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後設評鑑建構之研究
作者:徐敏榮
作者(外文):Min-jung Hsu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黃政傑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後設評鑑標準教師評鑑後設評鑑利害關係人meta-evaluation standardsteacher evaluationmeta-evaluationstakeholde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8) 博士論文(1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30
本研究旨在建構一套適合我國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後設評鑑標準,以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和其他利害關係人作為國小教師評鑑之後設評鑑時之參考。
為達此研究目的,首先,探討後設評鑑之相關文獻,以瞭解其基本概念和理論。然後再探討國內小學教師評鑑之相關文獻,以尋求對本研究後設評鑑標準建構之啟示。並且參酌相關的後設評鑑標準,進而編製成本研究之「第一階段德懷術調查問卷」。
其次,藉由德懷術的實施以徵詢專家學者(專家群)對於本研究國小教師評鑑之後設評鑑標準的重要程度評定與意見。參與本研究的專家學者共有十九位,包括學者專家、教育行政人員、學校行政人員、教師(會)代表和家長(會)代表。當專家學者之意見具有一定的共識時,便可停止研究的進行,本研究一共實施三階段的德懷術調查。
第三,經由上述之研究過程,本研究建構出一套「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後設評鑑標準」,共計有六個層面、二十六個評鑑工作項目和一百七十七項後設評鑑標準。再者,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將一百七十七項的標準篩選出四十七項的精簡版,以供未來國小教師評鑑之後設評鑑實施之參考。
最後,本研究根據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其他利害關係人和未來研究者參考。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a set of standards which are adaptable to the meta-evaluation of Taiwanese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 evaluation. These standards could be referenc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elementary school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in processing meta-evalu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 evaluation.
There are several steps to accomplish this purpose. First, review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nd bibliography of meta-evaluation to realize the foundation, and read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nd bibliography about teacher evaluation in Taiwan to get the inspiration of how to structure the meta-evaluation standards. The researcher tries to set up the ‘The First Stage Q&A Survey of Delphi Technique’ by literature review.
Second, consult with some experts and specialists (expert panel) for their opinions and ideas on the degree of importance of the meta-evaluation standards of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 evaluation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lphi technique. There are nineteen experts and specialists participating in this study, including scholars, administrators of education, staves of schools, representative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 and representatives of parents (association). When the opinions of these people are highly consentaneous, the Q&A Survey of Delphi technique will be suspended. The Q&A Survey of Delphi Technique has been conducted three times in this study.
Third, through the above research procedure, this study has built up a set of ‘the Meta-evaluation Standards of Teacher Evaluations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ey are divided into six domains, 26 items and 177 meta-evaluation standards.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er applie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sieve out 47 simplified standards from the 177 standards. These meta-evaluation standards could be provided for putting the meta-evalu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 evaluation into practice in the future.
Finally, the researcher tries to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for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elementary schools, other stakeholders, and for future studies.
