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原住民科學教育的回顧與展望
書刊名: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
作者:樂鍇.祿璞崚岸高慧蓮 引用關係洪素蘋周子琳陳雲雀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2
頁次:頁77-104
主題關鍵詞:原住民科學教育原住民科學文化回應科學教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5
  • 點閱點閱:14
期刊論文
1.郭李宗文、吳佩芳(20110300)。臺東縣原住民學童數學學習相關因素之初探--國小一年級教師的觀點。美和學報,30(1),75-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Gibson, Margaret Alison(1984)。Approaches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Some Concepts and Assumptions。Anthropology and Education Quarterly,15(1),94-120。  new window
3.Kawagley, A. O.、Norris-Tull, D.、Norris-Tull, R. A.(1998)。The indigenous worldview of Yupiaq culture: Its scientific nature and relevance to the practice and teaching of science。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35(2),133-144。  new window
4.施正鋒(20111200)。多元文化主義與原住民族教育--東華大學三年的觀察。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1(4),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秋綿(20010500)。臺灣各時期原住民土地政策演變及其影響之探討。臺灣土地研究,2,23-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傅麗玉(1999)。從世界觀探討原住民中小學科學教育。科學教育學刊,7(1),7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譚光鼎、張如慧(20090300)。蘭嶼中學原住民文化課程現況之探究:原住民社區本位課程的分析觀點。當代教育研究,17(1),75-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Cobern, W. W.、Loving, C. C.(2000)。Defining "Science" in a Multicultural World: Implications for Science Education。Science Education,85(1),50-67。  new window
9.楊肅棟(20010600)。學校、教師、家長與學生特質對原漢學業成就的影響--以臺東縣國小為例。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1),209-2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姚如芬(20140600)。當數學遇見原民文化--發展原民數學模組之個案研究。科學教育學刊,22(2),135-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蘇船利(20090600)。原住民學生的學業成績:文獻回顧與評論。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8,2-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善楠、洪天來、張麟偉、張建盛、劉大瑋(19970600)。社區、族群、家庭因素與國小學童學業成就的關係--臺東縣四所國小的比較分析。臺東師院學報,8,27-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玉山、楊雅茹(2014)。STEM教學設計之探討:以液壓手臂單元為例。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1(1),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鍾莉娜(20150900)。原住民學校教學卓越團隊教師專業增能之重要因素探討--以得勒樂卡潛能開發團隊為例。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8(2),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事勳、高慧蓮、歐和英(20160700)。漢原族群國小學童在科學學習動機及科學學習興趣之探究。屏東大學科學教育,2,73-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百興、吳心楷(20150800)。從族群科學的觀點論原住民科學教育的取徑。科學教育月刊,381,17-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姚如芬(20130900)。從部落教室看見中年級原民學童的數學學習。屏東教大科學教育,38,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洪清一、陳秋惠(2014)。以文化--本位課程模式建構原住民族教育之探究。課程研究,9(2),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傅麗玉(2012)。原住民族文化的學科教學模組的理念與實踐。原教界,4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譚光鼎、林明芳(20020600)。原住民學童學習式態的特質--花蓮縣秀林鄉泰雅族學童之探討。教育研究集刊,48(2),233-2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張培倫(20101200)。原住民族教育改革與原住民族知識。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8,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郭玉婷、譚光鼎(20020600)。泰雅族青少年學習式態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10(3),149-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鄭如雯(20080900)。專題式學習探析及其在教育上的啟示。學校行政,57,147-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Foerster, Leona(1982)。Moving from Ethnic Studies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Urban Review,14(2),121-126。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何欣泰、何思慎(2009)。日治皇民化時期之日語教育與運動--從語言學之觀點試論今昔。從日本殖民政策看臺灣社會變遷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雄揮(2004)。臺灣歷史各時期語言政策之分析比較。