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實踐之研究
作者:羅鳳珍
作者(外文):LO, FENG-CHEN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研究所
指導教授:戰寶華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5
主題關鍵詞: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主題課程幼兒園temporary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preschools activitiesthematic coursepreschoo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1
教育部為接續幼兒園評鑑後續改善事宜及因應幼托整合政策的推展,於2012年正式公告實施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並逐步推廣與實施,以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本研究透過訪談、觀察與文件分析等方法蒐集資料,探究個案幼兒園實踐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中主題活動的實施歷程、歷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研究發現個案幼兒園實踐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中主題活動的實施歷程為研擬年度計畫及學期計畫並從幼兒生活經驗中選材規劃課程、考量幼兒能力發展調整主題活動、與幼兒共同建置情境、進行幼兒學習評量與教師教學評量;個案幼兒園在主題活動實踐歷程中遭遇的問題有教保服務人員對課程大綱內涵的認知模糊問題,包含課程領域的解讀不清及學習指標的運用感到困惑、情緒領域活動延伸的感知能力不足、進行統整性課程概念不足、家長壓力與行政支援不足等;教保服務人員透過省思、教學會議、小組研討或參與課程大綱研習,釐清課綱內涵。在實踐歷程中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檢討主題課程活動內容與編擬學期計畫、調整活動進行的引導方式、學習從一日作息中進行統整課程、教學評量幼兒學習評量的交互檢視與家長分享幼兒的能力等。最後研究者進行研究過程中的省思,並歸納研究發現對幼兒園及政府部門提出建議。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ficially announced the Temporary Curriculum Guideline of Preschool Activities (TCGPA) in 2012 to promote continuous improvements after preschool assessments and the “Integrated Kindergarten-Nursery School Policy.” Since the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promoted and implemented TCGP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rocess of practicing thematic activities in TCGPA in preschools, as well as it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practice,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of interview,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n document. Findings show that the process of practicing TCGPA in preschools is formulating annual and semester plans as well as selecting material and plotting courses based on preschoolers’ life experience, adjusting thematic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er’s capability, build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with preschoolers, assessing preschoolers’ learning and teachers’ teaching. Problems of ambiguity occurred when teachers and caregivers practice TCGPA in preschools, including unclearly defined scope of the course, confusion over learning indicator use, inadequate sensibility toward activities in emotional areas, lack of concept for integration courses, pressure from parents, insufficient administrative support, and so on. TCGPA is clarified by teachers and caregivers through reflection, teaching conference, group discussion, or workshop for TCGPA.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practicing TCGPA,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above are derived from reviewing thematic activities and formulating semester plans, adjusting the mode of activity guide, learning to carry out integrated courses in daily schedule, cross-reviewing teaching assessments and preschoolers’ learning assessments, and parents’ sharing capability of preschoolers. Finally, the researcher reflects on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findings to put forth recommendations fo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小田豊(2006)。認識幼稚園法案背景。日本幼稚園教育要領の發展經驗與未來研討會。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
內政部(2000)。托兒所教保手冊。內政部。
王全興(2008)。課程改革理論構念落實之評估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全興(2010)。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實施成效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2,75-110。new window
王佩玲(2006)。幼兒園發展評量與輔導。台北:心理。
王嘉陵(2006)。國小場域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靜珠(1992)。幼稚園行政。台北:五南。
王靜珠(1997)。陳鶴琴先生之教育思想與實踐。國教輔導,35(3),10-15。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研編小組(2012)。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統整性課程設計。教育部國教司委託。
立法院(2011)。立法院第7屆第5期第12次議案關係文書。立法院。2013年6月7日擷取自http://misq.ly.gov.tw/MISQ/IQuery/misq5000Action.action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1a)。幼稚教育法。2012年6月7日擷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01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1b)。兒童少年福利與權益法。2012年6月7日擷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07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2)。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12年5月30日擷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31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4)。廢止幼稚教育法。2015年1月31日擷取自http://law.moj.gov.tw/News/news_
全國教保資訊網(2012a)。幼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2012年12月10日擷取自http://www.ece.moe.edu.tw/?page_id=159
全國教保資訊網(2012b)。適性教保輔導。2013年12月10日擷取自http://www.ece.moe.edu.tw/?p=833
全國教保資訊網(2015a)。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手冊(上冊)。2015年1月20日擷取自http://www.ece.moe.edu.tw/wp-content/uploads/2014/12/.