中文部分
王文科(1987)。「公立學校教職員成績考核辦法」簡評。現代教育,4(6),21-26。
王全世(200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與評鑑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雅玄(1998)。德懷術(Delphi)在課程評鑑上之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25,43-46。new window
王雅姿(2003)。檔案評量在國小教師分級評鑑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睿君(2000)。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探討-以高雄市國民中學八十六學年度校務評鑑為例。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方忠斌(2000)。國民中學教師對教師分級制度知覺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毛郁雯(1999)。大學實施「學生評鑑教師教學」之研究─以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石璧菱(2003)。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師評鑑之研究─以桃園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田憲樺(2004)。教師教學評鑑對衡量教學效能之關聯性研究─以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為例。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我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作者。
朱芳謀(2005)。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朱淑雅(1998)。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效標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朱經明(1990)。教育統計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朱慶璋(2003)。國民中學教師對教師評鑑知覺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伍淑鶯(2004)。國民小學英語教學評鑑指標之建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木琳、張德銳合譯(1992)。教師發展評鑑系統。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叢書(63)。
呂永財(2005)。「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應用於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和堂(2002)。教師評鑑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吳明清(1995)。教育方案評鑑模式及其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4,44-48。new window
吳政原(2005)。國小初任教師第一年教師評鑑指標之建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new window
吳政達(1998)。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模糊德懷術、模糊層級分析法與模糊綜合評估法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吳清山、王湘栗(2004)。教育評鑑的概念與發展。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教育資料集刊第29輯─教育評鑑專輯(頁1-25)。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new window
吳清山、張素偵(2002)。教師評鑑:理念、挑戰與策略。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頁177-218)。台北市:學富文化。new window
余榮仁(2000)。學校本位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評鑑者與被評鑑者間之反省性合作行動探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培濟(2003)。國中教師對學校本位形成性教師評鑑看法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惠淑(2003)。國民中學教師教學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榮東(2003)。國民中學教師教學評鑑內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仁尹(2001)。國民中學教師分級制度及其影響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天祐(2004)。教育評鑑實施過程與方法的專業化。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教育資料集刊第29輯─教育評鑑專輯(頁27-52)。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new window
林江河(2003)。高雄市國中教師對教師專業評鑑相關議題之調查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劭仁(2001)。我國高級中學後設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林邦傑(1979)。因素分析及其應用。載於陳定國、黃俊英(主編),企業研究應用技術大全(第二冊,19-1∼19-37)。台北:大世紀。
林松柏(2004)。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市。
林幸璇(2005)。社區大學教師成人教學評鑑指標建構與應用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金蘭(2001)。國中英語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美慧(2001)。幼稚園教師晉級審查運作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
林榮彩(2002)。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邱錦興(2004)。台北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胡斯淳(2003)。國民小學身心障礙特殊教育評鑑後設評鑑知覺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施樹宏(2004)國小教師評鑑規準及實施程序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施鴻銓(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以屏東縣自然科教師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柯嚴賀(2001)。國民小學教師考績制度現況與改進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徐美惠(1996)。中等學校實習教師評鑑量表之發展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徐敏榮(2001)。教師評鑑行不行─教師評鑑問題之探討與因應之道。師友,403,46-49。
徐敏榮(200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涂惠玉(2004)。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檔案評鑑規準之建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翁銘宏(2005)。以平衡計分卡建構高職教師評鑑指標之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0)。教師評鑑。港都文教簡訊,38,1-15。
高惠敏(2005)。國小教師與家長對於教師評鑑認知比較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高曉婷(2004)。我國國民小學教師自我評鑑效能感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
梁一成(2003)。教師評鑑之研究─以快樂國小教師教學檔案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郭正田(2002)。台中縣國小校長、教師對特殊教育教師評鑑意見調查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教育部(1971)。公立學校教職員成績考核辦法。教育部60年7月21日台(60)參字第16486號公布。
教育部(2002)。2001年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95年4月22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menu03/sub02/content.
