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民小學行政主管人格特質、組織承諾對學校特色課程影響之個案研究
作者:林蓉儀
作者(外文):LIN, JUNG-YI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研究所
指導教授:李銘義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6
主題關鍵詞:人格特質組織承諾學校特色課程Personality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school feature curriculu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0
特色課程是學校永續經營的根基。國民小學行政主管在學校特色課程的規劃執行中,扮演著主要的推手,也是學校組織重要的資產,不過近年來教育制度的變革,導致學校行政工作乏人問津,讓校務推動面臨窒礙難行的窘境。行政主管人格特質與組織承諾對於個人對學校事務的工作態度、價值判斷與努力程度影響甚深,因此,學校領導者在未來聘任行政主管時可參考此兩特性,共同為發展學校特色,促進學校永續發展而努力。
為了解學校行政主管人格特質與組織承諾之現況,以及學校行政主管人格特質與組織承諾對學校推動學校特色課程和團隊影響程度的目的,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採立意取樣,以半結構式綱要進行訪談,再深入探討分析其中的關係,以作為校長聘任行政主管人員協助推動校務時之參考。
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一、在人格特質方面,個案具備成功工作態度的內控人格特質表現,也提升他的工作成效。
二、在組織承諾方面,個案強烈的組織承諾支撐他在組織內的表現,以身作則奉獻教育,攜手教學團隊積極學習成長,並協助建立組織共識,形塑學習型團隊與組織共榮。
三、在執行推動學校特色課程與團隊方面,個案細心規劃特色課程、積極執行與協調,為延續學校特色課程,成立特色團隊並精益求精。
四、在面臨困境解決方式,個案以勇於面對困境並加以解決的態度,營造學校特色課程與團隊永續發展的新亮點。
The feature curriculum is the basis of a school’s sustained management. The administrator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on the planning and execution of the feature curriculum. They are indeed the assets of the school organization. However, because of the reformation of education system, the personnel have become less interested in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which mak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ool affairs face a difficult and embarrassing situation. The administrators’ personal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ersonnel’s work attitude, value judgement, and dedication towards the school affairs. As a result, the school leaders can put these two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recruiting the school administrators so that they will be able to make an eff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features and ensure the school’s sustained development.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personal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the extent of influence caused by the school administrators’ personal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feature curriculum and teamwork, this study adopts the case study, using purposive sampling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elements mentioned above. Hopefully, it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principals in recruiting the competent administrators to carry out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al affair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As to the personality, the case possesses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on the successful work attitude which helps promote his work efficiency.
2. As to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case possesses stro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which supports his performance in the organization. He is dedicated in the education, lead the teaching team to learn and develop, help establish the consensus in the organization, and initiate a team of learning and an organization of honor.
3. As to the enforcement of school feature curriculum and teamwork, the case has planned the feature curriculum carefully, being active on the negoti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setting up a team to develop and improve the feature curriculum.
4. When dealing with the difficulties, the case has a positive attitude to face the difficulties and work out the problems, through which he is able to build a highlight on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school feature curriculum and the school itself.
