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辦理模式與成效評估之研究
作者:邱才銘
作者(外文):Tsai- Ming Chiu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指導教授:邱兆偉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2
主題關鍵詞: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學校課程辦理模式成效評估成效差異學校總體課程計劃學校課程計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6)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1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辦理模式與成效評估,在辦理模式方面,包括:九年一貫課程規劃、設計、發展、實施,以及評鑑的情況;另外在成效評估方面,則呈現國民小學在辦理過程中正面成效與遭遇困難兩部分,以及不同背景變項間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探討法、檔案分析法、訪晤調查法、經驗調查法,以及問卷調查法等;其中研究調查分為兩個階段調查,為「國民小學階段九年一貫課程試辦情況調查問卷」與「國民小學階段學校總體課程計畫調查問卷」,以235所國民小學試辦九年一貫課程為研究對象;調查所得資料以統計軟體進行因素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以及多變數等統計方法。
  本研究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回應研究目的,提出本研究之結論於后:
一、九年一貫課程的理論模式與相關文獻的成效評估
 (一)九年一貫課程之模式內含目標模式與過程模式之特性
 (二)試辦九年一貫課程的成效評估雖有達成目標,但仍應持續發展與改進
二、試辦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實徵辦理模式
 (一)試辦國小九年一貫課程的規劃,為課程組織運作順利,以及籌備工作繁多
 (二)試辦國小九年一貫課程的設計,以具有本位特色的學校總體課程計畫
 (三)試辦國小九年一貫課程的發展,以具有特色的學習領域、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以及統整課程的多元型態
 (四)試辦國小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以教學創新與多元評量為主
 (五)試辦國小九年一貫課程的評鑑工作,仍有待加強的空間
 (六)試辦國小九年一貫課程的辦理模式,融合了目標與過程兩種模式之特性
三、試辦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辦理成效之評估
 (一)九年一貫課程的正面成效評估,全面均衡地獲得高度的肯定態度
 (二)九年一貫課程有遭遇困難較大與困難較小的事項
四、不同背景之國民小學辦理九年一貫課程的成效並無重大差異情形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於「正面成效」、「遭遇困難」整體量表評估方面,並無差異情形。
 (二)不同的學校歷史與參與試辦年度之國小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中「遭遇困難」有顯著的差異情形。
五、國民小學在課程實施既有成果上,可進一步提出九年一貫課程之改進模式
  根據本研究之發現與結論,提出相關建議,分述如下: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繼續推動課程改革,並持續發展九年一貫課程的內涵
 (二)加強課程輔導研究,持續累積課程經驗與發現困難
 (三)在政策與執行上,宜提供成效資訊,並加強家長、民眾溝通化解歧見
 (四)健全配套措施與加強經費補助
二、對試辦國民小學之建議
 (一)九年一貫課程的辦理實況
  1.課程的規劃宜融入目標與願景,以建立有特色的學校本位課程
  2.課程的設計宜兼顧多元學習領域
  3.課程的發展宜進行統整式主題教學活動
 (二)宜肯定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成效,而持續努力改進
  1.九年一貫課程成效評估結果獲得正面肯定,宜加強與其他學校結盟(策略聯盟)或心得經驗的分享
  2.試辦國小有明確的困難項目,宜設法解決難題
  3.全面均衡發展之上,強化策略聯盟組織,定能擴大成效
 (三)國民小學宜強化「九年一貫課程改進的模式」之實作功能
三、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對象應加以擴大;
 (二)研究方法,宜加上質性研究的深入探究;
 (三)研究時間,宜長期持續進行。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evaluate both curricular patterns and outcome of 9-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 at elementary school. The samples were 235 elementary schools. In order to complete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adopted literature survey, documentary analysis, visiting interview, experience survey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Among major conclusions were stated as follows:
1.About the finding of literature patterns and documents for evaluation of outcome.
(1)9-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 had 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ives and process model.
(2)Evaluation outcome of 9-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 pilot program had achieved goal, still make it d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2.Actual curricular patterns of 9-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 at elementary school about:(1)curricular patterns、(2)curricular designing、(3)curricular development、(4)curricular implementation,and (5)curricular evaluation actual situation.
3.Evaluation of effect outcome 9-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 at elementary school.
(1)9-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 pilot program in the dimension of favorable effects was evaluated rather high.
(2)9-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 pilot program in the dimension of related difficulties had high and low factors.
4.Different backgrounds of elementary school for 9-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 had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the dimension of favorable effects and related difficulties.
5.At actual outcomes of curricular implementation ,further established 9-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 improvement pattern.