教育部(2003)。教師法。95年4月22日,取自http://law.moj.gov.tw/
教育部(2004)。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95年4月20日,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DURES/EDU5741001/rules/95032702.doc
教育部(2005)。教育基本法。95年4月22日,取自http://law.moj.gov.tw/
教育部(2006a)。國民教育法。95年4月22日,取自http://law.moj.gov.tw/
教育部(2006b)。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95年4月22日,取自http://law.moj.gov.tw/
教育部(2007,1月)。執行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注意事項。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舉辦之「2007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6-7),高雄市。
莊碧雲(1994)。現行國民小學教師成績考核實際問題與改進。載於台中市政府(主編),台中市政府市政革新研究發展優良報告選輯(第二輯)(240-376)。台中:台中市政府。
郭隆興(1993)。學校組織目標與結構對現行公立學校人員成績考核辦法之啟示。現代教育,8(1),39-44。
張民曉(2004)。國小教師評鑑制度之調查研究─以台北縣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定貴(1999)。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師、學生評鑑教師教學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張植珊(1979)。教育評鑑。台北: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
張惠怡(2004)。英國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市。
張惠貞(1999)。淡江大學教師教學評鑑之實證與研究。淡江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new window
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與教師專業成長。國教世紀,6(28),50-54。
張德銳等(1994)。國小教師教學評鑑系統之研究(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執行成果報告)。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new window
張德銳(2004)。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的檢討與展望。師友,381,5-8。new window
張蕙淳等(1988)。教師考核辦法之檢討及改進。現代教育,3(3),107-118。
張麗麗(2000)。教師教學評鑑─協助教師專業成長?不尊重教師專業。港都文教簡訊,38,5-7。
張艷華(2002)。建構中學教師專業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馮莉雅(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new window
莊惠文(2000)。大學教學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莊靜君(2002)。新竹師範學院「教學意見反映調查」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正昌(2003)。主成份分析。載於陳正昌、程炳林、陳新豐、劉子鍵合著,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軟體應用(頁167-186)。台北:五南。
陳白玲(2003)。國民小學校長對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永發(2005)。國民小學教師同儕教學評鑑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new window
陳玉琨(2004)。教育評鑑學。台北:五南。
陳玉鳳(200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育君(2002)。應用PZB服務品質模式在國小資優班獨立研究教學品質評鑑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陳怡君(2003)。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坤德(1999),高職商業實習教師的評鑑規準發展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美娟(2005)。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與教師自我效能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美慧(2004)。學生評鑑教師教學量表之建構─以嘉義大學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振男(2005)。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研究─以楠西國小社會學習領域經驗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振明(1997)。情境式國中理化教學專業知能評鑑工具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珮軒(2000)。大學學生評鑑教師教學之研究─以長庚大學管理學院為例。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淑珍(2004)。應用模糊綜合評判於發展網路教師評鑑系統之研究。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資訊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雪琴(2004)。新竹縣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師評鑑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盈潔(2000)。外語教學評鑑網站之落實。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偉泓(2004)。臺北市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評鑑準則發展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陳聖謨(1997)。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態度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10,417-441。new window
陳鴻裕(2004)。國小實施教學評鑑的可行性。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盛宜俊(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教師評鑑態度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崔長風(2003)。大學實施學生評鑑教師教學之研究─以中華大學為例。中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許芳梅(2005)。建構臺北市公立高中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許明峰(2005)。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手冊建構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許峰維(2005)。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專業評鑑之意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許德便(2003)。南部地區國中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態度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許義章(2005)。探討我國運動教練教學技巧評鑑之研究。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韡穎(2002)。特殊教育後設評鑑指標之建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商務館編輯部(1989)。辭源。台北:源流出版社。
傅木龍 (1995)。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273-308)。台北:師大書苑。
傅木龍(1998)。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黃怡華(2005)私立高級中學實施教師評鑑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黃�痟隉]2000)。國中理化科教師教學知能評鑑工具之發展研究─半結構性晤談評量工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2004)。建立教師專業評鑑制度。師友月刊,447,12-16。
黃政傑、李隆盛、游家政等(1994)。國民小學教育評鑑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3-0301-H-003-001)。
黃坤錦(1995)。從教師專業論教師評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299-246)。台北:師大書苑。