一、中文書目
于家琪(2004)。就業服務台從業人員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王文科(2006)。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new window
王元聖(2012)。國中體育教師心理資本對學校認同之預測研究。運動教練科學,28, 1-9。new window
王元聖(2013)。大專教職員工心理資本與組織承諾之探討,運動知識學報,10,83-90。new window
王曉鈴(2008)。國民小學領導卓越校長展現學校領導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逢甲大學,台中市。
方聰安(2005)。國民小學教師組織變革知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台灣社會學會(2011)。研究倫理守則。取自http://tsa.sinica.edu.tw/research_01.php
江芳華(2008)。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社會支持及婚姻滿意度之研究一以台北縣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朱甯興(1982)。學習團體理論與技術,台北市:桂冠。
余昭(1989)。人格心理學。台北市:三民。
李宛菱(2008)。組織變革過程中內部工作轉換機制與個人特性對轉職者個人與環境適配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李程豐、柳立偉、林志偉(2012)。員工運動會對企業及組織成員之效益探討。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1(3),20-31。new window
吳秀全(2007)。少子化趨勢下小型偏遠學校經營之研究-以台中市逢甲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台中市。new window
吳明清(1992)。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吳彩鳳(2011)。高雄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73,222-246。
吳炳銅(2003)。學校本位特色課程發展實務。臺北縣:自強國民小學。new window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台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林天祐(2009)。特色學校。教育資料與研究,88,145-146。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new window
吳淑芬(2006)。國民小學經營學校特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錦惠(2008)。學校特色課程經營促進競爭優勢之理念與途徑。「新興課程議題與教學創新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台中縣。
沈素真(2014)。台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內外控人格特質對組織承諾的影響:以工作壓力為干擾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台南市。
岑淑筱、林佳穎(2010)。組織文化、管理者人格特質與領導型態關係之研究---以觀光產業為例。島嶼觀光研究,3(2),26-50。new window
汪方涵、黃同圳(2011)。員工內控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對個人環境適配的影響。人力資源管理,8,18-21。
林天祐(2009)。學校特色發展的概念與理論。教師天地,158,8-13。new window
林志成(2013)。校本特色課程發展問題析述與策略論述。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0(6),5-16。
林志成、林仁煥、田育昆(2011)。特色學校理論、實務與案例。台北市:高等教育。
林東陽(1999)。直屬上司領導行為、員工工作滿足與人格特質對服務態度之影響—以百貨公司第一線服務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林易蓉(2002)。國民小學運用策略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林佳全(2003)。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品質與組織承諾之關係---以高雄市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衍伸(2009)。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能白、邱宏昌(1999)。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人員之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16(2),175-200。new window
林麗美、張和然(2015)。員工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組織文化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A飯店為例。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3,143-157。new window
周昌柏(2007)。國小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8,84-106。
周奕良(2013)。以代理理論探討代理問題、組織承諾與工作投入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周惠莉(2003)。五大人格特質、性別角色與轉型領導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范熾文(2007)。教師組織承諾:概念、發展、類別與啟示。學校行政,50,128-144。
邱子豪(2012)。台南公立國民小學組織公平、認知信任、情感信任對組織承諾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胡立霞(1999)。國小教師教學視導風格選擇取向與教師人格特質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胡銘浚(2015)。國民小學校長教導型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校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new window
段萬春,鄭靜凱(2012)。內外控人格特質與員工工作滿意度關係的實證研究。昆明理工大學學報,12(3),67-72。
洪玲玉(2011)。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之家長抱怨、學校行政支持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洪睿萍(2001)。壽險業務員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高淑清(2009)。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帆初探之旅,高雄市:麗文出版社。
高強華(2001)。個案研究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高雄市教育局(2011)。高雄市立國民小學教職員工員額設置標準表。取自law.kcg.gov.tw/law/inc/GetFile.ashx?FileId=625
高新建(2000)。建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推展情境。初等教育學刊,8,135-160。new window
倪豐裕、邱炳乾(2001)。內外控人格特質和任務不確定性對參與式預算制度效能的影響。台大管理論叢,12(1),123-148。new window
翁瑋杉(2007)。澎湖縣國民小學學校願景管理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莊維仁(2010)。教師互動公平對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的調和效果。臺灣教育發展論壇,2,96-120。