全國教保資訊網(2015b)。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手冊(下冊)。2015年1月20日擷取自http://www.ece.moe.edu.tw/wp-content/uploads/2014/12
向日葵幼兒園(2014)。課程分享─向日葵幼兒園~新課綱、新方向、新想法~。台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系。
行政院公報資訊網(2012)。一百零二學年至一百零六學年幼兒園基礎評鑑指標。2015年2月3日擷取自http://gazette.nat.gov.tw/EG_ o
吳月美(2007)。台灣幼教課程史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95-2413-H-041-001。
呂靜芬(2008)。從美國師資培育現況看我國幼托人員整合政策。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72。2013年4月19日。資料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
李子建(2005)。教師對課程變革的認同感和關注:課程實施研究的探討。教育究方法論。台北:心理。new window
李坤崇(2003)。九年一貫課程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理念變革與解析。教育研究月刊,107,133-147。new window
李淑惠(2013)。新課綱了沒?蒙特梭利兒童教育協會。2014年10月19日。資料取自http://www.asia-montessori.com.tw
佳美、新佳美幼稚園(1995)。與孩子共舞。台北:光佑。
周祝瑛(2009)。比較教育與國際教改。台北:三民。
周梅雀(2005)。課程改革的成功要素:以敘事探究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3(2),177-202。new window
周淑惠(2006)。幼兒園課程與教學──探究取向之主題課程。台北:心理。
幸曼玲等人(2005)。幼托整合後幼兒園教保活動綱要及能力指標研編小組。教育部國教司。

幸曼玲(2006a)。幼托整合後幼兒園教保活動綱要及能力指標:總綱領域。教育部,2006.02-2008.01。
幸曼玲(2006b)。日本教育要領與台灣七十六年幼稚園課程標準之比較。日本幼稚教育要領の發展經驗與未來研討會。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
林正芳譯(1999)。鶴見(E. Partric Tsurumi)著。日治時期教育史觀。仰山文教基金會。
林玉体(2002)。台灣教育的主體性。台北:高等教育
林佩璇(1999)。學校本位發展的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質的研究方法。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
林惠娟(2005)。兩千多個互相陪伴的日子~我的幼稚園輔導經驗。論文發表於教育部國教司主辦之「2006全國幼教輔導學術研討會」,新竹市。
林娟伶(2013)。幼兒園教師實施「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之行動歷程與省思。臺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師在職進修幼教教學碩士論文。
林書怡、唐紀絜(2014)。教保服務人員在身體動作領域之教學現況及專業成長需求。幼托整合教保理論與實務之結合學術研討會。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
邱志鵬(2007)。研習資訊。24(3)。3-21。
柯慧貞(2008)。台北市永安附幼課程研發(一)。台中縣九十七年度幼教研習課程與評量手冊。13-26。
段慧瑩(2006)。托育機構因應幼托整合政策之現況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GPN1009501108。new window
段慧瑩審閱(2008)。Ann Miles Gordon‧Kathryn Eilliams Browne原著。幼兒教育概論。台北:心理。
洪福財(2002)。幼兒教育史─台灣觀點。台北:五南。
洪福財(2004)。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兼論其幼教啟示。台北:群英。
秋田喜代美(2006)。日本幼稚園教育要領的現狀和未來。日本幼稚園教育要領の發展經驗與未來研討會。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
唐淑(2002)。中國學前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翁麗芳(1998)。幼兒教育史。台北:心理。
翁麗芳(1999)。日本幼稚園課程的發展過程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2,489-514。new window
翁麗芳(2004)。當代日本的幼托政策。台北:心理。
翁麗芳(2010)。日本的幼兒教育․托育及其人才培育。幼兒教保研究期刊,5,65-71。台北:教育部。
張文軍譯(1999)。Brian Holmes & Martin Mclean著(The curriculu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各國課程比較研究。台北:揚智。
張芬芬譯(2005)。M. B. Miles, & A. M. Huberman著(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n expanded sourcebook, 2nd ed.) 質性研究資料分析。台北:雙葉。
張惠萍(2012) 。臺中市一所私立幼兒園實施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之研究。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學系碩士論文。
教育部(1987)。幼稚園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2004a)。幼托整合規劃結論報告書。教育部國教司幼托整合計劃方案北區公聽會會議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b)。國民教育幼兒班計劃─-補充資料。幼托整合公聽會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教育部幼托整合政策規劃專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2a)。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草案)(2012年2月版)。台北:教育部。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2b)。幼兒園基礎評鑑指標。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2c)。教育部補助辦理公私立幼兒園輔導計畫作業原則。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2d)。幼兒教育照顧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2e)。101年度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輔導教授培訓研習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2f)。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4)。課綱推廣Q&A(草案)。台北:教育部。
曹能秀、馮釧(2006)。当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幼儿教育(教育科)課程與評量手冊。
畢恆達(2010)。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小畢空間出版社。
許德便(2006)。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的現場問題~九年一貫課程與一綱多本(國中篇)。台灣教育,642,11-20。
郭 亮(2012)。從拓荒奠基到幼教之父: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淑芳(2002)。課程教學:幼教課程理念之傳遞與轉化過程。台北:心理。
