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小教師以雲林縣轉型優質評鑑指標評定重要性與實際達成之差異性研究
書刊名:數據分析
作者:徐怡許家銘葉嘉玲
作者(外文):Hsu, YiHsu, Chia-mingYeh, Chia-ling
出版日期:2011
卷期:6:3
頁次:頁1-30
主題關鍵詞:因素分析轉型優質評鑑指標Factor analysisThe program of high-quality transformationEvaluation indicator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45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張世忠、夏慧娟(20041200)。網路教學融入生活化教材激發國中學生創造力之行動研究。中原學報,32(4),709-7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姍姍(200508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探討:從社會脈絡與國際發展觀點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65,17-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興華(20011100)。臺北市國小推展行動研究之探究--從「臺北市第一屆教育行動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分析。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2,211-2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天祐(20050100)。教師行動研究準則:普及化的基石。學校行政,35,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鄧鈞文(200108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困境與解決之道。研習資訊,18(4),39-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耀明(20040300)。國小優良教師對班級經營觀點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2,111-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德銳(19990300)。現代教師在學習型學校應扮演的角色。教育資料與研究,27,13-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清山、林天祐(1997)。教育名詞--學習型組織。教育資料與研究,1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May, S. A.(1991)。Making the difference for minority children: The development of a holistic language policy at Richmond road school, Auckland, New Zealand。Language, Cultural and Curriculum,4(3),207-217。  new window
10.Kennedy, K. J.(1992)。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s a policy option for the 1990s: 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Journal of Curriculum & Supervision,7(2),180-195。  new window
11.魏惠娟(20040200)。學習型學校的規劃與實踐:一個學校的經驗。研習資訊,21(1),13-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佩璇(200002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背景探討。研習資訊,17(1),5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柳秀蘭(19940600)。創造四P[Person, Process, Product, Press]。創造思考教育,6,1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Guilford, J. P.(1950)。Creativity。American Psychologist,5,444-454。  new window
15.秦夢群(19990300)。營造學習型組織學校:教育行政人員應有的體認與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27,9-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魏惠娟(20071000)。「方案規劃」的創意教學設計與實施之行動研究。課程與教學,10(4),63-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清山(20031200)。體驗學習的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7,14-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清山(20050200)。優質學校中課程發展、教師教學與專業發展之指標內涵及實踐策略分析。教師天地,134,2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志成、林仁煥(2008)。特色學校經營的困境與發展策略。「教育經營與產學策略聯盟」學術研討會。屏東:屏東教育大學。171-1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政傑(1999)。永續的課程改革經營。迎向千禧年--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辦 。高雄。397-4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教育部統計處(2010)。國中小一年級新生預測人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邱錦堂(2002)。國中導師信念、班級經營策略對班級經營效能相關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清田(2003)。教師權力運用類型、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木崑(2005)。國小二年級綜合活動實施體驗學習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惠琪(2001)。國小教師從事「教育行動研究」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國偉(2003)。我國高級中等學校多元入學方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小萍(2009)。臺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校外教學之實施現況、阻礙因素及戶外教學能力需求(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芳怡(2007)。宜蘭縣國小教師戶外鄉土教學態度與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坤輝(2007)。臺北縣「特色學校」課程發展之研究--偏遠小學的危機或轉機(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謝鴻儒(2000)。國小教師戶外教學現況與障礙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嘉育(1999)。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文彥(2001)。中小學推動學習型學校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羅曉雯(2002)。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教育政策執行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俊生(2001)。國民小學學習型組織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淑芬(2006)。國民小學經營學校特色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簡宏江(2006)。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政策執行評估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郭明德(1999)。國小教師自我效能、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莊展榮(2007)。體驗學習應用在綜合活動領域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呂瑞芬(2006)。學習型學校校長的領導、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顧巧慧(2007)。國中班級領導策略對班級經營效能影響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清海(1999)。國民小學建立學習型組織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施富薇(2004)。建構學習型學校之個案研究--以台中市一所國民小學為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賴翠媛(2000)。資優兒童教材教法。臺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Senge, P. M.、楊振富(2002)。學習型學校。臺北:天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坤崇(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概論。臺北:心理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進材(2005)。班級經營。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Guilford, J. P.(1967)。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McGraw-Hill。  new window
7.黃煌雄、趙榮耀、呂溪木(2004)。教育部所屬預算分配結構之檢討。監察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明輝(2002)。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台北:學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清田(20020000)。學校整體課程經營:學校課程發展的永續經營。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Senge, Peter M.(1990)。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Doubleday。  new window
14.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漢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Guilford, Joy Paul(1965)。Fundamental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McGraw-Hill。  new window
16.Nunnally, Jum C.、Bernstein, Ira H.(1978)。Psychometric Theory。McGraw-Hill。  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Bezzina, M.(1991)。Being free and feeling free: Primary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participation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ED 368693)。  new window
其他
1.教育部(2010)。教育部98年度推動國民中小學活化校園空間與發展特色學校,http://163.20.79.146/default.asp。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2002)。教育部創造力教育白皮書,http://ceag.phc.edu.tw/~nature/master/1/02/creatity-peanut02.doc。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雲林縣政府教育處(2008)。雲林縣學校轉型優質實施方案,http://mysql.ylc.edu.tw/ann/index.php,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Stenhouse, L.(1993)。Action research in Education。Controversies in classroom research。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Emmer, E. T.(1987)。Classroom Management。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Oxford:Pergamon Press。  new window
3.Guilford, J. P.(1985)。The structure-of-intellect model。Handbook of intelligence。NY:Willey。  new window
4.潘慧玲(20020000)。學習型學校的挑戰與因應。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臺北:學富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麗華、林吟霞(2007)。優質學校--學生學習。優質領航--課程與教學篇。台北:教師研習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清山(1993)。班級經營的基本概念。班級經營。台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伯璋、盧美貴(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念與實踐。學校本位經營的理念與實務。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清田(1997)。以行動研究為依據的教師在職進修與專業成長。教學專業與師資培育。台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