臺東大學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臺東市:國立臺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教育部(2016)。原住民學生概況統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2016)。大專校院概況統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志賢(2005)。融入原住民文化的數學教學模組之發展與實踐 (計畫編號:NSC93-2521-S-131-001)。臺北市:行政院國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枝烈(2008)。排灣族文化中科學智慧之調查與推廣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朱志強(2014)。以IKSPOE模式提昇排灣族國小學童自然科學學習成就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Stephens, Sidney(2000)。Handbook for culturally responsive science curriculum。Fairbanks, Alaska:Alaska Native Knowledge Network, 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  new window
2.Kearney, M.(1984)。World view。Novato, California:Chandler & Sharp。  new window
3.Banks, J. A.(1999)。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Boston, Massachusetts:Allyn and Bacon。  new window
4.陳枝烈(2010)。原住民族教育:18年的看見與明白。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亦園、歐用生(1992)。我國山胞教育之方向定位與課程內容設計研究。臺北市: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anks, James A.、Banks, Cheery A. Mcgee(2001)。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window
7.牟中原、汪幼絨(1996)。原住民教育改革報告書。臺北市: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邱美虹(2016)。臺灣科學教育研究與實踐:挑戰與機會。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浦忠勇(20180000)。原蘊山海間:臺灣原住民族狩獵暨漁撈文化研究。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Montgomery, D. C.、Runger, G. C.(2010)。Applied 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for Engineers。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Inc.。  new window
11.Freire, Paulo、方永泉(2003)。受壓迫者教育學。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漢文、王相華、鄭惠芬、賴紅炎(2005)。排灣族民族植物。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Cajete, G. A.(1999)。Igniting the sparkle: An indigenous science education model。Skyland, North Carolina:Kivaki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8)。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教育發展處98年度「原住民科學教育計畫」(整合型)徵求書,https://www.most.gov.tw/sci/ch/list?menu_id=3922b79e-afl3-43a8-9d63-a7clcd9d4b28&view_mode=listVie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1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教育發展處102年度「原住民科學教育計畫」(整合型)徵求書,http://www.isu.edu.tw/upload/223/-l/news/postfile_57743.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科技部(2016)。科技部--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司106年度「原住民科學教育計畫」徵求書,http://210.240.179.19/wp-content/uploads/2016/10/106%E5%B9%B4%E5%8E%9F%E4%BD%8F%E6%B0%91%E7%A7%91%E5%AD%B8%E6%95%99%E8%82%B2%E8%A8%88%E7%95%AB%E5%BE%B5%E6%Bl%82%E6%9B%B8final.pdf。  new window
4.(2017)。歷年全國科展國中組原住民學校參展題目與獎項,http://yabit.et.nthu.edu.tw/2015yabit/reference/l.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2017)。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歷屆參展資料,https://twsf.ntsec.gov.tw/Article.aspx?a=40&lang=l&p=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周惠民、施正鋒(2011)。我國原住民族教育之回顧與展望。我國百年教育--回顧與展望。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anks, James A.(1997)。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Boston, Massachusetts:Allyn & Bacon。  new window
3.邱美虹、譚克平、顏妙璇(2016)。臺灣科學教育研究趨勢:1993-2012年科學教育學刊內容分析。臺灣科學教育研究與實踐:挑戰與機會。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拉夫琅斯‧卡拉雲漾(2017)。Vuculj排灣族部落領域資源利用的相關智慧。來自林野最後的呼--Vuculj排灣族veqiiveq傳統領域學。屏東縣:排灣族研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浦忠勇(2017)。獵人都期待野生動物豐郁暢旺。原民狩獵的倫理省思。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慧蓮、林志隆、蘇明洲、張祈良(2016)。排灣族文化融入科學課程的設計和教學範例。臺灣科學教育研究與實踐:挑戰與機會。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重吉、邱美虹(2016)。1982-2012年國家科學委員會推動科學教育研究計畫之歷史性回顧。臺灣科學教育研究與實踐:挑戰與機會。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