陳淑琴(2002)。教育改革意義、過程與學校文化因素探討。台中師院學報,16,75-110。new window
陳淑琴等著(2006)。幼兒園活動課程設計。台北:偉華。
陳惠珍(2009)。國幼班幼小銜接指標建構之研究。載於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所主辦之「2009教育行政與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07-126。
陳寶山(2010)。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2(14),1-24。new window
游進年(2007)。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概況之調查研究。中等教育,58(4),48-71。new window
黃月美(2007)。台灣幼教課程史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NSC95-2413-H-041-001。
黃恆郁(2014)。課程暫行大綱輔導經驗分享─高雄市路竹區私立寶仁幼兒園。台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系。
黃政傑(1997)。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實踐。台北:漢文。new window
黃富順(2000)。幼稚園課程綱要修訂報告。台北:教育部。
黃榮村(2003)。「幼托整合政策規劃」專案報告。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五屆第三會期。
黃繼仁(2003)。課程慎思應用於教室層級課程實施之研究—以小學低年級教師的語文課程實踐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new window
黃譯瑩(2007)。教師實務知識更新研究:以自然科學教師為例。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編號:NSC-2413-H-004-001-SSS)。
黃騰、歐用生(2009)。失去的信任能找回來嗎:一個關於教師與課程改革的故事。課程與教學季刊,12(2),161-192。new window
楊思偉(2007)。比較教育。台北:心理。
楊麗芬、陳惠珍(2014)。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調查—以高雄市為例。幼托整合教保理論與實務之結合學術研討會。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
葉郁菁(2012)。英國幼兒基礎階段知課程改革及其對台灣之啟示。教育資料集刊。53,120-124。new window
鄔春芹(2009)。世界發達國家幼兒教育課程改革的五大特點。早期教育。4,8-9。
廖春文(2005)。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三部曲:解凍→變革→復凍─兼論其對教師專業與學生學習之影響。台中師院學報,19(1),73-78。new window
廖鳳瑞譯(2002)。S. J. Meisels原著(Talks with teachers of young children:a collection)。與幼教大師對談─邁向專業成長之路。台北:信誼。
廖鳳瑞(2005)。幼兒發展學習的評量與輔導(第二部)。華騰。
廖鳳瑞(2015)。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教學評量與教學省思。教育部國教司。
廖鳳瑞、陶英琪譯(2015)。Janice J. Beaty原著(Observing development of the young child)幼兒發展學習的評量與輔導。華騰。
廖憶瑜、林珮君(2012)。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幼兒園課程取向之實踐與對話。台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系。
劉冠吟(2005)。幼稚園課程標準修訂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
潘麗珠(2004)。我對多語言教育的一些看法。教師天地,131,47。
歐用生(2000)。新學校的建立—九年一貫課程的展望。學校行政,7,3-7。new window
蔡國基(2007)。台中縣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國語文)學習領域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敏玲(2001)教育質性研究報告的書寫:我在紀實與虛構之間的認真與想像。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4,233-260。new window
蔡清田(2001)。課程改革實驗。台北:五南。
潘世尊、潘幸玫(2013)。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認知領域評析-以「生活環境中的數學」為焦點。兒童照顧與教育,3,1-21。
鄭博真、蔡淑梅(2012)。幼兒園統整課程的規劃與設計之探討:以《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為基礎。華醫學報,37,57-82。
蔣姿儀等著(2012)。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台北:五南。
盧明、廖鳳瑞(2005)。「國民教育幼兒班課程綱要研究」成果報告。台北:教育部。
盧玫瑰(2012)。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幼兒園課程取向之實踐與對話。台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系。
盧美貴(2006)。幼兒課程發展與設計。台北:群英。
盧美貴、陳柏璋、江麗莉(2003)。我國五歲幼兒基本能力與能力指標建構研究專案。教育部國教司。
盧素碧(1999)。單元教學,載於簡楚瑛編:幼教課程模式。台北:心理。
霍力岩(2002)。比較幼兒教育。台北:五南。
簡淑真、郭李宗文(2008)。幼托整合後幼兒園教保活動及課程大綱:情緒領域。台北:教育部。
簡楚瑛(1984)。我國幼兒教育義務化問題之探討。台灣教育,407,5-12。
簡楚瑛(2003)。幼教課程模式。台北:心理。
闕百華(2005)。日本幼托制度發展歷程與現狀。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6,111-128。new window
魏美惠(2005)。近代幼兒教育思潮。台北:心理。new window
魏惠貞(2008)。各國幼兒教育。台北:心理。
顏佩如、楊琳瑯(2013)。從我國「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角度分析「教師專業標準」之研究。「2014邁向精緻教育:師資培育與教育領導國際學術研討會」,135-136。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管理學系。
羅鳳珍(2012a)。我國幼兒教育政策之探析。載於教育行政論壇,4(1),87-112。
羅鳳珍(2012b)。學前教師實施多元文化教學歷程之個案研究。慈惠學報,8,1-18。new window
羅鳳珍(2013)。臨床視導故事敘說─冬冬幼兒園之輔導過程與蛻變。發表於2013─變‧不變~教保興革與傳承學術研討會。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
羅鳳珍(2014)。教師實踐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戰行大綱之個案研究─以中班為例。幼托整合教保理論與實務之結合學術研討會。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new window
蘇慧貞(2013)。「從教學改變」到「自我更新」─幼教師轉變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經營與管理博士班博士論文。new window
顧瑜君譯(1998)。Harry, F. Wolcott (1990)原著(Writing up qualitative Research)。質性研究寫作。台北:五南。