唐文玲(2011)。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激勵保健因素、組織承諾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徐西森(1998)。商業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new window
孫淑芬、房美玉(2000)。個人特徵、工作動機與組織承諾關係之探討---以N 公司為例。「第六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診斷專案研究成果研討會」發表之論文,桃園市。
秦夢群、吳勁甫(2006)。國中校長轉型領導, 學校組織健康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月刊,52(3),141-172。new window
許玉嬌(2010)。大學護生的人格特質與死亡因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陸洛、吳姵瑀、林國慶、高旭繁、翁崇修(譯)(2006)。社會心理學。(原作者:Johon, D. DeLamater, Daniel J. Myersm)。台北市:心理。
許淑慧(2009)。員工之內外控人格、組織公平、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台北市。
許順旺、張媗燕、吳紀美、曹建南(2013)。五星級旅館內部行銷、組織承諾與績效表現之相關研究---以內、外控人格特質為干擾變項。東吳經濟商學學報,83,43-78new window
張同廟、陳昭雄(2007)。組織溝通、工作滿意、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之關係模式研究---以我國大學校院學生社團幹部為例。弘光學報,52,145-174。new window
張恒龍(2011)。高校青年輔導員職業承諾的質性研究—基於上海市40位3-5歲以下輔導員的訪談。思想理論教育,9(上),86-91。
張春興(2000)。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惠英(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張劍傑(2001)。學校特色和對特色學校的評價。取自http://www.edu.cn./20011019/3005732.shtml
張嘉育(2002)。學校本位課程改革。台北市:冠學文化。new window
張慶勳(2010)。學校組織行為。台北市:五南。new window
張馨方(2014)。處室主管魅力領導與團隊成員人格特質對組織承諾之關聯性-以高雄市國小組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教育部(1997)。國民小學行政實務手冊。台北市:師範學苑。
教育部(2004)。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取消國民中小學及幼稚園教職員工免稅之配套方案。取自ttp://www.k12ea.gov.tw/ap/affair_view.aspx?sn=40bb7216-5335-4efd-af8b-4e5ce0a0cc32&sid=17
教育部(2014)。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8932
教育部(2016)。教育統計。取自http://stats.moe.gov.tw/files/ebook/Education_Statistics/105/105edu.pdf
陳向明(2006)。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new window
陳伯照(2006)。學校組織公平知覺與組織垂直衝突關係之研究—以內外控人格特質為干擾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陳金水(1989)。國民中學教師自我信念、工作經驗與組織承諾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幸仁(2012)。中小學特色學校發展的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4),67-68。
陳幸仁、余佳儒(2011)。一所國小學校特色課程發展之微觀政治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03,143-172。new window
陳咏翎(2009)。不同領導型態校長課程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陳怡光、張端訓、邱瓊萱、魏中(2013)。工作控制、工作壓力及社會支持對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的影響。輔仁醫學期刊,11(3),187-196。
陳昭成(2015)。台中市國民小學亮點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惠芳、陳怡菁(2006)。工作特性變動與心理賦權對組織承諾之影響研究---以民營化中之公事業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 6(2),49 -69 。new window
陳偉泓(2008)。特色課程如何促成高中優質化之初探-學校本位課程的另一風貌。「97學年度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總檢討會議」發表之論文,新北市。
陳湘婉(2004)。教師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相關性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陳朝德(2007)。國民小學卓越校長領導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照明(2001)。員工個人屬性、工作特性、內外控傾向與工作滿足之關聯性研究---以台鐵局本部員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陳筱華(2012)。內部行銷、組織承諾、工作投入及工作滿意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台灣老人服務機構為例。行銷評論,9(3),277-301。new window
陳學賢(2006)。高雄市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願景發展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7(1),77-106。new window
黃文鍠(2015)。學校行政變火坑 找不到人願意當主任。自由時報。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357035/print
黃正智(2009)。薪酬認知公平性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海岸巡防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黃湃翔、何俊青、邱莉蓁(2013)。國小校長推動學校特色課程之策略分析。現代桃花源學刊,3,84-99。
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雅玲(2008)。小型學校面臨裁併危機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黃筱立、丁芳(2007)。內外控人格特質與組織承諾關係之實證研究。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8(2),34-37。
曾秀鳳(2006)。一個國小校長領導行為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new window
曾昆輝(2007)。臺北縣「特色學校」課程發展之研究—偏遠學校的危機與轉機(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湯志民(2000)。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第二版)。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童新峯(2012)。專業學習社群運作及其促進學校文化改變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董倩倩(2006)。空服員的人格特質、組織承諾與生涯發展傾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葉重新(2009)。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葉連祺(2006)。品牌管理。教育研究月刊,148,107-109。new window