黃裕城(1983)。國民小學教師成績考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勝輝(2003)。國民小學教師績效考核與工作態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麗君(2004)。幼稚園教師專業能力評鑑方案之建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曙東和蘇錦麗(2005)。後設評鑑研究:以2001年大學校院實施自我評鑑計畫成果報告書為例。教育研究集刊,51(2),31-65。
黃耀輝(2002)。台北縣國民中學實施教師教學評鑑制度可行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游家政(1994)。國民小學後設評鑑標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游家政(1995)。促進國小學校評鑑品質的提昇─後設評鑑方案及其標準。載於國立屏東師範學院(主編),八十四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頁53-79)。屏東市,屏東師範學院。new window
游家政(1996)。得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花蓮師院學報,6,1-24。new window
游家政、曾祥榕(2004)。教育評鑑的後設評鑑。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教育資料集刊第29輯─教育評鑑專輯(頁53-94)。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new window
游家政、曾祥榕譯(2005a)。D. L. Stufflebeam著。評鑑專業標準與原則。載於蘇錦麗審定,評鑑模式:教育及人力服務的觀點(頁533-550)。台北市:高等教育。
游家政、曾祥榕譯(2005b)。D. L. Stufflebeam著。後設評鑑方法論。載於蘇錦麗審定,評鑑模式:教育及人力服務的觀點(頁551-567)。台北市:高等教育。new window
程瑞福(2001)。國民中學體育教師評鑑指標之建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彭森明(1999)。中小學教師基本素質規範與師資培育。載於中小學教師素質與評量研討會─研討報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彭春蘭(2002)。新竹縣市國民中學教師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淑惠(1996)。我國專科學校後設評鑑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淑惠(2004)。教育評鑑模式。台北市:心理。new window
葉麗錦(2003)。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現況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溫少逸(2004)。高級職業學校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以台北市私立高職為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楊文雄(1981)。教育評鑑之理論與實際。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楊怡姿(2006)。臺灣與美國國民教育階段教師評鑑機制之比較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市。
楊國賜(1997)。現代教師如何建立專業知能和地位。師友月刊,241,1-2。
楊筱慈(1999)。「國中物理教師教室觀察評鑑工具」效化暨學生評鑑教師教學可行性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麗珠(2005)。台中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教師評鑑意見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詹勳林(2005)。台灣省高職專業類科教師評鑑內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玉珠(2005)。建構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賴見先(1996)。高中生活科技實習教師教學表現之評鑑工具發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賴志峰(1997)。台北市幼稚園後設評鑑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文輝(2002)。高職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調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本固(2000)。教育評價的理論與實踐。浙江:浙江教育。
劉松英(2005)。臺北縣市國中教師對實施教學評鑑態度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曉芬(2000)。我國大學教師資格審查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劉寶貴(2003)。我國高職教師評鑑實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文賢(2005)。高雄縣國民小學校務後設評鑑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蔡佳燁(2003)。美國肯塔基州中小學教師績效獎金制度對台灣的啟示。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市。
蔡孟峰(2002)。模糊語意教師評鑑輔助系統─以高中教師評鑑為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斗六市。
蔡美儀(2004)。嘉義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教師評鑑意見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培村(1979)。CIPP評價模式之評介。教育文粹年刊,8,108。
駱奕穎(2004)。國民小學教師績效評鑑制度規劃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新輝(2002a)。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系統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鄭新輝(2002b)。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系統建構的基本理念。初等教育學報,15,183-236。new window
潘慧玲(2005)。邁向下一代的教育評鑑:回顧與前瞻。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評鑑的回顧與展望(頁3-36)。台北市:心理。
歐陽教和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90-100。
歐陽教、高強華、王秋絨、李春芳、張德銳等(1992)。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new window
盧芳輝(2005)。國立台東大學師生對實施教學意見調查意見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盧增緒(1985)。教育評鑑初探。師大學報,30,115-148。new window
盧增旭(1995)。論教育評鑑觀念之形成。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3-59)。台北:師大書苑。
謝文全(1989)。教育行政─理論與實際。台北:文景出版社。
謝文全(1993)。教職員考績制度之探討。教師天地,64,32-36。
穆慧儀(2003)。國民中學後設評鑑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金青(1997)。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鑑指標建構與權重體系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簡紅珠(1997)。專業導向的教師評鑑。北縣教育,16,18-22。
簡紅珠(2002)。建立教師評鑑的文化。師友,426,11-15。
簡茂發等(1998)。中小學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養。教育研究資訊,3(5),1-13。new window
謝淑芬(2003)。三百六十度回饋應用於我國國中、國小教師績效評核之可行性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
鍾榮進(2002)。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鍾禮章(2003)。國民中學實施教師專業評鑑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云志(2002)。國民小學實習教師成為合格教師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秋永(1995)。高中教師評鑑之研究─高中教師自我評鑑量表之發展。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蘇慧雯(2003)。台北市幼稚園後設評鑑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錦麗、楊瑩、王偉中、呂鴻德、詹惠雪(2001)。八十六學年度大學綜合評鑑試辦計畫成效評估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4,127-162。new window
蘇錦麗譯(2005)。G. F. Madaus & T. Kellaghan著。評鑑的模式、隱喻及定義。載於蘇錦麗審定,評鑑模式:教育及人力服務的觀點(頁23-39)。台北市:高等教育。



西文部分
ACAS.(1986).Teacher’s dispute ACAS Independent Panel: Report of the appraisal/training working group. London: Advisory, Conciliation and Arbitration Service.