一、中文部分
尤清﹙1995﹚。台北縣教育改革經驗。高雄:復文。
方德隆(1999)。九年一貫課程基本理念與內涵。公教資訊,3(2),1-18。
方德隆(2001)。課程的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
王文科(1986)。教育改革與通才教育。台北市:文景。
王文科(1995)。課程。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王文科(1997)。學校需要另一種補充課程:發展學校本位課程。輯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課程改革的國際比較:中日觀點,67-85。臺北:師大書苑。
王文科(2002)。課程與教學論。台北市:五南。
王正雄(2001)。花蓮縣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之支持系統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振鴻(1999)。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之變革關注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王嘉陵(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歷程與困境~一個國民小學之個案研究。高師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司琦(1989)。課程導論。台北:五南。
成露茜(1999)。落實基本能力教育的一個實驗方案。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55-419。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行政院教改會﹙1996﹚。教改檔案HC27:教育理念與地方教育實務研討會會議記錄。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行政院教改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吳俊憲(2001)。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清山(1999)。推行「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學校行政配合之探究。教育研究資訊,7(1),14-21。new window
呂俊甫﹙1995﹚。適合台灣本土的教育改革需求的自學方案。刊於台北縣教育改革經驗。高雄:復文。
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五南。new window
李平譯、Thomas Armstrong著(1997)。經營多元智慧~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台北市:遠流。
李坤崇、吳文賢、吳思穎(1999)。國小學校總體課程計畫的發展歷程解析與實例。台南:南一。
李品頤(2000)。國小中年級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以視覺藝術為主之教學實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振賢(1996)。邁向新世紀的教育政策-專訪教育部林清江部長。教師天地,95。
沈銀亮(2000)。國小學生在九年一貫社會領域中必備的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梅雀(1999)。新世紀的課程改革要有新的教育觀-多元智慧論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可能貢獻。國教輔導,39(6),39-44。
周淑卿(1997)。多樣化的課程與教學。邁向未來的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林生傳﹙1996﹚。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
林生傳﹙1997﹚。「教育改革評析」解構、鬆綁、再建構。教育改革。高雄市政府公教人力資源發展中心。
林生傳(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學評析。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台北:揚智。
林秀容(1998)。淺談學校本位的課程與教學。學校本位的課程與教學創新。台北:揚智。
林佩璇(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個案研究:台北縣鄉土教學活動的課程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林怡秀(1998)。國民小學學校課程統整模式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明地(2000)。校長課程領導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高雄:復文。
林偉人(1999)。淺論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國教之友,51(2)。
林清江(1998)。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專案報告。教育部。new window
林清江(1999)。與教師一起進行教育改革。中等教育,50(1),10-11。new window
林進材(2000)。從課程改革論教師層面的課程實施-以九年一貫課程為例。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高雄:復文。
林殿傑(1999)。九年一貫新課程的政策規劃與因應策略。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394-419。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林殿傑(2000)。探析九年一貫課程之變革。技術及職業教育,55,51-56。
林霓岑(2000)。國民小學教師設計統整課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靜芳(2000)。國中社會科統整課程的設計與發展~以兩所國中教師小組課程發展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才銘(2001)。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探索的能力─自然與科技領域之統整與模組教學。牛頓自然。
施良方(1997)。課程理論。高雄:麗文文化。
柯禧慧(2000)。眾聲喧譁論九年一貫課程~來自於官方、學者、小學教師三方的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33,52-58。new window
洪詠善(200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決策過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藝華﹙1998﹚。為生命評分。師友,87.9。
殷允芃(1998)。有海闊天空的老師,才有海闊天空的未來。天下雜誌,1998.11.18:10-11。
翁福榮(2001)。學校本位模式之教師專業發展─以九年一貫課程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高強華﹙1997﹚。迎接教師參與的教改新世紀。師友,86.3。
高新建(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成功因素:綜合分析。發表於國立高雄範大教育學系辦理,迎向千禧年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試辦輔導小組(國小組)試辦成果總評估報告書。台北市:編者。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200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試辦輔導小組(國小組)九十年度成果報告。台北市:編者。
國立教育資料館(2000)。對教育部推動教育改革意見調查研究。台北:編者。
國語日報﹙1999.4.18﹚。九年一貫課程,三所師大反彈。
張張儷(2001)。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國小校長課程行政決定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雅雯(2001)。國民中學階段九年一貫課程試辦情況與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嘉育(1998)。認識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台北市:揚智文化。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張德銳(1999)。從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談師資培育機構因應策略。教育研究資訊,7(1),33-38。new window
教育百科辭典編審委員會﹙1994﹚。教育百科辭典。台北:五南。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8a)。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1998b)。教育改革行動方案。87.5.29行政院台87教字第26698號核定。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gov.tw/minister/action87/acction87
教育部(1998c)。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專案報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a)。國民中小學暫行課程綱要與現行國民中小學課程標準之比較。教育部網站:http://teach.eje.edu.tw/B-list/B-main-1.htm。
教育部(1999b)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試辦要點(草案)。教育部網站:http://teach.eje.edu.tw/F-plan/F-main-frame.htm