路婉林(2010)。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師效能之相關研究—以台南市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詹淑君、黃建文(2011)。美髮從業人員人格特質、工作績效與生涯規劃之關係。中護學報,10,171-195。
楊美怡(2002)。人格特質、價值觀與生活型態對後現代主義消費行為影響之研究:三個世代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楊振昇(2005)。教育組織變革與學校發展研究。臺北市:五南。new window
楊淑女(2007)。高高屏地區高職校長辦學理念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蔡明秀(2004)。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金錢倫理觀與工作生活品質重視度對生涯導向影響之研究---以台南縣高中職應屆畢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蔡惠丞、鄭婉茹(2010)。預算參與對於預算反功能行為影響之探討:資訊不對稱及組織承諾的角色。樹德科技大學學報,14(1),29-44。
蔡寬信(1993)。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教師內外控信念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蔡麗鳳(2004)。偏遠地區小型學校發展生態課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黎士鳴(2000)。影響醫學生選科因素之探討。醫學教育,4(2),183-197。
劉世閔(2005)。教育研究法:淺談研究倫理(二)。教育研究月刊,140,139-141。new window
劉世閔(2009)。質性研究資料分析中的倫理議題。載於郭玉霞(編),質性研究資料分析:NVivo 8活用寶典。台北市,高等教育。
劉世閔、鄭姿妮(2013)。一位魯凱族校長推展原住民族教育之個案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8,121-153。new window
劉春榮(1993)。我國國民小學組織承諾及相關研究。初等教育學刊,2,93-144。new window
廖明坤、溫福星、唐美芝(2014)。內外控特質透過組織承諾對公共部門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跨層次研究:以轉換型領導風格為調節變數。中山管理評論,22(3),429-468。new window
廖勇凱(2015)。組織行為學。台北市,智勝文化。
鄭得臣(1985)。領導型態、角色壓力、核心生活興趣與組織承諾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鄭彩鳳、吳慧君(2006)。主管家長式領導與行政人員自我效能、組織承諾及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結構方程模式之應用。教育與心理研究,29(1),47-75。new window
鄭淵全(2003)。課程發展與教學創新。台北市:五南。new window
鄭淵全、李秀如(2010)。國小教師組織承諾與人力資本關係之研究---知識分享策略之中介效果。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7(1),1-31。new window
鄭復源(2010)。員工的人格特質對自我導向學習與組織承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鄭新輝、張珍瑋、賴協志(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入學方式-高中高職及五專特色招生之研究---兼論與創新教育、人才培育之關聯。教育部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手稿。
鄭稼棋(2008)。「球場?還是我的家」:女性教練腳色衝突歷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應用與理論。台北市:心理出版。
歐用生(2001)。國民中小學課程的銜接與統整。於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頁29-41)。新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new window
盧聖忠(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薛慶會(2012)。顧客關係承諾研究。企業活力,12,47-51。
鍾昀珊(2013)。屏東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new window
羅水德(2015)。教師為什麼不想兼任行政工作?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取自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66/article/3030
蘇紋鋒(2006)。影響國民小學教師需求的組織變革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顏國樑、徐美雯(2012)。國中教師追求快樂取向、主觀幸福感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38,93-125。new window
龔盟裕(2006)。高雄市國際觀光旅館從業人員之人格特質、組織文化與工作績效認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二、英文書目
Allport, G. W.(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 New York : Holt, Rinehart &Winston.
Angle ,H.L.& Perry, J.L.(1981).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6(1), 1-14.
Bandura, A.(1965). Behavioral modification through modeling procedures. In L. Krasner & L. P. Ullman (Eds.), Research in behavior modification.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Becker, H. S. (1960). Not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 Howard S. Becker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6(1), 32-40.
Bisbe, J., & Otley, D. (2004).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active use of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 on product innovation.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29, 709-737.
Buchanan, D. (1974).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Socialization of Managers' Work in Organizations Bruce Buchanan.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4), 533-546.
Buttgen, M., Schumann, J.H. & Atus, Z. (2012). Service locus of control and customer coproduction the role of prior service experience and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Jonrnal of Service Research,.15(2),166-181.
Carl, G.(1971). Psychological Types.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attell, R.B. (1943). The description of personality: Basic traits resolved into cluster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38(4), 476-506.
