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探討偏遠地區科學實驗站學生解說員之科學態度
書刊名:科技博物
作者:張美珍林淑歆莊淑芬
作者(外文):Chang, Mei-chenLin, Shu-shinChuang, Shu-fen
出版日期:2013
卷期:17:3
頁次:頁59-86
主題關鍵詞:偏鄉學生科學實驗站科學態度Remote school studentScience exploration stationScientific attitud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56
  • 點閱點閱:66
期刊論文
1.吳坤璋、黃台珠、吳裕益(20061000)。以結構方程模式檢驗影響國小學生對科學的態度之理論模式。師大學報. 科學教育類,51(1/2),83-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世娟、何小曼(20020900)。國小學童「科學態度」及「對科學的態度」之研究--以植物的生長教學活動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 數理科技教育類,15,157+159-193+195-1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丁信中(20090300)。芬蘭中學生PISA科學成就優異表現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2007歐洲科學教育學術參訪反思。科學教育,316,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佩蓮、陳金寶、李惠芬、李碧玲(2001)。培訓小小解說員。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2001專刊,101-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坤璋、黃台珠、吳裕益(20051200)。影響中小學學生科學學習成就的因素之比較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7(2),147-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邱美虹(20050900)。TIMSS 2003臺灣國中二年級學生的科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科學教育,282,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美玉、羅珮華(20051100)。TIMSS 2003臺灣國小四年級學生的科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科學教育,284,36-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麗珠(20070900)。論資源分配與教育機會均等之關係:以國民教育為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3),33-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湘武(19801000)。皮亞傑認知心理學與科學教育。科學教育,37,1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振昇(19980300)。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與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21,29-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嘉茹、侯依伶、邱美虹(20091000)。探討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前後國三學生科學態度變化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7(5),409-4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蘇秀玲、謝秀月(20070100)。科學遊戲融入國小自然科教學學童科學態度之研究。課程與教學,10(1),111-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Gardner, P. L.(1975)。Attitude to science: A re-view。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2,1-41。  new window
14.Stronck, D. R.(1983)。The comparative effects of different museum tours on children's attitudes and learning。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20(4),283-290。  new window
15.王維梅(19900700)。解說員﹝博物館﹞--教育尖兵。博物館學季刊,4(3),13-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美珍(20021100)。從建構主義取向探究博物館教育活動的規劃設計。科技博物,6(6),19-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莊淑芬、張美珍(20110300)。國小學童參觀科學博物館之自我調整學習與科技概念學習。科技博物,15(1),33-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玫岑、張美珍(20090600)。博物館展示手法與情境設計對觀眾參觀與記憶留存影響之研究。科技博物,13(2),45-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莊雪芳、鄭湧涇(20020300)。國中學生對生物學的態度與相關變項之關係。科學教育學刊,10(1),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傅麗玉(19990300)。從世界觀探討臺灣原住民中小學科學教育。科學教育學刊,7(1),7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吳忠宏(19991200)。解說專業之建立。臺灣林業,25(6),4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簡良平(20101200)。偏遠地區小學教師對弱勢社區環境之覺知及其教學回應。教育實踐與研究,23(2),37-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傅麗玉(20040100)。誰的科學教育?--中小學科學教育的多元文化觀點。課程與教學,7(1),91-108+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譚光鼎、林明芳(20020600)。原住民學童學習式態的特質--花蓮縣秀林鄉泰雅族學童之探討。教育研究集刊,48(2),233-2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淑萍、林煥祥(20101200)。由家庭經濟資源及文化資源探討我國學生在PISA科學、數學素養的表現。科學教育學刊,18(6),547-5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郭玉婷、譚光鼎(20020600)。泰雅族青少年學習式態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10(3),149-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鄭湧涇、楊坤原(19950900)。對生物學的態度量表之發展與效化。科學教育學刊,3(2),189-2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竹楠(2004)。生態解說員參與解說訓練成效認知評估之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傅千珊(2011)。臺南市小小解說員之養成與成效分析(碩士論文)。長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如芬(2010)。攜手計畫政策的執行過程與學校回應--以彰化縣國民小學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沈碧玲(2009)。校園植物教學對國小學童自然科學習成效與科學態度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宛靈(2010)。家庭資源、科學就業傾向與科學態度對科學素養之影響--以PISA2006芬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安琪(2012)。國民小學生態解說員口語表達訓練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慧哲(2010)。從PISA 2006原始數據探討原漢學生之科學素養(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龍麟如(1997)。國小學生對科學的態度與相關變項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謝秉育(2001)。玉山國家公園解說志工參與動機、制控信念與工作滿足之研究(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Glynn, S. M.、Yeany, R. H.、Britton, B. K.、王美芬、熊召弟、段曉林、熊同鑫(1996)。科學學習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erk, Laura E.、Winsler, Adam、谷瑞勉(1999)。鷹架兒童的學習:維高斯基與幼兒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維梅(1990)。導覽技巧與肢體語言,http://www.nmns.edu.tw/volunteer/share/sharing.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登燦(2012)。導覽解說與實務,http://www1_tourguide.org.tw/t_con1_asp?lain_con_id=13。  new window
3.教育部(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教育部(2011)。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http://www.ylpS,ntct,edU.tw/101…/00-手冊核定.doc。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Rosenberg, Milton J.、Hovland, Carl I.(1960)。Cognitive, 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components of attitudes。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An analysis of consistency among attitude components。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