malden, MA. Retrieved June 5, 2008 from the Web site:
http://www.doe.mass.edu. For full text: http://www.doe.mass.edu/els/ standards.pdf.
Gary G. Hamilton (1991). The Organizational Foundations of Western and Chinese Commerce: A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Asian Business Networks(Ed.), Asian Business Networks(pp. 43-58). Hong Kong : Hong Kong University.
George S. M.(2007)。幼兒教育導論 (徐聯恩、劉惠君、陳威勝、陳姿萍、孫麗卿、陳雅鈴譯)。台北:華都。(原著出版於,2006)。
Gordon A. M. &; Browne K. W. (2009)。幼兒教育概論 (洪蓉徽、莊智棻譯)。台北:華都。(原著出版於2008)
Hartley, J. F. (1983). 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13(3), 35-42.
Hassan, I. (1993). Toward a Concept of Postmodernism, in Joseph Natoli and Linda Hutcheon (Eds.), Apostmodern reader (pp. 273-286).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Holgersen , S. E. (2008). Music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 in Scandinavia:Polic , philosophy or wishful thinking?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 109(3), 47-54。
Hytten, K. (2006). Education for social justice : Provocations and challenges. Educational Theory, 56(2), 221-230.
Jorgensen, D. L., (1999)。參與觀察法(王昭正、朱瑞淵譯)。台北:弘智文化。(原著出版於1989)。
Kim, W. C., &; Mauborgne, R.(2005)。藍海策略(黃秀媛譯)。台北:天下。(原著出版於2005)。
Kotler, P. (1996). Marketing management: An Asian Perspective. Prentice-Hall, Inc.
Kotler, P.(2000).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11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Langness, L. &; Frank, G. (1981). Lives: An Anthropological Approach to Biography. Novato, CA: Chandler &; Sharp Publishers.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Mac Carthy, E. J. (1981). Basic marketing: A managerial approach (9th ed.). Houston, TX: Frwin.
MacNaughton, G. (2003). Building new images of equality: what do we need to risk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quity and Innov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1(1), 29 – 46.
McMillan, J. H., &; Schumacher S. (2002)。質的教育研究:概念分析(王文科、王智弘譯)。Research in education: A conceptual introduction。台北:師大書苑。(原著出版於1989)
Merriam, S. B.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Jossey-Bass Publishers, San Francisco, CA .
Morrison (2007)。幼兒教育導論 (徐聯恩、劉惠君、陳威勝、陳芝萍、孫麗卿、陳雅玲譯)。台北:華都。(原著出版於2006)。
Patton, M. C. (2002). 質的評鑑與研究 (吳芝儀、李奉儒譯)。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3ed) Thousand Oaks。台北:桂冠。(原著出版於1995)。
Press, G. (1990). Assessing competitors business philosophies. Long Range Planning, 23(5), 71.
Priestley, M. (2002). Global discourses and national reconstruction: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curriculum policy. The Curriculum Journal, 13(1), 121-138.
Robert C. Bogdan & Sari Knopp Biklen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3rd edition) Boston, MA: Allyn &; Bacon
Seefeldt, C., & Barbour, N. (1990).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troducation. N. Y. Marrill.
Shaffer, R. D. (2003)。發展心理學(蘇建文譯)。Developmental Psychology。臺北:學富。
Sharan B. Merriam (2009). Qualitative Research: A Guide to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John Wiley &; Sons Inc Jossey-Bass A Wiley Imprint, San Francisco, CA
Taguma, M., Litjens, I &; Makowiecki, K. (2012). Quality Matter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Finland. OECD.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alkerdine, V. (2004).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nd the study of childhood. In An Introduction to Childhood Studies, ed. Mary Jane Kehily, 96-107. Maidenhead,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Waller, T.(2010)。幼兒教育概論(陳薏如、劉菊枝譯)。台北:心理(原著出版於2009)。
Zajda, J. (2004). Decentralisation and Privatisation in Education –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50(3&;4), 199-221.
テンミョウシゲル(1994)。經營計劃制定實務:成功之經營目標計劃步驟設定方法(陳鐘文譯)。台北:清華。(原著出版於199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