Barber, L. W.(1990). Self-assessment. In J. Millman & L. Darling-Hammond(Ed.),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p216-228). Newbury Park,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Inc.
Barrett, J.(1986). The Evaluation of Teachers. ERIC Digest 12.
Bolton, D. L.(1980). Evaluating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in school syste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Brinkerhoff, B. O., Brethower, D. M., Hluchyj, T. & Norwakowski, J. R.(1983). Program evaluation: A practitioner’s guide for trainers and educators. MA: Kluwer-Nijhoff.
Cook, T. D.(1974). 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 of secondary evaluation. In M. W. Apple, M. J. Subkoviak, & H. S. Lufler(Eds.).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alysis and Responsibility(pp.155-235). Berkeley, CA: McCutchan Pub.
Cook, T. D. & Gruder, C.(1978). Metaevaluation research. Evaluation Quarterly, 2(1), 5-51.
Crowther, J(Eds.).(1995). Oxford Advanced Lesrner’s Dictionary(5th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alkey, N.(1969). The Delphi method: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group opinion. CA:Rand.
Darling-Hammond, L., Wise, A. E., & Pease, S. R.(1983). Teacher evaluation in the organizational context: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53, 285-328.
Delbecq, A. L. et al.(1975). Group Techniques for progam planning : A guide to nominal group and delphi processes. NJ: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Denzin, N. K.(1978). The research act: a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s. New York: McGraw-Hill.
Dwyer, C. A., & Stufflebaem, D.(1996). Teacher evalution. In Berliner, D. C., & Calfee, R. C, (Eds.)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New York: Macmilan Library Reference USA.
Faherty, V.(1979). Continuing social work education: Results of a Delphi survey.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Social Work, 15(1), 912-919.
Good, C. V.(1973).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NY: McGraw-Hill.
Harlen, W., & Elliot, J.(1982). A Checklist for Planning or Reviewing an Evaluation. In R. McCormick, J. Bynner, P. Clift, M. James, & C. M. Brown(Eds.). Calling Education to Account(pp.296-304). London: Open University.
Holden, M. C. & Wedman, J. F.(1993). Future issue of computer communication : The results of a dephi stud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41(4),5-24.
Iwanicki, E. F.(1990). Teacher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 In J. Millman, & L. Darling-Hammond(Eds.),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pp.158-174).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81). Standards for evaluations of educational programs, projects, and materials. Newbury Park, CA: Corwin.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88). The personnel evaluation standards: How to assess systems for evaluating educators. CA: Sage.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94). The Program evaluation standards(2nd ed). CA: Sage.
Kuligowski, B.(1990). A study of teacher evaluation criteria, process, and outcome in North Carolina and Tennessee. Chapel Hill: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Marklund, S.(1983).Applicability of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Programs, Projects and Materials in an international set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tting of the AERA(67th, Montreal, Quebec, April 11-15,1983).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29390.