Alexander, R. J., & Flutter, J. (2009). Towards a new primary curriculum: A report from the Cambridge Primary Review. part 1— Past and pres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Faculty of Education.
Bredekamp, S., & Copple, C. (Eds.) (1997).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Washington, DC: NAEYC.
Bruner, J. (2001). A cultura da educação. Porto Alegre: Artmed.
Bruner, J., & Haste, J. (1987). Making sense: The childs construction of world. New York: Routledge.
Bullough, R.V., Jr. (1998). Musing on life writing: Biography and case studies in teacher education.InC.Kridel (Ed.), Writing educational biography: Exploration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pp. 19-32). NewYork: Garland Publishing.
Charlesworth, R. (2005). Experiences in math for young children. New York: DelmarLearning.
Craig, C. J. (2006). Why is dissemination so difficult? The nature of teacher knowledge and the spread of curriculum reform.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43(2), 257-293.
Elbaz-luwisch, F. (2005). Teacher's voice: Storytelling & possibilities. Greenwich, CT: Information Age.
Erickson, F.(1986). Qualitative methods in research on teaching. In M. C. 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rd ed). New York : Macmillan.
Fisher, J. (2010). Building on the 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 Developing good practice for transition into key stage 1. Early Years, 31(1), 31-42.
Fullen, M. C. & Miles, M. B. (1995). Getting reform right. In A. C. Ornstenin & L. S. Behar (Eds.). Contemporary issues in curriculum. Boston: Allyn & Bacon.
George R. Knight. (2010). Issues and Alternative i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rews University Press edition. Government Bookstore. Jacks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New York.
Gordon, A. M. & Browne, K. W. (2007). Beginning Essential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lifton Park, NY: CENGAGE Delmar Learning.
Huberman, A. M., & Miles, M. B. (1994). Data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methods. In N. K. Dezin & Y. S. Lincoln (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pp. 428-443). Thousand Oaks, CA: Sage.
Jones, I. & Gullo, D. F. (1999). Differential social and academic effects of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belief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14, 26-35.
Kostelnik, M. J., Soderman, A. K., & Whiren, A. P. (1993a).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ogram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Maxwell, J. A. (2005). Qualitative reaearch design: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2nd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McCutcheon, G. (1995). Deliberation to develop school curricula. In J. G. Henderson & K. R. Keson (Eds), Undersanding democratic curriculum leadership. 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McLaren, P. & Jaramillo, N. (2007) . Pedagogy and Praxis. Rotterdam: Sense Publishers.
Merriam, S B.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Naeyc. (2013). Introduction to hermeneutics. Retrieved August 22,2013. From https://www.naeyc.org/
Reid, W. A. (1999). Curriculum as institution and practice: Essay in the deliberative tradition.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Stake, R. E.(1995). 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Sage.
Tanner, D. & Tanner, L. (1990). History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N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Taylor, S. J., & Bogdan, R. (1998).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A guidebook and resource. Ney York: John Wiley & Sons.
UNESCO. (2005). The six goals of Education for All. Retrieved from ww.unesco.org/education/sixgoals.pdf
Vartuli, S. (2000). How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beliefs vary across grade level.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4(4), 489-514.
Yin, R. K. (2009).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Sag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