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結構主義取向的教育改革理念之探討--以柏恩斯坦的結構主義為例
書刊名:教育研究資訊
作者:葉坤靈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eh, Kuen-ling
出版日期:1999
卷期:7:5
頁次:頁1-18+a5
主題關鍵詞:教育改革結構主義柏恩斯坦Educational reformStructuralismB. Bernstei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4
  • 點閱點閱:13
     台灣地區近年來隨著社會狀況的快速改變,教育改革呼聲四起,政府和民間都致力於改革教育既有的條件,讓學子享有「充實快樂」的學校生活。盱衡實際,教育理念對教育實踐深具啟導功能;因而教育理念正確與否攸關教育革新的成敗。本文探討影響當代社會科學至深且鉅的結構主義,希冀藉結構主義的概念與方法,尋繹其對教育改革的看法和啟示。尤其英國社會學者柏恩斯坦(B. Bernstein)認為教育和經濟與政治的關係不是符應的,而是相對自主的關係。教育既不似包里斯(S. Bowles)等人在〔資本主義下的美國學校教育〕(Schooling in Capitalist America, 1972),認為學校教育僅是符應經濟需求而再製社會階級的「機械再製論」的說法,教育改革就有可能性。此外,結構主義強調“整體”的概念,並將學校各項教育措施視為深具意義的“符號”系統,都是可資採擷的理念。唯在體認結構對個人的強大作用時,個人淪為無足輕重的元素是值得商榷之處。
學位論文
1.黃嘉雄(1995)。轉化社會結構的課程理論(博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嘉雄(1989)。柏恩斯坦分類與架構概念及其在課程研究上之意義(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Gibson, R.(1984)。Structuralism and education。London:Hodder and Stoughton。  new window
2.Bernstein, B.(1990)。The structuring of pedagogic Discourse: Class, Codes and Control。London: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3.陳永寬(1991)。結構主義與符號學。台北:南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道琳、艾德蒙.李區(1987)。結構主義之父--李維史陀。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深坑(1997)。滿通理性、生命情懷與教育過程--哈伯瑪斯的滿通理性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Clarke, S.(1981)。The Foundation of Structuralism。New Jersey:Barnes & Noble。  new window
7.Kurzwil, E.(1981)。The Age of Structurali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Piaget, L.、Maschler, C.(1971)。Structuralism。London:R. K. P.。  new window
9.Sarup, M.(1983)。Maxism/Structuralism/Education。New York:The Falmer Press。  new window
10.徐崇溫(19880900)。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台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深坑(19880000)。理論.詮釋與實踐:教育學方法論論文集。臺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倪連生(1988)。關於皮亞傑的結構主義。結構的時代。台北:谷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