McGreal, T.L. (1983). Successful teacher evalutation. Alexandria, Virginia: ASCD.
Millman, J.(1981). A checklist procedure. In N. L. Smith(Ed.). New techniques for evaluation.(pp.309-314).
PDK National Study Committee on Evaluation.(1972).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3rd printing).Itasca, IL: F. E. Peacook.
Peshkin, A.(1988). in search of subjectivity – one’s own.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7(7), 17-21.
Posavac, E. J. & Carey, R. G.(1989). Program evaluation: Method case studi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tice Hall.
Robbins, S. P. (1991). Management(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Schermerborn, J. R., Hunt, J. G., & Osborn, R. N.(1985).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n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Scriven, M.(1967). 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 In R. W. Tyler, R. M. Gagn’s, & M. Scriven(Eds.), Perspectives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pp. 39-83). Chicago: Rand Mc.Nally & Company.
Scriven, M.(1972). An introduction to meta-evaluation. In P. A. Taylor, & D. M. Cowley,(Eds.). Readings in curriculum evaluation(pp.84-86). Dubuque, Iowa: W. C. Brown Co.
Scriven, M.(1991). Beyond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 In M. W. Mclaughlin & D. C. Phillips(Eds.), Evaluation and education: At quarter century(pp. 19-64). Ninetieth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criven, M.(1997).Due process in adverse personnel action.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11(2), 111-129.
Shinkfield, A. J., & Stuffebeam, D.(1995). Teacher evaluation: Guide to effective practice.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Simpson, J., & Weiner, S.(Eds.).(1989).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2n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mith, N. L.(1981). Criticism and Meta-Evaluation. In N. L. Smith(Ed.). New Techniques for Evaluation.(pp. 266-273). Newbury Park, CA: Sage.
Smith, N. L. et al.(1993). Consider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ly relevant evaluation standards.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19, 3-13.
Stronge, J. H. & Helm, V. M.(1991). Evaluation professional support personnel in educ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Stufflebeam, D. L., et al. (1971).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Itasca, IL.: F. E. Peacock.
Stufflebeam, D. L.(1974). Toward a technology for Evaluating evalu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090319.
Stufflebeam, D. L.(2000a). The Methodolgy of Metaevaluation as Reflected in Metaevaluation by the 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Evaluation Center.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14(1), 95-125.( ProQuest Education Journals.)
Stufflebeam, D. L.(2000b).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principals for evaluation. In D. L. Stufflebeam, G. F. Madaus, & T. Kellaghan.(Eds.) Evaluation Models: 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chapter 24).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Stufflebeam, D. L.(2000c). Personnel evaluation systems metaevalaution checklist. Retrieved from August 22, 2006, from http://www.wmich.edu/evalctr/checklists/
Stufflebeam, D. L.(2001). Legal Viability checklist for personnal evaluations and personnel evaluation systems. Retrieved from August 22, 2006, from http://www.wmich.edu/evalctr/checklists/
Stufflebeam, D. L.(2004). Evaluation design checklist. Retrieved from August 22, 2006, from http://www.wmich.edu/evalctr/checklists/
Stufflebeam, D. L. & Pullin, D.(1998). Achieving legal viability in personnel evaluations.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11(3), 215-230.
Walkerg, H. J., & Haertel, G. D.(1993).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Maxwell Macmillan Pergamon Press.
Wise, A. E., Darling-Hammond, L., McLaughlin, M. W., & Bernstein, H. T.(1984). Teacher evaluation: A study of effective practices. Santa Monica, CA: Rand Corporation.
Worthen, B. R.,(1974). A look at the mosaic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Research,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Paper Series(No.3).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37425.
Worthen, B. R., & Sanders, J. R.(1987).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lternative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New York: Longman.
Wragg, E. C.(1988). Teacher appraisal: A practical guide. London: Macmillan Education LTD.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