Chiu, S. F., & Chen, H. L. (2005).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characteristics and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mediational role of job satisfaction. Social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33(6), 523-540.
Costa, P.T. & McCrae, R.R.(1992).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professional manual.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Dougherty, D., & Bowman, E. H. (1995). The effects oforganizational downsizing of product innov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7, 28-44.
Etzioni, A. (1961). A comparatt've analysis of complex organiz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Fishbein , J. I.(1953). Commitment in organization: A normative view .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7, 418-428.
Friedman, M. & Rosenman, R.H. (1974). Measurement of character.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Fromm, E. (1941). Escape from freedom. N. Y. : Holt.
Gatewood, R. D. & Field H. S. (1998). Human Resource Selection (4th ed.). Fort Worth, TX: Harcourt Brace.,
Gatewood, R. D. & Field, H. S., (2001). Human Resources Selectio (5th ed.). Fort Worth, TX: Dryden.
Goffin, R. D. & Gellatly, I. E.(2001). A multi-rater Assess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 Are Self-Report Measures Biased?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2, 437-451.
Huang, T. C., & Hsiao, W. J. (2007).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organization commitment.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35(9), 1265-1276.
Judge, T. A., & Bono, J. E.(2001). Relationship of core self-evaluations traits-self-esteem, 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and emotional stability-with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 A meta analysi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6, 80-92.
Kantor, R. M.(1968). Commit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33, 499-517.
Kushman, J. W.(1992). Th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of teacher workplace commitment: A study of urba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8(1), 5- 42.
Lamsa, A. & Savolainen T. (2000). 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commitment to strategic change.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21 (6), 297–306
Lauver, K. J., & Kristof-Brown, A.(2002). Distinguishing between employees’ perceptions of person–job and person–organization fi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9, 454–470.
Lawler, E. E., & Hall, D.(1970). Relationship of job characteristics to job involvement, satisfaction,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4, 305-312.
Lee, Hung-Wen (2013). Locus of control social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Management Decision, 51(5), 1047-1055.
Maslow, A.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Mayer, R.C. & Schoorman, F.D.(1992). Predicting participation and production outcomes through a two-dimensional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5(3), 671-684.
Meyer, J.P. & Allen, N.J.(1991). A three-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1), 61-89.
Michael, K. M., Murray, R. B., Steve, M. S. & James, R.(2005). Higer-order dimensions of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the big six vocational interest types. Personnel Psychology ,58, 447-478.
Morris, J. H. & Sherman, J. D. (1981). Generalizability of a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model.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4, 512-526.
Mowday, R, T., Poter, L, W., & Steers, R, M. (1982). Employee-organization linkage - The psychology of commitment absenteeism andturnover. (pp. 20-56).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Ng T. W. H., & Feldman, D. C.(2010). The relationship of age with job attitudes : A meta-analysis. Personnel Psychology, 63, 667-718.
Ortega-Parra, A., & Sastre-Castillo, M. A. (2013). Impact of perceived corporate culture 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Management Decision, 51(5), 1071-1083.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Boulian, P. V. (1974).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 cians. Journal of Appll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Rotter, J. B.(1966).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3, 300-303.
Spector, P. E.(1986). Perceived control by employees: A meta-analysis of studies concerning autonomy and participation at work. Human Relations , 39, 1005-1016.
S. P. Robbins (199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tephen P Robbins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Hall.
Staw, B.M. (1981). The escalation of commitment to a course of action. Management Review,6 , 577-587.
Steers, R.M. (197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by R.M. Steer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1), 46-56.
Steers, R.M. & Porter, L.W. (1979). Motivation and work behavior., New York: McGraw-Hill.
Steven, J. M., Beyer, J. M. & Trice ,H. M. (1978)."Assessing personal, role, and organizational predictors of managerial commitment .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1(3), 380-396.
Thomas W. H. Ng & Daniel C. Feldman (2011). Locus of organizational embeddednes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84, 173-190.
Wiener, Y.(1982). Commitmentin organization: A normative 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7, 418-42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