教育部(1999c)。教育改革的理想與實踐。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0a)。課程統整手冊:理論篇。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0b)。課程統整手冊:實例篇。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1996﹚。第六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上﹚。教育部
莊佩螢(2000)。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統整之研究-以台北市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明貞(2001a)。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初步成果及問題與因應策略。教育研究月刊,85,27-41。
莊明貞(2001b)。學校本位課程的理念與實踐。台南:翰林出版。
連啟瑞、盧玉玲(2000)。國小學童探究性問題提問能力研究,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科技》課程發展研究國際研討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辦。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課程評鑑-對九年一貫課程發展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8(6),20-21。new window
陳伯璋(1999a)。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10-18。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new window
陳伯璋(1999b)。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教育研究資訊,7(1),1-13。new window
陳芙蓉(2000)。愛籽國小「主題活動」統整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美玉﹙1996﹚。教師專業實踐理論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陳嘉成、林素微(2000)。小班教學精神下的自然科教學評量。「新世紀優質學習的經營」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教育部。
陳麗莉(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屏東縣仕絨國小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家樓(2001)。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研究─以桃園縣試辦學校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振興(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高雄市太平國小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憲政(1999)。九年一貫課程需要完善的配套措施。教育研究資訊,7(1),39-45。new window
港和國小(2002)。知識管理創新意、校本課程展新機。高雄市:港和國小
黃政傑(1983)。淺論課程改革。臺灣教育,386,8-14。
黃政傑(1985)。課程改革。台北:漢文書局。
黃政傑(1992)。教育學透視。台北:正中書局。
黃政傑(1993)。課程教學之變革。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4)。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李隆盛、盧美貴、吳明清、王家通、郭生玉、侯世光、游家政、蔡春美、江麗莉、沈珊珊、陳寶山、方德隆、王朝茂、張煌熙、張明輝、蔡崇振(1995)。開放與前瞻-新世紀中小學教育改革建議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編。台北市:漢文書店。
黃政傑(1997a)。飛向教改的天空。台北市:漢文。
黃政傑(1997b)。課程與教學實務。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8)。翱翔教改的天空。台北市:漢文。
黃政傑(1999)。國教九年一貫課程的展望。師友,88(1)。
黃政傑、游家政(1993)。成人教育課程規劃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6),54-68。new window
黃炳煌(1996)。教育改革-理念、策略與措施。台北:心理出版社。new window
黃炳煌(1999)。談『課程統整』-以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為例。發表於迎向千禧年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
黃義良(1999)。中小學教師對於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發表於迎向千禧年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75-84。
黃嘉雄(1999)。評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之評鑑規定。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黃譯瑩(1998)。九年一貫社會科課程統整之意義探討,教育研究雙月刊,62,4-11。
黃譯瑩(1999)。從課程統整的意義與模式探究九年一貫新課程之結構。公教資訊,3(2),19-37。
楊州松(199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哲學分析─後現代的觀點。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台北:揚智。
楊志能(1999)。讓九年一貫課程在國中小紮根。發表於國立高雄範大教育學系辦理,迎向千禧年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
楊春生(2000)。九年一貫課程評析。中等教育,51(1),53-61。new window
楊益風(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革新。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347-67。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楊靜子(2001)。學校本位教師在職進修之個案研究:以一所「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小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溫明麗(1998)。「鬆綁」理念的省思。教師天地,95。
葉芷嫻(200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研究─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觀點之分析。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興華(2000)。我國國小推行課程統整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new window
詹志禹(1998)。當前中小學課程改革的趨勢。教育資料與研究,22,23-25。new window
歐用生(1984)。課程研究方法論。高雄:復文。
歐用生(1994)。課程發展的模式探討。高雄:復文。
歐用生(1999)。新法令需有新土壤--評九年一貫課程的配套措施。國民教育,39(6),2-9。new window
歐用生(2000)。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經驗。國民教育,40(4),2-9。new window
歐用生、楊慧文(1998)。新世紀的課程改革-兩岸觀點。台北市:五南。new window
歐用生、楊慧文(1999)。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內涵與特色。師友,379,10-15。
潘慶輝(1999)。我的教學現場、教育的夢和孩子的未來-談學校如何實施「九年一貫課程」。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428-452。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蔡清田(1999a)。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之探究。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台北:揚智。
蔡清田(1999b)。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改革與學校課程發展。北縣教育,30,20-27。
蔡清田(1999c)。推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進行學校課程總體營造。發表於國立高雄範大教育學系辦理,迎向千禧年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
鄭美玉(2001)。九年一貫課程試辦成效之探討-以國小為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淑惠(2000)。國民小學課程統整設計之個案研究~以華山國小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薛梨真(1997)。統整課程活動設計。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薛梨真(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變」與「不變」。港都文教簡訊,35,4-5。
薛梨真(1999)。國小學校本位課程的規劃與實施-以九年一貫課程的試辦為例。發表於國立高雄範大教育學系辦理,迎向千禧年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
薛梨真(2000)。課程統整的理念與實施。發展學校本位課程。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鍾培音(2001)。一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行動歷程~以一所小學為例。高師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楚瑛、林麗卿(1997)。影響幼稚園課程轉型之組織因素的探討-一個個案研究。邁向未來的課程與教學,127-58。台北:師大書苑
藍順德(1999)。從九年一貫課程的基本理念談教科書編審。教育研究資訊,7(4),79-96。new window
饒見維(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配套實施策略。邁向課程統整的理念與實施。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饒見維(2000)。如何培養教師之課程設計能力以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教育資料與研究,34,1-17。new window
二、英文部分
Akey, J. M.,& Gilbert, J. C.(1990). The essentials approach: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model for rethinking the curriculum of the future. Colorado State Dept. of Education.
Alleman, J.,& Brophy, J. (1993).Is curriculum integration a boon or threat to social studies?Social Education,57(6).(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476720)
Beane, J. A. (1998). Curriculum integration: 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Brady, L. (1985). The supportiveness of the principal i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17(1):95-97.
Braunger, J.,& Hart, L. S. (1994). Crossing boundaries: Explorations in integrative curriculum.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Washington DC.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70239)
Chapman, C. (1993). If the shoe fits…How to develop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 IRI/Skylight Pub.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77959)
Czerniak, C. M.、Weber, W. B.、Sandmann, A.,& Ahern, J. (1999). Literature review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integration. School Science & Mathematics, 99(8). (EBSCO2715647).
Eggleston, J. (1979).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England and Wales. In OECD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75-105).Paris: OECD.
Foss, D. H.,& Pinchback, C. L.(1998).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reading: Learning as children learn. School Science & Mathematics,98(3).(EBSCO493059)
Gatewood, T. (1998). Argu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 , The Education Digest,3:24-28.
Gatewood, T. (1998). Integrated curriculum in today’s middle school?Education Digest, 63(9).(EBSCO606977)
George P. (1995). Integrated curriculum in Today’s middle school. The Education Digest, 11:17-21.
Glatthorn, A. A.,& Foshay, A. W. (1991). Integrated curriculum. In A. Lewy (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160-162). Oxford: Pergamon Press.
Hart, C. H.、Burts, D. C.,& Charlesworth, R. (1997). Integrated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curriculum : 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to practice. Integrated Curriculum and Development Appropriate Practice : birth to age eight.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Jacobs, B. L. (1996). Using internet to integrate curriculum. National-Louis University Master’s Paper.(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10942)
Jacobs, H. H. (Ed.) (1989).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lexandri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Kennedy, K. J. (1992).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s a policy option for the 1990s: 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College Education. Ed. Clark, M. E. & Wawrytko, S. A..
Sabar, N. (1983). Toward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raining school curriculum co-ordinators.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15(4):31-34.
Sabar, N. (1985).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Reflections from an international seminar.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17(4):452-454.
Sabar, N.(1982). School-based scienc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yth or reality? European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5:457-462.
Short, V. M. (1991). Childhood education in a changing world.Childhood Education, 68(1).(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J 436506)
Skilbeck, M. (1984).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ondon: Harper & Row.
Walker, D. (1996). Integrative education: Empower students to learn. Oregon School Study Council,40(1).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8662)
White, J. (1986). Decision-making with an integrative curriculum. Childhood Education, 62(5):337-343.
Young, D.,& Gehrke, N. (1993). Curricular integration for transcendence: A critical review of recent books on curriculum integration. Curriculum Inquiry,23(4):445-454.
Young, J. (1992). Curriculum integration: Perceptions of pre-service teachers.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13(4):1-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